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英:一周新闻聚焦:“两会”无新意,草草收场,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立”形象难掩是普京的帮凶

中国今年为期一周的“两会”—政协和人大会议分别于周四(3月10日)、周五(3月11日)在北京闭幕。这场政治大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秋天登场的“中共20大”前酝酿他的第三任期。为避免横生枝节,本届两会不仅时间短,也比往年低调,但从部份代表提出“允许30岁以上未婚女性生一胎”,还有“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等奇葩提案看来,不仅国际地缘政治的紧张情势,而且中国境内自爆发徐州八孩案“铁链女”以来的民怨、疫情防控、经济走缓、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压力都对中共的维稳和统治正当性持续带来挑战。

尽管中国当局的新冠疫情防控得宜,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仍维持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三年的“缩短版”议程,从两周缩短为约一周,被香港《明报》称为史上“最短两会”。

另外全世界关注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中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引人注目。随着乌克兰战争的蔓延,中国的媒体正在推介中国自己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话语版本,却主要是基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说法。有学者评论说,北京坚持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对北约的一种 “防御 ”行为。在这方面,中国有明确的立场,不会改变。

据法新社今天报道称,与俄罗斯总统关系密切的中国自2月24日俄罗斯的军事干预行动以来一直拒绝使用 “入侵 ”一词,并将乌克兰冲突归咎于西方和北约的 “扩张”。至此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

在严格的信息控制背景下,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网络均展示这一态势。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进攻的当天,中国新华社重复了克里姆林宫的语言:这是一次 “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 “无意 ”占领乌克兰。中国媒体都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 “战争 ”一词,而倾向于使用 “冲突 ”或 “战斗”。

据《纽约时报》周日援引不具名官员的话说,俄罗斯已要求中国为战争提供军事装备,并提供经济援助,以帮助俄罗斯克服国际制裁。这些官员没有具体说明所要求的援助的确切性质,也没有说明中国是否已经作出回应。

中国周一对这些报道作出了愤怒的反应,但没有具体否认这些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不断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消息。”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无论是物质还是经济援助。”沙利文周日昨天告诉美国CNN说,“这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沙利文称,“而且我们已经向北京表明,我们不会袖手旁观,让任何国家赔偿俄罗斯因经济制裁而造成的损失。”沙利文坚持认为,这些制裁是在2月24日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后实施的。沙利文警告,“规避制裁的重大行动绝对会有后果。”

●“两会”无新意,草草收场

▲美国之音(VOA)3月10日报道:两会观察: 委员推适时取消“寻滋罪” 评论指当局滥用“口袋罪”恶法

便衣人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挪动栅栏


便衣人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挪动栅栏

华盛顿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议适当时机取消定义过于模糊、有种种弊端的“寻衅滋事罪”(简称“寻滋罪”),在中国法律界和社会活动人士当中引起反响并获得大力支持。有网民指,这是今年看到的最好提议。评论人士认为,在实践中,这个界限模糊宽泛的罪名早已沦为一项特别容易让当局滥用的口袋罪,用来打压异议人士、维权人士和敢于发表批评言论的网民,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早就应该取消。

两会中的政协会议周四闭幕。这个被称为政治花瓶的机构在今年年会期间有一个看点,就是几乎每年委婉地触碰一些敏感议题的政协委员朱征夫提议“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

朱征夫:“寻滋罪”沦为极易被滥用的口袋罪

中国政协(CPPCC)的机关报《人民政协报》引述朱征夫的分析指出,“在实践中,该罪名逐渐沦为类似于流氓罪的新的”口袋罪“。原因在于该罪名存在明显缺陷,许多与该罪名有关的概念过于模糊,不仅对司法实践构成困扰,也极易被滥用,造成社会过度刑法化。”

这份官办的刊物报道说,朱征夫将于今年两会提交《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的提案。

另有报道说,针对刑法中寻衅滋事罪名的缺陷,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于今年两会前夕也表达了相同看法。

提案获众多网民好评

这个消息得到中国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中国新闻周刊就此发表了署名文章,引起了一些网民注意和跟帖评论。

记者浏览发现,相关报道和文章后面的绝大多数跟帖表示支持,为这位政协委员的上述提议点赞。只有少数评论认为,“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要严厉执行!”有为数不多的网友担心,此罪名一旦取消,社会可能会不稳定。

天津网友苏昊东在凤凰网跟帖表示强烈反对取消寻滋罪。该网友认为,“只有那些不法分子才可能触犯该罪,普通本分的老百姓老老实实不可能沾边”。

一位网名叫“狐狐”的网友写道:罪刑法定,应当细化,否则就成了 “寻衅滋事是个筐,乱七八糟往里装”。

网名为南坡居士的网友评论道:“朱委员提的好,现在就应当取消这项罪名。这个罪名成为一些地方借此剥夺人民群众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工具。”

山东网友渔博留言表示:还有“监视居住”也应该一并取消,这才是人民的好政协委员。

高产提案人现身说法阐释理由

朱征夫是一位资深执业律师,目前担任广东省律师协会荣誉会长。他在今年两会前夕对中国媒体解释了上述提案所依据的理由。

他表示, “寻衅滋事罪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惩治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但该罪名的种种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模糊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对权利义务的合理预期,也可能使得执法机关选择性执法,最终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减损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朱征夫认为,寻衅滋事罪存在明显的缺陷与该罪名有关的概念过于模糊有关。这样的现状不仅对现实中的司法实践构成困扰,也极容易被滥用,造成社会过度刑法化。他指出,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势在必行。

2008年起,朱征夫已经连续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有报道说,过去十年内他提出过63项提案,其中包括建议不宜让犯罪嫌疑人上电视认罪(2016),并且建议人大适时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16)。他还建议对收容教育制度进行合宪性审查(2018)。

在由于武汉肺炎肆虐而推迟举行的2020年两会上,朱征夫还提议由国家财政向中国居民每人发2000元,作为给民众的疫情损失补贴。

上述议案引起公众关注和议论。不过,这些引起广泛关注的建议多半没有获得当局采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罗富和4年前提出的放宽互联网管制以促进中外文化教育科研交流的议案同样至今没有下文。

“寻滋罪”由来及法条细则

据维基百科介绍,寻衅滋事罪,是1997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时,从1979年《刑法》第160条规定的流氓罪分解的罪名。根据中国最新刑法,该罪可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该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罪是否应该取消,法学界内对此一直存在争议。

据中国新闻周刊署名陈丽媛的文章介绍,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者曾文科同样认为,寻衅滋事罪“适用的范围太宽泛,导致了一些没必要入罪的行为也入罪,使得该罪名成为了口袋罪。”

文章指出,该学者还表示,寻衅滋事罪在刑法中保留,并无太大问题,“这个观点的大前提基于刑法中随意取消一个罪名,对于公众来说短期内会有一个心理上的暗示——该罪名不重要了,或者说罪名里所规制的行为没有太大危害性了”。他建议应当考量这样一种“不良影响。”

寻滋罪频遭滥用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寻滋罪遭司法机关滥用的案例比比皆是,经常被用于打压异议人士、人权捍卫者、上访民众和发表批评言论让官方不爽的网民,频频引发争议,被指“文字狱”帮凶。

不久前,两名前往徐州市丰县探望锁链女的女性志愿者被当地警方以寻滋罪名送进看守所。北京两会前夕,其中一人(名叫乌衣)3月初遭徐州警方跨省从安徽抓走。当时正值中国公安部刚刚宣布展开为期10个月的全国性打拐专项行动。

一年多前,公民记者张展因在武汉现场拍摄视频报道疫情而被以寻滋罪判刑四年。有传闻指,武汉当局把另一名被捕公民记者方斌的罪名由“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改为“寻衅滋事”。他们的遭遇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去年末,山东青岛平度市云山镇党委书记王丽打电话威胁称,有一百种方法,以寻衅滋事罪名刑拘去北京维权的访民。这段让人感觉毛骨悚然的电话录音被人放上网络,引起众怒。

辽宁丹东维权人士姜家文曾无数次被抓遭囚禁,5次送劳教,但仍坚持上访维权。他在中国维权群体中素有“被劳教冠军”称号。

2015年12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著名人权律师浦志强的围观现场,姜家文对美国之音表示,“我们要自由,要民主,就要声援浦志强。”

2018年10月22日,这位因司法不公、诈骗拆迁、企业改制被剝夺劳动权利而上访维权多年的公民被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刑拘,后以“寻滋罪”判刑一年半。今年两会期间,66岁的姜家文与外界再度失联。

人权律师:寻滋罪与恶名昭彰的劳教异曲同工


浦志强

浦志强2015年因为网上言论被判刑三年缓刑三年,寻滋罪是他被定罪的两项罪名之一。他曾于2013年公开实名举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要求中共高层清算周及其在任时的政法委系统十年维稳的问题,并支持政府建立一个切实的法治社会和宪政体制。

目前,北京市国保在两会敏感期对浦志强加强了监控,不许他自行外出。

浦志强对朱征夫律师的专业水平极其在两会期间提出取消寻衅滋事罪的相关议案表示赞善。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2013年9月两高(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就寻滋罪作出司法解释后,时任北京市公安局长兼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是负责管理网络言论的所谓非法行为,寻滋罪法条有没有由于他的推动而更加容易通过令人怀疑。

浦志强说,“寻衅滋事已经被大量地滥用,而且是有意识地滥用。它的实际效果非常不好,它和(已被废除的)劳动教养应该说异曲同工。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早就应该取消。”

2021年10月,人称“中国头号酷吏”的原司法部长傅政华被宣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纪委和国家监委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他曾经任职的北京市公安局和司法部表态要坚决肃清其流毒。

刘成昆:寻滋罪让大家生活在恐惧中

流亡意大利的前媒体人刘成昆曾因寻滋罪被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判刑八个月。他当庭表示不服判决将上诉。

2008年,三鹿毒奶粉丑闻爆发后,中国多家知名品牌的奶粉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其中伊利集团还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

2018年3月25日,刘成昆先后公开发表了三篇小说,被解读为影射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涉腐败及外逃,随后遭内蒙警方跨省抓捕引起轩然大波。此前,内蒙警方曾在鸿茅药酒遭人在网络平台吐槽后已经因跨省抓捕而备受批评。

同年5月7日,中共党媒新华社针对刘成昆被控诽谤案发表追踪报道称,网络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

流亡意大利的媒体人刘成昆 (资料照片)

独立中文笔会荣誉会员刘成昆对美国之音表示,寻衅滋事罪是一条恶法,此法不废,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

他说:“当局想收拾一个人,又没有办法的时候,它就拿寻衅滋事来扣。从它的历史到它的现实目的都是极其地邪恶。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取消这个罪。不取消这个罪,谁都会担心。你走在大街上,高声喊了一句话,或者不经意间做了一个出格动作,它可能都定你个寻衅滋事。非常恐惧。”

截至发稿,关于朱征夫计划提交的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提案的进展情况,没有传出进一步消息。

▲美国之音(VOA)3月14日报道:20大前奏曲 中国两会“稳”字当头 却难掩内政外交挑战

台北 —中国今年为期一周的“两会”—政协和人大会议分别于周四(3月10日)、周五(3月11日)在北京闭幕。这场政治大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秋天登场的“中共20大”前酝酿他的第三任期。为避免横生枝节,本届两会不仅时间短,也比往年低调,但从部份代表提出“允许30岁以上未婚女性生一胎”,还有“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等奇葩提案看来,不仅国际地缘政治的紧张情势,而且中国境内自爆发徐州八孩案“铁链女”以来的民怨、疫情防控、经济走缓、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压力都对中共的维稳和统治正当性持续带来挑战。

尽管中国当局的新冠疫情防控得宜,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仍维持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三年的“缩短版”议程,从两周缩短为约一周,被香港《明报》称为史上“最短两会”。

两会低调过场 避免20大前“抢戏”

两会不仅议程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等人分别只出席过三场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多场例行性记者会也遭取消,甚至各省市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也未开放媒体采访。

《明报》分析,“缩短版”议程不仅为了防疫,也因为今年是中共即将召开20大的政治敏感年,官方不希望两会出任何差错而转移焦点“抢戏”。当然,领导人年纪渐长,会期太长也可能让他们不胜负荷。

两会行礼如仪,看在境内外媒体眼中,已失去过往“中国观察窗口”的价值而更显枯燥,但会中高达487件的人大代表议案以及近六千件的政协提案,却多次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第三孩免学费 政协“催生”奇葩提案多

“热搜第一”者为政协委员提议的“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以提升民众生育第三胎的意愿,但此提案引来不少网民吐槽,说:“第一胎都生不起了,哪来二、三胎呢?”

其他与生育有关的“奇葩提案”还有“强制男性陪同休产假一个月”、“开放30岁以上单身女性可生育一胎”等,也都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尤其后者更遭网民质疑是变相鼓励婚外情。

位于台北的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陶仪芬认为,让人眼花缭乱的催生提案无疑跟中国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凸显出的严峻情势有关。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长仅48万人,出生率创下历史新低,且60岁以上人口已逼近2.7亿人,相当于德、法、英、义4国人口总和。联合国预测数据更显示,中国“全球人口第一”的桂冠恐将于2027年拱手让给印度。

“全球人口第一”地位不保 中国恐未富先老

人口萎缩不仅冲击到中国的劳动力,也将动摇其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地位,而“未富先老”更是中国民众心中最深的焦虑。然而,催生议案再多,似乎也无法力挽狂澜。

陶仪芬告诉美国之音:“即使没有疫情,它(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下降,以及习近平在过去这几年的政治紧缩,其实一般年轻人可能连成家都不太愿意,就也不会生小孩啊!当然有很多的提议,但是如果大陆的政策方向没有大幅度调整的话,我觉得它的效果都很有限吧!”

此外,在习近平推崇德国模式,力促“实体经济”的号召下,有政协委员提案让“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也有人呼吁三四线城市推出“倦鸟归巢”人才回流计划,鼓励40岁以上劳工从大城市返乡,支持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也被视为是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失衡、制造业缺工所带来的社会压力。

暂缓“向左转” 官方放缓共同富裕步调

台北学者陶仪芬还注意到,去年习近平高调提出的“共同富裕”引发劫富济贫的争议,今年两会中,官方似乎避谈。她认为,中国经济今年预期走缓,且对比欧美国家逐步放宽边境管制,经济也逐渐复苏,中国却坚持锁国清零,在前景不乐观的态势下,中共似乎选择低调应对,并可能把这些“向左转”的政策先缓一缓。

中国过严的防疫政策也是另一个可能的社会乱源。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中国问题分析人士文昭认为,在传染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出现后,中国难以维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且若继续锁国,恐须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但他说,今年议程未见任何调整防疫思维的建言,显见本届两会在“稳字当头”口号下,持续陷入“内卷”的僵化困境。

文昭告诉美国之音: “今年呢,考虑到中国的这个政治斗争,气氛比较诡异。是不是有人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清零提出质疑,我觉得是这次两会的一个看点。如果这次场合不能提出的话,那可能要去纠正它阻力会更大。”

两会现场 俄乌战事几近“消音”

对内不检讨防疫政策,对外,撼动国际局势的俄乌战事,也彷佛不存在两会的报道里。中国外长王毅3月7日举行国际记者会,全程100分钟内,他接受27次提问,其中仅开放路透社记者问及中国对俄乌战况的立场,但随后这段问答则被中国官媒的文字直播直接删除,彷佛没提问过。

但最避讳谈的,往往也可能是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因为现实中,俄乌战情胶着势必严重冲击到今年的中国经济,除了忧心中俄关系紧密可能导致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外溢而殃及中国,在习近平的“一带一路”战略中,被视为支撑全球供应链大动脉的货运铁路“中欧班列”,更是直接受到战火波及。

一带一路遭战火冲击 学者:中国GDP增速难保五

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一连串外部冲击,让已经面临内需收缩、国内外投资消退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总理李克强宣布的GDP增速5.5%目标,今年更恐难以达标。

许桢说: “总体来讲,就是(中国经济)三头马车里面的这个外贸,尤其是中国过去五年特别强调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其实眼前遇到的风险可以说是空前的。”

尽管中国面对来自内外部政经局势的诸多严峻挑战,但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分析,美中关系仍是中国对外事务的重中之重。他说,从王毅在3月7日记者会上的用字遣词或可看出端倪。

当时王毅创造了许多新词,例如,他将美方高层对中国的表态总结为“四不一无意”。王毅说:“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

王毅“金句”连出 凸显美中角力加剧

王毅批评,美方其实不遗余力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他也质疑,美国“印太战略”是打着促进地区合作旗帜,实则玩弄地缘博弈的把戏,还用了“五四三二”的新词汇来形容美国在亚太摆出的阵势。

台北学者王信贤认为,这凸显示王毅有备而来。他说:“五眼联盟、四边机制、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这个五四三二,我觉得,可以看出准备很久的痕迹。在这个记者会里头提了27个问题,最主要的其实应该是放在美中关系。”

在内政力求平稳,外交层面又因为俄乌战局导致中俄与欧美各国间矛盾的持续激化下,几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都认为,从两会这一出“暖场秀”的落幕,到习近平顺利在20大续任前,中共将采取守势,低调应对内外部的局势变化。

不过,学者也说,当曾经的“老大哥”俄罗斯必因轻起战端而导致国力衰退,无力再扮演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缓冲角色之际,近几年高调力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就算想要重回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客观上和西方国家的信任关系也可能很难重建。

●中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立”形象其实是普京的帮凶

▲美国之音(VOA)3月10日报道:揭谎频道:侵乌宣传,中俄和鸣——中国散布俄方有关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阴谋论

在中国外交部3月8日的记者会上,深圳卫视记者提到所谓美国在乌克兰建有生物实验室的相关报道,并称美国驻乌克兰使馆已紧急删除涉及实验室的信息。

近日有关美国在乌克兰建有生物实验室的说法全部来自一个信息来源——正举兵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政府。由克里姆林宫控制的俄罗斯国家媒体正频繁对内对外散播这些未经证实、且已被屡次揭穿的不实说法。

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也正不加任何把关地对上述报道大力重复。

在就此话题的回应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学舌俄罗斯官方的说法,称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发现美国利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开展生物军事计划。

“根据美方自己公布的数据,美国在乌克兰有26个生物实验室和其他相关设施。美国国防部拥有绝对控制权。乌境内所有的危险病毒都必须存储在这些实验室。所有的研究活动都由美方主导,” 赵立坚说。

“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只是冰山一角,”赵立坚进一步声称。“美国国防部以‘合作减少生物安全风险’‘加强全球公共卫生’等名义,在全球30个国家控制了336个生物实验室。”

上述说法缺乏实证并误导事实。

首先,乌克兰境内没有任何由美国控制或主导的生物实验室。其次,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并非从事所谓“生物军事活动”的实验室。

美国控制乌克兰生物实验室?假

事实是,乌克兰政府在2005年加入了美国国防部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的“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Biological Threat Reduction Program)。由于生物安全风险是极易扩散至全球的风险,该计划旨在帮助世界各国的相关合作机构提高检测、诊断和应对危险病原体和其他安全威胁的能力。

3月9日,美国副国务卿卢岚(Victoria Nuland)在美国参议院的一场听证会上说:“乌克兰拥有生物研究设施,事实上,我们现在非常担心俄罗斯军队可能正在寻求控制这些设施,所以我们正在与乌克兰人合作,研究如何防止这些研究材料落入俄罗斯军队手中。”

中国媒体和俄罗斯官媒齐声将此报道为美国终于承认乌克兰有生物研究设施的惊天大新闻,并顺水推舟在报道中将生物研究与生化武器研究混为一谈。

但美国为项目参与国的生物实验室提供相关支持从不是什么秘密。美国国防部、国务院网站上均有公开信息。

不仅是乌克兰,该项目也为格鲁吉亚甚至是亲俄的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政府提供这方面资助和支持。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网站介绍,乌克兰通过加入“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其首要任务是将那些会造成安全威胁的病原体和毒素汇总并安全封存,并持续确保乌克兰能在危险病原体引发的疾病爆发威胁到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之前,及时发现并报告这些爆发案例。

与赵立坚所说的“美国国防部拥有绝对控制权”相反,根据美驻乌大使馆的公开信息,该计划在乌克兰的执行和管理机构是乌克兰卫生部、乌克兰国家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局、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和乌克兰国防部。

核实这一点的也不只是美国政府的公开信息,乌克兰政府同样对此有明确表示。

《基辅邮报》(Kyiv Post)2020年5月报道称,面对俄罗斯在乌克兰有组织、系统性地散布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相关虚假信息,再考虑到COVID-19疫情大背景,乌克兰安全部担心因此引起公众恐慌,于是出面向乌克兰公众澄清事实。

“乌克兰安全部指出,乌克兰卫生部和美国国防部2005年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以防止可用于开发生物武器的技术、病原体和知识的散播。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位于奥德萨、哈尔科夫、利沃夫、基辅、文尼察、赫尔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一些国家实验室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进行了维修、更新了设备、购买了用品等等),”《基辅邮报》报道说。

“我们强调,这些实验室受(乌克兰的)国家预算资助,隶属于(乌克兰)卫生部和国家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服务机构,”乌克兰安全部说。

美国通过合作计划向这些由乌克兰政府管辖的生物实验室提供部分资金、技术和培训上的支持,但并非赵立坚所说的“绝对控制”或“主导”。

生物武器实验室?假!

正如乌克兰安全部所表示,乌克兰这些生物实验室通过加入“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其工作旨在“防止可用于开发生物武器的技术、病原体和知识的散播。”

这就与赵立坚所说的“生物军事活动”恰恰相反。

据《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报道,为减少前苏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项目所遗留下来的威胁,美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启一系列降低这一威胁的计划,“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是其中之一。

“…也包括在乌克兰等曾经是这个共产主义国家一部分的国家。苏联曾维持一个大规模生化武器计划,与美国合作的这些实验室的部分作用就是接管这些余留下来的(生化武器)材料,”《原子科学家公报》表示,“哈萨克斯坦的一家中心实验室就是这个角色。自那以后,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成为该计划网络下的实验室的主要关注点。”

“该计划为乌克兰政府机构建立起实验室,帮助该国的COVID-19疫情响应工作,并支持美国与乌克兰之间在禽类、农业和其他来源病原体方面的科学合作,”该杂志写道,“这些实验室由乌克兰政府运营。”

美国非政府组织军备控制协会(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对乌克兰2005加入该计划表示欢迎。该协会当时表示,该计划的另一重要意义和目的在于吸纳那些拥有生化研究技能的科学家,雇佣他们致力于和平目的的研究。

“他们的技能和财务上的不安全感可能使他们成为寻求获得生物武器能力的国家或独立团体的潜在目标,”该组织写道。

乌克兰基辅大学的两名学者曾在美国最高学术团体美国国家学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发文介绍乌克兰境内生物实验室的概况。这篇2012年的论文中称,乌克兰没有一家有条件处理最高威胁级别病原体的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其中有一家实验室当时正申请成为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且已收到正面的初步评估结果。

据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上周的报道,乌克兰目前仅有一家P3实验室,且仍无P4实验室。

“十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散布有关该计划的虚假信息,目的是离间美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国防威胁降低办公室主任乔安娜·温特罗(Joanna Wintrol)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称,“实际上,这是我们两国间基于法律协议的联合计划。所有参与的实验室和机构都由乌克兰政府控制和管理。没有美国科学家在这些实验室工作。

俄掀侵乌战争虚假宣传攻势,中国鼎力相助

美国之音“揭谎频道”也已多次指出,俄罗斯散布有关美国在他国培植生化武器实验室的阴谋论宣传已由来已久。而随着国际社会空前团结地谴责俄罗斯发起这场美国总统拜登所称的“预先策划的、无端发起的”侵乌战争,克林姆林宫继续其虚假信息攻势,企图进一步为入侵乌克兰辩护。

最近对“生化武器实验室”阴谋论的再度新瓶装旧酒就是这波努力之一。

近两周以来,克里姆林宫和受其控制的国家媒体无证据地指控乌克兰发展“脏弹”(即放射性物质炸弹)和生物武器以挑衅俄罗斯。

3月6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少将(Maj. Gen. Igor Konashenkov) 声称俄军在乌克兰发现一些文件,能证明乌克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美国国防部因害怕自己的生物实验被俄军发现,在2月24日“紧急销毁鼠疫,炭疽,兔热病,霍乱和其他致命疾病等这些特别危险疾病病原体…”

除了多家俄媒对此密集报道外,中国的官方、半官方、非官方媒体也纷纷在不做任何事实核查的情况下原样照搬俄媒的报道。随着赵立坚通过中国外交部的平台再对俄罗斯的这波阴谋论进行重复,相关报道更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泛滥。

微博上一连串相关的话题标签中,截止3月9日,仅“#美国在乌克兰26个生物实验室是冰山一角#”这一话题标签就有2.2亿阅读量, “#外交部问美控制336个生物实验室干什么#” 获得7207万阅读量。

然而,这仅仅是中国媒体助推俄罗斯战事虚假宣传的一个小缩影。

2月22日,中国官媒《新京报》旗下媒体《世面》似乎不慎将上级指令发送到其微博账号上。当中写道:“即刻起,乌克兰相关发微博…对俄不利、亲西方的不发。”

美国AXIOS新闻网站3月8日报道,中国政府正在清除国内媒体对乌克兰表达同情的报道,同时系统性放大俄罗斯对于这场战争的谈话口径。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中国社交媒体上一边倒的亲俄立场。

《纽约时报》“新新世界”专栏作者袁莉写道,中国“让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来帮助塑造中国公众对这场战争的看法,难怪中国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人支持俄罗斯、支持战争、支持普京。”

从夸张放大乌克兰境内的极少数纳粹势力,不加事实审核地跟风报道乌克兰士兵投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逃乌克兰、乌政府把平民当人盾、俄罗斯战俘受纳粹般酷刑等虚假信息,再到不断重复俄罗斯官方所谓美国背弃北约不东扩承诺的谎言,“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在中国高效运转,”袁莉说。

“再加上中国政府对支持乌克兰的内容进行审查,这些宣传机器编织了一个事实证明大多数中国网民都难以逃脱的虚假信息网,”她写道。“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中国网民看到的是一场与世界许多地方看到的截然不同的战争。”

自俄罗斯2月24日入侵乌克兰以来,国际舞台上一贯高唱“不干涉”、“尊重主权”、“尊重领土完整”的中国至今仍未谴责俄罗斯这场以推翻乌克兰政府为目的的武力干涉,甚至拒绝将这场单方面发动的战争称为“侵略”。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前所未有强度的制裁之际,中国拒绝加入制裁施压行动。

也有观察人士指出,在联合国谴责俄罗斯的两次决议中,最近还宣称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的中国却连投弃权票,而非反对票,这可看作是中国试图在俄乌战争问题上逐渐调整战略,寻求平衡。

但袁莉写道:“如果说中国想在是否支持普京的战争这个问题上保持官方的模棱两可的话…中国政府控制的媒体却已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美国政府回应俄方“生物武器”阴谋论



3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Ned Price)就俄罗斯散布并得到中国官员附和的这种“阴谋论”式的谎言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

普赖斯的这份声明说:

“克里姆林宫故意散布美国与乌克兰正在乌克兰从事化学与生物武器活动的赤裸裸谎言。我们还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附和这种阴谋论。这种俄罗斯虚假信息完全是无稽之谈,而且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发明针对另一国的这类不实说法。另外,这些说法多年来已经一再遭到结论性的戳穿。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那样,俄罗斯发明虚假的借口,企图为其自身在乌克兰的可怕行动寻找理由。美国没有在乌克兰拥有或运营任何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完全遵守《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的义务,并且在任何地方都不开发或拥有这类武器。拥有仍在进行的化学与生物武器项目的正是俄罗斯,这违反了《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

“最后,俄罗斯有着反咬西方而自己却恰恰犯下该项罪行的一贯记录。这些手段是俄罗斯用来为进一步对乌克兰展开有预谋的、无端和无理攻击寻找理由的明显伎俩。我们完全预料俄罗斯在这些说法上将会继续变本加厉,推出更多毫无根据的指称。”

白宫发言人莎琪(Jen Psaki)也提到俄罗斯散布这种虚假信息以及中国官员重复这样的谎言。

她说,这种谎言是“荒谬的”,这是俄罗斯多年来乌克兰和其他地方一再展开并被戳穿的虚假信息行动。

莎琪说,这有可能是俄罗斯为针对乌克兰使用生化武器而打基础。

她说:“如今俄罗斯既已提出这些不实说法,中国似乎为这种宣传背书,我们都应当警惕俄罗斯可能在乌克兰使用化学或生物武器,或者利用它们来制造假旗行动。”

“假旗行动”意指假冒他人旗号展开行动,以达到栽赃陷害和挑起事端的目的。

▲德国之声(DW)3月10日援引德语媒体:普京的帮凶

死于战火的乌克兰平民人数每天都在增加,而北京方面仍在不断重申“坚如磐石的中俄友谊”。中国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发起的战争,甚至拒绝承认乌克兰现在发生的一切是一场战争。

(德国之声中文网)《时代》周报发表评论称,中俄两国2月4日签署的联合声明,读起来更像是宣布“东方阵营”诞生的一纸证明。联合声明的第一句就开宗明义地写道:“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大变局,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代。”显然,普京和习近平的目的是要共同打造新的世界秩序。这篇题为《普京的帮凶》的评论写道:

“当今世界两大专制政权的目的是,结束美国及其盟友的霸主地位,终结西方确定的'民主标准'.每个国家都有权自行决定其政权模式,其他国家不得干预,更不能提及普世价值。

普京和习近平高调展示精诚团结后的第20天,俄罗斯坦克开进了乌克兰领土。北京从未发出过批评俄罗斯的声音。这一切看上去像是同谋关系,中方的表态听起来也像是同谋关系,总之一切迹象都显示,中俄是同谋关系。不仅仅是在俄罗斯,在中国这场战争也同样不能被称为战争,而代之以'行动'或者'当前局势',当然更好的办法是对此只字不提。

同当年东西方对峙时期一样,现在世界又开始了阵营的划分,一方是中俄势力范围,另一方则是西方阵营。世界正在一分为二。中国早已对本国的因特网实施了封闭,俄罗斯现在也要学习中国的榜样。金融市场上同样出现了两个系统,一个用美元,另一个则用人民币结算。而现在世界又开始了政治和军事层面上的划分。“

评论作者Matthias Na?指出,过去四十年来,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腾飞,恰恰得益于西方确立的、以自由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也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但是,过去几年来,北京扩张势力范围的努力不断遭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抵制,这也是中俄结盟的背景原因。评论最后写道:

“不过,西方并没有理由惧怕中俄两国的挑战。毕竟西方在政治、经济、技术,乃至军事领域仍占据优势。西方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也是后者所不能比拟的。除此之外,一个新西方正呼之欲出,其范围囊括从北大西洋到印度太平洋的广大区域,不仅包含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也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这些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他们共同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有鉴于此,所谓'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并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更何况,西方世界已经意识到了过度依赖的弊端,也知道相比俄罗斯,他们更容易受到北京的讹诈。西方政府和企业也绝不会等到北京武力攻台那一天,再同中国市场谨慎地说再见。

北京在乌克兰危机上保持沉默的立场,越来越令人无法忍受。北京也因此面临着政治和道义上全面破产的风险。习近平也许是能够叫停普京的唯一人选。如果习近平再不采取行动,那么他终将会沦为普京野蛮战争的同谋。“

出于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抗议,大批西方企业已经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商报》发表报道指出,西方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缺,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但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报道写道:

“对俄出口禁令同样也适用于使用了美国技术的产品。智能手机、电脑和汽车等面向终端客户的产品,目前并不在制裁之列。苹果等西方公司之所以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并不是基于制裁令,而是为了表明反对侵略的立场。

专家们认为,中国企业虽然不会像西方企业那样,出于道义原因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但中国企业仍会小心行事,尽力避免背上违背制裁令的恶名。“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美国之音(VOA)3月11日报道:散播亲俄阴谋论 中国一心打造的“中立”形象再受质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华盛顿 —中国外交部日前一改对俄乌战争的模糊言辞,应和俄罗斯的战争宣传,散布美国在乌克兰拥有生物实验室的谣言,并质疑美国利用这些实验室研究化学武器。不仅引发美国政府的关注和驳斥,也让西方观察界更加怀疑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究竟想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立”不再?中国外交部宣传亲俄阴谋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3月8日的记者会上,称美国国防部在乌克兰拥有26个生物实验室,并进行了“生物军事活动”。这个由俄罗斯和其官方媒体散播的不实说法已经遭到过多次揭穿。美国仅与乌克兰控制的生物实验室有着合作关系,主攻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爆发。“生物武器”一说更是没有事实基础。

赵立坚此番言论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和驳斥。

“中国似乎在为这种宣传背书,” 白宫发言人莎琪星期三(3月9日)在一条推文中写道,并警告俄罗斯可能借此在乌克兰部署生化武器。

在一份声明中,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也指出中国在附和俄罗斯的阴谋论,并说:“这些手段是俄罗斯用来为进一步对乌克兰展开有预谋的、无端和无理攻击寻找理由的明显伎俩。”

这不是赵立坚第一次以中国外交官的身份宣传阴谋论。早在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初期,他就曾在推特上称,新冠病毒可能是被美军带到武汉。

在研究中俄关系和中国政治传播的佐治亚州立大学教授玛丽亚·莱普尼科娃博士(Maria Repnikova)看来,赵立坚此次言论符合中国外交部的一贯传统。

“(赵立坚的)这个评论也许听起来极端,但并不令人意外,” 她告诉美国之音。“我认为这个最新的评论符合中国在乌克兰(战争)的官方传播上的更大主题:挑战美国和西方的领导权。”

事件发酵后,赵立坚继续就有关话题表态,在3月10日的记者会上质疑美国在全球366个生物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军事活动”,并再次提起早已被证伪的“德特里克堡基地”谣言。新冠疫情期间,赵立坚曾多次暗指病毒来自于美国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室。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直拒绝明确站队,并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打造调停人的“中立”形象。中国外交部多次通过模糊的语言表示希望看到俄罗斯与乌克兰通过谈判,让这场冲突和平收尾。

“各国安全应该是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尊重和解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我们希望各方不要把和平大门关上,继续致力于对话、协商、谈判,努力尽快缓解事态,不要使局势进一步升级,”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1日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通话中,表示“对乌俄爆发冲突感到痛惜,对平民受到伤害极为关注”。中国日前已经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500万人民币(约合79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

但在3月7日的一场记者会上,王毅又表示,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也拒绝在联合国的决议案中谴责俄罗斯的入侵或要求俄罗斯撤军。

西方观察界质疑中国的“调停者”形象

赵立坚“生物实验室”谣言事件后,许多西方观察人士已经越来越难相信中国打造出的“中立”形象。

曾生活在中国、报道中国多年的普利策奖获得者张彦(Ian Johnson)在推特上评论说:“这又是一个不能把中国看作严肃的乌克兰危机问题解决者的理由”。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学者、《红旗警告:为什么习近平的中国处在危机中》(Red Flags: Why Xi's China Is In Jeopardy)的作者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在推特上写道:“这(番言论)来自一个想要双方都信任它的国家。你会(信任它)吗?”

和莱普尼科娃博士的观点一样,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副编辑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也认为,中国助推俄罗斯的阴谋论,意在打击美国。

“中国并不是真的在意帮助俄罗斯,” 他告诉美国之音,“但它的确想要污蔑或伤害美国的名誉。”

帕尔默不认为这是中俄两国协调后共同发起的虚假信息行动。他表示,赵立坚此次言论的背后有两点因素:一是这样的阴谋论可以伤害美国和西方,二是宣扬阴谋论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外交部的常规动作。

“我不认为这里有(来自上面的)命令,要求该如何评论美国人” 他说,“我认为(外交部的)人们在说这些,是因为这就是2022年中国政府机构的常规。”

国内外言行不一 中国的真正态度扑朔迷离

在赵立坚通过记者会和推特将乌克兰局势的阴谋论推到国际舞台之前,中国国内社交媒体上早已充斥了来自俄罗斯的单方面宣传和亲俄虚假信息。

在报道乌克兰战争上,中国媒体大量引用俄罗斯官方和官方媒体“今日俄罗斯”等机构的新闻稿。中国媒体“世面”一份被泄漏的指令称,不发“对俄不利、亲西方”的文案,并筛选控制和乌克兰有关的评论。

同时,反对战争或支持乌克兰的言论遭到了严厉审查。战争爆发初期,五名中国大学教授的反战联名信在微信上被迅速删除。新闻平台“今日头条”删除了俄罗斯反战示威的视频。超过两千名俄罗斯科学家和记者的反战联名信中文版在微信上被删除。近两百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的反战公开信也在微博上被屏蔽。

然而中国的社交媒体似乎放任着亲俄阴谋论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在各个与乌克兰局势相关的讨论中都可以轻易发现起源于俄罗斯的谣言,例如乌克兰政府被纳粹控制,乌克兰在乌东地区进行大屠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逃离首都基辅,乌克兰轰炸自己的城市以嫁祸俄罗斯,以及由赵立坚推广的美国生物实验室阴谋论。

中国社媒上的亲俄言论环境和中国外交部希望在国际上保持的“中立”形象相差甚远,这更让中国对乌克兰冲突的真正态度扑朔迷离。

曾经担任驻华记者的帕尔默认为,像《新闻联播》这样最正统的中国官媒依然是最好的指标。

“我们所看到的是对战争的轻描淡写或忽视,” 他说,“或是把它塞到新闻播报的结尾。”

▲美国之音(VOA)3月12日报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令欧洲反思与中国的关系

华盛顿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还在继续,中国加紧了与欧盟的联系。分析人士说,中国在努力避免因俄罗斯入侵而陷入类似冷战的东西方对峙,也希望借欧洲来平衡与美国日渐恶化的关系。但是,他们也指出,密切的中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将给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带来更大的挑战。战争已经令欧洲反思与威权政府打交道的方式。

乌克兰战争令欧洲人反思与威权政权打交道的方式

3月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国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曾被问到日益密切的中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同欧洲的关系。他说:“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他还强调,中欧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任何势力都不能也无法逆转”。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径,同时还不断重申中俄友谊“牢不可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表现不会让欧洲人留下好的印象。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的资深分析师罗德里克·克弗普茨(Roderick Kefferpütz)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一方面对俄罗斯友好,一方面又尝试中立,在布鲁塞尔不会有积极的看法。”

同时供职于纽约研究机构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中欧关系专家诺亚·巴尔金(Noah Barkin)在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的“在欧洲观察中国”(Watch China in Europe)专栏中写道:“中国尴尬的言辞——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但同时拒绝批评俄罗斯,并暗示入侵是由美国和北约挑起的——不会很快在欧洲被遗忘。”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另一位中欧关系专家葛瑞(Grzegorz Stec)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普京威权统治下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经促使欧洲作出了巨大的改变。虽然俄罗斯的侵略行径还不能立刻导致欧洲对同样威权的中国作出政策的改变,但是欧洲人对于如何与威权和独裁政权打交道,看法已经不同。

他说:“对俄罗斯威权政权思维的转变,可能会强化那些认为中欧是‘制度性对手’的声音。而这可能会在中长期影响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当然,北京在未来几周的表现也将左右这场战争对欧中关系的最终影响。”

2019年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的政策性文件,《欧盟-中国:战略展望》中首次称中国是“推广另一套治理模式的制度性竞争对手”,虽然也是谈判伙伴和经济竞争者。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克弗普茨以德国的态度为例告诉美国之音,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德国已经对中国不再那么天真。虽然现在还不清楚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中德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柏林现在经历了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以及其军队的准备不足带来的痛苦,因此,柏林可能会问自己,现在是不是时候先发制人地减少对北京的依赖,并在印太地区的力量投射上进行更多投资。”

3月1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在今年5月前提出具体方案,确保欧盟在2027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赖。

荣鼎集团的巴尔金在“在欧洲观察中国”中说,欧盟的下一步将扩大依赖关系辩论,将重点放在欧洲与中国相关的脆弱性上。他援引德国官员的话说,虽然欧盟没有兴趣让欧洲和中国经济全面脱钩,但乌克兰危机可能是触发因素,让欧洲深入思考如何降低中国将其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武器化的风险,就像中国过去几个月对立陶宛所做的那样。

欧洲希望中国居中调停俄乌战争

墨卡托的葛瑞告诉美国之音,乌克兰战争还没有让中国在欧洲成为广泛批评的对象,相反,一些人,包括欧洲政界领袖在内,希望中国可以发挥调停的作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不久前在接受西班牙《世界报》采访时就表示,只有中国才能在俄乌问题上居中调停。他说:“别无其他选择……一定是中国,我确信这一点。” 他说,欧洲和美国都无法充当俄乌冲突的调停人,只有中方能做到,而中国必须发挥作用。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葛瑞说,在欧洲,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有非常不同的讨论。在波兰,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有限;在意大利,讨论主要涉及中国作为调解人的潜在角色;而在西班牙,人们对中国中国未来收购俄罗斯公司有非常大的兴趣。

他说,他说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的复杂性,一如中国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的复杂性。

3月2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11届紧急特别会议,就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使用武力并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领土撤出的决议进行投票,声称与俄罗斯友谊“牢不可破”的中国投了弃权票。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遵守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葛瑞说,欧洲人对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弃权的做法感觉比较乐观。不过,他自己认为,这只是中国为了减少对支持莫斯科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对冲手段罢了。

葛瑞认为欧洲的希望可能会落空。他说: “北京对独自承担这样的角色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即便中国有兴趣,它也极不可能将欧盟,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摆上桌面。尽管如此,欧洲领导人仍然热衷于与北京接触,并利用北京与莫斯科的开放渠道与莫斯科沟通。”

他说,当事实证明,中国不一定会积极参与解决冲突的那些建设性措施时,我们可能会看到整个欧洲的舆论有所恶化。

乌克兰战争拉近了欧美,中国难以插入楔子

在欧洲希望中国能帮助调停俄乌战争的同时,而中国也希望借欧洲来平衡与美国日渐恶化的关系,同时避免因乌克兰危机而拖入类似冷战的东西方对峙。

欧盟和中国最近的外交活动比较频繁。3月1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分别与 法国外长让-伊夫·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意大利外长路易吉·迪马约(Luigi Di Maio)举行视频会晤,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 3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了视频峰会。3月7日,王毅还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傅雷利 (Josep Borrell)、匈牙利外长彼得·西雅尔多(Peter Szijjarto)通电话。4月1日,欧盟还将与中国举行峰会。

彭博通讯社3月9日的一篇报道说,中国与欧盟的接触与其在乌克兰战争之前试图加强与欧洲的关系来平衡华盛顿希望就中国和俄罗斯建立统一战线的努力是一致的。但是,这样的努力,因为这场战争,难度加大了。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葛瑞说,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共同应对拉近了美国和欧盟的距离。他说:“尽管在某些措施上的讨论不如其他措施顺利,但协调行动的总体水平和速度——包括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令人印象深刻。”

他说,他相信北京的许多人应该都在密切关注这些事态发展,尤其是在欧盟扩大与印太地区合作伙伴的接触之际。

在欧洲,因为俄罗斯的入侵,欧洲最鸽派的领导人也改变了姿态,支持美国领导的制裁行动, 并要求加大军事开支。在德国,在外交政策上温和的鸽派人物,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和联邦议院议会党团主席罗尔夫·明泽尼希(Rolf Mützenich)敦促习近平谴责普京,否则,他认为这将会对中国的信誉造成持久的损害。

法国总统马克龙五年前上台时呼吁欧洲在安全事务上建立“自主行动的能力”,以便降低对美国的依赖,没有美国的支持也能够决定采取行动。而中国也在积极回应欧盟的“战略自主”诉求。在刚刚结束的中、法、德领导人的视频会晤中, 习近平说中国“支持法德两国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为欧洲持久安全着想,坚持战略自主,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但是,分析人士说,俄罗斯的入侵让欧洲看清了现实。

墨卡托的克弗普茨告诉美国之音:“欧洲战略自治是一个伟大的和平时期的口号。但是,当欧洲爆发战争时,现实来袭,欧洲人可以庆幸自己不再自主,而是与美国密切合作。

荣鼎集团的巴尔金在接受彭博通讯社的采访时说,“目前对欧中关系来说很关键。如果北京在乌克兰战争中继续观望或者继续宣称美国和北约迫使普京采取行动, 那么,这将对欧中关系造成持久的伤害。 有关民主和威权的对立叙事将会继续下去,而俄罗斯和中国将会被看作共同的威胁。”

事实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迅速发展的关系”已经让欧盟担忧,特别是北京在北约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更令他们担心,这可能导致世界秩序的重新调整。

在今年二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说:中国和俄罗斯寻求“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他们喜欢强人统治而不是法治,喜欢恐吓而不是自决,胁迫而不是合作。”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也警告说,莫斯科和北京都“试图控制自由国家的命运,试图重写国际秩序,试图确立他们的威权统治。”

欧洲和中国固有矛盾难以调和

负责贸易事务的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2月28日在确认欧盟将于4月1日与中国举行峰会时说:“我们正处于与中国关系复杂的阶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他还说: 很明显,其中一些议题必须以最高政治级别处理,以了解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协调和改善我们的合作。

东布罗夫斯基斯提到了2021年初与中国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这个协议在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前匆匆达成,曾被认为是习近平平衡美国的一大胜利。2021年3月,欧盟因中国在新疆践踏人权对北京官员进行制裁,北京对一些欧盟议员实施反制裁,该协议的批准程序停滞不前。

中国对立陶宛的经济胁迫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另一个重要矛盾。中国不遗余力因台湾问题惩罚立陶宛,甚至不惜借向其他欧洲国家的公司向立陶宛施压。中国向德国等国的第三国公司施加压力,威胁跟立陶宛有生意往来的公司,成为压倒欧盟的最后一根稻草。欧盟一月底在世贸组织对中国提起诉讼。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葛瑞说,事实上,中国对立陶宛的经济胁迫比乌克兰战争更早让欧洲意识到了对中国依赖的风险。“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已经在欧盟的议程上,欧盟对这个问题很有认识。”

葛瑞表示,他不认为即将到来的中欧峰会会给这些问题带来有意义的解决办法。荣鼎集团的巴尔金也担心,中欧这次峰会可能会像2021年3月的美中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的会晤,只是双方强调彼此越来越多的不满的场所。

▲德国之声(DW)3月12日援引德语媒体:中国暗地里的计算

《南德意志报》认为,北京近日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立场似乎出现变化,实际上是打着“小算盘”,试图扮演一个看似积极的角色。德国网络编辑部也指出,中国出面斡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乌克兰发动的侵略战争仍在持续,国际社会寄望于中国能出面斡旋。《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为何中国现在表现出担忧”(Warum China jetzt besorgt tut)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习近平互称好友,但在乌克兰战争中,北京突然充当起和平的倡导者,其实“暗地里存在计算”。

文章作者Lea Sahay指出,沉默多时的习近平近日与欧洲多国领导人通话,中国正运送少量救援物资,似乎也不再向俄罗斯飞机提供中国零部件,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周五的全国人大闭幕式上还承诺,中国将为重返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但若仔细聆听,会发现无论是习近平或李克强都没有偏离中国的根本路线。习近平说,暴力重回欧洲大陆确实令人遗憾,但是必须认真对待'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其言下之意是俄罗斯的关切。”

文章接着指出,中国外交官往往在对内发表谈话时更诚实;他们抨击美国,采用俄罗斯的政治宣传并批评西方制裁,同时拒绝谴责俄罗斯的入侵。作者提问到,那么人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中国领导人的发言?

“一方面,由于许多西方国家不再相信北京所宣称的中立性,中国可能会感受到压力。这个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容易受骗的西方,他们以言语而非行动来评断这个国家。北京担心西方统一阵线,就像俄罗斯如今所经历的那样。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陈寒士(Alexander Gabuev)因此认为,'中国会试图扮演一个积极角色'.”

文章接着写道,中国并没有从这场战争受益,北京领导层继续支持普京是经过计算的。“普京与习近平对世界新秩序有共同愿景,不再依靠法则的力量,而是强者制定法则。普京的民族主义修正主义,即他梦想的伟大俄罗斯民族统一,也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贪婪提供正当理由。”

作者认为,尽管听起来愤世嫉俗,但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也是一次关于对台湾及南海主权主张的案例研究。西方的团结让中国意识到不依赖进出口的紧迫性。

“还有一个因素提高北京修正路线的难度:习近平。普京是冬奥会最重要的外宾,他们一起宣布了'世界秩序新时代'的开端。20天后普京发动侵略。虽然还不清楚他在多大程度上知会了习近平。但无论习近平事先知情与否,两种情况都令他难堪。要么让自己成为帮凶,要么允许自己被俄罗斯误导。”

文章最后引述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陈寒士的说法:“尽管乌克兰战争很残酷,但对中国而言只是一个小插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冲突甚至是好事,因为战争及其后果将会在美国总统拜登的剩余任期内占据其心力。'这为中国赢得了时间。'”

“德国网络编辑部”(RND)周六也关注了全国人大期间,中国领导层对乌克兰战争的表态。文章指出,尽管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谈到俄罗斯时强调,“当务之急是防止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但中国出面斡旋的机会微乎其微。

“外交官和专家认为,中国不会出面调停。'不会,一秒钟都不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专家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 )表示:'中国并不中立。中国对莫斯科的默认支持太过明显。'中国官员在全国人大期会议期间还明确表示,中国更愿意置身于冲突之外。“

“在李克强刻意保持谨慎的同时,中国外交部连日来抨击美国,指责美国是冲突的始作俑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重复了俄罗斯关于美国在乌克兰制造生物武器的指责,而国际事实核查人员及联合国早已推翻这一指控。中国官方媒体故意传播俄罗斯的说法,或者经常采用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3日报道:美官员称俄罗斯已要求中国为入侵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据英国《金融时报》周日报道,美国官员称,俄罗斯已向中国请求提供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以支持其对乌克兰的入侵,这引发了白宫的担忧,即北京可能会破坏西方帮助乌克兰军队保卫国家的努力。

美国官员告诉《金融时报》,自入侵开始以来,俄罗斯一直要求中国向其提供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他们拒绝透露有关俄罗斯提出的具体要求的细节。

另一位熟悉情况的人说,美国正准备警告其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因为有一些迹象表明,中国可能准备帮助俄罗斯。其他美国官员说,有迹象表明,随着乌克兰战争延续到第三周,俄罗斯正在耗尽某些种类的武器装备。白宫没有发表评论。中国驻美大使馆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金融时报》 报道称,这一消息是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周一前往意大利罗马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举行会谈时披露的。

在周日离开华盛顿之前,沙利文警告中国不要试图通过帮助莫斯科规避美国及其盟友对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及其政权实施的制裁来“救助”俄罗斯。

沙利文周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们将确保中国或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补偿俄罗斯的这些损失,就这样做的具体手段而言,同样,我不会在公开场合提出所有这些,但我们将私下与中国沟通,正如我们已经做的,并将继续这样做。”

对装备和其他种类的未指明的军事援助的要求是在俄罗斯军队努力在乌克兰取得像西方情报部门认为的那样多的进展时提出的。这也引发了关于中俄关系的新问题,随着两国在从北约到制裁的一切问题上对美国表示反对,中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金融时报》称,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中立的行为者,并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该国的行为。美国也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愿意对普京施加任何压力。两位领导人上个月在北京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将北京-莫斯科的伙伴关系描述为“无上限”,这是两国首都更加紧密联系的另一个迹象。

《纽约时报》报道称,据一位官员说,俄罗斯还要求中国提供额外的经济援助,以帮助抵消美国和欧洲及亚洲国家实施的广泛制裁对其经济造成的打击。美国官员决心对他们收集俄罗斯请求的情报的方式保密,拒绝进一步描述莫斯科正在寻求的军事武器或援助的种类。这些官员也拒绝讨论中国对这些请求的任何反应。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4日报道:美国称俄国向中国寻求援助 美中俄三方各有怎样表述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持续了20天,美国和中国的立场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而美国官员本周称俄罗斯向中国寻求军事和经济援助,将中国立场再次置于舆论中心。

周一,继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媒《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说,俄罗斯正在向中国请求军事和经济援助后,中国、美国和俄罗斯都相继表态。

《金融时报》说,莫斯科希望北京提供军事物资,用于乌克兰战场。该报导援引不具名的美国官员称,自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俄罗斯便一直请求中国提供装备。

但受访美国官员拒绝具体说明俄罗斯正向北京寻求何种支援装备。报道又说,有迹象表明,中国可能正准备协助俄罗斯。

美国警告“严重后果”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周一(3月14日)在意大利罗马会晤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莎琪(Jen Psaki)被问及中国有没有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或经济援助,中国有没有表达过任何意愿提供援助。

莎琪回答说:我目前还不能确认或说明情报的详细情况。

当有记者继续追问,如果中国真的援助俄罗斯会有什么后果时,莎琪说,“现在不说具体后果会是什么”,但沙利文在会谈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果中国提供任何协助,无论是违反制裁还是支持战争,“将会有严重后果”。

至于后果会是什么,莎琪说,“我们还需要与伙伴国和盟国一起协商决定”。

莎琪说,沙利文在与杨洁篪的会谈中向中国表达了这一态度,“就像我们已经好几次公开说过的一样”。

沙利文周日在会晤杨洁篪之前曾公开表示,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躲避制裁将面临严重后果。

他说,美国相信北京之前知晓俄罗斯计划对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但不知详情。沙利文又说,若中国帮助俄罗斯回避制裁,必定面对严厉经济制裁。

中国批“虚假消息”

杨洁篪与沙利文会谈后,中方公布的简报除了介绍杨洁篪在会谈中重申乌克兰问题一贯立场,要求各方回应“合理关切”之外,还特别突出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散布不实资讯、歪曲抹黑中方立场的言行。”

中国方面没有详细说明“不实资讯”的内容,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周一已经批评说,“近期,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

另外,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被问及有关中国是否援助莫斯科的消息时,透过电子邮件回覆《金融时报》称他 “从未听说”俄罗斯提出这类要求。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周一也表示,有关俄罗斯向中国要求提供军事援助的说法是“虚假消息”。

他说:“俄罗斯自己有独立的能力继续这次行动。

正如我们所说,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将按时全面完成。“

分析:北京不希望明确选边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师宋文笛向BBC中文分析,北京一来希望维持国际环境稳定,二来希望保护俄罗斯经济不至于崩盘,三来不希望在西方和俄国之间做出明确选边,不希望被西方看作是俄罗斯的帮手。

宋文笛认为,军事上,北京没有诱因对俄罗斯提供实质军事援助。

迄今为止,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公开保持中立,并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宋文笛又解释,经济上北京或可借由私营部门的所谓“民间”的“自主市场行为”,持续和俄罗斯保持经济交流。据他分析,在外交上,中国可能会尝试和其他重要国家共同进行外交涡旋,以期一方面减缓被认为和莫斯科捆绑在一起遭致的国际舆论压力,二方面寻求成为停火“调解人”的外交得分(credits)机会。

然而,在当代的高科技化作战环境之下,军民双方共用的物资(两用物资)所在多有。

宋文笛表示,若是中俄双边贸易涉及民用经济范畴的机械设备零件等,入口之后,俄方再将其重新利用 (repurpose)于军用设备之上,则贸易到底属于民用抑或军用,属性的确存在模糊空间。

他说,美国主动高调呼吁中方切勿军事援助俄罗斯,除了针对军事援助,亦有间接对中俄民用贸易施压的效果。

分析:北京面前的抉择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法教授马克?韦勒(Marc Weller)

随着俄罗斯侵略所造成的人命伤亡,也许超出了莫斯科和北京的预期,中国现在必须做出决定。

到目前为止,北京政府一直尽职尽责地提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表示理解俄国入侵的所谓理由是“西方对俄罗斯的所谓围堵”。而中国官媒则是无情地转播俄罗斯散播的虚假信息。

中国现在需要决定它是否希望继续成为一个多元但基本上是文明国际秩序的一员。

中国可以在支持结束冲突的谈判中发挥强大作用。而但至少现在,该让北京知道它必须从莫斯科的朋友那里要求提供真正的“人道走廊”给成千上万被包围和挨饿的乌克兰百姓,让他们不受炮弹袭击和逃难阻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以给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同志打通电话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他如果不打这个电话,将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4日报道:美国官员称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 北京说是假消息

美国官员称自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周一回应称,军事请求纯属美方的“虚假信息”。

中国外交部今天指美国官员称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纯属美方“虚假信息”。

据路透社今天报道称,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周一称,军事请求纯属美方的“虚假信息”。

赵立坚今天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做出如上表述。

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周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说,自2月24日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这令白宫担忧北京可能破坏西方帮助乌克兰军队保卫国家的努力。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对北京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帮助莫斯科规避因俄乌冲突受到的全面制裁,中国“绝对”将面临后果。

路透社说,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将于3月14日同沙利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称,双方将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4日援引法新社:中国媒体沦为俄罗斯传声筒


西方学术界将反省过去的许多错误,包括责问是否浪费了时间来欣赏阿赫玛托娃与布罗茨基甚至斯大林和普京? ? AP - Dmitri Lovetsky

随着乌克兰战争的蔓延,中国的媒体正在推介中国自己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话语版本,却主要是基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说法。有学者评论说,北京坚持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对北约的一种 “防御 ”行为。在这方面,中国有明确的立场,不会改变。

据法新社今天报道称,与俄罗斯总统关系密切的中国自2月24日俄罗斯的军事干预行动以来一直拒绝使用 “入侵 ”一词,并将乌克兰冲突归咎于西方和北约的 “扩张”。至此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

在严格的信息控制背景下,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网络均展示这一态势。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进攻的当天,中国新华社重复了克里姆林宫的语言:这是一次 “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 “无意 ”占领乌克兰。中国媒体都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 “战争 ”一词,而倾向于使用 “冲突 ”或 “战斗”。

据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Justyna Szczudlik告诉法新社,中国有意使用非常模糊的语言。她解释说,通过这样做,北京希望不要让自己与欧洲发生冲突。

中国必须在两种外交政策的必要性之间进行权衡:一方面,要对捍卫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 ”的神圣承诺(尽管乌克兰受到侵犯)。另一方面,在对美国的共同敌意下,中国与莫斯科的关系趋于热络。上周,外交部长王毅就称赞与俄罗斯的友谊 “坚如磐石”。王毅还为莫斯科的“合理的安全关切 ”进行了辩护,批评北约扩张是冲突的根源。

该报道称,这种微妙的平衡行为也影响到了媒体。网上泄露的一份官方指令呼吁他们不要播放不利于俄罗斯的内容。

在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中国电视台没有翻译对战争的谴责。英国足球联赛的中国版权方干脆不转播3月第一个周末的比赛:球员们原计划对乌克兰表示支持。

在中国社交网络上,亲普京的内容和呼吁乌克兰投降的言论不受审查地流传,而亲乌克兰的信息则被封锁。俄罗斯的阴谋论也被一些媒体信以为真。环球时报评论甚至说:“没有火就没有烟,” 支持俄罗斯声称的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阴谋论。然而,这份具有民族主义基调的报纸对华盛顿称这些指控是 “彻头彻尾的谎言”的否认却只字不提。

海牙战略研究中心的分析家吉亚西Richard Ghiasy说:“像任何国家一样,中国[……]主要关注其自身利益。但对北京来说,”与俄罗斯建立稳定和可预测的关系是绝对必要的“。

中国的媒体几乎没有对涌入欧盟的难民进行过多的报道。

然而,面向外国观众的英语公共广播公司CGTN接受了对乌克兰东部自称的顿涅茨克共和国领导人的 “独家采访”,该共和国只得到莫斯科的承认。在采访中,丹尼斯-普希林谈到了被俄罗斯军队 “解放的地区”,并表示 “绝大多数公民希望尽可能地接近俄罗斯”。

尽管媒体有这种偏见,但中国外交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公正的行为者,准备在基辅和莫斯科之间发挥调解作用。中国环球时报周五称,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独立的政策(并)与各方发展联系,为世界注入稳定。

据吉亚西说,北京认为俄罗斯的入侵是对北约的一种 “防御 ”行为。在这方面,中国 “有明确的立场,不会改变”。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4日报道:罗马消息:沙利文与杨洁篪秘密“过招”

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今天以非常低调的方式与中共最高外交官员杨洁篪会面。会面正在一个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一家高级饭店里秘密进行。美国方面称,会见后,将不会有新闻发布会报告会面情况。法新社说,中美两国此一高级别会见,氛围很不轻松。

在《纽约时报》报道俄罗斯寻求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帮助以支撑乌克兰战争并规避西方制裁消息所引发紧张局势下,美国和中国的两位高级外交官周一在罗马开始会谈。

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以非常低调的方式与中共最高外交官员杨洁篪会面。会见是在意大利首都的一家大酒店里进行的。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告诉法新社,这次会见之后不会发表任何新闻与声明。

据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米丽-霍恩说,这两位官员及其团队 “将讨论正在进行的管理我们两国之间竞争的努力,并将讨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对地区和全球安全的影响”。

据《纽约时报》周日援引不具名官员的话说,俄罗斯已要求中国为战争提供军事装备,并提供经济援助,以帮助俄罗斯克服国际制裁。这些官员没有具体说明所要求的援助的确切性质,也没有说明中国是否已经作出回应。

中国周一对这些报道作出了愤怒的反应,但没有具体否认这些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不断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消息。”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无论是物质还是经济援助。”沙利文周日昨天告诉美国CNN说,“这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沙利文称,“而且我们已经向北京表明,我们不会袖手旁观,让任何国家赔偿俄罗斯因经济制裁而造成的损失。”沙利文坚持认为,这些制裁是在2月24日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后实施的。沙利文警告,“规避制裁的重大行动绝对会有后果。”

法新社说,自2月24日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的共产党政权优先考虑与莫斯科的友谊,没有呼吁俄罗斯总统普京从乌克兰撤军。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智囊团的美国外交官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在推特上说,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援助,“中国将面临实质性的制裁,中国并将自己变成一个国际弃儿,是中国拒绝了保有与西方合作的可能性”。

▲美国之音(VOA)3月14日报道:沙利文在罗马会晤杨洁篪,美国对中国援俄后果提出警告

华盛顿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一(3月14日)在罗马会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而美方官员在会前表示,沙利文将对杨洁篪清楚表明,如果中国对俄国入侵乌克兰提供帮助,北京有可能面临的经济惩罚。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国会对参议员们说明俄乌局势后离开国会。(2022年2月14日)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具名美国官员的话说,沙利文将在与杨洁篪的会晤中解释如果北京继续支持俄罗斯可能在全世界面临的孤立,但是这位官员并未提供任何细节。

俄国总统普京2月24日挥军入侵乌克兰以后,中国政府一直拒绝谴责俄国的强盗行径,甚至拒绝将莫斯科的行动称之为“侵略”。北京一方面呼吁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又将俄国入侵乌克兰的原因归咎于美国和北约,为莫斯科的侵略行动寻找“合理化”的理由。不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星期曾呼吁各方保持“最大克制”,同时呼吁俄乌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官员一直寻求向中国表明,选择与俄罗斯站在一起有可能给贸易交流和新技术研发带来后果,而且有可能让北京面对附带性的制裁。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上星期就曾警告说,那些不顾美国限制、坚持将产品出口至俄国的中国公司将被禁止使用美国设备以及他们生产所需要使用的软件。

沙利文与杨洁篪去年3月在阿拉斯加首次举行面对面的会晤。参加那次会晤的还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国外长王毅。但是那一次会晤双方爆发言语冲突,似有不欢而散之嫌。沙利文与杨洁篪去年10月在苏黎世举行了两人间的第二次面对面会晤。这次的罗马会晤是双方第三次面对面的会晤。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美国进口商品最大的来源地。对中国贸易施加的任何压力可能都会让美国及其盟国感受到强大的经济震撼。

路透社报道说,美国政府官员星期天向路透社透露,俄罗斯曾向中国寻求用于乌克兰侵略战争的军事装备,这引发了拜登政府内部对北京可能通过向莫斯科提供军援而伤害西方国家支援乌克兰努力的担心。

沙利文星期天在接受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密切关注北京到底对俄罗斯提供了多少经济或物质援助。

“我们正直接并在私下向北京表明,大规模逃避制裁的企图或向俄罗斯填补空缺绝对会有后果,”他说。

“我们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不会允许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国家向陷入这些经济制裁的俄罗斯提供一条救生索。”

美中关系目前已经跌至建交以来的谷底;与此同时,中俄关系却因为双方在人权等问题上遭到美国和西方的抨击和抵制而迅速升温,以求在战略上抱团取暖。普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前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一系列文件,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合作无禁区”的高度。

不过中国驻美大使馆对最初由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俄国向中国寻求军援的消息表示惊讶。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表示乌克兰目前的局势“令人不安”。

“我们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目前危机的努力,”刘鹏宇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星期一的例行记者会上也否认了俄国向中国寻求军援的传闻,并将其称为“虚假信息”。

“近期,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散步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赵立坚说。

赵立坚还声称中方一直以来为劝和促谈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为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温,”赵立坚说。

▲美国之音(VOA)3月15日报道:美将领:盼中国汲取教训,未受挑衅攻击邻居会遭致比俄罗斯更强烈国际反应

华盛顿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克星期一(3月14日)警告中国,不要想利用俄罗斯与乌克兰危机对周边邻居发动未受挑衅的攻击,否则可能面临比俄罗斯遭到的更强而有力的国际反应。

肯尼斯·威尔斯巴克将军(Gen. Kenneth Wilsbach)在美国空军协会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一场视频对话中发出上述警告。他说,中国在俄乌危机中第一个应该汲取的教训,就是体认到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未受挑衅而对乌克兰发动的攻击所招来的强大国际反应。

中国应汲取的教训

“我希望最大的教训就是全球社会已经展示出,当一个非常大的强权对一个邻居采取未受挑衅的攻击时,他们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而且国际社会已经实施了许多、许多的制裁和外交举措等,同时也对乌克兰提供援助。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做的事,并对欧洲和其他国家遭受风险感到愤怒。所以我希望中国能够认识到并体认到,如果他们对他们的一个邻居采取某种未受挑衅的攻击,他们将面临非常类似,或甚至更强而有力的反应。”

其次,这位美国空军在太平洋地区最高指挥官说,中国必须看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如何团结一致采取行动。

威尔斯巴克说,每次中国官方在谈话要点中批评美国在太平洋组建一个有如北约般的组织就让他觉得好笑,因为美国实际上并没有在这么做,但其实只要在印太地区发生未经挑衅的攻击,此地区的国家自然就会团结起来反对这种攻击,所以中国应该学到的另一个教训,就是像北约或临时组成的组织会因为时事而发生,他希望中国能认识到这一点。

另一个教训,威尔斯巴克还希望提醒中国注意的是军事层面。他说,从俄罗斯这次在侵略行动中遇到的障碍,中国也必须思考,他们的邻居所处的地形将使他们难以透过侵略来达到军事目标,“或许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去做他们想要做的事”,因此他希望中国能注意到俄罗斯在这次侵略中遭受的巨大经济及生命损失。

紧盯中国利用欧洲危机

威尔斯巴克重复他月初在空军协会的活动中说过的话强调,太平洋美军正在密切注意中国在此地区的活动,他要求所有人都紧盯中国和朝鲜的动态,避免北京和平壤利用欧洲的战事伺机而动。

“在俄乌危机期间我正在非常密切注意中国,我在美国空军协会的活动就解释过。因为中文的‘危机’一词就带有‘机会’、‘危险的机会’的意味,那就是翻译出来的意思。所以他们当然会把危机视为是一个危险的情况,不过他们也会在那个危险的情况中寻找机会。所以我不仅仅是要求所有人密切注意中国,同时也要注意朝鲜。”

中国队vs.美国队

威尔斯巴克提到,美军每天都在和同盟国日本及澳大利军队亚共同操练,在有突发状况、危机或冲突时,美国还有盟军的第五代战机能运用,“这是我们的实力,它几乎是我们的‘超级力量’”,但如果从“中国队还有谁?”来看,中国队不仅小,其能力也有限,“他们有什么能力能给我们带来麻烦?他们的队不会为我们带来多少能力和麻烦,坦白说。”

他说,如果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队”,美国队有许多军事能力,其中还有许多是第五代,“如果你是中国的军事规划者,那应该让你感到担心,因为那是非常好的能力”,那些能力足够在战斗中对抗中国。

虽然中国与俄罗斯领导人在冬奥期间发表加强合作的共同声明,不过威尔斯巴克说,在太平洋地区能见到的中俄联合演训并不多,他不会说两国在军事上有任何联合操作能力,而且他们的系统非常不同,不过有意思的是中、俄各自都认为自己才是领导者,“我很乐意见到他们这种紧张”,他认为未来这会是两国间的问题,因此双方没有联合操作能力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再一次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威尔斯巴克说,中国见到的是美国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共同操演,还有其他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甚至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美国空军与这些国家的空军经常一起进行飞行演练,彼此间有联合操作能力,因为大家使用一样的设备,有时候甚至还有数据链接,技巧非常类似,“我们与盟友伙伴非常能联合操作,中国却没有这些。他们没有这种能力。”

中国是否学到正确教训?

威尔巴斯克的上司、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Adm. John Aquilino)上星期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也表示,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持续在注意中国的动静。

“我们持续观察并试图指认:中国是否在关于改变世界秩序以及人们在乌克兰情势中见到的担忧中学到正确教训?”

阿奎利诺说,他希望中国能从中汲取的教训,首先就是一场非法战争可能带来的巨大生命损失。他认为这场战争的大量伤亡将纠缠着俄罗斯的普京及中国的习近平。此外,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谴责,以及自由世界能对俄罗斯施加的重大经济影响也是他认为中国必须注意的。

对于中俄两国是否在俄乌冲突中有所合作,金融时报星期天报道说,在入侵乌克兰期间俄罗斯曾向中国提出军事援助的要求,这个要求引起白宫警觉,美国官员认为中国试图协助俄罗斯,而中国官员则公开呼吁以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冲突。

美国“用心险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星期一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中国是否接到俄罗斯的协助要求,以及中方如何回复,未来是否有机会向俄罗斯提供支持的问题表示,这是美国近来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对中国散布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

他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一贯、明确,中方一直以来“为劝和促谈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为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5日援引法国报纸:俄罗斯陷乌克兰战争泥潭,中国何去何从引关注

从乌克兰战争下中国迟迟不肯明确立场,到坚持清零政策下中国新冠疫情大幅反弹,中国话题登上15日出版的《费加罗报》、《解放报》和《回声报》这法国这三份全国性大报的头版头条。《费加罗报》头版标题写道:美国敦促中国放弃普京。《解放报》头版以习近平与普京并肩而立的大幅图片为背景,凸出标题:“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模糊不清的游戏”。《回声报》则以深圳封城防疫作为开篇主题,提醒富士康深圳工厂暂停运作对高科技产业的冲击和由此而来的对乌克兰危机下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威胁。

《费加罗报》:北京受莫斯科与华盛顿两面夹击

《费加罗报》报道凸出中国政府受到莫斯科与华盛顿两面夹击的困难处境。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日前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罗马会晤之前,针对中国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的可能性发出警告。报道指出,美国的警告意在将中国逼到墙角,走出表面的中立,与普京拉开距离,借此堵死俄罗斯任何可以减轻制裁压力的其它经济路径。欧盟近日来也一再呼吁亚洲巨人充当调停人,但无济于事。专家们都认为,在新冷战背景下,这些呼吁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中国执意要打它的世纪之战,既要与美国比肩,又不背弃俄罗斯盟友。在莫斯科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研究员陈寒士认为,美国只向中国挥动大棒,却不拿出任何胡萝卜。这篇文章指出,美国的步步紧逼让习近平受到两面夹击,一面是与普京的联盟,另一面是为保中共20大获得第三任期所必须的地缘政治以及经济稳定。北京对克里姆林宫的军事行动可能失控感到不安,它正让西方阵营团结起来,也威胁世界经济,带来不稳定。世界工厂仍然严重依赖对外出口,无法让自身也被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中国的选择不多,但陈寒士认为,中国会静观事态,冲突越是陷入胶着,中国的影响力就会越大。该报发表文章,综述俄罗斯为规避西方制裁,而呼吁友邦支持的努力,也试图梳理美国以外交孤立普京的尝试,文章指出,美方之所以公开俄罗斯向中国请求军事援助的消息,是想让大家看到中国的两面手法。到目前为止,在官方的中立原则以及措辞模糊的和平呼吁背后,中国一直是莫斯科沉默的盟友。尽管美国不认为中国会参与对俄制裁,但希望至少普京与习近平此前宣布的无禁区友好联盟不要变成现实。

《解放报》:中俄友谊真的无禁区吗?

《解放报》针对俄罗斯向中国求助的消息指出,乌克兰让中俄联盟经受火的考验。美国将这则消息摆上桌面,让中国面对自己的责任。中俄友好是否真的“无禁区”?乌克兰的苦难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中国需要做出选择。文章建议习近平仔细思考前英国首相的名言: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自身利益。

尽管需要谨慎看待俄罗斯向中国求援这则消息的虚实,但《解放报》认为,它有可能证实了俄罗斯军队面对的困境,并迫使北京走出所谓的中立。该报的社评文章嘲讽普京指出,沙皇皮埃尔大帝与瑞典国王开战时没有向他国求救;亚历山大一世进军巴黎时也没有向土耳其祈求武器;斯大林更不需要中国点头,去迎战希特勒。普京与这三位他尊崇为榜样的历史人物相比,实在可怜。据估计,俄罗斯可能四月中旬就宣布破产,于是向另一个专制领导人、向比他强大也更富有的习近平求助。但北京并不是靠参加一场与他无关的战争才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出模棱两可的战略和表面的中立对北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习近平不太可能接受提供军事甚至后勤援助,俄罗斯最多可以从北京得到间接的自主,比如增加进口俄罗斯小麦和能源。但这又能撑多久呢?文章认为,1917年俄罗斯经济在内战中崩溃的阴影笼罩着莫斯科。

深圳封城防疫:中国工业核心拉向警报

《回声报》简短报道了美国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始终模糊不清的立场感到的不安。但特别关注新冠疫情大幅反弹对中国经济,继而对国际贸易可能的影响。文章综述深圳、长春、上海等地不同程度封城防疫,导致富士康、丰田等跨国企业的在地工厂停产的情况。《费加罗报》也刊登文章,介绍深圳封城导致富士康工厂停产在大众电子产业引发的恐慌。但因封城防疫而停运的企业并不止富士康一家。这些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股值立即下跌。

天主教报刊《十字架报》的报道注意到,尽管超过4千万中国人被封锁在家中,但大部分中国人仍然相信中国政府的防疫政策最好。文章指出,官方媒体两年多来持续不断地宣传,渲染西方新冠防疫措施失败,赞扬中国政策如何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习近平几乎得到中国民间舆论的一致支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5日报道:俄罗斯向中国军事求援:俄美中各执一词

美国日前对北约盟友和几个亚洲国家称,中国之前暗示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以支持其战争。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周一表示,俄罗斯没有要求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中国周二否认了美国官员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军事援助的说法,并指控美国散布“恶意的虚假信息”,有可能使冲突升级。与此同时,国际媒体报道俄罗斯向中国要求军事援助的需求清单,包括军需食品。

据路透社报道说,俄罗斯称没有要求中国提供军事帮助用于乌克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周一表示,俄罗斯没有要求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俄罗斯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能够及时、全面地实现在乌克兰的所有目标。

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曾表示,俄罗斯曾向中国要求提供军事装备。

消息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周一与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此议题在对话中。沙利文表达了对中国与俄罗斯结盟的担忧。华盛顿警告称,如果北京帮助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将面临经济惩罚和被全球孤立。

路透社报道说,两名美国官员表示,美中两位官员在罗马举行了长时间会晤。美国对北约盟友和几个亚洲国家称,中国之前暗示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以支持其战争。

其中一位不具名官员称,这条通过外交电报发送的美国信息还显示,预计中国将否认这些计划。

第二位美国官员表示:“这是真的,很严重,真的令人担忧。”

会晤结束后,白宫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称沙利文提出了一系列美中关系问题,两位官员就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进行了大量讨论。声明说,“他们还强调了在美中之间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

另一名美国官员在会谈前表示,沙利文曾计划警告称,如果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被孤立,但并未提供细节。

最近几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官员试图向中国表明,站在俄罗斯一边可能会对贸易流动和新技术开发产生影响,并可能使中国面临二级制裁。

这是沙利文和杨洁篪自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会晤,当时两位官员在苏黎世举行闭门会议,试图缓解一年前在阿拉斯加会晤上激烈言辞交锋后的紧张关系。

美国官员周日对路透表示,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后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这引发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担忧,即北京可能会通过帮助加强莫斯科的军事力量来破坏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努力。

路透社今天报道说,中国周二否认了美国官员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军事援助的说法,并指控美国散布“恶意的虚假信息”,有可能使冲突升级。

此前,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已经回应称,军事请求纯属美方的“虚假信息”。

该报道说,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告诉路透,“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再散布针对中国的恶意虚假信息。”中国官方说,“中国在促进乌克兰和平谈判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声明稿并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缓解局势,而不是火上浇油,且应努力以外交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局势进一步升级。”

几位美国官员说,俄罗斯在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曾向中国要求提供军事装备,这令白宫担忧北京可能破坏西方帮助乌克兰军队保卫国家的努力。

路透社今天指克里姆林宫否认提出过任何此类请求。

▲美国之音(VOA)3月16日报道:沙杨罗马会晤后,美方认定北京决意向俄提供援助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在意大利罗马的Cavalieri希尔顿酒店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会谈。(2022年3月14日)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在罗马历时七个小时的高强度会谈早已结束,美中双方以及外界仍在对会谈的成败发表评论或作出评估。

尽管杨洁篪在会谈中尽力将中国打扮成俄乌冲突中中立的一方,重申支持俄乌和谈的立场,美方官员认定北京已经决定要对饱受美国和西方制裁之苦的俄罗斯提供援助,而且美方在沙杨会后对有效改变北京的挺俄立场开始持悲观的态度。

英国卫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说,美国代表团前往罗马并未期待与中方代表团谈判,而是希望通过他们把美方传递的信息带回北京。

“这是一次高强度的七个小时的会谈,反映了当前的严重局势以及对保持通讯管道畅通的承诺,”一位美国政府资深官员表示。“这次会晤不是要谈判具体的问题或结果,而是进行一次坦率而直接的意见交换。”

至于这次沙杨会是否成功,这位官员回应说,“我觉得这要看你如何界定成功。但我们认为在美中之间保持通讯管道畅通很重要,特别是在存在分歧的领域。”

不过美方在会谈结束后对北京是否会改变支持莫斯科的立场持悲观态度。

“这里的关键首先要让中国重新审视和重新评估他们的立场。我们没有看到重新评估的任何迹象,”另一位熟悉会谈情况的美方官员说。“他们已经决定要提供经济和金融援助,而且今天也强调了这一点。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会不会走更远。”

英国外交部也呼吁北京不要在莫斯科侵略乌克兰之时,向其提供援助。

“我们持续呼吁中国以及所有的国家停止对俄国提供任何援助,”英国外交部助理政务次长詹姆斯?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星期二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尽可能大的反俄联盟,所以我们当然要与中国人展开这样的对话,”克莱弗利说。

英国卫报的报道说,俄国军方向中方采购最急需的东西是武装无人机和各种规格的弹药,但是任何军品转移都不会是简单直接的。

“(中俄)双方都意识到他们并不共享同一规格的装备,所以这方面存在问题,”美方官员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俄军也在采购战地单兵口粮,这显示战事比莫斯科原先预计的要长而且也更艰难,尤其在后勤方面困难更大。

由于俄军入侵乌克兰后,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严厉制裁,莫斯科目前急需经济和金融援助。俄国甚至缺乏偿债的资金,而且有两笔债券利息星期三(3月15日)到期,不过具体付款还有30天的宽限期。

莫斯科目前几乎无法动用它所持有的6400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储备是以人民币元计算的,这让北京可以立即介入,向莫斯科提供急需的协助。

华盛顿目前对劝说北京改变立场,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相当悲观,它认为主要原因是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是由最高领导层主导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习近平的项目。他是完全地、从根本上支持与俄罗斯建立密切伙伴关系,”那位美国官员说。虽然中下层官员对这一关系存有疑虑,但习近平和普京却因为一致认为美国太强势而决定抱团,并决心终止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美方官员指出,如果中国确定在普京与西方摊牌之时力挺俄罗斯,那么拜登政府将转而聚焦于劝说盟友,特别是欧洲的盟友,重新思考他们与北京的关系。沙利文星期二将抵达巴黎,与法国政府讨论这一议题。

“美国认为这里的关键就是与欧洲进行仔细的对话和讨论,看看中国所揭示的它的全球政策和优先要务,”这位美方官员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仔细与中国交流,同时让欧洲人了解我们所作的一切,但如果很清楚(中国)就是要前往不同的方向,那就让它去吧。”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两会”无新意,草草收场,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立”形象难掩是普京的帮凶

中国今年为期一周的“两会”—政协和人大会议分别于周四(3月10日)、周五(3月11日)在北京闭幕。这场政治大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秋天登场的“中共20大”前酝酿他的第三任期。为避免横生枝节,本届两会不仅时间短,也比往年低调,但从部份代表提出“允许30岁以上未婚女性生一胎”,还有“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等奇葩提案看来,不仅国际地缘政治的紧张情势,而且中国境内自爆发徐州八孩案“铁链女”以来的民怨、疫情防控、经济走缓、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压力都对中共的维稳和统治正当性持续带来挑战。

尽管中国当局的新冠疫情防控得宜,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仍维持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三年的“缩短版”议程,从两周缩短为约一周,被香港《明报》称为史上“最短两会”。

另外全世界关注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中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引人注目。随着乌克兰战争的蔓延,中国的媒体正在推介中国自己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话语版本,却主要是基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说法。有学者评论说,北京坚持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对北约的一种 “防御 ”行为。在这方面,中国有明确的立场,不会改变。

据法新社今天报道称,与俄罗斯总统关系密切的中国自2月24日俄罗斯的军事干预行动以来一直拒绝使用 “入侵 ”一词,并将乌克兰冲突归咎于西方和北约的 “扩张”。至此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

在严格的信息控制背景下,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网络均展示这一态势。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进攻的当天,中国新华社重复了克里姆林宫的语言:这是一次 “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 “无意 ”占领乌克兰。中国媒体都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 “战争 ”一词,而倾向于使用 “冲突 ”或 “战斗”。

据《纽约时报》周日援引不具名官员的话说,俄罗斯已要求中国为战争提供军事装备,并提供经济援助,以帮助俄罗斯克服国际制裁。这些官员没有具体说明所要求的援助的确切性质,也没有说明中国是否已经作出回应。

中国周一对这些报道作出了愤怒的反应,但没有具体否认这些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不断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消息。”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无论是物质还是经济援助。”沙利文周日昨天告诉美国CNN说,“这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沙利文称,“而且我们已经向北京表明,我们不会袖手旁观,让任何国家赔偿俄罗斯因经济制裁而造成的损失。”沙利文坚持认为,这些制裁是在2月24日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后实施的。沙利文警告,“规避制裁的重大行动绝对会有后果。”

●“两会”无新意,草草收场

▲美国之音(VOA)3月10日报道:两会观察: 委员推适时取消“寻滋罪” 评论指当局滥用“口袋罪”恶法

便衣人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挪动栅栏


便衣人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挪动栅栏

华盛顿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议适当时机取消定义过于模糊、有种种弊端的“寻衅滋事罪”(简称“寻滋罪”),在中国法律界和社会活动人士当中引起反响并获得大力支持。有网民指,这是今年看到的最好提议。评论人士认为,在实践中,这个界限模糊宽泛的罪名早已沦为一项特别容易让当局滥用的口袋罪,用来打压异议人士、维权人士和敢于发表批评言论的网民,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早就应该取消。

两会中的政协会议周四闭幕。这个被称为政治花瓶的机构在今年年会期间有一个看点,就是几乎每年委婉地触碰一些敏感议题的政协委员朱征夫提议“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

朱征夫:“寻滋罪”沦为极易被滥用的口袋罪

中国政协(CPPCC)的机关报《人民政协报》引述朱征夫的分析指出,“在实践中,该罪名逐渐沦为类似于流氓罪的新的”口袋罪“。原因在于该罪名存在明显缺陷,许多与该罪名有关的概念过于模糊,不仅对司法实践构成困扰,也极易被滥用,造成社会过度刑法化。”

这份官办的刊物报道说,朱征夫将于今年两会提交《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的提案。

另有报道说,针对刑法中寻衅滋事罪名的缺陷,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于今年两会前夕也表达了相同看法。

提案获众多网民好评

这个消息得到中国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中国新闻周刊就此发表了署名文章,引起了一些网民注意和跟帖评论。

记者浏览发现,相关报道和文章后面的绝大多数跟帖表示支持,为这位政协委员的上述提议点赞。只有少数评论认为,“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要严厉执行!”有为数不多的网友担心,此罪名一旦取消,社会可能会不稳定。

天津网友苏昊东在凤凰网跟帖表示强烈反对取消寻滋罪。该网友认为,“只有那些不法分子才可能触犯该罪,普通本分的老百姓老老实实不可能沾边”。

一位网名叫“狐狐”的网友写道:罪刑法定,应当细化,否则就成了 “寻衅滋事是个筐,乱七八糟往里装”。

网名为南坡居士的网友评论道:“朱委员提的好,现在就应当取消这项罪名。这个罪名成为一些地方借此剥夺人民群众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工具。”

山东网友渔博留言表示:还有“监视居住”也应该一并取消,这才是人民的好政协委员。

高产提案人现身说法阐释理由

朱征夫是一位资深执业律师,目前担任广东省律师协会荣誉会长。他在今年两会前夕对中国媒体解释了上述提案所依据的理由。

他表示, “寻衅滋事罪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惩治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但该罪名的种种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模糊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对权利义务的合理预期,也可能使得执法机关选择性执法,最终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减损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朱征夫认为,寻衅滋事罪存在明显的缺陷与该罪名有关的概念过于模糊有关。这样的现状不仅对现实中的司法实践构成困扰,也极容易被滥用,造成社会过度刑法化。他指出,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势在必行。

2008年起,朱征夫已经连续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有报道说,过去十年内他提出过63项提案,其中包括建议不宜让犯罪嫌疑人上电视认罪(2016),并且建议人大适时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16)。他还建议对收容教育制度进行合宪性审查(2018)。

在由于武汉肺炎肆虐而推迟举行的2020年两会上,朱征夫还提议由国家财政向中国居民每人发2000元,作为给民众的疫情损失补贴。

上述议案引起公众关注和议论。不过,这些引起广泛关注的建议多半没有获得当局采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罗富和4年前提出的放宽互联网管制以促进中外文化教育科研交流的议案同样至今没有下文。

“寻滋罪”由来及法条细则

据维基百科介绍,寻衅滋事罪,是1997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时,从1979年《刑法》第160条规定的流氓罪分解的罪名。根据中国最新刑法,该罪可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该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罪是否应该取消,法学界内对此一直存在争议。

据中国新闻周刊署名陈丽媛的文章介绍,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者曾文科同样认为,寻衅滋事罪“适用的范围太宽泛,导致了一些没必要入罪的行为也入罪,使得该罪名成为了口袋罪。”

文章指出,该学者还表示,寻衅滋事罪在刑法中保留,并无太大问题,“这个观点的大前提基于刑法中随意取消一个罪名,对于公众来说短期内会有一个心理上的暗示——该罪名不重要了,或者说罪名里所规制的行为没有太大危害性了”。他建议应当考量这样一种“不良影响。”

寻滋罪频遭滥用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寻滋罪遭司法机关滥用的案例比比皆是,经常被用于打压异议人士、人权捍卫者、上访民众和发表批评言论让官方不爽的网民,频频引发争议,被指“文字狱”帮凶。

不久前,两名前往徐州市丰县探望锁链女的女性志愿者被当地警方以寻滋罪名送进看守所。北京两会前夕,其中一人(名叫乌衣)3月初遭徐州警方跨省从安徽抓走。当时正值中国公安部刚刚宣布展开为期10个月的全国性打拐专项行动。

一年多前,公民记者张展因在武汉现场拍摄视频报道疫情而被以寻滋罪判刑四年。有传闻指,武汉当局把另一名被捕公民记者方斌的罪名由“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改为“寻衅滋事”。他们的遭遇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去年末,山东青岛平度市云山镇党委书记王丽打电话威胁称,有一百种方法,以寻衅滋事罪名刑拘去北京维权的访民。这段让人感觉毛骨悚然的电话录音被人放上网络,引起众怒。

辽宁丹东维权人士姜家文曾无数次被抓遭囚禁,5次送劳教,但仍坚持上访维权。他在中国维权群体中素有“被劳教冠军”称号。

2015年12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著名人权律师浦志强的围观现场,姜家文对美国之音表示,“我们要自由,要民主,就要声援浦志强。”

2018年10月22日,这位因司法不公、诈骗拆迁、企业改制被剝夺劳动权利而上访维权多年的公民被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刑拘,后以“寻滋罪”判刑一年半。今年两会期间,66岁的姜家文与外界再度失联。

人权律师:寻滋罪与恶名昭彰的劳教异曲同工


浦志强

浦志强2015年因为网上言论被判刑三年缓刑三年,寻滋罪是他被定罪的两项罪名之一。他曾于2013年公开实名举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要求中共高层清算周及其在任时的政法委系统十年维稳的问题,并支持政府建立一个切实的法治社会和宪政体制。

目前,北京市国保在两会敏感期对浦志强加强了监控,不许他自行外出。

浦志强对朱征夫律师的专业水平极其在两会期间提出取消寻衅滋事罪的相关议案表示赞善。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2013年9月两高(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就寻滋罪作出司法解释后,时任北京市公安局长兼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是负责管理网络言论的所谓非法行为,寻滋罪法条有没有由于他的推动而更加容易通过令人怀疑。

浦志强说,“寻衅滋事已经被大量地滥用,而且是有意识地滥用。它的实际效果非常不好,它和(已被废除的)劳动教养应该说异曲同工。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早就应该取消。”

2021年10月,人称“中国头号酷吏”的原司法部长傅政华被宣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纪委和国家监委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他曾经任职的北京市公安局和司法部表态要坚决肃清其流毒。

刘成昆:寻滋罪让大家生活在恐惧中

流亡意大利的前媒体人刘成昆曾因寻滋罪被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判刑八个月。他当庭表示不服判决将上诉。

2008年,三鹿毒奶粉丑闻爆发后,中国多家知名品牌的奶粉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其中伊利集团还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

2018年3月25日,刘成昆先后公开发表了三篇小说,被解读为影射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涉腐败及外逃,随后遭内蒙警方跨省抓捕引起轩然大波。此前,内蒙警方曾在鸿茅药酒遭人在网络平台吐槽后已经因跨省抓捕而备受批评。

同年5月7日,中共党媒新华社针对刘成昆被控诽谤案发表追踪报道称,网络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

流亡意大利的媒体人刘成昆 (资料照片)

独立中文笔会荣誉会员刘成昆对美国之音表示,寻衅滋事罪是一条恶法,此法不废,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

他说:“当局想收拾一个人,又没有办法的时候,它就拿寻衅滋事来扣。从它的历史到它的现实目的都是极其地邪恶。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取消这个罪。不取消这个罪,谁都会担心。你走在大街上,高声喊了一句话,或者不经意间做了一个出格动作,它可能都定你个寻衅滋事。非常恐惧。”

截至发稿,关于朱征夫计划提交的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提案的进展情况,没有传出进一步消息。

▲美国之音(VOA)3月14日报道:20大前奏曲 中国两会“稳”字当头 却难掩内政外交挑战

台北 —中国今年为期一周的“两会”—政协和人大会议分别于周四(3月10日)、周五(3月11日)在北京闭幕。这场政治大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秋天登场的“中共20大”前酝酿他的第三任期。为避免横生枝节,本届两会不仅时间短,也比往年低调,但从部份代表提出“允许30岁以上未婚女性生一胎”,还有“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等奇葩提案看来,不仅国际地缘政治的紧张情势,而且中国境内自爆发徐州八孩案“铁链女”以来的民怨、疫情防控、经济走缓、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压力都对中共的维稳和统治正当性持续带来挑战。

尽管中国当局的新冠疫情防控得宜,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仍维持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三年的“缩短版”议程,从两周缩短为约一周,被香港《明报》称为史上“最短两会”。

两会低调过场 避免20大前“抢戏”

两会不仅议程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等人分别只出席过三场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多场例行性记者会也遭取消,甚至各省市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也未开放媒体采访。

《明报》分析,“缩短版”议程不仅为了防疫,也因为今年是中共即将召开20大的政治敏感年,官方不希望两会出任何差错而转移焦点“抢戏”。当然,领导人年纪渐长,会期太长也可能让他们不胜负荷。

两会行礼如仪,看在境内外媒体眼中,已失去过往“中国观察窗口”的价值而更显枯燥,但会中高达487件的人大代表议案以及近六千件的政协提案,却多次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第三孩免学费 政协“催生”奇葩提案多

“热搜第一”者为政协委员提议的“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以提升民众生育第三胎的意愿,但此提案引来不少网民吐槽,说:“第一胎都生不起了,哪来二、三胎呢?”

其他与生育有关的“奇葩提案”还有“强制男性陪同休产假一个月”、“开放30岁以上单身女性可生育一胎”等,也都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尤其后者更遭网民质疑是变相鼓励婚外情。

位于台北的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陶仪芬认为,让人眼花缭乱的催生提案无疑跟中国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凸显出的严峻情势有关。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长仅48万人,出生率创下历史新低,且60岁以上人口已逼近2.7亿人,相当于德、法、英、义4国人口总和。联合国预测数据更显示,中国“全球人口第一”的桂冠恐将于2027年拱手让给印度。

“全球人口第一”地位不保 中国恐未富先老

人口萎缩不仅冲击到中国的劳动力,也将动摇其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地位,而“未富先老”更是中国民众心中最深的焦虑。然而,催生议案再多,似乎也无法力挽狂澜。

陶仪芬告诉美国之音:“即使没有疫情,它(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下降,以及习近平在过去这几年的政治紧缩,其实一般年轻人可能连成家都不太愿意,就也不会生小孩啊!当然有很多的提议,但是如果大陆的政策方向没有大幅度调整的话,我觉得它的效果都很有限吧!”

此外,在习近平推崇德国模式,力促“实体经济”的号召下,有政协委员提案让“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也有人呼吁三四线城市推出“倦鸟归巢”人才回流计划,鼓励40岁以上劳工从大城市返乡,支持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也被视为是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失衡、制造业缺工所带来的社会压力。

暂缓“向左转” 官方放缓共同富裕步调

台北学者陶仪芬还注意到,去年习近平高调提出的“共同富裕”引发劫富济贫的争议,今年两会中,官方似乎避谈。她认为,中国经济今年预期走缓,且对比欧美国家逐步放宽边境管制,经济也逐渐复苏,中国却坚持锁国清零,在前景不乐观的态势下,中共似乎选择低调应对,并可能把这些“向左转”的政策先缓一缓。

中国过严的防疫政策也是另一个可能的社会乱源。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中国问题分析人士文昭认为,在传染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出现后,中国难以维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且若继续锁国,恐须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但他说,今年议程未见任何调整防疫思维的建言,显见本届两会在“稳字当头”口号下,持续陷入“内卷”的僵化困境。

文昭告诉美国之音: “今年呢,考虑到中国的这个政治斗争,气氛比较诡异。是不是有人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清零提出质疑,我觉得是这次两会的一个看点。如果这次场合不能提出的话,那可能要去纠正它阻力会更大。”

两会现场 俄乌战事几近“消音”

对内不检讨防疫政策,对外,撼动国际局势的俄乌战事,也彷佛不存在两会的报道里。中国外长王毅3月7日举行国际记者会,全程100分钟内,他接受27次提问,其中仅开放路透社记者问及中国对俄乌战况的立场,但随后这段问答则被中国官媒的文字直播直接删除,彷佛没提问过。

但最避讳谈的,往往也可能是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因为现实中,俄乌战情胶着势必严重冲击到今年的中国经济,除了忧心中俄关系紧密可能导致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外溢而殃及中国,在习近平的“一带一路”战略中,被视为支撑全球供应链大动脉的货运铁路“中欧班列”,更是直接受到战火波及。

一带一路遭战火冲击 学者:中国GDP增速难保五

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一连串外部冲击,让已经面临内需收缩、国内外投资消退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总理李克强宣布的GDP增速5.5%目标,今年更恐难以达标。

许桢说: “总体来讲,就是(中国经济)三头马车里面的这个外贸,尤其是中国过去五年特别强调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其实眼前遇到的风险可以说是空前的。”

尽管中国面对来自内外部政经局势的诸多严峻挑战,但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分析,美中关系仍是中国对外事务的重中之重。他说,从王毅在3月7日记者会上的用字遣词或可看出端倪。

当时王毅创造了许多新词,例如,他将美方高层对中国的表态总结为“四不一无意”。王毅说:“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

王毅“金句”连出 凸显美中角力加剧

王毅批评,美方其实不遗余力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他也质疑,美国“印太战略”是打着促进地区合作旗帜,实则玩弄地缘博弈的把戏,还用了“五四三二”的新词汇来形容美国在亚太摆出的阵势。

台北学者王信贤认为,这凸显示王毅有备而来。他说:“五眼联盟、四边机制、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这个五四三二,我觉得,可以看出准备很久的痕迹。在这个记者会里头提了27个问题,最主要的其实应该是放在美中关系。”

在内政力求平稳,外交层面又因为俄乌战局导致中俄与欧美各国间矛盾的持续激化下,几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都认为,从两会这一出“暖场秀”的落幕,到习近平顺利在20大续任前,中共将采取守势,低调应对内外部的局势变化。

不过,学者也说,当曾经的“老大哥”俄罗斯必因轻起战端而导致国力衰退,无力再扮演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缓冲角色之际,近几年高调力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就算想要重回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客观上和西方国家的信任关系也可能很难重建。

●中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立”形象其实是普京的帮凶

▲美国之音(VOA)3月10日报道:揭谎频道:侵乌宣传,中俄和鸣——中国散布俄方有关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阴谋论

在中国外交部3月8日的记者会上,深圳卫视记者提到所谓美国在乌克兰建有生物实验室的相关报道,并称美国驻乌克兰使馆已紧急删除涉及实验室的信息。

近日有关美国在乌克兰建有生物实验室的说法全部来自一个信息来源——正举兵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政府。由克里姆林宫控制的俄罗斯国家媒体正频繁对内对外散播这些未经证实、且已被屡次揭穿的不实说法。

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也正不加任何把关地对上述报道大力重复。

在就此话题的回应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学舌俄罗斯官方的说法,称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发现美国利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开展生物军事计划。

“根据美方自己公布的数据,美国在乌克兰有26个生物实验室和其他相关设施。美国国防部拥有绝对控制权。乌境内所有的危险病毒都必须存储在这些实验室。所有的研究活动都由美方主导,” 赵立坚说。

“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只是冰山一角,”赵立坚进一步声称。“美国国防部以‘合作减少生物安全风险’‘加强全球公共卫生’等名义,在全球30个国家控制了336个生物实验室。”

上述说法缺乏实证并误导事实。

首先,乌克兰境内没有任何由美国控制或主导的生物实验室。其次,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并非从事所谓“生物军事活动”的实验室。

美国控制乌克兰生物实验室?假

事实是,乌克兰政府在2005年加入了美国国防部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的“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Biological Threat Reduction Program)。由于生物安全风险是极易扩散至全球的风险,该计划旨在帮助世界各国的相关合作机构提高检测、诊断和应对危险病原体和其他安全威胁的能力。

3月9日,美国副国务卿卢岚(Victoria Nuland)在美国参议院的一场听证会上说:“乌克兰拥有生物研究设施,事实上,我们现在非常担心俄罗斯军队可能正在寻求控制这些设施,所以我们正在与乌克兰人合作,研究如何防止这些研究材料落入俄罗斯军队手中。”

中国媒体和俄罗斯官媒齐声将此报道为美国终于承认乌克兰有生物研究设施的惊天大新闻,并顺水推舟在报道中将生物研究与生化武器研究混为一谈。

但美国为项目参与国的生物实验室提供相关支持从不是什么秘密。美国国防部、国务院网站上均有公开信息。

不仅是乌克兰,该项目也为格鲁吉亚甚至是亲俄的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政府提供这方面资助和支持。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网站介绍,乌克兰通过加入“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其首要任务是将那些会造成安全威胁的病原体和毒素汇总并安全封存,并持续确保乌克兰能在危险病原体引发的疾病爆发威胁到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之前,及时发现并报告这些爆发案例。

与赵立坚所说的“美国国防部拥有绝对控制权”相反,根据美驻乌大使馆的公开信息,该计划在乌克兰的执行和管理机构是乌克兰卫生部、乌克兰国家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局、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和乌克兰国防部。

核实这一点的也不只是美国政府的公开信息,乌克兰政府同样对此有明确表示。

《基辅邮报》(Kyiv Post)2020年5月报道称,面对俄罗斯在乌克兰有组织、系统性地散布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相关虚假信息,再考虑到COVID-19疫情大背景,乌克兰安全部担心因此引起公众恐慌,于是出面向乌克兰公众澄清事实。

“乌克兰安全部指出,乌克兰卫生部和美国国防部2005年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以防止可用于开发生物武器的技术、病原体和知识的散播。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位于奥德萨、哈尔科夫、利沃夫、基辅、文尼察、赫尔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一些国家实验室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进行了维修、更新了设备、购买了用品等等),”《基辅邮报》报道说。

“我们强调,这些实验室受(乌克兰的)国家预算资助,隶属于(乌克兰)卫生部和国家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服务机构,”乌克兰安全部说。

美国通过合作计划向这些由乌克兰政府管辖的生物实验室提供部分资金、技术和培训上的支持,但并非赵立坚所说的“绝对控制”或“主导”。

生物武器实验室?假!

正如乌克兰安全部所表示,乌克兰这些生物实验室通过加入“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其工作旨在“防止可用于开发生物武器的技术、病原体和知识的散播。”

这就与赵立坚所说的“生物军事活动”恰恰相反。

据《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报道,为减少前苏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项目所遗留下来的威胁,美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启一系列降低这一威胁的计划,“生物安全威胁降低计划”是其中之一。

“…也包括在乌克兰等曾经是这个共产主义国家一部分的国家。苏联曾维持一个大规模生化武器计划,与美国合作的这些实验室的部分作用就是接管这些余留下来的(生化武器)材料,”《原子科学家公报》表示,“哈萨克斯坦的一家中心实验室就是这个角色。自那以后,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成为该计划网络下的实验室的主要关注点。”

“该计划为乌克兰政府机构建立起实验室,帮助该国的COVID-19疫情响应工作,并支持美国与乌克兰之间在禽类、农业和其他来源病原体方面的科学合作,”该杂志写道,“这些实验室由乌克兰政府运营。”

美国非政府组织军备控制协会(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对乌克兰2005加入该计划表示欢迎。该协会当时表示,该计划的另一重要意义和目的在于吸纳那些拥有生化研究技能的科学家,雇佣他们致力于和平目的的研究。

“他们的技能和财务上的不安全感可能使他们成为寻求获得生物武器能力的国家或独立团体的潜在目标,”该组织写道。

乌克兰基辅大学的两名学者曾在美国最高学术团体美国国家学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发文介绍乌克兰境内生物实验室的概况。这篇2012年的论文中称,乌克兰没有一家有条件处理最高威胁级别病原体的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其中有一家实验室当时正申请成为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且已收到正面的初步评估结果。

据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上周的报道,乌克兰目前仅有一家P3实验室,且仍无P4实验室。

“十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散布有关该计划的虚假信息,目的是离间美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国防威胁降低办公室主任乔安娜·温特罗(Joanna Wintrol)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称,“实际上,这是我们两国间基于法律协议的联合计划。所有参与的实验室和机构都由乌克兰政府控制和管理。没有美国科学家在这些实验室工作。

俄掀侵乌战争虚假宣传攻势,中国鼎力相助

美国之音“揭谎频道”也已多次指出,俄罗斯散布有关美国在他国培植生化武器实验室的阴谋论宣传已由来已久。而随着国际社会空前团结地谴责俄罗斯发起这场美国总统拜登所称的“预先策划的、无端发起的”侵乌战争,克林姆林宫继续其虚假信息攻势,企图进一步为入侵乌克兰辩护。

最近对“生化武器实验室”阴谋论的再度新瓶装旧酒就是这波努力之一。

近两周以来,克里姆林宫和受其控制的国家媒体无证据地指控乌克兰发展“脏弹”(即放射性物质炸弹)和生物武器以挑衅俄罗斯。

3月6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少将(Maj. Gen. Igor Konashenkov) 声称俄军在乌克兰发现一些文件,能证明乌克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美国国防部因害怕自己的生物实验被俄军发现,在2月24日“紧急销毁鼠疫,炭疽,兔热病,霍乱和其他致命疾病等这些特别危险疾病病原体…”

除了多家俄媒对此密集报道外,中国的官方、半官方、非官方媒体也纷纷在不做任何事实核查的情况下原样照搬俄媒的报道。随着赵立坚通过中国外交部的平台再对俄罗斯的这波阴谋论进行重复,相关报道更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泛滥。

微博上一连串相关的话题标签中,截止3月9日,仅“#美国在乌克兰26个生物实验室是冰山一角#”这一话题标签就有2.2亿阅读量, “#外交部问美控制336个生物实验室干什么#” 获得7207万阅读量。

然而,这仅仅是中国媒体助推俄罗斯战事虚假宣传的一个小缩影。

2月22日,中国官媒《新京报》旗下媒体《世面》似乎不慎将上级指令发送到其微博账号上。当中写道:“即刻起,乌克兰相关发微博…对俄不利、亲西方的不发。”

美国AXIOS新闻网站3月8日报道,中国政府正在清除国内媒体对乌克兰表达同情的报道,同时系统性放大俄罗斯对于这场战争的谈话口径。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中国社交媒体上一边倒的亲俄立场。

《纽约时报》“新新世界”专栏作者袁莉写道,中国“让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来帮助塑造中国公众对这场战争的看法,难怪中国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人支持俄罗斯、支持战争、支持普京。”

从夸张放大乌克兰境内的极少数纳粹势力,不加事实审核地跟风报道乌克兰士兵投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逃乌克兰、乌政府把平民当人盾、俄罗斯战俘受纳粹般酷刑等虚假信息,再到不断重复俄罗斯官方所谓美国背弃北约不东扩承诺的谎言,“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在中国高效运转,”袁莉说。

“再加上中国政府对支持乌克兰的内容进行审查,这些宣传机器编织了一个事实证明大多数中国网民都难以逃脱的虚假信息网,”她写道。“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中国网民看到的是一场与世界许多地方看到的截然不同的战争。”

自俄罗斯2月24日入侵乌克兰以来,国际舞台上一贯高唱“不干涉”、“尊重主权”、“尊重领土完整”的中国至今仍未谴责俄罗斯这场以推翻乌克兰政府为目的的武力干涉,甚至拒绝将这场单方面发动的战争称为“侵略”。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前所未有强度的制裁之际,中国拒绝加入制裁施压行动。

也有观察人士指出,在联合国谴责俄罗斯的两次决议中,最近还宣称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的中国却连投弃权票,而非反对票,这可看作是中国试图在俄乌战争问题上逐渐调整战略,寻求平衡。

但袁莉写道:“如果说中国想在是否支持普京的战争这个问题上保持官方的模棱两可的话…中国政府控制的媒体却已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美国政府回应俄方“生物武器”阴谋论



3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Ned Price)就俄罗斯散布并得到中国官员附和的这种“阴谋论”式的谎言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

普赖斯的这份声明说:

“克里姆林宫故意散布美国与乌克兰正在乌克兰从事化学与生物武器活动的赤裸裸谎言。我们还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附和这种阴谋论。这种俄罗斯虚假信息完全是无稽之谈,而且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发明针对另一国的这类不实说法。另外,这些说法多年来已经一再遭到结论性的戳穿。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那样,俄罗斯发明虚假的借口,企图为其自身在乌克兰的可怕行动寻找理由。美国没有在乌克兰拥有或运营任何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完全遵守《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的义务,并且在任何地方都不开发或拥有这类武器。拥有仍在进行的化学与生物武器项目的正是俄罗斯,这违反了《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

“最后,俄罗斯有着反咬西方而自己却恰恰犯下该项罪行的一贯记录。这些手段是俄罗斯用来为进一步对乌克兰展开有预谋的、无端和无理攻击寻找理由的明显伎俩。我们完全预料俄罗斯在这些说法上将会继续变本加厉,推出更多毫无根据的指称。”

白宫发言人莎琪(Jen Psaki)也提到俄罗斯散布这种虚假信息以及中国官员重复这样的谎言。

她说,这种谎言是“荒谬的”,这是俄罗斯多年来乌克兰和其他地方一再展开并被戳穿的虚假信息行动。

莎琪说,这有可能是俄罗斯为针对乌克兰使用生化武器而打基础。

她说:“如今俄罗斯既已提出这些不实说法,中国似乎为这种宣传背书,我们都应当警惕俄罗斯可能在乌克兰使用化学或生物武器,或者利用它们来制造假旗行动。”

“假旗行动”意指假冒他人旗号展开行动,以达到栽赃陷害和挑起事端的目的。

▲德国之声(DW)3月10日援引德语媒体:普京的帮凶

死于战火的乌克兰平民人数每天都在增加,而北京方面仍在不断重申“坚如磐石的中俄友谊”。中国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发起的战争,甚至拒绝承认乌克兰现在发生的一切是一场战争。

(德国之声中文网)《时代》周报发表评论称,中俄两国2月4日签署的联合声明,读起来更像是宣布“东方阵营”诞生的一纸证明。联合声明的第一句就开宗明义地写道:“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大变局,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代。”显然,普京和习近平的目的是要共同打造新的世界秩序。这篇题为《普京的帮凶》的评论写道:

“当今世界两大专制政权的目的是,结束美国及其盟友的霸主地位,终结西方确定的'民主标准'.每个国家都有权自行决定其政权模式,其他国家不得干预,更不能提及普世价值。

普京和习近平高调展示精诚团结后的第20天,俄罗斯坦克开进了乌克兰领土。北京从未发出过批评俄罗斯的声音。这一切看上去像是同谋关系,中方的表态听起来也像是同谋关系,总之一切迹象都显示,中俄是同谋关系。不仅仅是在俄罗斯,在中国这场战争也同样不能被称为战争,而代之以'行动'或者'当前局势',当然更好的办法是对此只字不提。

同当年东西方对峙时期一样,现在世界又开始了阵营的划分,一方是中俄势力范围,另一方则是西方阵营。世界正在一分为二。中国早已对本国的因特网实施了封闭,俄罗斯现在也要学习中国的榜样。金融市场上同样出现了两个系统,一个用美元,另一个则用人民币结算。而现在世界又开始了政治和军事层面上的划分。“

评论作者Matthias Na?指出,过去四十年来,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腾飞,恰恰得益于西方确立的、以自由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也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但是,过去几年来,北京扩张势力范围的努力不断遭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抵制,这也是中俄结盟的背景原因。评论最后写道:

“不过,西方并没有理由惧怕中俄两国的挑战。毕竟西方在政治、经济、技术,乃至军事领域仍占据优势。西方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也是后者所不能比拟的。除此之外,一个新西方正呼之欲出,其范围囊括从北大西洋到印度太平洋的广大区域,不仅包含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也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这些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他们共同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有鉴于此,所谓'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并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更何况,西方世界已经意识到了过度依赖的弊端,也知道相比俄罗斯,他们更容易受到北京的讹诈。西方政府和企业也绝不会等到北京武力攻台那一天,再同中国市场谨慎地说再见。

北京在乌克兰危机上保持沉默的立场,越来越令人无法忍受。北京也因此面临着政治和道义上全面破产的风险。习近平也许是能够叫停普京的唯一人选。如果习近平再不采取行动,那么他终将会沦为普京野蛮战争的同谋。“

出于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抗议,大批西方企业已经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商报》发表报道指出,西方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缺,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但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报道写道:

“对俄出口禁令同样也适用于使用了美国技术的产品。智能手机、电脑和汽车等面向终端客户的产品,目前并不在制裁之列。苹果等西方公司之所以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并不是基于制裁令,而是为了表明反对侵略的立场。

专家们认为,中国企业虽然不会像西方企业那样,出于道义原因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但中国企业仍会小心行事,尽力避免背上违背制裁令的恶名。“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美国之音(VOA)3月11日报道:散播亲俄阴谋论 中国一心打造的“中立”形象再受质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华盛顿 —中国外交部日前一改对俄乌战争的模糊言辞,应和俄罗斯的战争宣传,散布美国在乌克兰拥有生物实验室的谣言,并质疑美国利用这些实验室研究化学武器。不仅引发美国政府的关注和驳斥,也让西方观察界更加怀疑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究竟想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立”不再?中国外交部宣传亲俄阴谋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3月8日的记者会上,称美国国防部在乌克兰拥有26个生物实验室,并进行了“生物军事活动”。这个由俄罗斯和其官方媒体散播的不实说法已经遭到过多次揭穿。美国仅与乌克兰控制的生物实验室有着合作关系,主攻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爆发。“生物武器”一说更是没有事实基础。

赵立坚此番言论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和驳斥。

“中国似乎在为这种宣传背书,” 白宫发言人莎琪星期三(3月9日)在一条推文中写道,并警告俄罗斯可能借此在乌克兰部署生化武器。

在一份声明中,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也指出中国在附和俄罗斯的阴谋论,并说:“这些手段是俄罗斯用来为进一步对乌克兰展开有预谋的、无端和无理攻击寻找理由的明显伎俩。”

这不是赵立坚第一次以中国外交官的身份宣传阴谋论。早在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初期,他就曾在推特上称,新冠病毒可能是被美军带到武汉。

在研究中俄关系和中国政治传播的佐治亚州立大学教授玛丽亚·莱普尼科娃博士(Maria Repnikova)看来,赵立坚此次言论符合中国外交部的一贯传统。

“(赵立坚的)这个评论也许听起来极端,但并不令人意外,” 她告诉美国之音。“我认为这个最新的评论符合中国在乌克兰(战争)的官方传播上的更大主题:挑战美国和西方的领导权。”

事件发酵后,赵立坚继续就有关话题表态,在3月10日的记者会上质疑美国在全球366个生物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军事活动”,并再次提起早已被证伪的“德特里克堡基地”谣言。新冠疫情期间,赵立坚曾多次暗指病毒来自于美国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室。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直拒绝明确站队,并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打造调停人的“中立”形象。中国外交部多次通过模糊的语言表示希望看到俄罗斯与乌克兰通过谈判,让这场冲突和平收尾。

“各国安全应该是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尊重和解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我们希望各方不要把和平大门关上,继续致力于对话、协商、谈判,努力尽快缓解事态,不要使局势进一步升级,”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1日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通话中,表示“对乌俄爆发冲突感到痛惜,对平民受到伤害极为关注”。中国日前已经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500万人民币(约合79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

但在3月7日的一场记者会上,王毅又表示,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也拒绝在联合国的决议案中谴责俄罗斯的入侵或要求俄罗斯撤军。

西方观察界质疑中国的“调停者”形象

赵立坚“生物实验室”谣言事件后,许多西方观察人士已经越来越难相信中国打造出的“中立”形象。

曾生活在中国、报道中国多年的普利策奖获得者张彦(Ian Johnson)在推特上评论说:“这又是一个不能把中国看作严肃的乌克兰危机问题解决者的理由”。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学者、《红旗警告:为什么习近平的中国处在危机中》(Red Flags: Why Xi's China Is In Jeopardy)的作者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在推特上写道:“这(番言论)来自一个想要双方都信任它的国家。你会(信任它)吗?”

和莱普尼科娃博士的观点一样,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副编辑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也认为,中国助推俄罗斯的阴谋论,意在打击美国。

“中国并不是真的在意帮助俄罗斯,” 他告诉美国之音,“但它的确想要污蔑或伤害美国的名誉。”

帕尔默不认为这是中俄两国协调后共同发起的虚假信息行动。他表示,赵立坚此次言论的背后有两点因素:一是这样的阴谋论可以伤害美国和西方,二是宣扬阴谋论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外交部的常规动作。

“我不认为这里有(来自上面的)命令,要求该如何评论美国人” 他说,“我认为(外交部的)人们在说这些,是因为这就是2022年中国政府机构的常规。”

国内外言行不一 中国的真正态度扑朔迷离

在赵立坚通过记者会和推特将乌克兰局势的阴谋论推到国际舞台之前,中国国内社交媒体上早已充斥了来自俄罗斯的单方面宣传和亲俄虚假信息。

在报道乌克兰战争上,中国媒体大量引用俄罗斯官方和官方媒体“今日俄罗斯”等机构的新闻稿。中国媒体“世面”一份被泄漏的指令称,不发“对俄不利、亲西方”的文案,并筛选控制和乌克兰有关的评论。

同时,反对战争或支持乌克兰的言论遭到了严厉审查。战争爆发初期,五名中国大学教授的反战联名信在微信上被迅速删除。新闻平台“今日头条”删除了俄罗斯反战示威的视频。超过两千名俄罗斯科学家和记者的反战联名信中文版在微信上被删除。近两百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的反战公开信也在微博上被屏蔽。

然而中国的社交媒体似乎放任着亲俄阴谋论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在各个与乌克兰局势相关的讨论中都可以轻易发现起源于俄罗斯的谣言,例如乌克兰政府被纳粹控制,乌克兰在乌东地区进行大屠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逃离首都基辅,乌克兰轰炸自己的城市以嫁祸俄罗斯,以及由赵立坚推广的美国生物实验室阴谋论。

中国社媒上的亲俄言论环境和中国外交部希望在国际上保持的“中立”形象相差甚远,这更让中国对乌克兰冲突的真正态度扑朔迷离。

曾经担任驻华记者的帕尔默认为,像《新闻联播》这样最正统的中国官媒依然是最好的指标。

“我们所看到的是对战争的轻描淡写或忽视,” 他说,“或是把它塞到新闻播报的结尾。”

▲美国之音(VOA)3月12日报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令欧洲反思与中国的关系

华盛顿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还在继续,中国加紧了与欧盟的联系。分析人士说,中国在努力避免因俄罗斯入侵而陷入类似冷战的东西方对峙,也希望借欧洲来平衡与美国日渐恶化的关系。但是,他们也指出,密切的中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将给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带来更大的挑战。战争已经令欧洲反思与威权政府打交道的方式。

乌克兰战争令欧洲人反思与威权政权打交道的方式

3月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国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曾被问到日益密切的中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同欧洲的关系。他说:“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他还强调,中欧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任何势力都不能也无法逆转”。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径,同时还不断重申中俄友谊“牢不可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表现不会让欧洲人留下好的印象。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的资深分析师罗德里克·克弗普茨(Roderick Kefferpütz)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一方面对俄罗斯友好,一方面又尝试中立,在布鲁塞尔不会有积极的看法。”

同时供职于纽约研究机构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中欧关系专家诺亚·巴尔金(Noah Barkin)在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的“在欧洲观察中国”(Watch China in Europe)专栏中写道:“中国尴尬的言辞——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但同时拒绝批评俄罗斯,并暗示入侵是由美国和北约挑起的——不会很快在欧洲被遗忘。”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另一位中欧关系专家葛瑞(Grzegorz Stec)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普京威权统治下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经促使欧洲作出了巨大的改变。虽然俄罗斯的侵略行径还不能立刻导致欧洲对同样威权的中国作出政策的改变,但是欧洲人对于如何与威权和独裁政权打交道,看法已经不同。

他说:“对俄罗斯威权政权思维的转变,可能会强化那些认为中欧是‘制度性对手’的声音。而这可能会在中长期影响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当然,北京在未来几周的表现也将左右这场战争对欧中关系的最终影响。”

2019年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的政策性文件,《欧盟-中国:战略展望》中首次称中国是“推广另一套治理模式的制度性竞争对手”,虽然也是谈判伙伴和经济竞争者。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克弗普茨以德国的态度为例告诉美国之音,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德国已经对中国不再那么天真。虽然现在还不清楚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中德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柏林现在经历了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以及其军队的准备不足带来的痛苦,因此,柏林可能会问自己,现在是不是时候先发制人地减少对北京的依赖,并在印太地区的力量投射上进行更多投资。”

3月1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在今年5月前提出具体方案,确保欧盟在2027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赖。

荣鼎集团的巴尔金在“在欧洲观察中国”中说,欧盟的下一步将扩大依赖关系辩论,将重点放在欧洲与中国相关的脆弱性上。他援引德国官员的话说,虽然欧盟没有兴趣让欧洲和中国经济全面脱钩,但乌克兰危机可能是触发因素,让欧洲深入思考如何降低中国将其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武器化的风险,就像中国过去几个月对立陶宛所做的那样。

欧洲希望中国居中调停俄乌战争

墨卡托的葛瑞告诉美国之音,乌克兰战争还没有让中国在欧洲成为广泛批评的对象,相反,一些人,包括欧洲政界领袖在内,希望中国可以发挥调停的作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不久前在接受西班牙《世界报》采访时就表示,只有中国才能在俄乌问题上居中调停。他说:“别无其他选择……一定是中国,我确信这一点。” 他说,欧洲和美国都无法充当俄乌冲突的调停人,只有中方能做到,而中国必须发挥作用。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葛瑞说,在欧洲,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有非常不同的讨论。在波兰,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有限;在意大利,讨论主要涉及中国作为调解人的潜在角色;而在西班牙,人们对中国中国未来收购俄罗斯公司有非常大的兴趣。

他说,他说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的复杂性,一如中国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的复杂性。

3月2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11届紧急特别会议,就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使用武力并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领土撤出的决议进行投票,声称与俄罗斯友谊“牢不可破”的中国投了弃权票。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遵守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葛瑞说,欧洲人对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弃权的做法感觉比较乐观。不过,他自己认为,这只是中国为了减少对支持莫斯科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对冲手段罢了。

葛瑞认为欧洲的希望可能会落空。他说: “北京对独自承担这样的角色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即便中国有兴趣,它也极不可能将欧盟,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摆上桌面。尽管如此,欧洲领导人仍然热衷于与北京接触,并利用北京与莫斯科的开放渠道与莫斯科沟通。”

他说,当事实证明,中国不一定会积极参与解决冲突的那些建设性措施时,我们可能会看到整个欧洲的舆论有所恶化。

乌克兰战争拉近了欧美,中国难以插入楔子

在欧洲希望中国能帮助调停俄乌战争的同时,而中国也希望借欧洲来平衡与美国日渐恶化的关系,同时避免因乌克兰危机而拖入类似冷战的东西方对峙。

欧盟和中国最近的外交活动比较频繁。3月1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分别与 法国外长让-伊夫·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意大利外长路易吉·迪马约(Luigi Di Maio)举行视频会晤,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 3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了视频峰会。3月7日,王毅还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傅雷利 (Josep Borrell)、匈牙利外长彼得·西雅尔多(Peter Szijjarto)通电话。4月1日,欧盟还将与中国举行峰会。

彭博通讯社3月9日的一篇报道说,中国与欧盟的接触与其在乌克兰战争之前试图加强与欧洲的关系来平衡华盛顿希望就中国和俄罗斯建立统一战线的努力是一致的。但是,这样的努力,因为这场战争,难度加大了。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葛瑞说,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共同应对拉近了美国和欧盟的距离。他说:“尽管在某些措施上的讨论不如其他措施顺利,但协调行动的总体水平和速度——包括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令人印象深刻。”

他说,他相信北京的许多人应该都在密切关注这些事态发展,尤其是在欧盟扩大与印太地区合作伙伴的接触之际。

在欧洲,因为俄罗斯的入侵,欧洲最鸽派的领导人也改变了姿态,支持美国领导的制裁行动, 并要求加大军事开支。在德国,在外交政策上温和的鸽派人物,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和联邦议院议会党团主席罗尔夫·明泽尼希(Rolf Mützenich)敦促习近平谴责普京,否则,他认为这将会对中国的信誉造成持久的损害。

法国总统马克龙五年前上台时呼吁欧洲在安全事务上建立“自主行动的能力”,以便降低对美国的依赖,没有美国的支持也能够决定采取行动。而中国也在积极回应欧盟的“战略自主”诉求。在刚刚结束的中、法、德领导人的视频会晤中, 习近平说中国“支持法德两国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为欧洲持久安全着想,坚持战略自主,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但是,分析人士说,俄罗斯的入侵让欧洲看清了现实。

墨卡托的克弗普茨告诉美国之音:“欧洲战略自治是一个伟大的和平时期的口号。但是,当欧洲爆发战争时,现实来袭,欧洲人可以庆幸自己不再自主,而是与美国密切合作。

荣鼎集团的巴尔金在接受彭博通讯社的采访时说,“目前对欧中关系来说很关键。如果北京在乌克兰战争中继续观望或者继续宣称美国和北约迫使普京采取行动, 那么,这将对欧中关系造成持久的伤害。 有关民主和威权的对立叙事将会继续下去,而俄罗斯和中国将会被看作共同的威胁。”

事实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迅速发展的关系”已经让欧盟担忧,特别是北京在北约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更令他们担心,这可能导致世界秩序的重新调整。

在今年二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说:中国和俄罗斯寻求“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他们喜欢强人统治而不是法治,喜欢恐吓而不是自决,胁迫而不是合作。”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也警告说,莫斯科和北京都“试图控制自由国家的命运,试图重写国际秩序,试图确立他们的威权统治。”

欧洲和中国固有矛盾难以调和

负责贸易事务的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2月28日在确认欧盟将于4月1日与中国举行峰会时说:“我们正处于与中国关系复杂的阶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他还说: 很明显,其中一些议题必须以最高政治级别处理,以了解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协调和改善我们的合作。

东布罗夫斯基斯提到了2021年初与中国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这个协议在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前匆匆达成,曾被认为是习近平平衡美国的一大胜利。2021年3月,欧盟因中国在新疆践踏人权对北京官员进行制裁,北京对一些欧盟议员实施反制裁,该协议的批准程序停滞不前。

中国对立陶宛的经济胁迫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另一个重要矛盾。中国不遗余力因台湾问题惩罚立陶宛,甚至不惜借向其他欧洲国家的公司向立陶宛施压。中国向德国等国的第三国公司施加压力,威胁跟立陶宛有生意往来的公司,成为压倒欧盟的最后一根稻草。欧盟一月底在世贸组织对中国提起诉讼。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葛瑞说,事实上,中国对立陶宛的经济胁迫比乌克兰战争更早让欧洲意识到了对中国依赖的风险。“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已经在欧盟的议程上,欧盟对这个问题很有认识。”

葛瑞表示,他不认为即将到来的中欧峰会会给这些问题带来有意义的解决办法。荣鼎集团的巴尔金也担心,中欧这次峰会可能会像2021年3月的美中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的会晤,只是双方强调彼此越来越多的不满的场所。

▲德国之声(DW)3月12日援引德语媒体:中国暗地里的计算

《南德意志报》认为,北京近日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立场似乎出现变化,实际上是打着“小算盘”,试图扮演一个看似积极的角色。德国网络编辑部也指出,中国出面斡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乌克兰发动的侵略战争仍在持续,国际社会寄望于中国能出面斡旋。《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为何中国现在表现出担忧”(Warum China jetzt besorgt tut)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习近平互称好友,但在乌克兰战争中,北京突然充当起和平的倡导者,其实“暗地里存在计算”。

文章作者Lea Sahay指出,沉默多时的习近平近日与欧洲多国领导人通话,中国正运送少量救援物资,似乎也不再向俄罗斯飞机提供中国零部件,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周五的全国人大闭幕式上还承诺,中国将为重返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但若仔细聆听,会发现无论是习近平或李克强都没有偏离中国的根本路线。习近平说,暴力重回欧洲大陆确实令人遗憾,但是必须认真对待'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其言下之意是俄罗斯的关切。”

文章接着指出,中国外交官往往在对内发表谈话时更诚实;他们抨击美国,采用俄罗斯的政治宣传并批评西方制裁,同时拒绝谴责俄罗斯的入侵。作者提问到,那么人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中国领导人的发言?

“一方面,由于许多西方国家不再相信北京所宣称的中立性,中国可能会感受到压力。这个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容易受骗的西方,他们以言语而非行动来评断这个国家。北京担心西方统一阵线,就像俄罗斯如今所经历的那样。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陈寒士(Alexander Gabuev)因此认为,'中国会试图扮演一个积极角色'.”

文章接着写道,中国并没有从这场战争受益,北京领导层继续支持普京是经过计算的。“普京与习近平对世界新秩序有共同愿景,不再依靠法则的力量,而是强者制定法则。普京的民族主义修正主义,即他梦想的伟大俄罗斯民族统一,也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贪婪提供正当理由。”

作者认为,尽管听起来愤世嫉俗,但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也是一次关于对台湾及南海主权主张的案例研究。西方的团结让中国意识到不依赖进出口的紧迫性。

“还有一个因素提高北京修正路线的难度:习近平。普京是冬奥会最重要的外宾,他们一起宣布了'世界秩序新时代'的开端。20天后普京发动侵略。虽然还不清楚他在多大程度上知会了习近平。但无论习近平事先知情与否,两种情况都令他难堪。要么让自己成为帮凶,要么允许自己被俄罗斯误导。”

文章最后引述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陈寒士的说法:“尽管乌克兰战争很残酷,但对中国而言只是一个小插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冲突甚至是好事,因为战争及其后果将会在美国总统拜登的剩余任期内占据其心力。'这为中国赢得了时间。'”

“德国网络编辑部”(RND)周六也关注了全国人大期间,中国领导层对乌克兰战争的表态。文章指出,尽管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谈到俄罗斯时强调,“当务之急是防止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但中国出面斡旋的机会微乎其微。

“外交官和专家认为,中国不会出面调停。'不会,一秒钟都不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专家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 )表示:'中国并不中立。中国对莫斯科的默认支持太过明显。'中国官员在全国人大期会议期间还明确表示,中国更愿意置身于冲突之外。“

“在李克强刻意保持谨慎的同时,中国外交部连日来抨击美国,指责美国是冲突的始作俑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重复了俄罗斯关于美国在乌克兰制造生物武器的指责,而国际事实核查人员及联合国早已推翻这一指控。中国官方媒体故意传播俄罗斯的说法,或者经常采用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3日报道:美官员称俄罗斯已要求中国为入侵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据英国《金融时报》周日报道,美国官员称,俄罗斯已向中国请求提供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以支持其对乌克兰的入侵,这引发了白宫的担忧,即北京可能会破坏西方帮助乌克兰军队保卫国家的努力。

美国官员告诉《金融时报》,自入侵开始以来,俄罗斯一直要求中国向其提供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他们拒绝透露有关俄罗斯提出的具体要求的细节。

另一位熟悉情况的人说,美国正准备警告其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因为有一些迹象表明,中国可能准备帮助俄罗斯。其他美国官员说,有迹象表明,随着乌克兰战争延续到第三周,俄罗斯正在耗尽某些种类的武器装备。白宫没有发表评论。中国驻美大使馆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金融时报》 报道称,这一消息是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周一前往意大利罗马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举行会谈时披露的。

在周日离开华盛顿之前,沙利文警告中国不要试图通过帮助莫斯科规避美国及其盟友对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及其政权实施的制裁来“救助”俄罗斯。

沙利文周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们将确保中国或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补偿俄罗斯的这些损失,就这样做的具体手段而言,同样,我不会在公开场合提出所有这些,但我们将私下与中国沟通,正如我们已经做的,并将继续这样做。”

对装备和其他种类的未指明的军事援助的要求是在俄罗斯军队努力在乌克兰取得像西方情报部门认为的那样多的进展时提出的。这也引发了关于中俄关系的新问题,随着两国在从北约到制裁的一切问题上对美国表示反对,中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金融时报》称,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中立的行为者,并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该国的行为。美国也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愿意对普京施加任何压力。两位领导人上个月在北京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将北京-莫斯科的伙伴关系描述为“无上限”,这是两国首都更加紧密联系的另一个迹象。

《纽约时报》报道称,据一位官员说,俄罗斯还要求中国提供额外的经济援助,以帮助抵消美国和欧洲及亚洲国家实施的广泛制裁对其经济造成的打击。美国官员决心对他们收集俄罗斯请求的情报的方式保密,拒绝进一步描述莫斯科正在寻求的军事武器或援助的种类。这些官员也拒绝讨论中国对这些请求的任何反应。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4日报道:美国称俄国向中国寻求援助 美中俄三方各有怎样表述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持续了20天,美国和中国的立场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而美国官员本周称俄罗斯向中国寻求军事和经济援助,将中国立场再次置于舆论中心。

周一,继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媒《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说,俄罗斯正在向中国请求军事和经济援助后,中国、美国和俄罗斯都相继表态。

《金融时报》说,莫斯科希望北京提供军事物资,用于乌克兰战场。该报导援引不具名的美国官员称,自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俄罗斯便一直请求中国提供装备。

但受访美国官员拒绝具体说明俄罗斯正向北京寻求何种支援装备。报道又说,有迹象表明,中国可能正准备协助俄罗斯。

美国警告“严重后果”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周一(3月14日)在意大利罗马会晤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莎琪(Jen Psaki)被问及中国有没有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或经济援助,中国有没有表达过任何意愿提供援助。

莎琪回答说:我目前还不能确认或说明情报的详细情况。

当有记者继续追问,如果中国真的援助俄罗斯会有什么后果时,莎琪说,“现在不说具体后果会是什么”,但沙利文在会谈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果中国提供任何协助,无论是违反制裁还是支持战争,“将会有严重后果”。

至于后果会是什么,莎琪说,“我们还需要与伙伴国和盟国一起协商决定”。

莎琪说,沙利文在与杨洁篪的会谈中向中国表达了这一态度,“就像我们已经好几次公开说过的一样”。

沙利文周日在会晤杨洁篪之前曾公开表示,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躲避制裁将面临严重后果。

他说,美国相信北京之前知晓俄罗斯计划对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但不知详情。沙利文又说,若中国帮助俄罗斯回避制裁,必定面对严厉经济制裁。

中国批“虚假消息”

杨洁篪与沙利文会谈后,中方公布的简报除了介绍杨洁篪在会谈中重申乌克兰问题一贯立场,要求各方回应“合理关切”之外,还特别突出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散布不实资讯、歪曲抹黑中方立场的言行。”

中国方面没有详细说明“不实资讯”的内容,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周一已经批评说,“近期,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

另外,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被问及有关中国是否援助莫斯科的消息时,透过电子邮件回覆《金融时报》称他 “从未听说”俄罗斯提出这类要求。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周一也表示,有关俄罗斯向中国要求提供军事援助的说法是“虚假消息”。

他说:“俄罗斯自己有独立的能力继续这次行动。

正如我们所说,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将按时全面完成。“

分析:北京不希望明确选边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师宋文笛向BBC中文分析,北京一来希望维持国际环境稳定,二来希望保护俄罗斯经济不至于崩盘,三来不希望在西方和俄国之间做出明确选边,不希望被西方看作是俄罗斯的帮手。

宋文笛认为,军事上,北京没有诱因对俄罗斯提供实质军事援助。

迄今为止,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公开保持中立,并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宋文笛又解释,经济上北京或可借由私营部门的所谓“民间”的“自主市场行为”,持续和俄罗斯保持经济交流。据他分析,在外交上,中国可能会尝试和其他重要国家共同进行外交涡旋,以期一方面减缓被认为和莫斯科捆绑在一起遭致的国际舆论压力,二方面寻求成为停火“调解人”的外交得分(credits)机会。

然而,在当代的高科技化作战环境之下,军民双方共用的物资(两用物资)所在多有。

宋文笛表示,若是中俄双边贸易涉及民用经济范畴的机械设备零件等,入口之后,俄方再将其重新利用 (repurpose)于军用设备之上,则贸易到底属于民用抑或军用,属性的确存在模糊空间。

他说,美国主动高调呼吁中方切勿军事援助俄罗斯,除了针对军事援助,亦有间接对中俄民用贸易施压的效果。

分析:北京面前的抉择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法教授马克?韦勒(Marc Weller)

随着俄罗斯侵略所造成的人命伤亡,也许超出了莫斯科和北京的预期,中国现在必须做出决定。

到目前为止,北京政府一直尽职尽责地提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表示理解俄国入侵的所谓理由是“西方对俄罗斯的所谓围堵”。而中国官媒则是无情地转播俄罗斯散播的虚假信息。

中国现在需要决定它是否希望继续成为一个多元但基本上是文明国际秩序的一员。

中国可以在支持结束冲突的谈判中发挥强大作用。而但至少现在,该让北京知道它必须从莫斯科的朋友那里要求提供真正的“人道走廊”给成千上万被包围和挨饿的乌克兰百姓,让他们不受炮弹袭击和逃难阻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以给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同志打通电话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他如果不打这个电话,将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4日报道:美国官员称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 北京说是假消息

美国官员称自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周一回应称,军事请求纯属美方的“虚假信息”。

中国外交部今天指美国官员称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纯属美方“虚假信息”。

据路透社今天报道称,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周一称,军事请求纯属美方的“虚假信息”。

赵立坚今天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做出如上表述。

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周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说,自2月24日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这令白宫担忧北京可能破坏西方帮助乌克兰军队保卫国家的努力。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对北京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帮助莫斯科规避因俄乌冲突受到的全面制裁,中国“绝对”将面临后果。

路透社说,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将于3月14日同沙利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称,双方将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4日援引法新社:中国媒体沦为俄罗斯传声筒


西方学术界将反省过去的许多错误,包括责问是否浪费了时间来欣赏阿赫玛托娃与布罗茨基甚至斯大林和普京? ? AP - Dmitri Lovetsky

随着乌克兰战争的蔓延,中国的媒体正在推介中国自己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话语版本,却主要是基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说法。有学者评论说,北京坚持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对北约的一种 “防御 ”行为。在这方面,中国有明确的立场,不会改变。

据法新社今天报道称,与俄罗斯总统关系密切的中国自2月24日俄罗斯的军事干预行动以来一直拒绝使用 “入侵 ”一词,并将乌克兰冲突归咎于西方和北约的 “扩张”。至此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

在严格的信息控制背景下,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网络均展示这一态势。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进攻的当天,中国新华社重复了克里姆林宫的语言:这是一次 “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 “无意 ”占领乌克兰。中国媒体都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 “战争 ”一词,而倾向于使用 “冲突 ”或 “战斗”。

据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Justyna Szczudlik告诉法新社,中国有意使用非常模糊的语言。她解释说,通过这样做,北京希望不要让自己与欧洲发生冲突。

中国必须在两种外交政策的必要性之间进行权衡:一方面,要对捍卫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 ”的神圣承诺(尽管乌克兰受到侵犯)。另一方面,在对美国的共同敌意下,中国与莫斯科的关系趋于热络。上周,外交部长王毅就称赞与俄罗斯的友谊 “坚如磐石”。王毅还为莫斯科的“合理的安全关切 ”进行了辩护,批评北约扩张是冲突的根源。

该报道称,这种微妙的平衡行为也影响到了媒体。网上泄露的一份官方指令呼吁他们不要播放不利于俄罗斯的内容。

在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中国电视台没有翻译对战争的谴责。英国足球联赛的中国版权方干脆不转播3月第一个周末的比赛:球员们原计划对乌克兰表示支持。

在中国社交网络上,亲普京的内容和呼吁乌克兰投降的言论不受审查地流传,而亲乌克兰的信息则被封锁。俄罗斯的阴谋论也被一些媒体信以为真。环球时报评论甚至说:“没有火就没有烟,” 支持俄罗斯声称的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阴谋论。然而,这份具有民族主义基调的报纸对华盛顿称这些指控是 “彻头彻尾的谎言”的否认却只字不提。

海牙战略研究中心的分析家吉亚西Richard Ghiasy说:“像任何国家一样,中国[……]主要关注其自身利益。但对北京来说,”与俄罗斯建立稳定和可预测的关系是绝对必要的“。

中国的媒体几乎没有对涌入欧盟的难民进行过多的报道。

然而,面向外国观众的英语公共广播公司CGTN接受了对乌克兰东部自称的顿涅茨克共和国领导人的 “独家采访”,该共和国只得到莫斯科的承认。在采访中,丹尼斯-普希林谈到了被俄罗斯军队 “解放的地区”,并表示 “绝大多数公民希望尽可能地接近俄罗斯”。

尽管媒体有这种偏见,但中国外交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公正的行为者,准备在基辅和莫斯科之间发挥调解作用。中国环球时报周五称,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独立的政策(并)与各方发展联系,为世界注入稳定。

据吉亚西说,北京认为俄罗斯的入侵是对北约的一种 “防御 ”行为。在这方面,中国 “有明确的立场,不会改变”。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4日报道:罗马消息:沙利文与杨洁篪秘密“过招”

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今天以非常低调的方式与中共最高外交官员杨洁篪会面。会面正在一个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一家高级饭店里秘密进行。美国方面称,会见后,将不会有新闻发布会报告会面情况。法新社说,中美两国此一高级别会见,氛围很不轻松。

在《纽约时报》报道俄罗斯寻求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帮助以支撑乌克兰战争并规避西方制裁消息所引发紧张局势下,美国和中国的两位高级外交官周一在罗马开始会谈。

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以非常低调的方式与中共最高外交官员杨洁篪会面。会见是在意大利首都的一家大酒店里进行的。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告诉法新社,这次会见之后不会发表任何新闻与声明。

据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米丽-霍恩说,这两位官员及其团队 “将讨论正在进行的管理我们两国之间竞争的努力,并将讨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对地区和全球安全的影响”。

据《纽约时报》周日援引不具名官员的话说,俄罗斯已要求中国为战争提供军事装备,并提供经济援助,以帮助俄罗斯克服国际制裁。这些官员没有具体说明所要求的援助的确切性质,也没有说明中国是否已经作出回应。

中国周一对这些报道作出了愤怒的反应,但没有具体否认这些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不断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消息。”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无论是物质还是经济援助。”沙利文周日昨天告诉美国CNN说,“这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沙利文称,“而且我们已经向北京表明,我们不会袖手旁观,让任何国家赔偿俄罗斯因经济制裁而造成的损失。”沙利文坚持认为,这些制裁是在2月24日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后实施的。沙利文警告,“规避制裁的重大行动绝对会有后果。”

法新社说,自2月24日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的共产党政权优先考虑与莫斯科的友谊,没有呼吁俄罗斯总统普京从乌克兰撤军。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智囊团的美国外交官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在推特上说,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援助,“中国将面临实质性的制裁,中国并将自己变成一个国际弃儿,是中国拒绝了保有与西方合作的可能性”。

▲美国之音(VOA)3月14日报道:沙利文在罗马会晤杨洁篪,美国对中国援俄后果提出警告

华盛顿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一(3月14日)在罗马会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而美方官员在会前表示,沙利文将对杨洁篪清楚表明,如果中国对俄国入侵乌克兰提供帮助,北京有可能面临的经济惩罚。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国会对参议员们说明俄乌局势后离开国会。(2022年2月14日)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具名美国官员的话说,沙利文将在与杨洁篪的会晤中解释如果北京继续支持俄罗斯可能在全世界面临的孤立,但是这位官员并未提供任何细节。

俄国总统普京2月24日挥军入侵乌克兰以后,中国政府一直拒绝谴责俄国的强盗行径,甚至拒绝将莫斯科的行动称之为“侵略”。北京一方面呼吁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又将俄国入侵乌克兰的原因归咎于美国和北约,为莫斯科的侵略行动寻找“合理化”的理由。不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星期曾呼吁各方保持“最大克制”,同时呼吁俄乌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官员一直寻求向中国表明,选择与俄罗斯站在一起有可能给贸易交流和新技术研发带来后果,而且有可能让北京面对附带性的制裁。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上星期就曾警告说,那些不顾美国限制、坚持将产品出口至俄国的中国公司将被禁止使用美国设备以及他们生产所需要使用的软件。

沙利文与杨洁篪去年3月在阿拉斯加首次举行面对面的会晤。参加那次会晤的还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国外长王毅。但是那一次会晤双方爆发言语冲突,似有不欢而散之嫌。沙利文与杨洁篪去年10月在苏黎世举行了两人间的第二次面对面会晤。这次的罗马会晤是双方第三次面对面的会晤。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美国进口商品最大的来源地。对中国贸易施加的任何压力可能都会让美国及其盟国感受到强大的经济震撼。

路透社报道说,美国政府官员星期天向路透社透露,俄罗斯曾向中国寻求用于乌克兰侵略战争的军事装备,这引发了拜登政府内部对北京可能通过向莫斯科提供军援而伤害西方国家支援乌克兰努力的担心。

沙利文星期天在接受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密切关注北京到底对俄罗斯提供了多少经济或物质援助。

“我们正直接并在私下向北京表明,大规模逃避制裁的企图或向俄罗斯填补空缺绝对会有后果,”他说。

“我们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不会允许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国家向陷入这些经济制裁的俄罗斯提供一条救生索。”

美中关系目前已经跌至建交以来的谷底;与此同时,中俄关系却因为双方在人权等问题上遭到美国和西方的抨击和抵制而迅速升温,以求在战略上抱团取暖。普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前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一系列文件,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合作无禁区”的高度。

不过中国驻美大使馆对最初由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俄国向中国寻求军援的消息表示惊讶。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表示乌克兰目前的局势“令人不安”。

“我们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目前危机的努力,”刘鹏宇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星期一的例行记者会上也否认了俄国向中国寻求军援的传闻,并将其称为“虚假信息”。

“近期,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散步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赵立坚说。

赵立坚还声称中方一直以来为劝和促谈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为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温,”赵立坚说。

▲美国之音(VOA)3月15日报道:美将领:盼中国汲取教训,未受挑衅攻击邻居会遭致比俄罗斯更强烈国际反应

华盛顿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克星期一(3月14日)警告中国,不要想利用俄罗斯与乌克兰危机对周边邻居发动未受挑衅的攻击,否则可能面临比俄罗斯遭到的更强而有力的国际反应。

肯尼斯·威尔斯巴克将军(Gen. Kenneth Wilsbach)在美国空军协会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一场视频对话中发出上述警告。他说,中国在俄乌危机中第一个应该汲取的教训,就是体认到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未受挑衅而对乌克兰发动的攻击所招来的强大国际反应。

中国应汲取的教训

“我希望最大的教训就是全球社会已经展示出,当一个非常大的强权对一个邻居采取未受挑衅的攻击时,他们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而且国际社会已经实施了许多、许多的制裁和外交举措等,同时也对乌克兰提供援助。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做的事,并对欧洲和其他国家遭受风险感到愤怒。所以我希望中国能够认识到并体认到,如果他们对他们的一个邻居采取某种未受挑衅的攻击,他们将面临非常类似,或甚至更强而有力的反应。”

其次,这位美国空军在太平洋地区最高指挥官说,中国必须看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如何团结一致采取行动。

威尔斯巴克说,每次中国官方在谈话要点中批评美国在太平洋组建一个有如北约般的组织就让他觉得好笑,因为美国实际上并没有在这么做,但其实只要在印太地区发生未经挑衅的攻击,此地区的国家自然就会团结起来反对这种攻击,所以中国应该学到的另一个教训,就是像北约或临时组成的组织会因为时事而发生,他希望中国能认识到这一点。

另一个教训,威尔斯巴克还希望提醒中国注意的是军事层面。他说,从俄罗斯这次在侵略行动中遇到的障碍,中国也必须思考,他们的邻居所处的地形将使他们难以透过侵略来达到军事目标,“或许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去做他们想要做的事”,因此他希望中国能注意到俄罗斯在这次侵略中遭受的巨大经济及生命损失。

紧盯中国利用欧洲危机

威尔斯巴克重复他月初在空军协会的活动中说过的话强调,太平洋美军正在密切注意中国在此地区的活动,他要求所有人都紧盯中国和朝鲜的动态,避免北京和平壤利用欧洲的战事伺机而动。

“在俄乌危机期间我正在非常密切注意中国,我在美国空军协会的活动就解释过。因为中文的‘危机’一词就带有‘机会’、‘危险的机会’的意味,那就是翻译出来的意思。所以他们当然会把危机视为是一个危险的情况,不过他们也会在那个危险的情况中寻找机会。所以我不仅仅是要求所有人密切注意中国,同时也要注意朝鲜。”

中国队vs.美国队

威尔斯巴克提到,美军每天都在和同盟国日本及澳大利军队亚共同操练,在有突发状况、危机或冲突时,美国还有盟军的第五代战机能运用,“这是我们的实力,它几乎是我们的‘超级力量’”,但如果从“中国队还有谁?”来看,中国队不仅小,其能力也有限,“他们有什么能力能给我们带来麻烦?他们的队不会为我们带来多少能力和麻烦,坦白说。”

他说,如果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队”,美国队有许多军事能力,其中还有许多是第五代,“如果你是中国的军事规划者,那应该让你感到担心,因为那是非常好的能力”,那些能力足够在战斗中对抗中国。

虽然中国与俄罗斯领导人在冬奥期间发表加强合作的共同声明,不过威尔斯巴克说,在太平洋地区能见到的中俄联合演训并不多,他不会说两国在军事上有任何联合操作能力,而且他们的系统非常不同,不过有意思的是中、俄各自都认为自己才是领导者,“我很乐意见到他们这种紧张”,他认为未来这会是两国间的问题,因此双方没有联合操作能力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再一次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威尔斯巴克说,中国见到的是美国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共同操演,还有其他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甚至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美国空军与这些国家的空军经常一起进行飞行演练,彼此间有联合操作能力,因为大家使用一样的设备,有时候甚至还有数据链接,技巧非常类似,“我们与盟友伙伴非常能联合操作,中国却没有这些。他们没有这种能力。”

中国是否学到正确教训?

威尔巴斯克的上司、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Adm. John Aquilino)上星期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也表示,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持续在注意中国的动静。

“我们持续观察并试图指认:中国是否在关于改变世界秩序以及人们在乌克兰情势中见到的担忧中学到正确教训?”

阿奎利诺说,他希望中国能从中汲取的教训,首先就是一场非法战争可能带来的巨大生命损失。他认为这场战争的大量伤亡将纠缠着俄罗斯的普京及中国的习近平。此外,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谴责,以及自由世界能对俄罗斯施加的重大经济影响也是他认为中国必须注意的。

对于中俄两国是否在俄乌冲突中有所合作,金融时报星期天报道说,在入侵乌克兰期间俄罗斯曾向中国提出军事援助的要求,这个要求引起白宫警觉,美国官员认为中国试图协助俄罗斯,而中国官员则公开呼吁以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冲突。

美国“用心险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星期一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中国是否接到俄罗斯的协助要求,以及中方如何回复,未来是否有机会向俄罗斯提供支持的问题表示,这是美国近来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对中国散布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

他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一贯、明确,中方一直以来“为劝和促谈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为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5日援引法国报纸:俄罗斯陷乌克兰战争泥潭,中国何去何从引关注

从乌克兰战争下中国迟迟不肯明确立场,到坚持清零政策下中国新冠疫情大幅反弹,中国话题登上15日出版的《费加罗报》、《解放报》和《回声报》这法国这三份全国性大报的头版头条。《费加罗报》头版标题写道:美国敦促中国放弃普京。《解放报》头版以习近平与普京并肩而立的大幅图片为背景,凸出标题:“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模糊不清的游戏”。《回声报》则以深圳封城防疫作为开篇主题,提醒富士康深圳工厂暂停运作对高科技产业的冲击和由此而来的对乌克兰危机下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威胁。

《费加罗报》:北京受莫斯科与华盛顿两面夹击

《费加罗报》报道凸出中国政府受到莫斯科与华盛顿两面夹击的困难处境。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日前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罗马会晤之前,针对中国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的可能性发出警告。报道指出,美国的警告意在将中国逼到墙角,走出表面的中立,与普京拉开距离,借此堵死俄罗斯任何可以减轻制裁压力的其它经济路径。欧盟近日来也一再呼吁亚洲巨人充当调停人,但无济于事。专家们都认为,在新冷战背景下,这些呼吁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中国执意要打它的世纪之战,既要与美国比肩,又不背弃俄罗斯盟友。在莫斯科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研究员陈寒士认为,美国只向中国挥动大棒,却不拿出任何胡萝卜。这篇文章指出,美国的步步紧逼让习近平受到两面夹击,一面是与普京的联盟,另一面是为保中共20大获得第三任期所必须的地缘政治以及经济稳定。北京对克里姆林宫的军事行动可能失控感到不安,它正让西方阵营团结起来,也威胁世界经济,带来不稳定。世界工厂仍然严重依赖对外出口,无法让自身也被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中国的选择不多,但陈寒士认为,中国会静观事态,冲突越是陷入胶着,中国的影响力就会越大。该报发表文章,综述俄罗斯为规避西方制裁,而呼吁友邦支持的努力,也试图梳理美国以外交孤立普京的尝试,文章指出,美方之所以公开俄罗斯向中国请求军事援助的消息,是想让大家看到中国的两面手法。到目前为止,在官方的中立原则以及措辞模糊的和平呼吁背后,中国一直是莫斯科沉默的盟友。尽管美国不认为中国会参与对俄制裁,但希望至少普京与习近平此前宣布的无禁区友好联盟不要变成现实。

《解放报》:中俄友谊真的无禁区吗?

《解放报》针对俄罗斯向中国求助的消息指出,乌克兰让中俄联盟经受火的考验。美国将这则消息摆上桌面,让中国面对自己的责任。中俄友好是否真的“无禁区”?乌克兰的苦难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中国需要做出选择。文章建议习近平仔细思考前英国首相的名言: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自身利益。

尽管需要谨慎看待俄罗斯向中国求援这则消息的虚实,但《解放报》认为,它有可能证实了俄罗斯军队面对的困境,并迫使北京走出所谓的中立。该报的社评文章嘲讽普京指出,沙皇皮埃尔大帝与瑞典国王开战时没有向他国求救;亚历山大一世进军巴黎时也没有向土耳其祈求武器;斯大林更不需要中国点头,去迎战希特勒。普京与这三位他尊崇为榜样的历史人物相比,实在可怜。据估计,俄罗斯可能四月中旬就宣布破产,于是向另一个专制领导人、向比他强大也更富有的习近平求助。但北京并不是靠参加一场与他无关的战争才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出模棱两可的战略和表面的中立对北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习近平不太可能接受提供军事甚至后勤援助,俄罗斯最多可以从北京得到间接的自主,比如增加进口俄罗斯小麦和能源。但这又能撑多久呢?文章认为,1917年俄罗斯经济在内战中崩溃的阴影笼罩着莫斯科。

深圳封城防疫:中国工业核心拉向警报

《回声报》简短报道了美国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始终模糊不清的立场感到的不安。但特别关注新冠疫情大幅反弹对中国经济,继而对国际贸易可能的影响。文章综述深圳、长春、上海等地不同程度封城防疫,导致富士康、丰田等跨国企业的在地工厂停产的情况。《费加罗报》也刊登文章,介绍深圳封城导致富士康工厂停产在大众电子产业引发的恐慌。但因封城防疫而停运的企业并不止富士康一家。这些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股值立即下跌。

天主教报刊《十字架报》的报道注意到,尽管超过4千万中国人被封锁在家中,但大部分中国人仍然相信中国政府的防疫政策最好。文章指出,官方媒体两年多来持续不断地宣传,渲染西方新冠防疫措施失败,赞扬中国政策如何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习近平几乎得到中国民间舆论的一致支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3月15日报道:俄罗斯向中国军事求援:俄美中各执一词

美国日前对北约盟友和几个亚洲国家称,中国之前暗示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以支持其战争。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周一表示,俄罗斯没有要求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中国周二否认了美国官员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军事援助的说法,并指控美国散布“恶意的虚假信息”,有可能使冲突升级。与此同时,国际媒体报道俄罗斯向中国要求军事援助的需求清单,包括军需食品。

据路透社报道说,俄罗斯称没有要求中国提供军事帮助用于乌克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周一表示,俄罗斯没有要求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俄罗斯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能够及时、全面地实现在乌克兰的所有目标。

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曾表示,俄罗斯曾向中国要求提供军事装备。

消息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周一与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此议题在对话中。沙利文表达了对中国与俄罗斯结盟的担忧。华盛顿警告称,如果北京帮助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将面临经济惩罚和被全球孤立。

路透社报道说,两名美国官员表示,美中两位官员在罗马举行了长时间会晤。美国对北约盟友和几个亚洲国家称,中国之前暗示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以支持其战争。

其中一位不具名官员称,这条通过外交电报发送的美国信息还显示,预计中国将否认这些计划。

第二位美国官员表示:“这是真的,很严重,真的令人担忧。”

会晤结束后,白宫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称沙利文提出了一系列美中关系问题,两位官员就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进行了大量讨论。声明说,“他们还强调了在美中之间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

另一名美国官员在会谈前表示,沙利文曾计划警告称,如果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被孤立,但并未提供细节。

最近几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官员试图向中国表明,站在俄罗斯一边可能会对贸易流动和新技术开发产生影响,并可能使中国面临二级制裁。

这是沙利文和杨洁篪自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会晤,当时两位官员在苏黎世举行闭门会议,试图缓解一年前在阿拉斯加会晤上激烈言辞交锋后的紧张关系。

美国官员周日对路透表示,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后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这引发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担忧,即北京可能会通过帮助加强莫斯科的军事力量来破坏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努力。

路透社今天报道说,中国周二否认了美国官员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军事援助的说法,并指控美国散布“恶意的虚假信息”,有可能使冲突升级。

此前,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已经回应称,军事请求纯属美方的“虚假信息”。

该报道说,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告诉路透,“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再散布针对中国的恶意虚假信息。”中国官方说,“中国在促进乌克兰和平谈判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声明稿并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缓解局势,而不是火上浇油,且应努力以外交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局势进一步升级。”

几位美国官员说,俄罗斯在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曾向中国要求提供军事装备,这令白宫担忧北京可能破坏西方帮助乌克兰军队保卫国家的努力。

路透社今天指克里姆林宫否认提出过任何此类请求。

▲美国之音(VOA)3月16日报道:沙杨罗马会晤后,美方认定北京决意向俄提供援助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在意大利罗马的Cavalieri希尔顿酒店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会谈。(2022年3月14日)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在罗马历时七个小时的高强度会谈早已结束,美中双方以及外界仍在对会谈的成败发表评论或作出评估。

尽管杨洁篪在会谈中尽力将中国打扮成俄乌冲突中中立的一方,重申支持俄乌和谈的立场,美方官员认定北京已经决定要对饱受美国和西方制裁之苦的俄罗斯提供援助,而且美方在沙杨会后对有效改变北京的挺俄立场开始持悲观的态度。

英国卫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说,美国代表团前往罗马并未期待与中方代表团谈判,而是希望通过他们把美方传递的信息带回北京。

“这是一次高强度的七个小时的会谈,反映了当前的严重局势以及对保持通讯管道畅通的承诺,”一位美国政府资深官员表示。“这次会晤不是要谈判具体的问题或结果,而是进行一次坦率而直接的意见交换。”

至于这次沙杨会是否成功,这位官员回应说,“我觉得这要看你如何界定成功。但我们认为在美中之间保持通讯管道畅通很重要,特别是在存在分歧的领域。”

不过美方在会谈结束后对北京是否会改变支持莫斯科的立场持悲观态度。

“这里的关键首先要让中国重新审视和重新评估他们的立场。我们没有看到重新评估的任何迹象,”另一位熟悉会谈情况的美方官员说。“他们已经决定要提供经济和金融援助,而且今天也强调了这一点。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会不会走更远。”

英国外交部也呼吁北京不要在莫斯科侵略乌克兰之时,向其提供援助。

“我们持续呼吁中国以及所有的国家停止对俄国提供任何援助,”英国外交部助理政务次长詹姆斯?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星期二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尽可能大的反俄联盟,所以我们当然要与中国人展开这样的对话,”克莱弗利说。

英国卫报的报道说,俄国军方向中方采购最急需的东西是武装无人机和各种规格的弹药,但是任何军品转移都不会是简单直接的。

“(中俄)双方都意识到他们并不共享同一规格的装备,所以这方面存在问题,”美方官员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俄军也在采购战地单兵口粮,这显示战事比莫斯科原先预计的要长而且也更艰难,尤其在后勤方面困难更大。

由于俄军入侵乌克兰后,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严厉制裁,莫斯科目前急需经济和金融援助。俄国甚至缺乏偿债的资金,而且有两笔债券利息星期三(3月15日)到期,不过具体付款还有30天的宽限期。

莫斯科目前几乎无法动用它所持有的6400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储备是以人民币元计算的,这让北京可以立即介入,向莫斯科提供急需的协助。

华盛顿目前对劝说北京改变立场,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相当悲观,它认为主要原因是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是由最高领导层主导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习近平的项目。他是完全地、从根本上支持与俄罗斯建立密切伙伴关系,”那位美国官员说。虽然中下层官员对这一关系存有疑虑,但习近平和普京却因为一致认为美国太强势而决定抱团,并决心终止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美方官员指出,如果中国确定在普京与西方摊牌之时力挺俄罗斯,那么拜登政府将转而聚焦于劝说盟友,特别是欧洲的盟友,重新思考他们与北京的关系。沙利文星期二将抵达巴黎,与法国政府讨论这一议题。

“美国认为这里的关键就是与欧洲进行仔细的对话和讨论,看看中国所揭示的它的全球政策和优先要务,”这位美方官员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仔细与中国交流,同时让欧洲人了解我们所作的一切,但如果很清楚(中国)就是要前往不同的方向,那就让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