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七日,星期四
一方面,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局的相关人员似乎在有意的拖延时间。他们今天打电话告诉我们:下星期一才能与我们见面,才能给我们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而我们原计划在下星期二就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天的时间做准备,显然来不及。对于这个消息,我们真的有些不理解,昨天他们还在催促我们尽快的将“想法”与“实际操作过程”提交给他们,怎么一个晚上的时间他们就变的一点也不着急了?这里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我想,最大的可能就是:问题出在了“新闻发布会”上,他们说我不能出席仅仅是个借口,他们根本就想取消我们的“新闻发布会”。这是我的猜测,可这种猜测如此强烈的占据着我的思维,真不知是什么兆头。
另一方面,也不断地有好消息传来。我们前两天在北大、清华、人大、理工大学等高校张贴的“诚邀志愿者”的告示有了回音。他们打来电话,询问“中心”的有关事宜。一位是“北大法律系”的学生,一位是“外经”的学生。北大的学生姓金。另一位干脆下午就想来我们这里看看。真是热血青年!我原以为现在的学生更关注的是金钱,可今天这些青年告诉我的是:忧国忧民的还大有人在。
对于第一个消息,我们的对策是:“新闻发布会”可以推迟,但是一定要开。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借“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发出这样的信息:在中国,我们这些反政府的人也能对公务员进行人权教育;其二,我们的“中心”要谋求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这两个目的决定了,“新闻发布会”必须开,不开我们就无法让当局理解我们的诚意,不开我们就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谋求大的发展。为此,开是必须的,没有余地。否则,我们就会被有限的财力所拖垮,无法将我们的“中心”持之以恒的办下去。
对于第二个消息,我们商定:一定要多联系,多沟通,不放弃任何可能。我们目前需要人,尤其需要“志愿者”。在”中心”运作的最初阶段,我们大部份的工作将主要依赖于他们。这不是我们的权益之计,而是我们未来的方向,“中心”的未来一定属于这些志愿者,属于这些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有信念的人!
我真的无法形容我今天的感受,有忧郁也有欢喜,时而忧郁时而欢喜,有时忧郁与欢喜又交织在一起。我以为,这是对人的一种折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最好离我远去。
四月八日,星期五
我在家留守,卫平与文都去服务中心领取营业执照。他们走的时候,我自言自语道:“千万别节外生枝,使我们的合法身份成泡影。”
一切顺利,卫平他们拿到了营业执照,我们有了合法身份。真的有些太顺利了,至少在取得合法身份这一点上没有受到干扰。我们前期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这张纸,就是为了这个营业执照。它让我们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金钱,情感。面对这张纸,面对这突然之间实现的愿望,我不禁想问一句:我们的努力与付出真的是值得的吗?毕竟,这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意味着我们有资格去做,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去做。是否可以去做,一般不取决于你的资格,就像没“照”的人一样可以经营,可以大规模的圈地一样,他依据的不是资格而是依据一般人不太清楚的“规则”。这一“规则”不是法,不是公开的,也不是平等地适用于所有人的。这一“规则”只是适用于有权力并清楚的了解“规则”内幕的特定群体中一部分人的。我们不属于这个特定群体,我们也就自然享用不了“无照经营”的优惠了。我们只能依照法律的规定去首先取得资格,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去做。今天,我们取得了这一资格,可我们就真的可以去做了吗?我们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就真的能召开吗?
早上一起床,我就有种惆怅之感,强烈的很。为什么?想来想去,担心的还是:营业执照证明的是身份,就像我们享有的许多“宪法权利”一样。我们能不能真正的去享用这些权利呢?“执照”只是一种形式,形式要有内容来填充,没有内容的形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填充内容仅靠我们一两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
其一,要依赖于执行政策的人。执行政策的人,都是些有权力的人,这些有权力的人愿意让我们对他们进行“人权教育”?他们愿意为这项教育埋单吗?要知道:在中国,历来都是权力者对无权者进行教育;而今天,我们却要颠倒这一惯例,由无权者对权力者进行教育,由“犯人”来教育警察。这能行吗?他们能有那么宽广的胸襟与胆识来接受吗?况且,还要由他们埋单。其实,埋单的事,到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们愿意,花钱是很方便的。有银行,有国库,不愁没有钱?钱也不是他个人的,怎么花不是花,给谁不是给!问题是:他们愿意吗?他们不愿意,我们的想法都将落空,我们的“执照”就跟没有一样。
其二,我们要依赖于更多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理想是想在中国大规模的播撒人权种子,这么宏伟的事业就需要更多有理想、有热情、有经验人的参与。没有这些人的参与,我们的工作即便开展起来,作用也是有限的。我真的感觉有些难,难就难在:我们要依赖主观以外的其它因素,依赖我们不想依赖的一些人。
我们艰难地走完了第一步,但更大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克服与解决这一切,靠信念,靠智慧,靠勇气,也要靠运气,靠幸运之神的眷顾。毕竟,有些东西是我们个人能力所无法达到和无法把握的。
傍晚,北京下起了绵绵细雨,她滋润着这干枯已久的大地。这时节的雨,对农家来讲,格外珍贵;对我来讲,增加了清爽,增加了丝丝寒意。农家从利益角度来关注这场雨,来评价这场雨,而我则更多的从心灵角度来享受来感悟这场雨。
除了滴滴哒哒的雨声,窗外一片寂静。此时,我突然的想到:平静中是否孕育着爆发?一场更加猛烈的暴风雨是否就要来临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