搜索结果:%s

王德邦:昨夜杨兄入梦来

纵观兄的各式言行,断难与危害什么国家民族沾边。兄求去而能返,也正是坦荡襟怀,敢于对自己任何地方任何言行负责的表现。对此磊落之人,何不放心?何不放行?张青:我的生命快到最后关头了,我快要绝望了,何时才能看到我的丈夫?杨 (郭 ),你快点过来啊

阅读更多

王德邦:中国转型的当务之急首先在于政治,而非文化

—— 《中国良心知识分子谈宪政民主》问答系列之六 作者: 王德邦   (当今中国民主维权运动重要理论家)   1. 您理解的“宪政民主”有哪些基本要素?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什么?         宪政民主理论是人类有史以来众多探寻和解答如何对“政治权力”这一自然存在予以价值性规制的一种。它认为,权力来自于民授,权力运行于民监,权力互动于制衡,权力更替于民选。        ...

阅读更多

王德邦:是非家国三十冬

<div>这个逼仄时代,汉语表达陷入穷途末路,以致我搜肠刮肚找不到陈述三十年是非恩仇的方式,只好用&#8220;只可意会&#8221;的文字,一吐曲衷。三十年来,我真诚希望那些历史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不是因为自己还指望有什么获得,而是实在不忍看到那些难属们在痴痴以求公正的泥途上一个个凄然含恨睁目离世。</div><div>今天,不管有多少愁苦劳烦,三十年已成过往,而面对来日茫茫,谁料没有更多苦难?那么,如何迎应前途凶恶,唯有咬紧牙关,墨守底线:我虽无力阻止这片土地的苦难,但我决志与苦难同在,做苦难的见证人与承受者。</div><div></div>

阅读更多

王德邦:心香一瓣祭先生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今天(12月28日)是先生的生日。如果先生还活着,应63岁了。然而,先生因执念而将生命定格于62岁。一初识先生是1988年。当年先生的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刊发后,引起学界很大轰动。有北师大中文系学生甚至复印了先生论文的部分内容,在校园中三一八纪念碑前散发与宣讲。在那个中国难得的思想学术活跃的年代,一匹文学思想界的“黑马”奔出,当然赢得众多青年学子的追捧。记得88年秋的一个傍晚,我去...

阅读更多

王德邦:深切缅怀北师大绝食志士曹守礼先生

<div>1989年中国涌现众多爱国反腐的民主志士,他们为民请命,舍命一搏,有多少人因此陨命,有多少人留下残疾或落下病根,但他们却默默无闻,然他们的高贵品德,堆砌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最值得后人特别记取。 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89届学生曹守礼先生当入此列。</div>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