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总统说:大陆实行民主,可以谈统一;马英九主席说: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说明两大民意度颇高的台湾政治领袖,都没有简单拒绝或排斥“统一选项”;但都不接受共产党的统一预设——一国两制。不接受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光是香港就把一国两制诠释完了。这当然不是一国两制的形式宿命,而是其实体内容的宿命。如果翻个个,大陆是自由的,香港实行专制政治,是大陆主导下的港人自治,这样的一国两制当然没有大问题。只要是专制政治主导下的一国两制,一个一个的大麻烦就会不断。凡是不靠拍共产党马屁混世的人,不像李敖、新党人士、台湾奸商者流,反对共产党的统一预设,都是值得同情的。这一点,共产党人自己也是清楚的。
但是,有两个问题,台湾的政治家和清醒的民众也需要深刻而恰当地分别开来:一是“统一选项”,二是“统一预设”。实际上,理论地看,世界上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可以有“统一选项”,尽管选项的具体缘由大不同,不同到有的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有的至多是空疏的想象,只有在例如世界政府的建构中,选项才泛化为世界主义的组成部分。
陈水扁总统与马英九主席在“统一预设”上,也像共产党一样是有预设的——只要有共产党不肯接受的预设,统一就只会是选项、只会停留于抽象的选项上,马主席与陈总统的相关区别就不是紧要的。这有共产党对马主席的态度做反证——这是没有分别“统一选项”与“统一预设”使然。对“统一选项”而言,任何统一预设都多多少少会影响到“统一选项”的存在,或者多多少少推迟统一谈判的到来。在这个意义上,共产党的一国两制无疑是统一谈判的最大障碍,以至于不少论者认为,共产党实际上只要“一中”不要“统一”,也就是只要面子或名义,而害怕统一的实质。香港已经有了种种共产党自己并不舒服的“麻烦”,加上一个台湾,习惯于高高在上、我令你行的共产党,当然只会更多些不舒服。哪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可以“利用台独”(当年支持“亲共台独”反蒋也是一种利用)赚民族主义的民气,反倒多了张政治牌好呢?而陈水扁总统与马英九主席的预设,虽然真正比共产党更多了些统一的诚意——两岸民众当然更要民主自由主导下的统一,而不是更要专制政权主导下的统一,但也会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明明知道共产党不肯实行民主自由,还要将这设定为统一谈判的前提,岂不是不肯与共产党政权谈判吗?当然,例如“六四”虽然比“三通”重要得多——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等等看,正义高于增长,但本身还是局部问题。可以这样设想:共产党咬咬牙把“六四”正名或者平反、翻案,同时又努力压制六四受难者和继续新的迫害,这样的情况下,你马主席谈还是不谈呢?
这问题提得并不怪诞,例如共产党表面上越来越提倡甚至鼓励舆论监督,同时却千方百计为难、设难,例如北京方面《中国青年报》的“政变”,和南京方面让被监督者拥有监督舆论的审批权;表面上替上访民众考虑得十分周全,骨子里却纵容各地拦截、抓捕、惩罚、迫害上访者……不一而足。文化大革命否定了而且还彻底否定了,但动不动还是搞运动,还是死抱住极左专制不放松——这当然不仅是文革的根源。
我对马英九先生的这一反问非同小可,逻辑上引出来一个关于谈判意义的真问题:统一谈判的现实意义、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跑不了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统一谈判有其独特的、可以单独到来、与其他方面搅在一起反而会失去或推迟到来的意义,那就是应当首先争取的作为选项的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通过谈判凸现选项之为选项的力量;向两岸民众、向国际社会透露更多更重大的政治信息,扩大两岸民众的舆论参与和心理参与;提升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的关注度;强有力消减两岸关系上的非理性力量(例如武力及其恫吓),增加两岸和平、安全度。
我个人最看重的是扩大两岸民众的舆论参与和心理参与。这当然是由谈判本身的规则和过程保证的。我反对谈判完全在精英之间封闭进行。我建议制定这样的谈判规则:1,一方公开提出某轮谈判要约后,另一方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开回应;2,谈判地点可以在两岸对等轮流;3,邀请国际观察团;4,两岸媒体必须对等开放谈判报道,若有违背视为破坏统一谈判的政治罪人,有罪方必须在更换责任领袖之后由新领袖负责继续谈判;5,要最大限度地采用电视直播方式披露信息,最大限度地向媒体自由采访报道公平公正地开放渠道;6,每一轮谈判必须以两岸最高领袖人物的对话作为压轴戏,并对等使用电视直播方式公开进行。
要使统一成为有实际意义的而不是抽象的悬空的选项,就必须放弃预设的前提,而只考虑谈判(具体推展选项)本身的意义。共产党说:只要承认“一中”什么都可以谈。关键是让共产党进入“什么都可以谈”的不归路,而不能让它老是把“一中”虚伪地挂在嘴上!
谁是“叶公”?按规则游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