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一家新周刊评选娱乐明星章子怡等为今日中国的
“十大青年领袖”,
这种评选带有搞笑色彩,自然不值得重视,但却引发了我的一个问题,谁是今日中国的思想领袖?
在漫长的王朝专制长夜,只有帝王一家一系、外儒内法的统治之下,在层层叠叠科举路上,连独立思考的空间都没有,当然不可能产生出什么思想领袖。中国之有思想领袖是从近代开始的,我以为第一个引领风潮、造成时势的新人物不是康有为,而是他的弟子梁启超(治思想史的书斋学者可能不同意),从《时务报》到《清议报》再到《新民丛报》,梁启超以“带感情”的笔锋风靡了一个古老民族,直到“五四”之前都没有人能代替他,辛亥革命后围绕在他身边的张君劢、张东荪、蒋百里、蓝公武等一批知识分子,也都代表了当时最优秀的一群人。“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载体,陈独秀以其决绝的姿态、深刻而激烈的言辞登上历史舞台,一言而为天天下法,毛泽东说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当之无愧,遗憾的是他作为思想领袖的时间太短,“五四”思想革新的进程就被他亲手结束,以后发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我们都已看到了。“五四”成就了胡适,一直到1949年的三十多年,胡适作为思想领袖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在他身边聚集起了一群最优秀的、学冠中西的、怀抱自由理想的知识分子,包括丁文江、傅斯年、梁实秋、徐志摩、王世杰、叶公超、丁西林、翁文灏、蒋廷黻、任鸿隽、陈衡哲等(一度也包括罗隆基、王造时、闻一多等),他们的思想容或有分歧,但在许多大是大非问题上,在民族前途等问题上他们有着相同的共识,以胡适为中心的这个知识分子集团曾先后通过《努力周报》、《现代评论》、《新月》、《独立评论》,直到《观察》周刊发出他们清醒的、理智的声音。从梁启超、陈独秀到胡适(当然这中间也包括了许多其他人的努力),晚清、民国当然是个动荡的乱世,却是王纲解纽、思想开放的半个世纪,中华民族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在摇摇欲坠的晚清朝廷、军阀的刺刀和蒋介石的一党制下,文化思想的多元化进程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活跃的一段,思想开放程度是我们今天所难以想象的,虽然其中也伴随着杀戮和流血。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那些公认的思想领袖。他们在权力格局之外对青年、对世道人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1949年至少使一个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断了几十年,毛泽东一统山河、君临天下,以君师合一的面目出现,所谓“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舵手”,他本人最喜欢的是“伟大导师”这个尊号,他不仅要在肉体上而且要在思想上主宰亿万生灵,“红太阳”高照大地,“大海航行靠舵手”唱遍了每个角落,林昭、顾准这些志士仁人,一切具有创造思想能力的人都成了被射杀的对象,非共产党人的林昭被枪杀,共产党的追随者顾准妻离子散,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泱泱大国,只剩下老毛孤家寡人一颗脑袋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就是要取消全国所有人的思想。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社会松动,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登高一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为不少青年心目中的偶像、导师,在他周围也形成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圈子,他已经具有思想领袖的雏形,不料几年后就遭遇了铁与血的“六四”惨剧,他退出了历史舞台。10年后,到了90年代末,以一篇“风雨苍黄五十年”名动一时的李慎之,再次有望成为举国公认的思想领袖,然而天不假年,2003年春天他就撒手而去,在他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将无人填补他离去留下的空白。
我们不难看出,思想领袖产生的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比如专制集权的链条有所松动,社会有了微弱的自主空间,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民众有对新生活的向往,能不以权力的是非为是非;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旧的长期统治人们思想的价值崩溃了,等等。谁是今日中国的思想领袖?在李慎之之后,这是一个问题。思想领袖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抬轿吹喇叭、写几篇文章就能捧出来的,他建立在人们内心的广泛认同之上,和千千万万普通人同命运、共呼吸,他生活在普通人当中,而不是游离在社会之外,他的力量是一种和风细雨,是空气,阳光,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而不是雷霆,不是暴风骤雨,不具有任何外在的束缚。思想领袖从来不是教主,不是救世主,不是那种一统山河、包打天下的人物,即使梁启超宏大的“新民”理想,处在军阀的刀戈之间,照样是无能为力。即使胡适的自由主义既挡不住日本侵略者的滚滚铁骑,也挡不住国共之间大打出手,当然更挡不住顾准、李慎之、林昭等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倒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一边。但,一个没有思想领袖的时代是苍白的、无味的、乏力的,没有方向感的。红太阳总要落山,而且已经落山,时代呼唤新的思想领袖,梁启超、胡适之后,老大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能停止,连一辈子为一个革命党卖命的赵紫阳最终也认识到了需要一场启蒙运动,需要有观念上的更新。在肮脏的权力交易之外,在贪婪的既得利益之外,民众认可的思想领袖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