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s

綦彦臣:反语腐与民主转型——对林傲霜观点的递进理解

<div>「语言腐败」一词(在本文中,我缩略其为「语腐」)。当然,语腐背后的政治腐败是不容忽视的,换言之,语腐是政治腐败难以控制的自我表现,相当于华北地区方言「露精神」之讽刺性含义。语腐显示着中国的民主转型虽然未见巨大的现实功效,但隐性的推进因素在汇集。</div>

阅读更多

綦彦臣: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本真

引言:二战题材历久弥新 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在中国引起的争议是前所未有的。抨击它的人知识欠缺太大,而反抨击的人情绪化严重,无疑陷入了前者的圈套。 我写过一些影评,其如选入文集《我从来就不喜欢鲁迅》(台湾,秀威,2013)中的《那么体面,何以没有上帝?》一文,是评论外国片《惊惧黑皮书》的。那个电影也是二战题材,影评则是我自己认为的得意之作。     ...

阅读更多

綦彦臣:基于对称原则的国家德性——转型政治与「人权为优」观念

<div>十八世纪晚期,赞成法国大革命的英国牧师理查德&#8226;普赖斯发表了一篇布道词,题目是A Discourse on the Love of Our Country。其中说到「理性的人要使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与所热爱的国家的美德成比例。」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对称原则,尽管它的表述有嫌过度委婉。简言之,一个国家应该具有让其人民所爱的美德,对得起人民的爱。因此,我将普赖斯的原则「翻译」到汉语的时下语境,而称之为「对称原则」。在关乎中国民主转型的实证政治学话语体系里面,此原则明晰也狭义地指国家应该具有以人权为优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div>

阅读更多

綦彦臣:简单回应攻讦者三个问题

因为在《民主中国》网刊上发表实证政治学论文《基于申命原则的反屈从》(9.6/2017),遭到了某人的强烈攻讦【见本文配图】。攻讦者推文两则,兹录如下: (一)中美之间不可能有根本冲突了,基先生整天幻想中美大战,是中国知识分子堕落无知的典型代表。 (二)基先生学点经济学,和夏业良一样,成经济学家了。和彭明混几天就成民主斗士了,别不知深浅行不,你当中华绿党贝立顾问,把这哥们儿教育成政治小爬虫,多丢人现眼,还装,恶心。两次出现的“...

阅读更多

綦彦臣:基于申命原则的反屈从——经济征服内含政治崩溃因素

<div>作为经济学家以及对地缘政治学有所研究的人,我在相当程度上认同班农(Steve Bannon)「(美国)与中国的经济战就是一切」之论断。其一者,在国家战略层面,这个论断比中美热战预测(班农说过「五到十年必战」)更准确、更现实;其二是,现实的经济战是屈从(于经济征服)与反屈从之选择。在后者里面蕴含着推动中国社会向民主转型的巨大能量,因为经济征服的大概率后果是征服者的政治崩溃。这个崩溃现实地发生后,中国民主转型与社会重建就成为二合一的政治事务。</div>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