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战略互惠”亟需升级

 


刘 柠(北京)



12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开始了对中国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其就任首相以来,对中国的首访。联想到岁暮年关日本国内政治事务的千头万绪,不能不令人感到首相对此行的期待之殷、寄望之厚。


事实上,福田自身,正面临深刻的信任危机,本应于12月15日到期结束的本期临时国会,破例延期到明年1月15日。借访华之机,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以提高政权凝聚力,在1月中旬出台新的《反恐对策特别措置法》,以期兑现对美的承诺,维系日本对外关系的柱石不至动摇,乃福田的初衷。不仅如此,2月25日,福田还将访韩,与韩国新总统李明博举行首脑会谈。在执政已过百日“准备期”之后,面对支持率大幅下挫、凝聚力涣散的态势,福田显然加大了外交公关的力度。


2007年,是中日关系史上重要的一年。迅速升温的两国关系,不仅跨越了过去5年来的隔阂与障碍,而且在原有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升: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后者是中国第一大投资国;中国军舰“深圳”号驶进东京湾,一度遭搁置的包括军事交流在内的各项战略议题纷纷重开;京沪消费者有幸品尝到价格不菲、但味道独特的日本大米,日片、日剧和浮世绘精品,更让国人重温了某种久违的岛国风情、东洋文化。可以说,两国关系正全方位、多层次、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这一方面是由于即使在“政冷经热”时期,毕竟生意照做,经贸基础相当扎实;另一方面,两国均不同程度地从那一场“冷战”中,有所反省,有所收获,有所调整,也有所超越。唯其如此,当一年多以前,安倍前首相提出“战略互惠”构想的时候,立即得到了中方的响应。回过头来看,战略互惠的确不失为指导、规范两国关系在21世纪初期发展的理想选择。


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须建立在广泛的战略合作基础之上,合作的范围越广、层面越深,互惠的交集才会越来越大。在两国已然超越了一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龃龉之后的今天,难以想象历史问题会再度发酵,酿成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动因。但与此同时,历史问题以外的其他战略性议题,正渐次进入景深,譬如台湾问题和东海问题。


前者,历来是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两国建交35年来,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不容挑战的立场,也基本得到了日本历届政权的尊重。明年,随着台湾大选和北京奥运的临近,台海问题进入高火险期。尤其是明年3月,在陈水扁策动的入联公投问题上,任何细节都会牵动北京的神经。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中日双方对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仅东京对台海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北京的警觉,而且关键时刻,不排除北京要东京做进一步明确表态的可能。


而关于东海问题,截至目前为止,尽管双方已实施了逾14轮的谈判(包括首脑会谈),但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鉴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双方的分歧之大,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至少福田此访成功破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纵使谈判长期化,但如何使问题相对化,不波及其他议题,不构成两国战略合作的障碍,尤其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因偶发事件擦枪走火至关重要。


而除了台湾问题和东海问题外,中日两国间还存在许多利益共通的战略议题,在经济方面如此,在社会、安全保障等方面亦如此,诸如环保、教育、朝核问题,等等。就在福田康夫访华前夕,日著名智库PHP综合研究所“对华综合战略研究会”发表了基于中国中期发展(2020年前后)的几种可能前景(“成熟大国”、“霸权大国”、“未成熟大国”和“不稳定大国”),何以与现实的中国构筑理想关系的建议书,提出了16项建言(如“定期召开日美中首脑会谈”、“积极吸引中资和游客”等),旨在呼吁强化基于战略性利益的互惠关系。而此番福田在北大的演讲,也将提出关于构筑日中“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表达了日方对两国关系战略升级的期待。


今天,中国跟世界许多重要国家,都已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遗憾的是,中日两国尚止于“战略互惠”。经济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经济大国,只是时间问题。同为东亚大国,一衣带水,一苇杭之,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说,两国关系的发展现状是难尽人意的。或者说,仅有战略互惠是不够的,两国应扩大、超越互惠,早日构筑基于战略互信基础之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如此,难以契合两国在21世纪的战略定位。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福田内阁的过渡色彩越来越强烈,进入2008年,随时有内阁解散,提前大选的可能。但正因此,才更应该强化两国关系,化维系彼此的利益纽带为战略联系,使中日关系成为超越政权存在的不可逆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战略互惠”亟需版本升级,而2008年将是关键的一年。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中日关系:“战略互惠”亟需升级

 


刘 柠(北京)



12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开始了对中国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其就任首相以来,对中国的首访。联想到岁暮年关日本国内政治事务的千头万绪,不能不令人感到首相对此行的期待之殷、寄望之厚。


事实上,福田自身,正面临深刻的信任危机,本应于12月15日到期结束的本期临时国会,破例延期到明年1月15日。借访华之机,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以提高政权凝聚力,在1月中旬出台新的《反恐对策特别措置法》,以期兑现对美的承诺,维系日本对外关系的柱石不至动摇,乃福田的初衷。不仅如此,2月25日,福田还将访韩,与韩国新总统李明博举行首脑会谈。在执政已过百日“准备期”之后,面对支持率大幅下挫、凝聚力涣散的态势,福田显然加大了外交公关的力度。


2007年,是中日关系史上重要的一年。迅速升温的两国关系,不仅跨越了过去5年来的隔阂与障碍,而且在原有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升: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后者是中国第一大投资国;中国军舰“深圳”号驶进东京湾,一度遭搁置的包括军事交流在内的各项战略议题纷纷重开;京沪消费者有幸品尝到价格不菲、但味道独特的日本大米,日片、日剧和浮世绘精品,更让国人重温了某种久违的岛国风情、东洋文化。可以说,两国关系正全方位、多层次、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这一方面是由于即使在“政冷经热”时期,毕竟生意照做,经贸基础相当扎实;另一方面,两国均不同程度地从那一场“冷战”中,有所反省,有所收获,有所调整,也有所超越。唯其如此,当一年多以前,安倍前首相提出“战略互惠”构想的时候,立即得到了中方的响应。回过头来看,战略互惠的确不失为指导、规范两国关系在21世纪初期发展的理想选择。


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须建立在广泛的战略合作基础之上,合作的范围越广、层面越深,互惠的交集才会越来越大。在两国已然超越了一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龃龉之后的今天,难以想象历史问题会再度发酵,酿成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动因。但与此同时,历史问题以外的其他战略性议题,正渐次进入景深,譬如台湾问题和东海问题。


前者,历来是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两国建交35年来,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不容挑战的立场,也基本得到了日本历届政权的尊重。明年,随着台湾大选和北京奥运的临近,台海问题进入高火险期。尤其是明年3月,在陈水扁策动的入联公投问题上,任何细节都会牵动北京的神经。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中日双方对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仅东京对台海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北京的警觉,而且关键时刻,不排除北京要东京做进一步明确表态的可能。


而关于东海问题,截至目前为止,尽管双方已实施了逾14轮的谈判(包括首脑会谈),但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鉴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双方的分歧之大,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至少福田此访成功破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纵使谈判长期化,但如何使问题相对化,不波及其他议题,不构成两国战略合作的障碍,尤其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因偶发事件擦枪走火至关重要。


而除了台湾问题和东海问题外,中日两国间还存在许多利益共通的战略议题,在经济方面如此,在社会、安全保障等方面亦如此,诸如环保、教育、朝核问题,等等。就在福田康夫访华前夕,日著名智库PHP综合研究所“对华综合战略研究会”发表了基于中国中期发展(2020年前后)的几种可能前景(“成熟大国”、“霸权大国”、“未成熟大国”和“不稳定大国”),何以与现实的中国构筑理想关系的建议书,提出了16项建言(如“定期召开日美中首脑会谈”、“积极吸引中资和游客”等),旨在呼吁强化基于战略性利益的互惠关系。而此番福田在北大的演讲,也将提出关于构筑日中“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表达了日方对两国关系战略升级的期待。


今天,中国跟世界许多重要国家,都已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遗憾的是,中日两国尚止于“战略互惠”。经济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经济大国,只是时间问题。同为东亚大国,一衣带水,一苇杭之,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说,两国关系的发展现状是难尽人意的。或者说,仅有战略互惠是不够的,两国应扩大、超越互惠,早日构筑基于战略互信基础之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如此,难以契合两国在21世纪的战略定位。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福田内阁的过渡色彩越来越强烈,进入2008年,随时有内阁解散,提前大选的可能。但正因此,才更应该强化两国关系,化维系彼此的利益纽带为战略联系,使中日关系成为超越政权存在的不可逆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战略互惠”亟需版本升级,而2008年将是关键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