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s

余杰:“她们”就是我们——读赵思乐《她们的征途》

<div>读赵思乐的《她们的征途》,宛如读一部另类&#8220;后六四时代&#8221;三十年的中国人权运动史。所谓&#8220;另类&#8221;,因为过去的人权运动史几乎是清一色的&#8220;男性英雄列传&#8221;,只是在缝隙间点缀着林昭及报道文学作家胡平在《中国眸子》中讲述的那些反抗毛泽东独裁统治的女性的故事。这一次,赵思乐将原本处于&#8220;边缘的边缘&#8221;的女性人权活动者作为主人公,男性反倒成了她们的陪衬。此前,法国思想家索尔孟前去采访刘晓波,却在书中将刘霞作为主人公,刘晓波成了刘霞的&#8220;附属品&#8221;。赵思乐跟索尔孟&#8220;英雄所见略同&#8221;,他们都相信&#8220;巾帼不让须眉&#8221;。</div>

阅读更多

赵思乐:为什么要重翻毛时代的记忆——艾晓明谈纪录片《夹边沟祭事》

<div>中国知名纪录片导演艾晓明的最新作品《夹边沟祭事》,共分5集,长达六个多小时,讲述了1957到1960年在甘肃夹边沟劳教农场发生的故事:两千多名右派在荒漠、戈壁中被强制劳动,饥寒交迫,只有数百人因为偶然机会幸存。艾晓明强调,&#8220;夹边沟&#8221;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当下的故事&#8212;&#8212;它的伤害延续到当下,围绕它的抗争延续到当下;而我们对夹边沟惨案的反思也将影响未来。在本篇访谈中,艾晓明谈到她对《夹边沟祭事》的思考以及纪录片之外她与夹边沟的故事。</div>

阅读更多

赵思乐:王荔蕻——推特时代的留守者(下)

「416」之后,推友圈沉浸在一种胜利的兴奋中。参与现场行动的人意犹未尽,没有参与「416」的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当时找王荔蕻参与各种活动的人很多,她有种「撤不下来」的感觉。「当时参与者对风险的评估应该都是,这样的事情可以做,有风险,但是也不至于太大,如果是喝茶的风险的话,大家愿意接受,」滕彪说。这样的氛围下,在北京举办的「416」研讨会「大咖」云集,不同版本的「416」视频广泛流传,7月4日游精佑获释的日子更被定为「中国推友节」,推友们准备齐聚福州「饭醉...

阅读更多

赵思乐:“维权运动不会自动向政治运动过渡,但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访滕彪

<div>客观的说,绝大多数维权人士并没有预见到习近平会对维权运动要下这么大的狠手。但是这不等于说这些人的努力,从许志永、胡佳、高智晟、李和平到后来很多人的努力是失败的,也不能说这些努力的方向是错的。无论是维权运动还是政治反对运动,还是其他的各种准备,包括思想上的准备、民间的讨论,包括所有的行动、经验、策略,这些准备应该都不是白费的,即使我们难以预言它们会以什么方式起作用。</div>

阅读更多

赵思乐:王荔蕻——推特时代的留守者(上)

从2009到2016,Twitter总用户增长近10倍,但中国大陆用户群体,却在短暂的涨潮之后迅速被打回原形。图:端传媒设计部一个“包租婆”的出离 “中国维权运动的兴起,和互联网最早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间段,基本上是同步的,”滕彪认为,一方面互联网降低门槛、提供平台,让潜在的运动者得以涌现和相互识别;另一方面,当时只要互联网有新工具,行动者们都会迅速应用在维权运动上。”王荔蕻就是一个随着互...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