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网络图片)
─旅行的真谛除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行所未行和食所未食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所未思。─
我在景区内沿途浏览了一下周围的景色,未见十分独特之处,便从景区东面的出口出來,朝鸣沙山顶上一望,只见他们三人正拿着摄影器材在鸣沙山上沿龙背由西向东艰难地行进,遇到有合适的角度时,便停下来拍几张照片。由于大外甥是美国某电视台的专职摄影师,在摄影上造诣颇深,我曾有幸欣赏过他的一些风景照作品,实非一般摄影爱好者所可比擬的,特别是有几张在国外海边拍的灯塔,光线、视角、取景、主体与陪衬的搭配都恰到好处,堪称佳作。他所用的摄影器材功能也十分齐全、性能也十分优越,只是比起我用的数码相机來显得太重太复杂。为了拍到滿意的照片,已年过五十的他,不惜冒着烈日酷暑、携带沉重的摄影器材,迈着沉重的步履在鸣沙山上,艰难地向山顶攀登。
当我们欣赏到画报上美妙无比的照片时;当我们看到“动物世界”里各种凶猛动物之间无情地撕杀和各种惊心动魄的画面时;当我们看到电视里世界热点地区血腥战争、屠杀的画面时,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得到,摄影师们为获得这些宝贵的画面,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要冒多么巨大的风險、要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有时甚至要为此付出一生的健康、幸福甚至生命。
在月牙泉东面进口处立有一巨石上镌“第一泉”三个大字,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之时,抬头仰望鸣沙山脊,大外甥他们三人的身影在夕阳照耀之下仍依稀可见,我见他们下山还有一段时间,便走到最先观看月牙泉全景的沙山的更高处。天上的乌云早已散去,此时看到的已是夕阳残照下的月牙泉全景更显妩媚动人,连忙取出相机拍下这令人难忘的一幕,然后便朝鸣沙山麓走去,在一凉亭处碰到正在那里等我们的黄君和张先生,和他们谈起这月牙泉周围都是沙山,是什么原因数千年来至今为何没有被周围的黄沙所掩没?也没有在烈日的暴晒之下干涸?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今天,像曾经煙波浩渺的罗布泊都完全干涸了,许多农田、草原、村庄甚至城镇都被滾滚黄沙掩埋了,而为干旱沙山所环绕面积不大的月牙泉却未遭此厄运?黄君说:“这与月牙泉的地理环境有关,一是:由于周围沙山组成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一到晚上风刮到这个沙山环绕的小盆地时,形成了一种上升的气旋,把沙从山下往山上刮,这使得白天被风刮下来的沙、游人滑沙、爬沙山带下来的沙,一到晚上便又被刮到沙山上去了;二是此处距原来水量充沛的党河不远,地下水位较高,党河水透过地下的沙层渗透到月牙泉的水份,足以补充烈日曝晒之下月牙泉被蒸发掉的水份,这就是月牙泉在沙山围绕又如此干旱的极端条件之下,历时数千年至今仍未干涸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黄君又说:“由于周围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党河水进行灌溉,造成月牙泉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月牙泉一度面临消失的危險,那时月牙泉的面积已缩小至3─4亩,水深仅有0.8─0.9米,在月牙泉发出告急声后,地方当局为防止月牙泉消失造成旅游资源的丧失,不得不採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严禁在月牙泉周围地区抽取地下水,并从附近河流引水补充党河水量以提高月牙泉附近的地下水位,几年之后已初见成效,月牙泉的面积已扩大到十一亩左右,水深已增加到1.5-2米左右。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月牙泉东西长有218米,中间处宽达54米,面积达十余亩,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达7米”。听完黄君的介绍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在泉的南岸原来有许多历代所建的古代庙宇道观多达百余间,于“文革”期间被“造反派”们焚毁殆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楼台亭阁和塔式建筑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陸续修建起来的,已不具备原来历代修建的古庙道观的考古、文化和艺术价值。
由此可见四十四年前,由那位被尊为“英明”、“伟大”、“正确”的导师、舵手和救星的“伟人”发动的那场摧毁一切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摧毁一切伦理道德、法制观念;摧毁一切文物古迹;摧毁一切人性、良知的;号称“史无前例”的、“波澜壮阔”的所谓“文化大革命”,其波澜是何等的“壮阔”,就连当时地处大西北人迹罕至的、干旱沙漠之中的月牙泉畔的寺庙道观、文物、古迹都被其波澜“壮阔”得荡然无存。
这场历时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生态环境、人性、伦理道德所造成的毁灭性的破坏,给中华民族带來的巨大的难以穷尽的灾难和屈辱、对中华民族人性和心灵的摧残实在堪称“史无前例”,在这些方面就连秦始皇、西特勒和斯大林都难以望我们这位“伟人”的项背。
听黄君介绍这一带沙山之所以称之为鸣沙山,是因为风从这些沙山上刮过时会产生一种轰鸣声,人从沙山上滑下时带动身边的气流也会发出一种轰鸣声,故而得此名,也祘是名符其实吧!
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见大外甥他们三个从沙山顶上开始往下走,走到沙山顶下面一点的滑沙场起点处,只见笨笨坐上了滑沙专用的竹筏,一溜烟似的从沙山上快速滑下。大、小外甥因要拿摄影器材只好放弃了滑沙的打祘,从沙山上慢慢走了下来,当我们会合后黄君说:“四舅,你去滑一回沙吧!难得到一次鸣沙山,不亲耳听一下滑沙时的鸣沙声岂不遗憾?”我正想去尝试一下滑沙的惊險和刺激,去亲耳听一下鸣沙山的轰鸣声究竟有多悦耳,所以马上决定去滑沙。黄君帮我买好滑沙的票后,我便沿着滑沙场专用的登山道向滑沙场在沙山上的起点攀登。这条登山道是由一个接一个嵌在沙子里的木楼梯构成的,使人一步一级踩在楼梯的木板上,远比在沙山的沙子里每向上走一步都要退半步要省力许多。沙山约有两、三百米高,我沿着登山道,迈着沉重的步履,一步一步向上艰难的攀爬,中途经过两三次停下来喘息之后,才爬到了滑沙场的起点,此时我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嘘噓。滑沙场的工作人员问我:“想滑快的还是慢的?”我说:“当然要滑快的才有味。”原来,滑沙场备有快、慢两种滑沙竹筏,一种较短,人坐上去后在沙里陷得较深,下滑时阻力大因而下滑速度较慢;另一种滑沙竹筏较长,人坐上去后在沙里陷得浅,下滑时阻力小,因而下滑速度较快。工作人员取了一个较长的竹筏给我,竹筏的前部上翘,中部是坐的地方,前部有把手,用双手抓住作为依靠,并可左右转动以控制下滑方向。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下滑时如想降低速度,可将上身前倾这样竹筏前部陷入沙中较深阻力加大,速度便可降低,反之,如将上身向后仰则竹筏前部陷入沙中较浅阻力减少,速度便可加快,掌握这些要领之后,工作人员便将竹筏放在沙面上用手拉住竹筏的后部,让我坐上去,双手握住竹筏的把手,要我上身前倾一点,说:“开始慢一点等适应后再向后仰加快速度,你准备好了吗?”在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手一松,竹筏便载着我向沙山下滑去,接着我便将上身向后一仰速度顿时加快,只听得耳边响起了一种与平时快速行进时耳边空气的呼啸声不同的轰鸣声,十分新奇悦耳,鸣沙山果然名不虚传,当滑到接近山脚时,由于坡度逐渐减小,下滑的速度也慢慢下降,最终停止在鸣沙山脚的沙地上。
滑完沙,我们一行便登上景区的交通车来到景区门口,张先生备的车已在景区门口的停车场等我们,当我们从鸣沙山开始返回敦煌时已将近下午八点,这时的湖南早已是华灯初上的夜晚了,而此时的敦煌太阳还悬在西边的低空中,据张先生介绍,敦惶夏天真正天黑要到晚上九点多钟。
回到飞天宾舘后,由于午餐太丰盛又吃得比较晚,大家都不太饿,大家一商量决定先洗洗澡、喝点茶休息一下,等晚上九点半钟左右天气凉爽之后再到夜市去吃敦煌有名的“沙洲夜市”。
将近晚上十点我们一行七人,步行来到灯火辉煌的“沙洲夜市”,之所以选择步行,一是因为我们下榻的“飞天宾舘”离“沙州夜市”不太远;二是想顺便浏览一下敦煌的夜景。“沙洲夜市”的规摸不仅对于仅有十八万人口的敦煌市来说是非常之大,就像连长沙这样的省会城市也找不出一家如此集中、规模如此之大的夜市。张先生是那里的常客,对夜市中各摊位的特色、烹饪水平了如指掌,他带我们去了一家水平最高又最具敦煌地方特色的小吃摊位,找到一张桌子坐下来,摊主连忙过来与张先生打招呼,服务员摆上茶水、瓜子和菜谱,只见菜谱上敦煌酿皮子、驴肉黄面、臊子面、敦煌羊杂、烤羊排、烤羊肉串、烤鱼、烤基围虾……应有尽有,由于酿皮子、驴肉黄面我们早上和中午已领略过它们的滋味,张先生便点了烤羊排、烤羊肉串、烤鱼、烤基围虾、烤土豆片和几样炒菜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道菜当数鸡蛋炒榆树花,这真是一道见所未见、吃所未吃、闻所未闻的一道菜。以前只知道洋槐花、栀子花可以做菜吃,至于榆树只知道它的树皮在大饥荒时可以剥下來充饥,从未听说过它的花还可以用鸡蛋炒出一份如此美味爽口的佳餚,我和大外甥向来对美食都有些讲究,自以为对中国的饮食也有些了解,但当张先生点出这道菜时,还是让我们感到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面前,我们实在显得孤陋寡闻。
当我们正一边品尝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一边天南地北地摆“龙门阵”时,忽然一阵悠扬的电吉它乐曲转到耳中,接着耳边就飘来一位女高音的优美歌声,我凝神细听那时而悠扬啘啭、如泣如诉;时而高吭激昂令人振奋;时而悲凉淒切使人黯然神伤的歌声时,不知如此优雅的歌声来自何方,当我举目四下张望时,发现不远处的一个小食摊位旁,一位衣着时尚得体又不显妖冶的女士,正迈着优雅的台步在那里引吭高歌,离她不远处,有一位男士正斜背电吉它一边为她伴奏、一边用脚在地上打着拍节,有时这位男士也会以他那深沉的男低音为听众自弹自唱一曲(这通常是在那位女艺人连续唱了好几曲之后,他觉得应当让她停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恢复一下精力时、或是当听众点的歌实在不大适合女声唱时)。那天夜晚他们唱了“小河淌水”、“在那遥远的地方”、“青藏高原”、“天路”、“嘎达梅林”、“遇上你是我的缘”、“姑娘我爱你”……这些都是我平日爱听的歌曲,所以印象特深,另外也有人点了些流行歌曲,他们也能唱,不过我对流行歌曲除极少数之外,一般都不太感兴趣,听过了也就忘了。这位男歌手兼吉它手卅来岁,瘦高个、黑皮鞋、黑西裤、白衬衫,拌奏和自弹自唱时姿态文雅、潇洒,流露出几分艺术家独有的气质,只是面部和眼神缺少点欢快,流露出几丝淡淡的忧郁。那位女高音年纪和他相仿,皮肤白净、五官端正、面容姣好,在与点歌顾客打交道时举止端庄大方,在对顾客既不失礼貌、热情的同时又保持一种内在的庄重、孤傲、优雅的气质,足以震慑时下那些言谈举止轻薄的各级官员和大、小款爷,使他们平日脱口而出的下流轻薄的话语,和一切非分的念头都不敢在她面前流露些许,这大概就是人格和气质的威力吧!我不知道这对艺术水平、气质、品味均属上乘的演唱搭挡,在他们献身艺术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何种挫折与不幸,以致沦落到靠在偏僻的敦煌小城的夜市上卖艺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以他们的艺术水平和品格本应在各大城市的大舞台、大剧院的文艺演出中占有一蓆之地,然而充斥各大城市大剧院、大舞台的,不是为当局粉饰太平、掩盖黑暗和罪悪的无耻御用文艺工作者,就是用一些低俗下流的所谓“文艺节目”来麻痺、愚弄、腐蚀民众的下流“民间艺人”。这种反常的现状是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加剧社会腐败墮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到这些不免令人心情沉重、黯然神伤。
我们边吃边聊到吃完夜宵之后已过午夜十二点,当我们起身离开夜市时,夜市依然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熙来攘往。我们顺路参观了那些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其中陈列出售的纪念品大多和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产有关,走到一家专门出售玉器的商店(古代敦煌是西域所产玉石主要的加工、贸易集散地,西域所产质地优良的玉石运到这里卖给商人,商人从内地请来加工玉石的能工巧匠,加工成精美绝世的玉制艺术品,其中除了佛像、饰品之外最有名的当属夜光杯,“夜光杯”系用白如羊脂的和阗玉经工匠精心加工制作而成的酒杯,其杯壁薄如蛋壳,酒盛在杯中置于月光之下,月光可穿过薄薄的杯壁透过来,好像杯子发出的光一样,故美其名为“夜光杯”。不由让人想起唐代王翰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小外甥平日好与二、三好友喝一杯,便有意购几只“夜光杯”以便回成都后与同事、友人一起在月光下领略一番“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意境。由于玉石质地和加工精细度的差异,夜光杯的价格从数十元一只到数千甚至数万元一只的都有,小外甥选购了几只中低档的带回成都。
此时热情的张先生还要请我们去欣赏当地艺术团体的夜场演出被我们婉拒,因为游了一天又爬沙山又走路已十分困倦,加之考虑到明日一早的雅丹地质公园、汉长城遗址、古玉门关遗址、沙漠绿洲森林公园、阳关古城遗址的游览行程有数百公里必须早起,需要早点休息以便蓄精养锐应付明天的行程。还有一个原因是对这类文艺演出以前也曾领教过,其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6月24日一早起来为趁早上凉快好赶路,洗漱罢便匆匆到宾馆附近一家当地有名的臊子面馆吃臊子面,是用兰州拉面的方法拉成的细面,臊子的滋味有点象四川面的口味又麻又辣,味道还祘得上鲜美。吃完便沿柏油路一路向西略扁北的方向行进,车道南边是延绵不断的沙山,北面是荒凉的戈壁和荒漠,沿途看不到一点生命的气息,看到的尽是滿目苍凉的景像,只是在茫茫戈壁中偶尔看到的一、两丛骆驼刺,才使人感觉到生命尚未在那里彻底消亡,千百万年来它们一直在那里以其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与那里的干旱、烈日、沙暴和狂风抗争,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抗争中,它们是多么希望能得到人类的支持与帮助啊!然而由于人类的愚蠢、狂妄和无知,人类带给它们的不是支持与帮助,而是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更大的破坏。我想如果骆驼刺、胡杨、红柳这些生命力如此之强的植物由于人类不断加剧的对生态坏境的破坏而最终在地球上消失之日,也就是人类自我毁灭到来之时。
在茫茫戈壁一直往西偏北行进了约180公里,便进入雅丹地质公园,迎面便看到一尊巨大的“泥塑”头像佇立在灰黑的戈壁滩上,像的下部是像人头,头上有发髻,在发髻的上面还顶着一个像生日蛋餻园形盒子一样的大帽子,像的侧面被铲平上面刻着“国家地质公园”几个大字。黄君向我们介绍,这片雅丹地区,远古时代是一个内陸湖,后來由于地壳变动湖底升高,再加上气候变迁雨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原来的湖泊干涸,湖底沉积的泥沙成为近似石头的坚硬泥土,由于附近一带终年大风不止,在大风和它刮起的泥土、砂石对硬泥地面的冲涮浸蚀之下,由于各处地方风向、土质坚硬程度度不一,那些较松软的泥沙被风刮走后,剩下的坚硬泥土便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分布在这一地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雅丹地貌。据说是全球面积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总面积达398平方公里。这些风蚀而成的残丘,形成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我们沿景区的观景公路一路前行,只见路边尽是大自然通过风蚀长年累月的作用而形成的各式“泥塑”。在停车场处立有一块尖形巨大灰黑色石头,上书“敦煌雅丹”四个大字,在远处观看雅丹地貌,好像是一片高楼林立的城市,车开到近处一看,那些风蚀而成的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真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有的像城堡、有的像蒙古包、有的像高楼、有的像人、有的像各种动物,,其中有一个像埃及法老陵墓前的獅身人面像,有一个像张家界的奇特山形那样的略呈四方形的立柱,立柱顶部像一个北京猿人的复原头像,整个立柱从上到下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泥沙一层一层沉积的痕迹依然清淅可见,这也证明了远古时代这里确实是一个大湖泊。
有一尊风蚀而成的人头形巨大的塑像屹立在灰黑的戈壁之上,突出的眉骨、深陷的眼窝、高耸的鼻梁、微微凹下的嘴唇和稍稍上翘的下巴,构成了一付典形的西域老年男士的形像,他千百年来,一直以他那深邃而冷峻的目光遥望着远方,目睹在他眼前演绎的兴衰变化与世代更迭,他曾见过东来西往滿载货物的驼队和东西方商人在他目光的凝视之下缓缓经过;而今却是各种不同车辆滿载内地和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沿着公路在他眼前急驶而过,抚今追昔不知这位“西域先生”有何感慨?
整个雅丹地质公园精华之中的精华要祘那尊维妙维俏的“孔雀”像,为了看位于雅丹地貌内面的这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必须下车离开公路走到里面去,我们一下车刚走进戈壁,便被地下的戈壁惊呆了,远看那灰蒙蒙了无生气的戈壁,走近它朝地下仔细一看,原来这戈壁竟是如此的美丽,它是由无数各种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碎石子构成的,这些石子有红色、粉红色、褐色、黄色、绿色、兰色、紫色、白色、黑色……等颜色,堪称五彩缤纷,只不过黑色和褐色石子较多,故远看便呈灰黑色。
为了改变没有从近处見过戈壁地貌的人对戈壁的错觉,我赶忙用相机朝戈壁地面从远处、较近处和对着地面拉近镜头分别拍下戈壁的真实面貌。
当我们走到那尊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塑得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孔雀”附近时,只见一只连专门的雕塑家都雕塑不出的孔雀,蹲在一个与孔雀大小的比例恰到好处的基座上,平着头,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看到这只孔雀,我和大小外甥、笨笨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只有无所不能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创造出这种非人工可以创造的艺术杰作。
看完孔雀回到车上,再往前开,不久便看到远处像有许多艘“战舰”前前后后错落有致地淀泊在“海港”里面一样,这是雅丹地质公园最为壮观的景象,气势之灰宏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的像巨型的战列艦、巡洋艦、驱逐艦,也有的像潜艇、小炮艇,更有一庞然大物,看起来简直就像一艘巨型航母。由于这一雅丹地区面积太大,一旦进入内部如入迷宫,各处的地貌虽各有千秋,但又都类似,让人难以找到判明方位的地标参照物,因而一旦进入内部往往因迷失方向而难以走出,最后因饥渴、酷热而命丧其中;此外因雅丹地貌内部到处是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土丘杂乱无章地分布其中,每当刮风时便会因空气以不同速度、不同方向经过土丘之间形成的宽窄、大小、长短不同、弯曲程度不同的通道而发出各种时而尖锐、时而低沉的声音,像凄惨的嘶叫、像鬼哭、像狼嗥令人恐怖,故而被称之为“魔鬼城”。
2010年8月30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