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聚焦:刘军宁发起“文艺复兴”,中国知识界议论纷纷 (上)

2006年12月7日的《南方周末》,发表了中国著名自由主义学者刘军宁先生的文章《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刘文从自由主义价值观出发,呼吁在中国掀起一场以“天地之间,个体为尊”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刘文还特别强调“自由主义”要走出书斋、进入大众,也就是表达的通俗化对文艺复兴的意义。他主张,应该利用网络平台、文学艺术和其他大众化形式来普及自由主义。


刘军宁的观点引发出中国知识界持续至今的关于“中国文艺复兴”大讨论。讨论由《南方周末》扩展到其他报刊,由纸媒扩展到网络。2007年1月23日,博客中国在北京举行“大国崛起与文艺复兴专栏作家研讨会”,邀请20多位学者、记者、专栏作家参加,将讨论引向深入。


本周新闻聚焦摘录了这次讨论的众说纷纭,以使读者能够了解到各派观点和整个讨论的大致轮廓。



●文艺复兴简介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科学与艺术的革命,也带来世俗个人主义从神权专制下的解放,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 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与此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罗马教廷也在走向腐败,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文艺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


文艺复兴的作品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不同范畴中的文艺复兴:


自然科学 :


天文学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在其中提出了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不同的日心说体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1619年的《世界的谐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数学


代数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重要发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发现。意大利人卡尔达诺在他的著作《大术》中发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这一公式的发现实应归功於另一学者塔尔塔利亚。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尔达诺的学生费拉里发现,在《大术》中也有记载。邦贝利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约的情形,并使用了虚数,还改进了当时流行的代数符号。符号代数学是由16 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确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门》,对代数学加以系统的整理,第一次自觉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韦达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改进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还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现代称之为韦达定理。三角学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论各种三角形》是欧洲第一部独立於天文学的三角学著作。书中对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还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数表。哥白尼的学生雷蒂库斯在重新定义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制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数表。


物理学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


生理学和医学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地理大发现”


航海技术产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飞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探险家们开始了一系列远程航海活动。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印刷术在欧洲的再发现,以及从东方传过来的造纸、指南针、火药(中国的四大发明),促使科学思想的迅速传播。


文学


各地的作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语进行文学创作,带动了大众文学,替各种语言注入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民谣和戏剧等。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彼特拉克主要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明显地形成两派,一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派,二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诗社”以龙沙和杜贝莱为代表,在语言和诗歌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最早提出统一民族语言的主张,促进了法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然而,他们排斥民间诗歌,只为少数贵族服务。拉伯雷是继薄伽丘之后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是法国文艺复兴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时间创作的《巨人传》是一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欧洲文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国,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和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1516年他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西班牙,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塞万提斯和维加。塞万提斯是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其中以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最著名,它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维加是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 “西班牙戏剧之父”。他是世界上罕见的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两千多个剧本,留传至今的有600多个,有宗教剧、历史剧、神话剧、袍剑剧、牧歌剧等多种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最杰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特色


对建筑的比例有强烈的追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反对哥德式建筑


义大利与其代表人物


义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罗伦萨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


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代表人物: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作家:薄伽丘、马基雅维利;


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与其代表人物


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成绩显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万提斯、戏剧家洛卜•德•维加


德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德国:主要成就则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讽刺文学以及科学技术发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丢勒等。


法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法国: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相当发达。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说家:拉伯雷等。


英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英国:诗歌和戏剧空前的繁荣。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亚等。


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


有好一段时间,文艺复兴被认为是简单地恢复了古典文化。其实,文艺复兴并不是真正要“恢复”古典的文化,而是借此抨击当时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体系造舆论。


文艺复兴是一次逐渐发展的时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事件。但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来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关于文艺复兴的不同意见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在1855年为法国历史学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纪时“对世界与人类的探索”;自此以后历史学家们就对它的解释有很多不同意见。


大部分观点认为文艺复兴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然后向整个欧洲扩展。文艺复兴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纪以前)的古典文化连接,是对阿拉伯人的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吸收。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专注于现世生活质量(如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同时也是知识由于印刷和在艺术,诗歌,建筑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知识爆炸。这些新技术引起了艺术和文学在格式和内容上根本的变化。这个时期,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交流和探索的兴起,文艺复兴代表了欧洲从很长时期的一潭死水转变成了汹涌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常常认为是现代开端。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pseudo-revolution )。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他们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变化,而不是物质上的巨大变化。或许,对于文艺复兴最重要的观点是那些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一个与中世纪彻底决裂的时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认文艺复兴,但是质疑它是否带来有益的变化。他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从中世纪衰落的时代,并且毁坏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例如,那时在教会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语,从古典时代以来获得了很大发展,是一个活着的语言。但是,文艺复兴中痴迷于古典纯洁性的人们认为拉丁语与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触,于是拉丁语的自然进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经济萧条时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认为文艺复兴使科学的进步速度放缓。


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在各个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义,在这里一般人文主义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


也有的人文主义运动认为人有参加仪式和规则的需要并组织一定的团体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


人文主义作为历史概念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ät,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


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定义


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许多不同的人称自己或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人的观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义观念互相之间非常矛盾。在自由民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学派中都有人文主义的派别。甚至古罗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今天可以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想流式。那时的人文主义当然与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非常不一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义往往被称为历史主义,而威廉•冯•洪堡的人文主义则与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时期科学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 刘军宁的“文艺复兴”观点


▲中国 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写在即将到来的新人文运动前夜


人是观念的动物


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人不仅是吃饭的动物,而且是观念的动物。人靠食物充实自己的肚皮与躯体,靠观念与信仰充实自己的灵魂与思想。而一切观念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人类认识自我的观念。换句话说,人类不是在食物的摄取中提升自己,而是在观念的升华中提升自己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不断重新认识自身的过程。新的观念通过文艺形式的传播并被人们普遍接受,一场文化运动(革命)也就发生了。


这样的文化运动在中外历史上一再发生。在西方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在中国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还有一场由上至下的\"文化大革命\".这种以思想观念变革为核心的文化运动,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许多文化运动往往不成功,没有像发起者所预期的那样改变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哪怕其所提倡的观念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二是并非每次文化革命所传播的观念都是正确的,或者说真的有助于提升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有的伪文化运动甚至传播对人性的错误认识,这样的运动,不论当初力度多大,最终还是要归于失败,因为其所传播的观念违背人性。


文艺复兴,个人的复兴


个人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这一明白无误的事实却被无视了数千年,而且在许多地方继续被无视。卑躬屈膝的个体能够昂首挺胸,冰封在群体中的个体得以复活自我,在西方,启动这一进程的正是文艺复兴。作为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整个西方的一场空前而持久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乃至影响到全人类的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精神枷锁,塑造并普及了关于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观念。


在没有出现文艺复兴的地方,理想中的人应该是卑微的、驯服的、听命的。个人不把自己看成是自己,而是看成一个民族、种族、阶级、国民、政党、家庭和公司中的一员。他被要求为他所属于的那个抽象的集体活着,却不能为自己活着;他什么都可以是,就是不可以是他自己。个人就像是社会机器上的螺丝钉,被固定在命定的角色中,在僵化的社会秩序中动弹不得。他们被迫终身带着自己的身份与政治标签。凭借权力可以任意剥夺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他自身的价值来衡量的,而是由他的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和个人身份来决定的。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人,而只是为掌权者所用的人\"才\"!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不是\"活生生的个人\",而是那些冰冷无情的集体。


文艺复兴的最大成就是在观念上复活了真正的个人,否定了抽象的、集体的、附庸的人,肯定了个人和个体的价值、尊严与伟大,断定个人不应该成为任何集体的附庸,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文艺复兴向我们揭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小宇宙,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并拥有实现这一潜能的权利。而这正是现代世界文明及其制度架构的观念基础。世界虽然不是由观念决定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和人类的制度都是建立在某种观念基础上。


这场文艺复兴表明,以对个人的发现和确立个体价值为使命的文艺复兴,是任何文明的成长必须经过的阶段。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人类一次精神涅磐,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次观念上的脱茧。


复兴,为何是\"文艺\"?


文艺复兴不是复兴文艺,而是借助文艺的文化复兴与观念创新。为什么要借助文艺?因为文艺是人性的镜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其成就无一不是个性的淋漓发挥。文艺复兴时期的每一幅杰作,无疑不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艺术作为传播观念的一种手段,与学术相比,具有无限的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扩散力。学术是为同行的,艺术却是为公众的。携带价值观的文艺是联通哲学观念与大众文化的桥梁,是把知识转化成文化观念的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艺术能够在人们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还能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文艺本身又是最具个性、最离不开自由的社会活动。这使得文艺格外适合于传播观念、塑造信仰。没有文艺,哲学观念是无法变成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价值观。只有学术,没有文艺,是不会有文艺复兴的。所以,即将到来的中国文艺复兴一定是而且必须是一场通过文艺来传播的文化运动。学术与思想繁荣是文艺复兴所必需,但是,没有文艺,就没有文艺复兴。


值得提醒的是,文艺复兴,不是文化复古。文艺复兴虽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旗帜,但实质上是为了建立新思想和新文化。文化像人类自身一样是演化而来的。任何新文化都一定能够从既有的文化遗产找到种子、找到养分。文化不过是人性的再现。凡是人性中所蕴涵的,在文化中一定有积淀。文化擦不掉,就像人性改不掉一样。没有全新的人性,当然也就没有全新的文化。所以,任何新文化不论多么新,都是对既有文化传统中的某种成分的继承和放大。文艺复兴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普世价值,同时让普世文化在本土传统中扎下根来。
中国有过文艺复兴吗?


中国不曾有过真正的文艺复兴,至少没有成功的文艺复兴。关于中国是否发生过文艺复兴,有过很多争论。有的人说,有!不仅有,而且从先秦、汉唐,到宋明、清末民初,发生过多次。如果把文艺复兴看作是通过重新发掘、肯定古典文化来确立人的价值,来发现个人,那么,文艺复兴从来没有驻足于中国。中国也许有过文艺繁荣,出现过好作品,但是,中国没有成功的文艺复兴,只有文艺复兴的尝试。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场完全由民间发起、民间主导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观念上进一步瓦解了持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推动了人性的解放,引进了民主科学等现代概念,初步普及了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观念。即便如此,个人的主权者地位在中国从来没有被确立起来过。普世价值与中国古典传统的关联性,从未真正建立起来。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创新只能通过复兴才能实现的。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们根本来不及明白的道理。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达成了这一目标吗?


没有人认为意大利今天还需要一场文艺复兴来伸张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未竞的事业必须要完成。所以,中国今天仍然需要有场成功的文艺复兴。这样才能对今天的和未来的每个中国人有个交代,对历史上那些致力于张扬个人价值的人有所交代,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所交代。


文艺复兴,抑或启蒙运动?


有人会说,中国需要的是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为了抓紧赶超,何不妨跳过文艺复兴直接进入启蒙运动如何。在中国谈启蒙运动已经很多年了,至今没有实现预期的结果。为什么?因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没有文艺复兴通过文艺的形式把个人的地位确立起来,启蒙运动所涉及到的制度设计和秩序构建,就得不到大众文化观念的支撑。文艺复兴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人性的尊重和对自由的渴望,而启蒙运动则向世人描述了一个怎么才能够尊重人性和保障自由的制度框架图景。文艺复兴是向过去要自由的正当性,启蒙运动是向未来要自由的正当性。在基本精神上,两个运动并无二致。启蒙运动砸碎了中世纪思想专制锁链的最后环节。启蒙运动为新思想大厦新添了不少砖瓦,但埋下这一大厦基石的是文艺复兴。


事实上,近三十年,或者说,近一百年,中国的启蒙者们试图绕开文艺复兴直接进入启蒙运动,只面向未来不面向过去,只面向精英不面向民众,只面向学术不借助艺术,以至于启蒙对中国至今还是一个梦想。中国人一直看到了自己需要一场启蒙运动,而没有看到在启蒙运动之前还必须有一场文艺复兴,或者说一场新人文(复兴)运动,不论你叫它什么。


从文艺复兴到宪政民主


没有新的观念,不会有新的制度;没有正确的观念,不会有合理的制度。制度离不开人,尤其离不开个人。个人与制度也离不开观念。没有个体自由自主的观念,没有自立的个人,不会有能够保障个体地位的正义制度。在看待人、观念、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看到制度,而且要看到制度背后的个人;不仅看到个人,而且要看到支撑个人的观念与信仰。如果没有文艺复兴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的几场重大宪政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文化思想运动的方向性,而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则是加速器。正是文艺复兴带来的\"个人的发现\"为后来的宪政民主革命奠定了观念基础。正是因为有了文艺复兴在前,启蒙运动才得以成功地演变成一系列宪政革命。


观念是有后果的。宪政革命,正是关于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观念的后果。文艺复兴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把个人的自由与自主变成信仰,变成占主导的文化观念,使人的思想灵魂有了归宿,精神力量有了源泉。没有自由的信仰,就没有自由的个人,没有自由的个人,就没有保障自由的宪政。心中有了信仰,现实中也就有了宪政的柱础。如果建设宪政的大厦材料现在还没有备齐,我们是否可以先在每个人的心中筑起信仰的大厦?


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也就没有后来的宪政革命。个人的觉醒必然导致对宪政民主的追求。文艺复兴是一连串事件的第一桩。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宪政革命,保障民权、限制君权的宪政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在自由的观念与信仰、自由的个人、自由的制度的链条中,观念不能决定一切,只是起点,是一系列事件的起点;制度更不能决定一切,因为它只是一系列前提的结果,一系列事件的终点。没有起点,哪来终点?


文艺复兴,条件何在?


中国一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可是直到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发生文艺复兴的条件。今天的条件也许不是绝对成熟,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成熟。


欧洲文艺复兴的最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商业,即市场经济的萌芽。文艺复兴因市场经济萌芽而起,又服务于商业文明。文艺复兴不是孤立的,没有市场经济,文艺复兴不过是句口号。中国的今天有比上个世纪初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国人从未像今天那样受到商业文明的浸濡。导致\"发现个人\"的社会经济条件正在形成。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自由空间给思想和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温室。市场经济所孕育的中间阶层日益茁壮。互联网和市场经济所带动的全球化推动中国人与全球互联互通,使中国人有可能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向内走得更深向外走得更远。


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其所面对的阻力与障碍仍是巨大的。但是,阻力是构成文艺复兴的必要社会背景。没有阻力,新的观念就不会有爆发力。当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爆发力正是来自冲破了政权与教权的双重阻力。文艺复兴是不可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伪崇高氛围中。正是价值的亏空和信仰的迷失提供了思想升级与观念脱茧的契机。


事实上,中国已经悄然处于一场新人文运动的前夜,中国的文艺复兴甚至正在悄然来临。中国从未如此接近过一场即将到来的真正的文艺复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文艺复兴前夜的热身动作,从对古典的着迷,到个人自主意识在一部分人中的初步觉醒、再到文艺的民间化,而且躁动的个人无处不在。由于传媒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一个自我解放的时代正在到来。伴随着互联网而兴起的个体传播,将是中国新人文复兴运动的新景观。


毋庸置疑,中国人需要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才能重建文化自信。文艺复兴首先是普世价值的文化寻根。只有确立、发现并承认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才有可能找回文化自信。当时的意大利和欧洲,只能从自己固有的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和人文传统中寻找支援力量。今天的中国既可以内引自身的传统资源,也可以外联西方的人文遗产。因此,中国文艺复兴的目标是发现个人,方法不是复古、不是媚外,而是内部发掘外部引进。


天地之间,个体为尊!


只有个人的站立,才有中华的真正站立。西方的崛起和繁荣,首先要归功于文艺复兴运动,归功于个人的觉醒。中国的落后首先要归因于个人和个体意识长眠不醒。中国需要一场文化风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需要一场新人文运动来唤醒沉睡了几千年的民众!唤醒的目的不是为了富强,而是为了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只有观念的进步,才有社会的真正进步。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有一段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人类前进的每一步,表面上是靠脚带动的,实际上却是由思想驱动的。而任何思想首先都是个人的,而不是集体的。文艺复兴的贡献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不幸,一个文明的衰落,归根结底是失去了思想的驱动力。对中国来说,这样的驱动力已经熄火很久了。


在即将到来的观念变革风暴中,当个体本位的思想闪电击断无形镣铐,当反人性的恶之花不再绽放,\"我\"就会从我们中凸现出来,\"我们\"将变成小写,\"我\"将变成大写!个体的价值与尊严,既是先天的,也是后天的;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如果先天没有获得,那就在后天争取;如果过去没有获得,那就从现在开始争取。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复兴,这个国度中的个人觉醒与人文精神的确立,已经晚了五百年,还能更晚码?


(原文刊登于南方周末,2006年12月7日,B15版,此处为全文)


▲在博客中国研讨会上对秋风等“文艺复兴”话题的集中回应


(2007年1月23日 在博客中国“大国崛起和文艺复兴”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军宁先生在现场


回应(1)


军宁先生对以上四位的发言做十分钟的回应。


对四位老朋友的回应,先从立凡开始。他提了非常普遍的质疑,这个东西说出来就会被利用。除了吴思其他三个人都说了会被利用。任何一个东西说出来都会被利用,每个人提出来都会被利用。比如说宪政,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了。我当初提到宪政的时候遇到这么一个问题,说你提出宪政这个问题是不是要走慈禧的道路,用宪政阻挡民主化的浪潮,这显然不是我的意思,大家都比较正面的说宪政了。所以我个人不担心这个。只要你说出一个东西来,都有可能被利用、被误解。立凡也讲到,我非常关心态度也非常明确的,我在中国提出文艺复兴有两个陷井,第一陷井是政府化,如果文艺复兴的口号变成了文化部的项目和某个工程这个事情就完了,我个人也不申请任何项目来做这个事情,从我个人我要防止这个事。第二和秋风有关,我要防止学院化,如果仅仅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变成论文,或者晋级的论文、争取国务院特别津贴的论文,那就完了。不想把这个讨论变成极少数人需要大量注释才能阅读的东西。为此,我尽量把学术的东西全部抛开,别人说我不学术也是OK的。再回到立凡讲的,他有个说法,在80年代有可能,90年代、今天没有可能。我觉得相反,80时代没有可能,大家虽然感觉很好,很自由但是心还是在茧里,90年代为什么大家都失望了,经过了一个悲剧,大家突破了这个茧。80年代所有学者所有思想都是在解决这个,断不可能。立凡还说,今天这个条件还不具备,我们要等到条件更具备的时候才搞文艺复兴。我和立凡的思路相同但是答案相反,我认为中国太糟糕了,所以需要文艺复兴,你说中国太糟糕了还不配文艺复兴,正因为如此糟糕才需要文艺复兴。只有推倒文化专制才有文艺复兴,谁来推翻文化专制?必须有觉醒的个人。同哪里来?文艺复兴。


秋风做了一些引证,试图把近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东西归结成文艺复兴以后的东西。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有很多坏的东西,但是是符合文艺复兴构成因果关系?有些是有些不是。人类历史上有无数坏的东西可能有更早的起点。秋风的结论是文艺复兴既然在一切坏的东西之前,就不应该有文艺复兴。那么如果历史上有很多坏的东西,我们连起点都不要了,那我们就都不是人了。秋风说西方人追求权力、追求物质,中国人没有文艺复兴,中国人追求这两了吗?这两个和文艺复兴有什么关系?中国人哪一天放弃追求这两个东西?我看到周边太多人追求权利和物质。这两个和文艺复兴没有什么关系。秋风还说,文艺复兴多坏,导致大家的崛起,导致欧洲的大国崛起和破灭,但是中国24个朝代反复的崛起和灭亡,能够归结为文艺复兴,所以大国的崛起和灭亡和文艺复兴有的有关系有的没有关系。文艺复兴的逻辑要放在各人身上,大国崛起要放在国家的身上。


我很赞同吴思的说法,文艺复兴的中国使命是摆脱官家主义的,是要脱离官家主义的。


再回到黎鸣的东西。一个是历史的论证,中国历史上出没出现过中国人追求自由、追求真理,我更关心追求自由的足迹。黎鸣说没有,有也可以忽略,所以中国没有。但是黎鸣兄又承认在先秦有过那么一段,有些东西还是很有意义的。无论结论我们是否同意,当时的人没有被官方利用之前还是在探讨的,无论是追求自由和真理。您本身也是三元社的,是不是和某个中国哲学家有关系?黎鸣兄本人也在致力于复兴中国的某个东西,否则他应该离开三元社。我们应该抽象的来看,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更糟糕,说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可复兴的,那就意味着中国从来找不到历史、找不到人追求过真理和尊严。如果黎鸣兄的这个结论来成立,我们会议马上解散大家回家吧。尤其是黎鸣兄自己不应该坐在这里,在当今黎鸣兄绝对是一个求真的人,在这里开会和我在机关里看到的心态完全相反。我在机关里看不到多少有尊严的眼神,看不到多少为自由、为正义付出的人。大家今天一分钱没有,耽误了时间到这里来听这些、参与这些,我们恰恰感觉到从中国的历史到今天,有这么多人追求真理,无论是否成功,但是一直在做。只要中国人追求过自由、追求过真理,中国就有文艺可以复兴,在中国复兴的好处,就像意大利人借助希腊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世界,我们可以借助世界的积累,而不是仅仅看到自己。我也赞同黎鸣兄的反国家主义,尤其是对于丹的批判。于丹感谢我,我想不会。读经运动也罢,穿上儒袍也罢,我不提出两文艺复兴,他们马上也会提出来。我不说文艺复兴于丹会把书收回来吗?不是我挡住了他们出来,不是他们利用了我,也不是我把他们误解了。是我玩我的,他们玩他们的。


回应(2)



回应秋风先生批评


任何对我的批评,只要没有谩骂和侮辱的形式,都不是冒犯。以上讲的一些点还是很值得回答的。说中国目前价值体系这么糜烂了,中国人这么自私了,还说文艺复兴。意大利为什么需要文艺复兴?是当时意大利的教士太糜烂了,所以需要文艺复兴了。说中国是不是个人主义已经太多了,启蒙没有必要了。我个人的感受是恰恰相反,我自己的文章前面有一个帽子,我的文章和温家宝的讲话完全没有关系。南方周末和我约好稿子,之后非常犯难说怎么出,正好温家宝有一个讲话里有这个内容,于是他们就放在一起了。我刘军宁写的文章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必须通过另外的方式体现,一个是温家宝的讲话,一个是我的签名,必须依托某种体制我的讲话才有意义的。中国的个人还没有站起来,是匍匐在体制的面前。刚才黎鸣兄证明,那么多人买于丹的书,还是国家主义。个人主义泛滥真是谈不到。自由主义首先要打造一个大家都能够在上面跳舞的舞台,其他意识形态老是想把其他人赶走自己一个人在上面。现实中自由主义没有资格说这个话说把舞台让给其他人,因为舞台控制在国家手里,自由主义自身还不知道在哪里说话呢?有什么资格给别人让出舞台。江先生讲的,的确今天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很少,没有人从互联网的角度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大程度得益于印刷术,使书籍能够刚才的传播,使普通人读到书。某种意义上,一种新的传播工具的发明带动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露过了这一阶段。现在新的互联网的东西出现了,作为空前的革命性的传播工具,它代表什么?我写了一篇文章,花了不少笔墨去探讨互联网特别是博客出现隐含的政治秩序的变数,现在不知道在哪里能够出来,等知道以后再说吧。


回应(3)


仲大军说在政府面前没有匍匐,很多人在政府面前没有匍匐,但是制度迫使你匍匐。周舵有一个假定,我一定要在中国拷贝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他发现有很多问题,认为中国一定要实现这个问题,中国不存在拷贝一个意大利文化复兴,任何东西我们喜欢英美道路也罢、不喜欢德日道路也罢,都无法拷贝一个道路,只是我们心向往而已,不要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问题加到我头上,没有说我在中国拷贝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不要拿这个缺点放在我的身上,如果你们告诉中国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缺点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在一个三四千字的文章里没有把很多东西讲清楚,请大家帮我讲。


再回答一下黎鸣和这位先生的问题,文艺是复兴还是振兴还是复兴什么?如果叫振兴这个词有点别扭,容易被政府接过去。如果说复兴有什么问题,振兴一定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我也考虑了很久为什么用文艺复兴的概念?我认为文艺复兴的概念从策略上来考虑最容易被人接受和识别,如果要找全新的概念要花很大的时间让大家明白,那步入借用一个已有的概念,欧洲、美洲、印度、香港的人都欢迎文艺复兴,人的成长像蚕一样过一段时间要脱一个茧才能长大。中国文艺复兴不是复兴的问题而是再造的问题,这个再造的对象不仅是中国已有的,而且是中国没有的,而且是西方的,具体是什么?我在很多地方也写了,大家没有看到。一定要复兴儒家、墨家的话那就进入到僵局里了,我没有说复兴什么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比如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这个有什么关系我也没有说。大军说你这么牛还在体制里。请允许我参照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那里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体制里,都是给教皇绘画的,人家都干了,我也该干是不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认为我的身份是合适的。我是搞政治的,搞文艺不是我的正行,我希望很多文艺界的朋友都来讲。


还有人说你是搞宪政的,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不是通过曲线来达到你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是不存在的,宪政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的终极目的是个人的自由。我无意拿文艺复兴作为我追求宪政的一个东西,我认为宪政也罢、文艺复兴也罢都赋予人一种东西。


博客和论坛的关系问题,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永苗暗示说你比较有名,你的博客点击比较多,错了。我的博客很长时间没有人看,而且我是被要求开的博客,我的点击量和名人比只是人家一个零头。但是我仍然要说博客的好话,它的几个东西别人是不能比的。在论坛里个人可以灌水,可以注册不同的 ID,马甲越多个人越不能识别,用不同的ID隔开了。博客是可以经营的,当你有了房子之后就可以装修,论坛里无法装修。当一个东西可以识别可以经营的时候可以装修的时候,你就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像很多动物一样转一圈划上一个标记说这个东西是你的,这个论坛是做不到的。博客的根本好处是权利机会面临着平等。这个是论坛根本做不到的。你有了开博客的权利和机会,你的文章是不是受欢迎,人家是不是来看你的,你不能要求人家,如果你的点击量超不过别人而又追求点击量那就非常不舒服。博客上也有一些从来大家都不知道的人但是点击量是前几名,这是我欣赏博客的地方。中国的互联网有很多的限制,中国审查这么重,在中国谈互联网和博客是不是现实?现实,理由是什么希望大家私下来问我


(刘军宁先生关于文艺复兴的大量文章论述请读者参阅刘军宁诸多博客:http://liujunning.vip.bokee.com/
http://blog.sina.com.cn/m/liujunning


● 赞同刘军宁“文艺复兴”观点的评论摘录


▲杨鹏:从新文化运动到新人文运动(南方周末)


刘军宁倡导中国的文艺复兴,他以先知般的激情,宣告自己是为“即将到来的新人文运动前夜”而写,他预言一个激动人心的新人文时代将降临中华大地。这篇文章带着特有的青春理想气息,搅动了沉闷疲软多年的思想世界。有网民这样欢呼:“恶俗世侩的大地上空,卷起了激越的理想之风。”阅读网民热烈的回应,不由得让人感到,人们已经厌恶透了思想文化界弥漫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风气,人们欢迎独立自尊的人格,欢迎自由平等的精神,欢迎理性而刚健的理想主义。


我归纳出刘军宁文章提到的“新人文运动”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弘扬个体本位价值。第二个要点,是生动的艺术形式。以个体为本位而形成的自由、平等、民主、宪政这些价值诉求,应当以文艺的形式走向大众,以构建民主宪政转型的健康的大众文化。因为“学术是为同行的,艺术却是为公众的”,“没有文艺,哲学观念是无法变成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价值观”。第三点,是复兴中国古典文化中符合普世价值的要素。要重视中国古典文化,重新研究和清理中国文化遗产,从中寻找与自由、平等、民主、宪政这些普世价值相通的文化要素,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因为“任何新文化都一定能够从既有的文化遗产找到种子、找到养分”,“文艺复兴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普世价值,同时让普世文化在本土传统中扎下根来”。


个人心中产生的观念和情感,往往是对社会历史精神变化的某种感悟和回应。刘军宁提到的这三个核心要点,得到不少学者和网民的回应,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变化呢?我将其概括为“自由民主精神的大众化和民族化诉求”。大众最易接受的,是形象化、感性化的方式。大众最易接受的,是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方式。没有普世价值的文艺,普世价值就难以大众化,没有普世价值的民族化风格,普世价值也难以大众化。人性是相通的,普世价值建立在人性相通的基础上。普世价值已不满足于以专业知识的形式在知识界流动,它要求超越大学的讲堂,冲出学院的围墙,与大众的心灵互动,激发出中国人心灵深处潜藏的普世价值,将普世价值转化为中国的大众文化,为民主宪政制度转型和顺利发展奠定大众文化和风俗的基础。我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是正确的,“新人文运动兴起”的预测是正确的,它表达的是时代的需要,它传达的是心灵的渴求。中国正进入一个正义情感的积累期,以自由和人格尊严为核心的、诉诸人心灵和情感的新文艺,将超越经济学和法学,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更为广泛深入的影响。


▲李静:个人的精神成熟与中国文艺复兴(南方周末)


秋风先生的《道德重建、社会建设与个体尊严》一文让我感到困惑之点有二:1.他批判了欧陆启蒙主义运动的“建构论唯理主义”,推崇“以英格兰普通法传统为经验基础的英国个人主义传统”,但是他给中国问题所开的“社会复兴与道德重建运动”的药方及其论述方式,却是“建构论唯理主义”式的,因篇幅所限,不能在此详加分析。2.他关于“个人”、“个体”的描述和想象只局限于人类的动物性或物质性存在,因此一谈及“个性解放”,就是对个人“动物性欲望”的完全放纵,这是他反对“中国文艺复兴”的道德基础;而他所提供的惟一救赎之路,就是“让个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让每个人具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生成此类规则的能力(”规则“指的是道德规范、法律规则、商业惯例、文化习俗等等——引者注)。这种能力在空荡荡的个体身上是无从发现的”。我注意到,“个人”一词在上述引文中皆为宾语,它被祈使动词“让……学会”、“让……具有”牢牢夹住,暗示出“个人”在秋风先生观念中的完全被动性与可灌输性;而“空荡荡的个体”这一描述,更表明秋风先生对“个体”内涵的意识空白。这种关于“个人”、“个体”的言说方式,恰恰也是“建构论唯理主义”式的,而非“经验论个人主义”的。


“个人”、“个体”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张扬“个体”就必然导致个人与公共生活的脱节,而使人陷入原子化和动物化的境地?在当下中国,精神成熟的个人尚未普遍长成之前,由无数不成熟的个体所参与的“社会复兴与道德重建运动”(假设这种运动果真能够来临的话),可能结出成熟的果实——健康公正的“元规则”吗?


问题的关键,我以为不在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主义运动功过如何,以及西方的“个人”、“个体”概念究竟怎样,而是在于我们对自身困境的症结如何认知,以及解决路径如何寻找。也正因此,刘军宁先生提出的“中国文艺复兴”命题显现出价值,因为他切中了中国“个人”精神不成熟的要害。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一周新闻聚焦:刘军宁发起“文艺复兴”,中国知识界议论纷纷 (上)

2006年12月7日的《南方周末》,发表了中国著名自由主义学者刘军宁先生的文章《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刘文从自由主义价值观出发,呼吁在中国掀起一场以“天地之间,个体为尊”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刘文还特别强调“自由主义”要走出书斋、进入大众,也就是表达的通俗化对文艺复兴的意义。他主张,应该利用网络平台、文学艺术和其他大众化形式来普及自由主义。


刘军宁的观点引发出中国知识界持续至今的关于“中国文艺复兴”大讨论。讨论由《南方周末》扩展到其他报刊,由纸媒扩展到网络。2007年1月23日,博客中国在北京举行“大国崛起与文艺复兴专栏作家研讨会”,邀请20多位学者、记者、专栏作家参加,将讨论引向深入。


本周新闻聚焦摘录了这次讨论的众说纷纭,以使读者能够了解到各派观点和整个讨论的大致轮廓。



●文艺复兴简介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科学与艺术的革命,也带来世俗个人主义从神权专制下的解放,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 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与此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罗马教廷也在走向腐败,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文艺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


文艺复兴的作品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不同范畴中的文艺复兴:


自然科学 :


天文学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在其中提出了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不同的日心说体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1619年的《世界的谐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数学


代数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重要发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发现。意大利人卡尔达诺在他的著作《大术》中发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这一公式的发现实应归功於另一学者塔尔塔利亚。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尔达诺的学生费拉里发现,在《大术》中也有记载。邦贝利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约的情形,并使用了虚数,还改进了当时流行的代数符号。符号代数学是由16 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确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门》,对代数学加以系统的整理,第一次自觉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韦达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改进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还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现代称之为韦达定理。三角学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论各种三角形》是欧洲第一部独立於天文学的三角学著作。书中对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还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数表。哥白尼的学生雷蒂库斯在重新定义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制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数表。


物理学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


生理学和医学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地理大发现”


航海技术产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飞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探险家们开始了一系列远程航海活动。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印刷术在欧洲的再发现,以及从东方传过来的造纸、指南针、火药(中国的四大发明),促使科学思想的迅速传播。


文学


各地的作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语进行文学创作,带动了大众文学,替各种语言注入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民谣和戏剧等。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彼特拉克主要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明显地形成两派,一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派,二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诗社”以龙沙和杜贝莱为代表,在语言和诗歌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最早提出统一民族语言的主张,促进了法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然而,他们排斥民间诗歌,只为少数贵族服务。拉伯雷是继薄伽丘之后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是法国文艺复兴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时间创作的《巨人传》是一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欧洲文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国,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和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1516年他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西班牙,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塞万提斯和维加。塞万提斯是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其中以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最著名,它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维加是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 “西班牙戏剧之父”。他是世界上罕见的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两千多个剧本,留传至今的有600多个,有宗教剧、历史剧、神话剧、袍剑剧、牧歌剧等多种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最杰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特色


对建筑的比例有强烈的追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反对哥德式建筑


义大利与其代表人物


义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罗伦萨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


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代表人物: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作家:薄伽丘、马基雅维利;


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与其代表人物


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成绩显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万提斯、戏剧家洛卜•德•维加


德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德国:主要成就则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讽刺文学以及科学技术发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丢勒等。


法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法国: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相当发达。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说家:拉伯雷等。


英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英国:诗歌和戏剧空前的繁荣。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亚等。


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


有好一段时间,文艺复兴被认为是简单地恢复了古典文化。其实,文艺复兴并不是真正要“恢复”古典的文化,而是借此抨击当时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体系造舆论。


文艺复兴是一次逐渐发展的时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事件。但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来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关于文艺复兴的不同意见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在1855年为法国历史学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纪时“对世界与人类的探索”;自此以后历史学家们就对它的解释有很多不同意见。


大部分观点认为文艺复兴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然后向整个欧洲扩展。文艺复兴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纪以前)的古典文化连接,是对阿拉伯人的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吸收。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专注于现世生活质量(如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同时也是知识由于印刷和在艺术,诗歌,建筑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知识爆炸。这些新技术引起了艺术和文学在格式和内容上根本的变化。这个时期,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交流和探索的兴起,文艺复兴代表了欧洲从很长时期的一潭死水转变成了汹涌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常常认为是现代开端。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pseudo-revolution )。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他们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变化,而不是物质上的巨大变化。或许,对于文艺复兴最重要的观点是那些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一个与中世纪彻底决裂的时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认文艺复兴,但是质疑它是否带来有益的变化。他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从中世纪衰落的时代,并且毁坏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例如,那时在教会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语,从古典时代以来获得了很大发展,是一个活着的语言。但是,文艺复兴中痴迷于古典纯洁性的人们认为拉丁语与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触,于是拉丁语的自然进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经济萧条时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认为文艺复兴使科学的进步速度放缓。


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在各个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义,在这里一般人文主义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


也有的人文主义运动认为人有参加仪式和规则的需要并组织一定的团体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


人文主义作为历史概念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ät,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


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定义


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许多不同的人称自己或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人的观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义观念互相之间非常矛盾。在自由民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学派中都有人文主义的派别。甚至古罗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今天可以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想流式。那时的人文主义当然与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非常不一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义往往被称为历史主义,而威廉•冯•洪堡的人文主义则与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时期科学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 刘军宁的“文艺复兴”观点


▲中国 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写在即将到来的新人文运动前夜


人是观念的动物


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人不仅是吃饭的动物,而且是观念的动物。人靠食物充实自己的肚皮与躯体,靠观念与信仰充实自己的灵魂与思想。而一切观念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人类认识自我的观念。换句话说,人类不是在食物的摄取中提升自己,而是在观念的升华中提升自己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不断重新认识自身的过程。新的观念通过文艺形式的传播并被人们普遍接受,一场文化运动(革命)也就发生了。


这样的文化运动在中外历史上一再发生。在西方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在中国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还有一场由上至下的\"文化大革命\".这种以思想观念变革为核心的文化运动,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许多文化运动往往不成功,没有像发起者所预期的那样改变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哪怕其所提倡的观念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二是并非每次文化革命所传播的观念都是正确的,或者说真的有助于提升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有的伪文化运动甚至传播对人性的错误认识,这样的运动,不论当初力度多大,最终还是要归于失败,因为其所传播的观念违背人性。


文艺复兴,个人的复兴


个人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这一明白无误的事实却被无视了数千年,而且在许多地方继续被无视。卑躬屈膝的个体能够昂首挺胸,冰封在群体中的个体得以复活自我,在西方,启动这一进程的正是文艺复兴。作为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整个西方的一场空前而持久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乃至影响到全人类的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精神枷锁,塑造并普及了关于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观念。


在没有出现文艺复兴的地方,理想中的人应该是卑微的、驯服的、听命的。个人不把自己看成是自己,而是看成一个民族、种族、阶级、国民、政党、家庭和公司中的一员。他被要求为他所属于的那个抽象的集体活着,却不能为自己活着;他什么都可以是,就是不可以是他自己。个人就像是社会机器上的螺丝钉,被固定在命定的角色中,在僵化的社会秩序中动弹不得。他们被迫终身带着自己的身份与政治标签。凭借权力可以任意剥夺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他自身的价值来衡量的,而是由他的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和个人身份来决定的。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人,而只是为掌权者所用的人\"才\"!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不是\"活生生的个人\",而是那些冰冷无情的集体。


文艺复兴的最大成就是在观念上复活了真正的个人,否定了抽象的、集体的、附庸的人,肯定了个人和个体的价值、尊严与伟大,断定个人不应该成为任何集体的附庸,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文艺复兴向我们揭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小宇宙,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并拥有实现这一潜能的权利。而这正是现代世界文明及其制度架构的观念基础。世界虽然不是由观念决定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和人类的制度都是建立在某种观念基础上。


这场文艺复兴表明,以对个人的发现和确立个体价值为使命的文艺复兴,是任何文明的成长必须经过的阶段。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人类一次精神涅磐,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次观念上的脱茧。


复兴,为何是\"文艺\"?


文艺复兴不是复兴文艺,而是借助文艺的文化复兴与观念创新。为什么要借助文艺?因为文艺是人性的镜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其成就无一不是个性的淋漓发挥。文艺复兴时期的每一幅杰作,无疑不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艺术作为传播观念的一种手段,与学术相比,具有无限的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扩散力。学术是为同行的,艺术却是为公众的。携带价值观的文艺是联通哲学观念与大众文化的桥梁,是把知识转化成文化观念的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艺术能够在人们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还能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文艺本身又是最具个性、最离不开自由的社会活动。这使得文艺格外适合于传播观念、塑造信仰。没有文艺,哲学观念是无法变成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价值观。只有学术,没有文艺,是不会有文艺复兴的。所以,即将到来的中国文艺复兴一定是而且必须是一场通过文艺来传播的文化运动。学术与思想繁荣是文艺复兴所必需,但是,没有文艺,就没有文艺复兴。


值得提醒的是,文艺复兴,不是文化复古。文艺复兴虽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旗帜,但实质上是为了建立新思想和新文化。文化像人类自身一样是演化而来的。任何新文化都一定能够从既有的文化遗产找到种子、找到养分。文化不过是人性的再现。凡是人性中所蕴涵的,在文化中一定有积淀。文化擦不掉,就像人性改不掉一样。没有全新的人性,当然也就没有全新的文化。所以,任何新文化不论多么新,都是对既有文化传统中的某种成分的继承和放大。文艺复兴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普世价值,同时让普世文化在本土传统中扎下根来。
中国有过文艺复兴吗?


中国不曾有过真正的文艺复兴,至少没有成功的文艺复兴。关于中国是否发生过文艺复兴,有过很多争论。有的人说,有!不仅有,而且从先秦、汉唐,到宋明、清末民初,发生过多次。如果把文艺复兴看作是通过重新发掘、肯定古典文化来确立人的价值,来发现个人,那么,文艺复兴从来没有驻足于中国。中国也许有过文艺繁荣,出现过好作品,但是,中国没有成功的文艺复兴,只有文艺复兴的尝试。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场完全由民间发起、民间主导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观念上进一步瓦解了持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推动了人性的解放,引进了民主科学等现代概念,初步普及了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观念。即便如此,个人的主权者地位在中国从来没有被确立起来过。普世价值与中国古典传统的关联性,从未真正建立起来。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创新只能通过复兴才能实现的。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们根本来不及明白的道理。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达成了这一目标吗?


没有人认为意大利今天还需要一场文艺复兴来伸张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未竞的事业必须要完成。所以,中国今天仍然需要有场成功的文艺复兴。这样才能对今天的和未来的每个中国人有个交代,对历史上那些致力于张扬个人价值的人有所交代,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所交代。


文艺复兴,抑或启蒙运动?


有人会说,中国需要的是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为了抓紧赶超,何不妨跳过文艺复兴直接进入启蒙运动如何。在中国谈启蒙运动已经很多年了,至今没有实现预期的结果。为什么?因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没有文艺复兴通过文艺的形式把个人的地位确立起来,启蒙运动所涉及到的制度设计和秩序构建,就得不到大众文化观念的支撑。文艺复兴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人性的尊重和对自由的渴望,而启蒙运动则向世人描述了一个怎么才能够尊重人性和保障自由的制度框架图景。文艺复兴是向过去要自由的正当性,启蒙运动是向未来要自由的正当性。在基本精神上,两个运动并无二致。启蒙运动砸碎了中世纪思想专制锁链的最后环节。启蒙运动为新思想大厦新添了不少砖瓦,但埋下这一大厦基石的是文艺复兴。


事实上,近三十年,或者说,近一百年,中国的启蒙者们试图绕开文艺复兴直接进入启蒙运动,只面向未来不面向过去,只面向精英不面向民众,只面向学术不借助艺术,以至于启蒙对中国至今还是一个梦想。中国人一直看到了自己需要一场启蒙运动,而没有看到在启蒙运动之前还必须有一场文艺复兴,或者说一场新人文(复兴)运动,不论你叫它什么。


从文艺复兴到宪政民主


没有新的观念,不会有新的制度;没有正确的观念,不会有合理的制度。制度离不开人,尤其离不开个人。个人与制度也离不开观念。没有个体自由自主的观念,没有自立的个人,不会有能够保障个体地位的正义制度。在看待人、观念、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看到制度,而且要看到制度背后的个人;不仅看到个人,而且要看到支撑个人的观念与信仰。如果没有文艺复兴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的几场重大宪政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文化思想运动的方向性,而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则是加速器。正是文艺复兴带来的\"个人的发现\"为后来的宪政民主革命奠定了观念基础。正是因为有了文艺复兴在前,启蒙运动才得以成功地演变成一系列宪政革命。


观念是有后果的。宪政革命,正是关于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观念的后果。文艺复兴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把个人的自由与自主变成信仰,变成占主导的文化观念,使人的思想灵魂有了归宿,精神力量有了源泉。没有自由的信仰,就没有自由的个人,没有自由的个人,就没有保障自由的宪政。心中有了信仰,现实中也就有了宪政的柱础。如果建设宪政的大厦材料现在还没有备齐,我们是否可以先在每个人的心中筑起信仰的大厦?


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也就没有后来的宪政革命。个人的觉醒必然导致对宪政民主的追求。文艺复兴是一连串事件的第一桩。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宪政革命,保障民权、限制君权的宪政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在自由的观念与信仰、自由的个人、自由的制度的链条中,观念不能决定一切,只是起点,是一系列事件的起点;制度更不能决定一切,因为它只是一系列前提的结果,一系列事件的终点。没有起点,哪来终点?


文艺复兴,条件何在?


中国一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可是直到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发生文艺复兴的条件。今天的条件也许不是绝对成熟,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成熟。


欧洲文艺复兴的最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商业,即市场经济的萌芽。文艺复兴因市场经济萌芽而起,又服务于商业文明。文艺复兴不是孤立的,没有市场经济,文艺复兴不过是句口号。中国的今天有比上个世纪初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国人从未像今天那样受到商业文明的浸濡。导致\"发现个人\"的社会经济条件正在形成。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自由空间给思想和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温室。市场经济所孕育的中间阶层日益茁壮。互联网和市场经济所带动的全球化推动中国人与全球互联互通,使中国人有可能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向内走得更深向外走得更远。


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其所面对的阻力与障碍仍是巨大的。但是,阻力是构成文艺复兴的必要社会背景。没有阻力,新的观念就不会有爆发力。当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爆发力正是来自冲破了政权与教权的双重阻力。文艺复兴是不可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伪崇高氛围中。正是价值的亏空和信仰的迷失提供了思想升级与观念脱茧的契机。


事实上,中国已经悄然处于一场新人文运动的前夜,中国的文艺复兴甚至正在悄然来临。中国从未如此接近过一场即将到来的真正的文艺复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文艺复兴前夜的热身动作,从对古典的着迷,到个人自主意识在一部分人中的初步觉醒、再到文艺的民间化,而且躁动的个人无处不在。由于传媒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一个自我解放的时代正在到来。伴随着互联网而兴起的个体传播,将是中国新人文复兴运动的新景观。


毋庸置疑,中国人需要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才能重建文化自信。文艺复兴首先是普世价值的文化寻根。只有确立、发现并承认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才有可能找回文化自信。当时的意大利和欧洲,只能从自己固有的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和人文传统中寻找支援力量。今天的中国既可以内引自身的传统资源,也可以外联西方的人文遗产。因此,中国文艺复兴的目标是发现个人,方法不是复古、不是媚外,而是内部发掘外部引进。


天地之间,个体为尊!


只有个人的站立,才有中华的真正站立。西方的崛起和繁荣,首先要归功于文艺复兴运动,归功于个人的觉醒。中国的落后首先要归因于个人和个体意识长眠不醒。中国需要一场文化风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需要一场新人文运动来唤醒沉睡了几千年的民众!唤醒的目的不是为了富强,而是为了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只有观念的进步,才有社会的真正进步。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有一段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人类前进的每一步,表面上是靠脚带动的,实际上却是由思想驱动的。而任何思想首先都是个人的,而不是集体的。文艺复兴的贡献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不幸,一个文明的衰落,归根结底是失去了思想的驱动力。对中国来说,这样的驱动力已经熄火很久了。


在即将到来的观念变革风暴中,当个体本位的思想闪电击断无形镣铐,当反人性的恶之花不再绽放,\"我\"就会从我们中凸现出来,\"我们\"将变成小写,\"我\"将变成大写!个体的价值与尊严,既是先天的,也是后天的;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如果先天没有获得,那就在后天争取;如果过去没有获得,那就从现在开始争取。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复兴,这个国度中的个人觉醒与人文精神的确立,已经晚了五百年,还能更晚码?


(原文刊登于南方周末,2006年12月7日,B15版,此处为全文)


▲在博客中国研讨会上对秋风等“文艺复兴”话题的集中回应


(2007年1月23日 在博客中国“大国崛起和文艺复兴”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军宁先生在现场


回应(1)


军宁先生对以上四位的发言做十分钟的回应。


对四位老朋友的回应,先从立凡开始。他提了非常普遍的质疑,这个东西说出来就会被利用。除了吴思其他三个人都说了会被利用。任何一个东西说出来都会被利用,每个人提出来都会被利用。比如说宪政,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了。我当初提到宪政的时候遇到这么一个问题,说你提出宪政这个问题是不是要走慈禧的道路,用宪政阻挡民主化的浪潮,这显然不是我的意思,大家都比较正面的说宪政了。所以我个人不担心这个。只要你说出一个东西来,都有可能被利用、被误解。立凡也讲到,我非常关心态度也非常明确的,我在中国提出文艺复兴有两个陷井,第一陷井是政府化,如果文艺复兴的口号变成了文化部的项目和某个工程这个事情就完了,我个人也不申请任何项目来做这个事情,从我个人我要防止这个事。第二和秋风有关,我要防止学院化,如果仅仅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变成论文,或者晋级的论文、争取国务院特别津贴的论文,那就完了。不想把这个讨论变成极少数人需要大量注释才能阅读的东西。为此,我尽量把学术的东西全部抛开,别人说我不学术也是OK的。再回到立凡讲的,他有个说法,在80年代有可能,90年代、今天没有可能。我觉得相反,80时代没有可能,大家虽然感觉很好,很自由但是心还是在茧里,90年代为什么大家都失望了,经过了一个悲剧,大家突破了这个茧。80年代所有学者所有思想都是在解决这个,断不可能。立凡还说,今天这个条件还不具备,我们要等到条件更具备的时候才搞文艺复兴。我和立凡的思路相同但是答案相反,我认为中国太糟糕了,所以需要文艺复兴,你说中国太糟糕了还不配文艺复兴,正因为如此糟糕才需要文艺复兴。只有推倒文化专制才有文艺复兴,谁来推翻文化专制?必须有觉醒的个人。同哪里来?文艺复兴。


秋风做了一些引证,试图把近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东西归结成文艺复兴以后的东西。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有很多坏的东西,但是是符合文艺复兴构成因果关系?有些是有些不是。人类历史上有无数坏的东西可能有更早的起点。秋风的结论是文艺复兴既然在一切坏的东西之前,就不应该有文艺复兴。那么如果历史上有很多坏的东西,我们连起点都不要了,那我们就都不是人了。秋风说西方人追求权力、追求物质,中国人没有文艺复兴,中国人追求这两了吗?这两个和文艺复兴有什么关系?中国人哪一天放弃追求这两个东西?我看到周边太多人追求权利和物质。这两个和文艺复兴没有什么关系。秋风还说,文艺复兴多坏,导致大家的崛起,导致欧洲的大国崛起和破灭,但是中国24个朝代反复的崛起和灭亡,能够归结为文艺复兴,所以大国的崛起和灭亡和文艺复兴有的有关系有的没有关系。文艺复兴的逻辑要放在各人身上,大国崛起要放在国家的身上。


我很赞同吴思的说法,文艺复兴的中国使命是摆脱官家主义的,是要脱离官家主义的。


再回到黎鸣的东西。一个是历史的论证,中国历史上出没出现过中国人追求自由、追求真理,我更关心追求自由的足迹。黎鸣说没有,有也可以忽略,所以中国没有。但是黎鸣兄又承认在先秦有过那么一段,有些东西还是很有意义的。无论结论我们是否同意,当时的人没有被官方利用之前还是在探讨的,无论是追求自由和真理。您本身也是三元社的,是不是和某个中国哲学家有关系?黎鸣兄本人也在致力于复兴中国的某个东西,否则他应该离开三元社。我们应该抽象的来看,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更糟糕,说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可复兴的,那就意味着中国从来找不到历史、找不到人追求过真理和尊严。如果黎鸣兄的这个结论来成立,我们会议马上解散大家回家吧。尤其是黎鸣兄自己不应该坐在这里,在当今黎鸣兄绝对是一个求真的人,在这里开会和我在机关里看到的心态完全相反。我在机关里看不到多少有尊严的眼神,看不到多少为自由、为正义付出的人。大家今天一分钱没有,耽误了时间到这里来听这些、参与这些,我们恰恰感觉到从中国的历史到今天,有这么多人追求真理,无论是否成功,但是一直在做。只要中国人追求过自由、追求过真理,中国就有文艺可以复兴,在中国复兴的好处,就像意大利人借助希腊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世界,我们可以借助世界的积累,而不是仅仅看到自己。我也赞同黎鸣兄的反国家主义,尤其是对于丹的批判。于丹感谢我,我想不会。读经运动也罢,穿上儒袍也罢,我不提出两文艺复兴,他们马上也会提出来。我不说文艺复兴于丹会把书收回来吗?不是我挡住了他们出来,不是他们利用了我,也不是我把他们误解了。是我玩我的,他们玩他们的。


回应(2)



回应秋风先生批评


任何对我的批评,只要没有谩骂和侮辱的形式,都不是冒犯。以上讲的一些点还是很值得回答的。说中国目前价值体系这么糜烂了,中国人这么自私了,还说文艺复兴。意大利为什么需要文艺复兴?是当时意大利的教士太糜烂了,所以需要文艺复兴了。说中国是不是个人主义已经太多了,启蒙没有必要了。我个人的感受是恰恰相反,我自己的文章前面有一个帽子,我的文章和温家宝的讲话完全没有关系。南方周末和我约好稿子,之后非常犯难说怎么出,正好温家宝有一个讲话里有这个内容,于是他们就放在一起了。我刘军宁写的文章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必须通过另外的方式体现,一个是温家宝的讲话,一个是我的签名,必须依托某种体制我的讲话才有意义的。中国的个人还没有站起来,是匍匐在体制的面前。刚才黎鸣兄证明,那么多人买于丹的书,还是国家主义。个人主义泛滥真是谈不到。自由主义首先要打造一个大家都能够在上面跳舞的舞台,其他意识形态老是想把其他人赶走自己一个人在上面。现实中自由主义没有资格说这个话说把舞台让给其他人,因为舞台控制在国家手里,自由主义自身还不知道在哪里说话呢?有什么资格给别人让出舞台。江先生讲的,的确今天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很少,没有人从互联网的角度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大程度得益于印刷术,使书籍能够刚才的传播,使普通人读到书。某种意义上,一种新的传播工具的发明带动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露过了这一阶段。现在新的互联网的东西出现了,作为空前的革命性的传播工具,它代表什么?我写了一篇文章,花了不少笔墨去探讨互联网特别是博客出现隐含的政治秩序的变数,现在不知道在哪里能够出来,等知道以后再说吧。


回应(3)


仲大军说在政府面前没有匍匐,很多人在政府面前没有匍匐,但是制度迫使你匍匐。周舵有一个假定,我一定要在中国拷贝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他发现有很多问题,认为中国一定要实现这个问题,中国不存在拷贝一个意大利文化复兴,任何东西我们喜欢英美道路也罢、不喜欢德日道路也罢,都无法拷贝一个道路,只是我们心向往而已,不要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问题加到我头上,没有说我在中国拷贝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不要拿这个缺点放在我的身上,如果你们告诉中国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缺点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在一个三四千字的文章里没有把很多东西讲清楚,请大家帮我讲。


再回答一下黎鸣和这位先生的问题,文艺是复兴还是振兴还是复兴什么?如果叫振兴这个词有点别扭,容易被政府接过去。如果说复兴有什么问题,振兴一定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我也考虑了很久为什么用文艺复兴的概念?我认为文艺复兴的概念从策略上来考虑最容易被人接受和识别,如果要找全新的概念要花很大的时间让大家明白,那步入借用一个已有的概念,欧洲、美洲、印度、香港的人都欢迎文艺复兴,人的成长像蚕一样过一段时间要脱一个茧才能长大。中国文艺复兴不是复兴的问题而是再造的问题,这个再造的对象不仅是中国已有的,而且是中国没有的,而且是西方的,具体是什么?我在很多地方也写了,大家没有看到。一定要复兴儒家、墨家的话那就进入到僵局里了,我没有说复兴什么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比如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这个有什么关系我也没有说。大军说你这么牛还在体制里。请允许我参照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那里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体制里,都是给教皇绘画的,人家都干了,我也该干是不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认为我的身份是合适的。我是搞政治的,搞文艺不是我的正行,我希望很多文艺界的朋友都来讲。


还有人说你是搞宪政的,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不是通过曲线来达到你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是不存在的,宪政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的终极目的是个人的自由。我无意拿文艺复兴作为我追求宪政的一个东西,我认为宪政也罢、文艺复兴也罢都赋予人一种东西。


博客和论坛的关系问题,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永苗暗示说你比较有名,你的博客点击比较多,错了。我的博客很长时间没有人看,而且我是被要求开的博客,我的点击量和名人比只是人家一个零头。但是我仍然要说博客的好话,它的几个东西别人是不能比的。在论坛里个人可以灌水,可以注册不同的 ID,马甲越多个人越不能识别,用不同的ID隔开了。博客是可以经营的,当你有了房子之后就可以装修,论坛里无法装修。当一个东西可以识别可以经营的时候可以装修的时候,你就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像很多动物一样转一圈划上一个标记说这个东西是你的,这个论坛是做不到的。博客的根本好处是权利机会面临着平等。这个是论坛根本做不到的。你有了开博客的权利和机会,你的文章是不是受欢迎,人家是不是来看你的,你不能要求人家,如果你的点击量超不过别人而又追求点击量那就非常不舒服。博客上也有一些从来大家都不知道的人但是点击量是前几名,这是我欣赏博客的地方。中国的互联网有很多的限制,中国审查这么重,在中国谈互联网和博客是不是现实?现实,理由是什么希望大家私下来问我


(刘军宁先生关于文艺复兴的大量文章论述请读者参阅刘军宁诸多博客:http://liujunning.vip.bokee.com/
http://blog.sina.com.cn/m/liujunning


● 赞同刘军宁“文艺复兴”观点的评论摘录


▲杨鹏:从新文化运动到新人文运动(南方周末)


刘军宁倡导中国的文艺复兴,他以先知般的激情,宣告自己是为“即将到来的新人文运动前夜”而写,他预言一个激动人心的新人文时代将降临中华大地。这篇文章带着特有的青春理想气息,搅动了沉闷疲软多年的思想世界。有网民这样欢呼:“恶俗世侩的大地上空,卷起了激越的理想之风。”阅读网民热烈的回应,不由得让人感到,人们已经厌恶透了思想文化界弥漫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风气,人们欢迎独立自尊的人格,欢迎自由平等的精神,欢迎理性而刚健的理想主义。


我归纳出刘军宁文章提到的“新人文运动”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弘扬个体本位价值。第二个要点,是生动的艺术形式。以个体为本位而形成的自由、平等、民主、宪政这些价值诉求,应当以文艺的形式走向大众,以构建民主宪政转型的健康的大众文化。因为“学术是为同行的,艺术却是为公众的”,“没有文艺,哲学观念是无法变成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价值观”。第三点,是复兴中国古典文化中符合普世价值的要素。要重视中国古典文化,重新研究和清理中国文化遗产,从中寻找与自由、平等、民主、宪政这些普世价值相通的文化要素,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因为“任何新文化都一定能够从既有的文化遗产找到种子、找到养分”,“文艺复兴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普世价值,同时让普世文化在本土传统中扎下根来”。


个人心中产生的观念和情感,往往是对社会历史精神变化的某种感悟和回应。刘军宁提到的这三个核心要点,得到不少学者和网民的回应,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变化呢?我将其概括为“自由民主精神的大众化和民族化诉求”。大众最易接受的,是形象化、感性化的方式。大众最易接受的,是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方式。没有普世价值的文艺,普世价值就难以大众化,没有普世价值的民族化风格,普世价值也难以大众化。人性是相通的,普世价值建立在人性相通的基础上。普世价值已不满足于以专业知识的形式在知识界流动,它要求超越大学的讲堂,冲出学院的围墙,与大众的心灵互动,激发出中国人心灵深处潜藏的普世价值,将普世价值转化为中国的大众文化,为民主宪政制度转型和顺利发展奠定大众文化和风俗的基础。我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是正确的,“新人文运动兴起”的预测是正确的,它表达的是时代的需要,它传达的是心灵的渴求。中国正进入一个正义情感的积累期,以自由和人格尊严为核心的、诉诸人心灵和情感的新文艺,将超越经济学和法学,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更为广泛深入的影响。


▲李静:个人的精神成熟与中国文艺复兴(南方周末)


秋风先生的《道德重建、社会建设与个体尊严》一文让我感到困惑之点有二:1.他批判了欧陆启蒙主义运动的“建构论唯理主义”,推崇“以英格兰普通法传统为经验基础的英国个人主义传统”,但是他给中国问题所开的“社会复兴与道德重建运动”的药方及其论述方式,却是“建构论唯理主义”式的,因篇幅所限,不能在此详加分析。2.他关于“个人”、“个体”的描述和想象只局限于人类的动物性或物质性存在,因此一谈及“个性解放”,就是对个人“动物性欲望”的完全放纵,这是他反对“中国文艺复兴”的道德基础;而他所提供的惟一救赎之路,就是“让个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让每个人具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生成此类规则的能力(”规则“指的是道德规范、法律规则、商业惯例、文化习俗等等——引者注)。这种能力在空荡荡的个体身上是无从发现的”。我注意到,“个人”一词在上述引文中皆为宾语,它被祈使动词“让……学会”、“让……具有”牢牢夹住,暗示出“个人”在秋风先生观念中的完全被动性与可灌输性;而“空荡荡的个体”这一描述,更表明秋风先生对“个体”内涵的意识空白。这种关于“个人”、“个体”的言说方式,恰恰也是“建构论唯理主义”式的,而非“经验论个人主义”的。


“个人”、“个体”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张扬“个体”就必然导致个人与公共生活的脱节,而使人陷入原子化和动物化的境地?在当下中国,精神成熟的个人尚未普遍长成之前,由无数不成熟的个体所参与的“社会复兴与道德重建运动”(假设这种运动果真能够来临的话),可能结出成熟的果实——健康公正的“元规则”吗?


问题的关键,我以为不在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主义运动功过如何,以及西方的“个人”、“个体”概念究竟怎样,而是在于我们对自身困境的症结如何认知,以及解决路径如何寻找。也正因此,刘军宁先生提出的“中国文艺复兴”命题显现出价值,因为他切中了中国“个人”精神不成熟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