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分东、中、西三条线,从长江向黄河、向华北平原、向北京、天津调水的工程。北京、天津、华北平原缺水,这是各地叫喊了很久的问题。但是水利工程师们都心如明镜,长江并不具有每年向区域外调水几百亿立方米的能力。根据中国水资源评价报告中的水需求预测,到2030年,长江流域也将成为缺水地区。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有一个更大计划的调水工程,就是广义上的南水北调工程,也称大西线调水工程。大西线调水工程是从中国西南诸河,主要是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向长江、然后再向北京、天津、华北平原、以及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调水。中国的政治家、水利工程师是根据中国版的地图和中国的人口统计得出如下的结论∶西藏地区有足够多余的水量,可以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根据最近达成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按照实际控制区来计算,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根本没有多余的水可供外调。如果没有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可能,现在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将是无米之炊。这南水北调工程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只会增加缺水的矛盾,加重水危机。
一、中国历史中,喜欢治水的皇帝多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的历史,千古一帝兴亡于水。鲧治水失败被处死,其子禹治水成功成为中国皇帝的楷模。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朝,可以说是兴于水亦亡于水。中国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描写的是汉朝第四代领导“汉武帝”,虽然他被誉为“开创千秋功业的一代雄主”,在治水方面却是屡屡失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所谓的治水英主,结果到清朝末年中华大地是无水不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也不例外,都想在治水方面建立大禹般的功绩。毛泽东在黄河上造了一个三门峡大坝,邓小平在长江上造了一个三峡大坝,江泽民则选定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作为他宏图大展的治水项目。1998年5月24日,江泽民对南水北调大西线计划作出批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已有若干方案,现又接子健同志来信并所附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第十二期(总第404期)上郭开写的“关于大西线调水工程”一文。南水北调的方案,乃国家百年大计,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比选,周密计划。江泽民的指示一出台,水利部就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之后南水北调东、中、西工程分别开工。
提出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的郭开,是一位水利部的退休干部。
二、长江无多余水可供北调
郭开提出实现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是基于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从中长期来看,长江无多余水可供北调;现在准备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另找水源;第二,只有中国西南诸河,主要是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有足够的水量可以满足南水北调的需要。
郭开的第一个基本判断是正确的∶长江无多余水可供北调。
现在中国开工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从长江向黄河、向华北平原、向北京、天津调水,初期的调水量在每年400-500亿立方米,后期的调水量在每年超过800亿立方米的规模。这是水利工程师们中国北方地区用水需求的发展得出的结论。但是他们都心如明镜,长江并不具有每年向区域外调水几百亿水的能力。现在长江上的所谓的龙头和龙尾地区上海和重庆的缺水问题日趋严重。根据中国水资源评价报告中的水需求预测,到2030年,整个长江流域也将成为缺水地区。因此,在长远规划中,水利工程师们建议,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将作为一个区域来考虑,用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来弥补长江流域之不足。这也就是江泽民做出南水北调工程决策的基本思路,先上从长江调水的东、中、西三线工程,然后实现大西线计划。
三、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在印度的实际控制区内
郭开的第二个基本判断是错误的,事实上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并没有足够的水量可供南水北调。雅鲁藏布江流域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和地势高亢,使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阻,季风仅能沿山谷上溯运动,故降水自东向西、自下游至上游逐渐减弱,导致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雨量稀少,只有下游地区水资源丰富。郭开使用的是中国印制的地图,在这张地图上,在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处向南约一百多公里的一大片土地,都是中国领土。确实,这是一片十分肥沃的土壤,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从七千多米下降四千多米,再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来自印度洋温暖潮湿的气流在这里受到地形的影响而抬高,形成降雨,所以这个地区的降雨量特别充沛。
中国水资源评价报告将中国按照年径流深划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和干涸带,其中年径流深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为丰水带。中国水资源评价报告写道∶“雅鲁藏布江下游靠近中印边界一带可达5000毫米。”对比中国水资源丰富的东南沿海主要山地,那里的年径流深只有1600至2000毫米,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水量是东南沿海主要山地的2。5至3倍,可见这一地区水资源之丰富。
郭开把这片土地上的水量,全部计算在中国西藏的水资源中,但是并没有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计算在需水量之内,因为在中国地图上那里人烟稀少,没有城镇。基于这样的基本资料,郭开得出了西藏有足够水可供北调,可以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结论。并由此提出大西线调水方案,得到江泽民的支持,并促成先上从长江调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
当笔者在十多年前翻开德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时发现,中国的边境在刚过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在墨脱县镇南不远的地方。而南边那片土肥水足的土地,则属于印度,为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土地面积九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百分之一的中国国土,三个台湾的面积),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总数远远超过西藏的人口总和,约为西藏的人口的三倍多。德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中的中印边界线,是根据“麦克马洪线”来绘制的。而“麦克马洪线”基本上是目前中印实际控制线的走向。
对于“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一直不予以承认,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曾经夺回了这片土地,但是几天之后,中国军队不但撤回到了“麦克马洪线”,而且还再后撤20公里。
郭开是按照中国的地图,多计算了在印度实际控制下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九万二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水量,而没有计算那里生活的人口(因为阿鲁纳恰尔邦的居民是印度人,没有在中国的户籍本中登记),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三、中国大坝要建在印度实际控制区内
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的基本构思,就是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南边建造一个巨型大坝,壅高水位,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然后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大山中开凿隧道,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全部连接起来,利用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上已经建成和计划要建的水库以及和青海湖联合起来存储调节水量,保证向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输水。而现在计划在怒江、澜沧江、长江上建设的水库(有些已经开工),正是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这一地区的水用一大坝控制起来,最理想的坝址就只能在印度实际控制区内。
四、印度将在这一地区建造世界第三个大的水电站
目前,印度政府正计划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一座巨型水库大坝,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向中国的北京、天津等地区调水,而是为了发电。印度国家水电公司(NHPC)计划在雅鲁藏布江(在印度阿鲁纳恰尔邦称SIANG河上游)上建造发电转机量为1100万千瓦的水电站,其规模仅次于中国的三峡工程和巴西的依泰普工程。该工程是印度国家25年建设计划内的重点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勘察和调查正在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也将完成。SIANG河的中游和下游也计划各建一座水库大坝,但规模比上游大坝小许多。
据印度报纸和国际河流网络报导,印度方面从2003年12月就已经开始进行第一阶段工作,清理施工现场。水坝的高度,将只考虑是否会淹没阿鲁纳恰尔邦内的国家重点文物,包括TUTING僧院和迪汉-迪邦河生物圈保护区。这个工程规划曾经受到拖延,主要由于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中方一直没有向印方提供一些基本数据,包括上游西藏境内的具体的水文和气象数据。由于这个工程所形成的水库有一部分是在中国境内,中国方面向印度方面提出要求,要求降低大坝高度和蓄水高度,将水电站的规模减小一半,转机能力应控制在500万千瓦,因为工程上游的中国地区淹没损失大,洪水灾害的威胁也增大。中国方面一反在三峡工程中所使用的“水库蓄水是一个平面”的理论,因为按照这个“高峡出平湖”的理论,在阿鲁纳恰尔邦内建造水库,不会淹没中国西藏的部分地区。同样中国方面也一反在三峡工程中所使用的“水库不会加重水库上游地区洪水灾害”的理论,认定印度国家水电公司所计划的水坝工程会增加西藏地区的洪水灾害威胁,而这一理论是黄万里教授反对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和长江三峡大坝工程时所提出的。
不管怎样,中印两国在用水方面的矛盾逐渐露出水面。2000年6月11日中国西藏境内的一座水库在洪水过程中发生溃坝,中国国内媒体并未报导。但是溃坝洪水流入印度实际控制区内,使SIANG和的水位上升30余米,造成严重的洪水损失,两国边境部队为此进入警戒状态。对此印度和国际媒体纷纷予以报导。
由于印度在阿鲁纳恰尔邦加速水电开发计划,可以预测,中国方面会提前加快在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的梯级水电开发计划,在中国实际控制区内,在墨脱县镇附近也建设一座水库大坝,以控制印度大坝上游的水流。水库大坝越多,发生溃坝洪水的可能也越大。水电工程越多,两国之间的用水矛盾越大。
五、结束语
虽然中印两国没有达成解决边界问题的协议,但是根据最近达成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轮廓已经清晰,起决定作用的将是双方实际控制的地区。从这个基本原则来分析,郭开以为可以解决中国北方水荒问题的丰富水资源,不在中国实际控制区内,而在印度实际控制区阿鲁纳恰尔邦内,这里的水资源根本不可能象郭开或者江泽民所想象的那样,经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向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供水。
既然,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根本没有多余的水可供北调,实现没有大西线调水工程没有可能,那么现在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到2030年以后也将是无米之炊。这南水北调工程非但不能解决北京等地的缺水问题,而且只会增加各流域间的用水矛盾,加重水危机。引一发动全身。中国政府做任何决策时,都需三思,再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