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的美丽与贫困

张耀杰

 

 2006年6月24日,笔者专程驱车来到河北省兴隆县,对惠黎基金会主办的“国际城乡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进行采访,从中真切感受到了乡土中国的美丽与贫困,以及惠黎基金会旨在改善乡村教育环境的良苦用心。

   惠黎基金会(The Phelex Foundation)成立于1995年,是根据美国501(c)(3)非赢利组织法设立在马萨诸塞州的慈善组织,其资金来源于全球各地私人、社团、公司的捐助及机构伙伴的合作。基金会旨在改善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的乡村教育环境,帮助那些在经济、社会地位或身体条件都处于不利地位的学龄儿童完成基础教育。成立11年来,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惠黎可持续助学计划( 1995年);2、惠黎乡村教育研究会(2000年);3、国际青少年城乡文化交流( 2003年)。

   2003年8月13日至18日,惠黎基金会董事、美国波士顿斯诺敦中学(Snowden international school)中文教师刘林女士,带领来自美国波士顿和中国北京的青少年志愿者,前往惠黎基金会助学项目支持学校湖北省谷城县滴水小学,与该校师生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及由助学项目所生产的滴水绿茶的义卖活动。惠黎国际青少年城乡文化交流活动由此发端。参加这次活动的周陀,在《滴水感想》中写道:“今年本月十三号,惠黎基金会率领几位北京城里学生去见识滴水村的生活环境,其中之一就是我。我们顺便也通过教课来帮助农村小孩子学习。我们教英文,音乐,电脑,和历史。我负责教英文。通过教课,我也从农村小孩子学习了一些东西。我现在知道在农村生活的困难。比如说,三个人得睡一张床,对好多学生来说,走到学校需要走一个小时山路或水路。他们也没有超级市场,吃的菜必须自己在家里种。虽然他们生活如此困难,农村小孩子仍然认真学习,他们学英文的时候,大声读英文字母和词。他们上课不打闹,认真听课,他们也努力把我在黑板上写的字抄得整整齐齐,我觉得什么地方都没有这么好的学生。”

   来自美国波士顿斯诺敦中学的周陶,也在《滴水感悟》中表示说:“滴水村可谓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真是人间仙境。……滴水村小学学生们不但要走又长又艰苦的路上学,而且家里平常也要付出每学期100多块钱的学费。现在,有了滴水茶园,滴水村的孩子们已经有两年都不用交学费了。滴水之行促使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好对得起我的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也想多多帮助世界上的贫困学生,好让他们将来成才。”

   河北省兴隆县位于燕山脚下京、津、唐(山)、承(德)中心地带,距北京150公里,是一个以满族为主体的农耕县,掩蔽在青山绿水的美丽风光之中的,却是较为普遍的贫困落后。自2001年起,这个县的车河堡中学、八卦岭中学和职业高中,先后成为惠黎基金会助学项目支持学校。

   2006年6月23日,由刘林老师领队的美国波士顿斯诺敦中学(Snowden international school)12名师生,会同来自北京、广州的中国城市师生,乘车来到位于兴隆县城西郊的兴隆职业高中,开展为期三天的文化交流活动。当记者抵达该校的惠黎基金会助学项目“黄汝斌/惠黎果树盆栽基地”时,来自美中大都市的师生们,正在该校果树园艺专业的师生们的认真指导下,亲手制作果树盆栽作品。美中学生并不熟练的双语交流,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切磋学习的热情,一盆盆充满艺术想象力的盆栽作品,逐一呈现在了人们面前。中午时分,美中师生离开基地时,美国男孩Breno De Lima兴高采烈地使用略嫌生涩的中文,拍着胸脯向刘林老师报告说:“老师,我饿了!”令在场师生忍俊不禁。

   当天下午,美中师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盆栽作品摆在了兴隆县城的闹市区,他们要通过义卖活动为职业高中的贫困学生募集学习费用。美中师生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吸引了当地居民的踊跃参与,在一场大雷雨到来之前,他们成功地卖出了大部分的盆栽作品。

   据兴隆职业高中校长张明云介绍:该校始建于1991年,有1531名全日制学生,其中85%来自农村,60%为满族,半数左右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其中生活费不能自给的特困生200人,占学生总数的13%。这部分学生每年1600元人民币($120)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主要靠学校减免学杂费和社会捐赠来解决,他们的生活费每人每天只有6元人民币。2005年美国黄汝斌基金会通过惠黎基金会的介绍,出资16.9万元在县城北区筹建了“黄汝斌/惠黎果树盆景基地”,惠黎基金会连续三年每年出资3.2万元资助该校40名果树园艺专业学生从事专业培训。从第四年开始主要通过项目赢利来保障每年30名特困学生的可持续教育。

   2006年6月30日下午,“国际城乡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圆满结束。经过为期十天的交流学习,美中双方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他们在互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既开发了各自的话语潜能、开阔了各自的文化视野,更提升了各自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境界。

   根据记者的观察,美中学生的整体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美国学生更加单纯自由、喜怒哀乐都形之于色,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到一处都会提出许多可笑的问题,他们中的男孩子大都习惯于表现出尊重女性的绅士风度;而中国学生习惯于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服从性和纪律性。就中国城乡学生而言,乡村学生整体上呈现出自然、朴实、友善、胆怯、内向、保守的特点,城市学生却较为自信并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记者看来,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让全世界的青少年在寓教于乐的交流互动中健康成长,是惠黎国际城乡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最有价值的所在。

   另据惠黎基金会网站(http://www.phelex.com/cn/index.htm)介绍,该基金会自1995年开始,在中国大陆18个省区山清水秀的贫困落后地区,以乡村中小学为运作单位建立了47个可持续生态环保型农业助学项目,直接救助了包括13个民族在内的13,688名学童,使他们接受或完成了基础教育。随着大部分助学项目进入收益期,其后续性的社会贡献必将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然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带来乡村新出生人口的下降,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减少,很多村落小学生少到几人或十几人。其二体制改革带来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精简,很多乡村在地理上相邻的乡镇大多进行了合并。以上两点带来的结果是部分乡村小学被取消或合并。惠黎基金会助学项目学校湖北谷城滴水小学、天柱山小学、西坪小学、刘坪小学,河北兴隆车河堡中学,青海循化撒拉女中等学校先后被合并、取消。……鉴于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乡村教育情况的变化,惠黎基金会助学活动拟将资助重点和支持力度转向农村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特别是这些学校的贫困农村学生。”

   事实上,随着因计划生育所导致的学龄儿童的急骤减少,特别是政府当局在乡镇合并过程中采取行政强制手段,把极其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直接导致美丽而又贫困的中国偏远山区的学龄儿童,更加普遍地被迫失学,乡土中国的教育状况既有明显改善的地区,更为明显恶化的地区。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chinam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