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全体会议于2017年9月4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举行。

中国主办的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5号在厦门闭幕了。与以往峰会所不同的是,作为金砖国家主席国,中国这次邀请了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会,并举办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分析人士认为,从创办亚投行到推出“一带一路”到建立“金砖+”的新机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正在建立“中国特色”的多边主义,以重塑国际秩序。

中国首创金砖+的机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这次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给予高度重视。中国还邀请了埃及、几内亚、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和泰国参加这次峰会,并出席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首创金砖+的机制。

习近平在主持这次会议时表示,金砖国家在领导人会晤期间,邀请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对话“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有利于金砖机制自身发展”。

金砖集团五国领导人在厦门金砖峰会上合影,左起: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南非总统祖马,印度总理莫迪(2017年9月4日)
金砖集团五国领导人在厦门金砖峰会上合影,左起: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南非总统祖马,印度总理莫迪(2017年9月4日)

刘亚伟:中国寻求改革现有国际秩序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博士认为,中国的确有意对现行国际秩序做出改变,尽管它也承认它在这一秩序中获益。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老是说,我们是现在世界秩序的受益者,同时,我们也要求改变现在国际秩序中存在的一些不够公平、不够完善的地方。做金砖这个事可能就是要说,‘我们要改革’。”

这位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主办这次金砖国家峰会时邀请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对话,与中国去年主办20国集团峰会时邀请其他国家与会以及扩大上海合作组织一样,都是中国进行的尝试。

他说:“我觉得都是中国希望金砖这辆车跑得更稳、跑得更快做出来的一些措施。就像上海合作组织一样,现在增加了新的会员,都是中国的尝试吧!”

金砖是个长线项目

刘亚伟认为,金砖五国无论在人口、经济总量还是政治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目前的作用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它具有巨大的潜力。

他说:“这些国家如果能坐到一块达成协议,特别是在恢复世界经济发展、在将来的国际金融秩序方面起到改革和促进的作用,我觉得潜力应该是很大,但目前似乎还看不出金砖作为一个整体如何能够为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发展起到什么更大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个长线的事,短期内不一定,因为毕竟在这些领域,它们都还是一些年轻的国家。”

除了主办金砖国家峰会以外,今年5月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会议召集了四大洲近30名国家领导人、一大批前国家首脑以及许多主要金融组织的负责人,展示了中国促进全球融合的宏大愿景。今年1月,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把他塑造成扛起全球化大旗的旗手。去年9月,中国在杭州主办了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中国并不只局限于主办这些大型国际会议,而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推动它的多边主义,包括出资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领导的、总部位于上海的金砖发展银行也在2015年7月开始运营。这两家银行被普遍看作是中国重塑新的全球金融秩序的工具。中国还计划对横跨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万亿美元。

普拉萨德:中国在塑造“中国特色”的多边主义

美国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高级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认为,中国正在塑造一个新的多边体系,一个体系的基调和游戏规则由它确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边主义。

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管过中国事务和金融研究的普拉萨德9月4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这种形式的多边主义与美国等西方经济体所主张的那种全球秩序大不相同,它基于交易原则,回避民主、人权和言论自由等价值观,而这些正是美国长期以来努力在全球推广的价值观。

中国建立新的多边体系的两条战略

这位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北京的战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现有的国际机构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内部改变游戏规则;一个是建立自己的国际机构,从而给北京控制资金、制定规则的一些项目披上多边主义的外衣。

这种多边主义比纯粹的经济实力更有效

普拉萨德认为,中国的这种策略对其经济和政治影响的推动将比纯粹建立在经济实力上的单边方式有效得多。

他举例说,中国的“一带一路”以及去年开始运营的亚投行等项目让北京能够在一大群国家背后藏匿自己的影响力,那些国家表面上在这些机构的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实际上只能服从北京的命令。中国这样做还有效的把自己潜在的地缘政治对手拉入了自己的经济怀抱。

尽管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在很多领域是中国的竞争者,中印两国最近还在边境有争议地区发生了军事对峙,但是普拉萨德认为,北京把这两个国家以及另外两个主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巴西和南非变成了它的经济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