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批儒

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问题。
因为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主体文化,贯穿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
对古代中国人的影响极为巨大和深远,
到今天为止,儒家文化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人,
虽然从新文化运动或更早一些的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起,
儒家看似已经离人们逐渐远去。

另一方面,虽然近现代之交有袁世凯尊孔复古,
蒋介石崇儒,现在又有中共在海外四处设立孔子学院,
但这些反复不过是沉渣泛起,
儒家衰落,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这从现在真正的儒者几乎身影难觅就足以证明了。

现在有不少中国人,仍然对儒家抱有好感;
更多的中国人,则不知道对儒家应该如何认识和持何种态度,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儒家的缘故。
如果足够了解,应该会像我一样,对儒家持批判的态度。

我认为至少在六个方面,应该批判儒家:

1.儒家维护皇权专制。

儒家本来与道,墨,名,法等各家一样,只是先秦所谓百家学派中的一派,
但后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来,
儒学逐渐成为专制皇权的御用学说,
儒家学者完全为皇权服务,官学或私塾也专为皇室培养人才或者作养官员。
儒家成了皇权的共生体,有皇权,就有儒家,
这样儒家自身的利益和皇室的利益就紧紧绑到了一起,
儒家和皇家变成了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关系。

明白这一点,人们就可以理解儒家为什么维护皇权了。
皇权,变成了儒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儒家怎么能不维护皇权呢?
辛亥革命成功,皇权消失,儒家也因此受到毁灭性打击,
人们应该拍手称快:谁让你儒家跟皇权一起专制呢?

儒家维护皇权专制的具体表现,应该比比皆是,读者可以脑补,
我大致知道的,有:
汉儒董仲舒,提出什么”君权神授“,
这从根本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合法性,统治者怎能不欢迎这样的提法?
现在我们知道了:”天赋人权“才是正确的提法,
所以”君权神授“提反了,这位董仲舒,是一个反动派。

再比如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孝悌忠信”里的”忠“都是在维护皇权专制。

即使是开明一些的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张之洞,
在《劝学篇》中也谆谆教诲国人”保国“,”保教“,”保种“,
说什么”保种必先保教,保教必先保国“,
那么腐败残酷的一个清朝,
在张之洞笔下,成为”自汉,唐以来,国家爱民之厚,未有过于我圣清者也。“

这里的”保国“,保的就是清朝的皇权。
现在我们知道了,也许清朝比之前朝代的诸多皇家”爱民之厚“,
但还是如何比得上现代的民主国家更爱民,
因为现代的民主国家,也唯有人民自己,才真正知道如何”爱自己“。

事实是:清朝灭亡了,儒教半灭亡,但中国人并没有灭亡。
张之洞不但铁心保皇,而且铁心保儒教,
但历史还是走向了他不愿看到的一面:
清朝和儒家,二者谁也没保住。

2.儒家搞学术专制,垄断学术,思想和语言,
专制之学必然演化为腐朽之学;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自此中国学术进入了儒术专制的轨道,消减了中国最终发展出科学的可能性。

学术贵在争鸣,学术也贵在共生共荣,争鸣和共荣的学术才有生命力,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短视的,最终受害的,除了”百家“,还有儒家自己,
失去了学术对手的儒家,也失去了学术争鸣带来的养分,
儒学流于专制,专制必然流于腐朽,儒学最终也失去了发展出人文科学的可能。

说儒学是腐朽之学,
一是儒学让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了儒家典籍如四书五经上面,
这些典籍,并不科学,也不实用,
见解也高明得有限---再高明,也只是古代人的认识---也许只对统治者有用。
无数读书人穷其一生皓首穷经也只不过是为了能鲤鱼跳入龙门,获取一个官场资格。

垄断了学术,思想和语言,儒学学术,儒家思想,话语与文言文也趋于腐朽,
一直到了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才有科学,新文艺,新思想,才有生动鲜活的白话文,
中国文化才恢复了活力。

儒学腐朽还有一个例证:就是让学生绞尽脑汁做臭不可闻的八股文,
八股文的功用,无非是为统治者想方设法提供统治术,驭民术;
这样的八股文终究是炒专制的剩饭,翻来翻去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
君不见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历史,就像毛泽东所说,只不过是秦制的翻版。

3.儒学不科学,却占了科学的位置。

曾写出中国第一部科学史的英国人李约瑟曾发出一个天问:
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出科学?
我想这个问题儒家要负很大的责任,道理很简单:

读书人,有创造力的人大都去读儒家的书了,读了儒书的目的都在做官,
那么还有多少人,这些人还有多少精力去搞科学?

中国最有可能为科学奠基的,是诸子百家,
如果正常发展下去,是有可能发展出科学的,
毕竟在世界上除了西方人,古代的中国人很有创造力。
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扼杀了这种可能性。

儒学不是科学,却占了科学的位置,
现在我们把儒学和科学比较一下,
哪一个合理,先进,有用,哪一个更应成为人们必学必修的科目,还用说吗?
在我看来,即使在古代,学不学儒学也无关紧要,不学儒学,不见得就成不了中国人,
而在现代不学科学,倒真成了白丁文盲。

儒学还有一个后果,是人们往往忽视了的:

读书人大多出身于民间,一旦科考成功,
就摇身一变成了皇家的奴才或官府的人,
而官场是为皇家利益和自身利益服务的,
这样民间儒家的生员虽然出身于老百姓,但命中注定是要背叛他们的出身,
---也不是说他们非要和老百姓过不去,
而是他们的身份,注定了第一要考虑皇家的利益,第二要考虑官家也就是自身的利益,
老百姓的利益,最多能排在第三位。
而且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老百姓和皇家,和官府的利益总是矛盾的:
官府利益多一些,老百姓就少一些,
官府利益少一些,老百姓就多一些。
事实上皇家官家多有奢侈和富贵,民间则多有贫贱和苦难。

4.谬误的圣贤教育,误导了国人的人生观。

儒家教育又可以称为圣贤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从常人先成为君子,
(不要成为小人)然后成为贤人,最后成为圣人。
这似乎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似乎没什么不好---其实不然:
西方的现代教育让我们懂得了:
人应该做自己,教育在于帮助人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这样的人生才最值得追求。

而儒家的人生模范,是圣贤,
所谓圣贤,具体的说尧舜禹汤--这是要人们都去做皇帝吗?
还是让人们象那些古代皇帝一样为人处世呢?
儒家的圣贤,还有儒家自己推选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后圣荀子,
儒家也教育人们像他们一样为人处世,

这些圣人贤士,真值得人们去效仿吗?
在我看来,这些人一个也不值得人们去崇拜和效仿,
尧舜禹汤,不过是古代的专制君王;
孔孟荀子,教导出了给不少给君王打工的奴才而已。
事实上圣贤教育导致了人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导致了官本位。

我不要做小人,也不要做君子;
我志不在圣贤,兴趣也不在圣贤。
哪怕我的人生有诸多的遗憾和不如意,
但我一点也不崇拜或是羡慕圣贤。
我也敬重一些人,
但是他们里面,可没有什么尧舜禹汤或者孔子,孟子。
我要做我自己,走我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5.儒家严重的等级观念和严格的等级秩序,在尊严和权利上制造了大量的不平等。

儒家主张人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
还是那个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皇帝皇室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男女不平等,官民不平等,长幼不平等,这么多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人权灾难。

臣子见了皇帝要叩头,儿子要给父亲叩头,
妻子一点也不能忤逆丈夫,这些下位者的尊严,从来得不到保障。
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在古代可是大行其道。

《弟子规》中对“孝”的强调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步: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静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也是人,是人就可能犯错误,这里要问一句:父母要是错了怎么办?

6.儒家作为道德的提倡者和维护者,
对戕害人体,造成人道灾难的女子缠足,男子阉割为太监等行为从不进行谴责和鞭挞,
而是视若无睹,却强调孝,悌,忠,仁(不平等的爱)等虚伪的人生观,价值观,
难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要鞭挞旧道德“吃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儒家对今人还有一个大的影响,就是现在有许多人的一个人生哲学:
好好读书,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单位,最好是体制内的,端个好饭碗---这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消极的,
积极而正确的想法和做法是:
人应当有理想,按照理想选择并学好自己的专业,
人们从事一个职业或事业,有三条评价标准:
人应当做自己热爱和感兴趣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最后一个问题是没落的儒家能不能复兴?

从历史看,儒家总是伴随着皇权专制,帝制复辟无望,则作为皇权伴生的儒家复兴也无望,
现今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专制,儒家的等级观念与共产主义追求的平等理念格格不入,
按说为专制党权服务的儒家同样没有立足之地与前途,但中共为什么提倡儒家?
只不过是看中了儒家对专制的维护而已。

因此除非有大的变革,否则儒家不可能与共产主义和谐共存。
可以肯定的是,专制的儒家和维护专制的儒家最终只能走向穷途末路,
若儒家能改弦更张,顺应时代,大力变革教育理念,回归民间,变为专制服务为为民主服务,为民众服务,
则儒家在未来有一个立身之处也未可知。

2022年5月

风中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风中:批儒

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问题。
因为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主体文化,贯穿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
对古代中国人的影响极为巨大和深远,
到今天为止,儒家文化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人,
虽然从新文化运动或更早一些的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起,
儒家看似已经离人们逐渐远去。

另一方面,虽然近现代之交有袁世凯尊孔复古,
蒋介石崇儒,现在又有中共在海外四处设立孔子学院,
但这些反复不过是沉渣泛起,
儒家衰落,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这从现在真正的儒者几乎身影难觅就足以证明了。

现在有不少中国人,仍然对儒家抱有好感;
更多的中国人,则不知道对儒家应该如何认识和持何种态度,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儒家的缘故。
如果足够了解,应该会像我一样,对儒家持批判的态度。

我认为至少在六个方面,应该批判儒家:

1.儒家维护皇权专制。

儒家本来与道,墨,名,法等各家一样,只是先秦所谓百家学派中的一派,
但后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来,
儒学逐渐成为专制皇权的御用学说,
儒家学者完全为皇权服务,官学或私塾也专为皇室培养人才或者作养官员。
儒家成了皇权的共生体,有皇权,就有儒家,
这样儒家自身的利益和皇室的利益就紧紧绑到了一起,
儒家和皇家变成了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关系。

明白这一点,人们就可以理解儒家为什么维护皇权了。
皇权,变成了儒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儒家怎么能不维护皇权呢?
辛亥革命成功,皇权消失,儒家也因此受到毁灭性打击,
人们应该拍手称快:谁让你儒家跟皇权一起专制呢?

儒家维护皇权专制的具体表现,应该比比皆是,读者可以脑补,
我大致知道的,有:
汉儒董仲舒,提出什么”君权神授“,
这从根本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合法性,统治者怎能不欢迎这样的提法?
现在我们知道了:”天赋人权“才是正确的提法,
所以”君权神授“提反了,这位董仲舒,是一个反动派。

再比如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孝悌忠信”里的”忠“都是在维护皇权专制。

即使是开明一些的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张之洞,
在《劝学篇》中也谆谆教诲国人”保国“,”保教“,”保种“,
说什么”保种必先保教,保教必先保国“,
那么腐败残酷的一个清朝,
在张之洞笔下,成为”自汉,唐以来,国家爱民之厚,未有过于我圣清者也。“

这里的”保国“,保的就是清朝的皇权。
现在我们知道了,也许清朝比之前朝代的诸多皇家”爱民之厚“,
但还是如何比得上现代的民主国家更爱民,
因为现代的民主国家,也唯有人民自己,才真正知道如何”爱自己“。

事实是:清朝灭亡了,儒教半灭亡,但中国人并没有灭亡。
张之洞不但铁心保皇,而且铁心保儒教,
但历史还是走向了他不愿看到的一面:
清朝和儒家,二者谁也没保住。

2.儒家搞学术专制,垄断学术,思想和语言,
专制之学必然演化为腐朽之学;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自此中国学术进入了儒术专制的轨道,消减了中国最终发展出科学的可能性。

学术贵在争鸣,学术也贵在共生共荣,争鸣和共荣的学术才有生命力,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短视的,最终受害的,除了”百家“,还有儒家自己,
失去了学术对手的儒家,也失去了学术争鸣带来的养分,
儒学流于专制,专制必然流于腐朽,儒学最终也失去了发展出人文科学的可能。

说儒学是腐朽之学,
一是儒学让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了儒家典籍如四书五经上面,
这些典籍,并不科学,也不实用,
见解也高明得有限---再高明,也只是古代人的认识---也许只对统治者有用。
无数读书人穷其一生皓首穷经也只不过是为了能鲤鱼跳入龙门,获取一个官场资格。

垄断了学术,思想和语言,儒学学术,儒家思想,话语与文言文也趋于腐朽,
一直到了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才有科学,新文艺,新思想,才有生动鲜活的白话文,
中国文化才恢复了活力。

儒学腐朽还有一个例证:就是让学生绞尽脑汁做臭不可闻的八股文,
八股文的功用,无非是为统治者想方设法提供统治术,驭民术;
这样的八股文终究是炒专制的剩饭,翻来翻去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
君不见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历史,就像毛泽东所说,只不过是秦制的翻版。

3.儒学不科学,却占了科学的位置。

曾写出中国第一部科学史的英国人李约瑟曾发出一个天问:
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出科学?
我想这个问题儒家要负很大的责任,道理很简单:

读书人,有创造力的人大都去读儒家的书了,读了儒书的目的都在做官,
那么还有多少人,这些人还有多少精力去搞科学?

中国最有可能为科学奠基的,是诸子百家,
如果正常发展下去,是有可能发展出科学的,
毕竟在世界上除了西方人,古代的中国人很有创造力。
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扼杀了这种可能性。

儒学不是科学,却占了科学的位置,
现在我们把儒学和科学比较一下,
哪一个合理,先进,有用,哪一个更应成为人们必学必修的科目,还用说吗?
在我看来,即使在古代,学不学儒学也无关紧要,不学儒学,不见得就成不了中国人,
而在现代不学科学,倒真成了白丁文盲。

儒学还有一个后果,是人们往往忽视了的:

读书人大多出身于民间,一旦科考成功,
就摇身一变成了皇家的奴才或官府的人,
而官场是为皇家利益和自身利益服务的,
这样民间儒家的生员虽然出身于老百姓,但命中注定是要背叛他们的出身,
---也不是说他们非要和老百姓过不去,
而是他们的身份,注定了第一要考虑皇家的利益,第二要考虑官家也就是自身的利益,
老百姓的利益,最多能排在第三位。
而且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老百姓和皇家,和官府的利益总是矛盾的:
官府利益多一些,老百姓就少一些,
官府利益少一些,老百姓就多一些。
事实上皇家官家多有奢侈和富贵,民间则多有贫贱和苦难。

4.谬误的圣贤教育,误导了国人的人生观。

儒家教育又可以称为圣贤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从常人先成为君子,
(不要成为小人)然后成为贤人,最后成为圣人。
这似乎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似乎没什么不好---其实不然:
西方的现代教育让我们懂得了:
人应该做自己,教育在于帮助人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这样的人生才最值得追求。

而儒家的人生模范,是圣贤,
所谓圣贤,具体的说尧舜禹汤--这是要人们都去做皇帝吗?
还是让人们象那些古代皇帝一样为人处世呢?
儒家的圣贤,还有儒家自己推选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后圣荀子,
儒家也教育人们像他们一样为人处世,

这些圣人贤士,真值得人们去效仿吗?
在我看来,这些人一个也不值得人们去崇拜和效仿,
尧舜禹汤,不过是古代的专制君王;
孔孟荀子,教导出了给不少给君王打工的奴才而已。
事实上圣贤教育导致了人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导致了官本位。

我不要做小人,也不要做君子;
我志不在圣贤,兴趣也不在圣贤。
哪怕我的人生有诸多的遗憾和不如意,
但我一点也不崇拜或是羡慕圣贤。
我也敬重一些人,
但是他们里面,可没有什么尧舜禹汤或者孔子,孟子。
我要做我自己,走我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5.儒家严重的等级观念和严格的等级秩序,在尊严和权利上制造了大量的不平等。

儒家主张人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
还是那个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皇帝皇室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男女不平等,官民不平等,长幼不平等,这么多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人权灾难。

臣子见了皇帝要叩头,儿子要给父亲叩头,
妻子一点也不能忤逆丈夫,这些下位者的尊严,从来得不到保障。
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在古代可是大行其道。

《弟子规》中对“孝”的强调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步: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静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也是人,是人就可能犯错误,这里要问一句:父母要是错了怎么办?

6.儒家作为道德的提倡者和维护者,
对戕害人体,造成人道灾难的女子缠足,男子阉割为太监等行为从不进行谴责和鞭挞,
而是视若无睹,却强调孝,悌,忠,仁(不平等的爱)等虚伪的人生观,价值观,
难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要鞭挞旧道德“吃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儒家对今人还有一个大的影响,就是现在有许多人的一个人生哲学:
好好读书,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单位,最好是体制内的,端个好饭碗---这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消极的,
积极而正确的想法和做法是:
人应当有理想,按照理想选择并学好自己的专业,
人们从事一个职业或事业,有三条评价标准:
人应当做自己热爱和感兴趣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最后一个问题是没落的儒家能不能复兴?

从历史看,儒家总是伴随着皇权专制,帝制复辟无望,则作为皇权伴生的儒家复兴也无望,
现今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专制,儒家的等级观念与共产主义追求的平等理念格格不入,
按说为专制党权服务的儒家同样没有立足之地与前途,但中共为什么提倡儒家?
只不过是看中了儒家对专制的维护而已。

因此除非有大的变革,否则儒家不可能与共产主义和谐共存。
可以肯定的是,专制的儒家和维护专制的儒家最终只能走向穷途末路,
若儒家能改弦更张,顺应时代,大力变革教育理念,回归民间,变为专制服务为为民主服务,为民众服务,
则儒家在未来有一个立身之处也未可知。

2022年5月

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