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
【幸不幸】马时代比春秋战国更乱,固然是大不幸,但对于有志之士特别是儒士来说,却是大幸,坚定信仰和上达天道的时间或有望大大缩短。孔子十五志学,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当代儒生若能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致力于复兴儒家、重建中华的伟业,提前十几年知天明道,也不是不可能的。而立是自立,明道是自成,抵达贤境。明道之后,天性更乾健,仁智勇具备,将更加自强不息地致力于达人成人和兴儒建华。
【最大义】对于性天问题,很多学者不明所以不感兴趣,视为空谈。殊不知,性天义理即中华特色的形而上学,是儒佛道最高最大最核心的实学。古来三家无数信徒一生勤学苦修,就是要把性天真相弄明白;很多大师大德一生传道解惑,就是想把性天义理讲明白。这也是吾儒道德真理和王道大义的源头,儒生不可不深究也。当然也要注意方法,勿忘勿助才好,不必急于一时,欲速则不达故。
【世界观】对天道的认证属于世界观。世界观的正确度,直接关乎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历史观正确与否。世界观差之毫厘,其它一切必然失之千里。佛道两家之所以各有问题,根本因就在世界观正而不中。公羊儒之所以存在将内圣外王并列、对宗教化情有独钟、对主权和自由认识有误等等问题,根本因就在于天道有所不明而妄测。
【最大事】悠悠万事,唯明道最大,唯明道最难,这是儒佛道共识。莲池大师言:“世有恒言:‘凡大彻大悟,继祖灯续佛慧命者,须是三朝天子福、七代状元才始得。’斯言似过,而理实然。昔中峰老人谓:‘无量劫来生死,今日要与和盘翻转,岂易事哉?’”(《竹窗随笔》)
【儒佛道】三家于道都证悟到了,特各举孔孟释老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论道话语如下。孔子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释尊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老子说:“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不可及】对于道体的空,儒佛道都认同。但佛教认知的道是不生不灭的。不灭固然,不生则有眈空之弊。唯有儒家所证,不灭而生生不息,空虚而至诚无息。噫嘻,此中妙义,非佛道所能及也,非佛道中人和世俗学者所能理解也。
【东海律】不能悟空是不行的,虽入儒门,登不了堂;仅仅悟空是不够的,纵可登堂,入不了室。欲入吾儒之室,还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寂然不动中体会至诚无息的天性乾健,从无思无为中通达於穆不已的无相光明。
【先天性】道体具有先天性,先天地而存在。注意,道体与天地不能以先后论,说先后,是方便,语言的局限性就体现在这里。先天可以指宇宙本体、万物本源、生命本性。《乾文言》说大人与天地合其德,先天而天弗违,就是因为其天命之性能而与天地之性合一。
【唯一性】天道唯一,认知不同。认知的正确度就是世界观的正确度。世界观正确度高,文化品质就高;世界观正确度低,文化品质就低。世界观完全错误的文化体系,就是邪说。一些邪说口口声声讲天讲道,其实无天无道,背天逆道。信奉它就会变成邪恶之徒,实践它就会沦为罪恶分子。
【超越性】道体潜在一切又超越一切,无所不在又无所不超,超越一切现象和作用,包括超语言、超逻辑、超人格、超意识,包括显意识和潜意识。熊十力先生在《新唯识论》中开宗明义提出:“今造此论,为欲悟诸究玄学者,令知一切物的本体,非是离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玄学即形而上学,是内圣学的核心。“非是离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意味着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克己复礼的践履,直到功夫纯熟,方能反身而诚,自心实证。
【超越性】张载《正蒙》言:“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盖道体是超越有无和虚实的。说虚无确实虚无,无方无体无迹无象。但他又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存在的,宇宙万物一切现象都是他无中生有、虚中生实地“生”出来的。故易经不说有无而说幽明,道体为幽,万象为明。其实,只要明道,说有无也没问题;不明乎道,说幽明同样空谈。
【无人格】天,有道体之天、自然之天,没有人格之天、义理之天。天无人格,义理非天。所谓人格之天、义理之天,皆非真实,是公羊儒、宗教儒强加于儒家的。注意,天理是道体之天,非义理。儒家义理包括内圣真理和外王大义,无非道体之天的发用。把天理说成义理,与把天道说成规律一样,都把道体说死了。这段话很重要,但公羊儒、宗教儒只怕永远理解不了。
【无人格】鬼神有人格,天道无人格。有人格神,无人格天和人格道。倡导人格天和人格道者,是夷道为器,夷本为末,夷本体为作用,夷本质为现象,夷形上为形下,夷无限为有限,夷无相为有相,夷大象为小象,夷天理为人心。如此一来,学问再好也无头,生意再好也无本,病在骨髓,不可瘳也。
【无人格】从儒经中读出天有智能、情感和意志,都是误读,误解天的作用为天的本体了。所谓天的智能、情感和意志,其实都是天的作用。好有一比,道如父母,器如儿女,智能、情感和意志作为道的作用,都属于器,就像天的儿女,并非天的本身。父母与儿女既不能割裂开来,又不能混为一谈。
【人与天】人有天性而非天。人与天、人性与天性之别,即器与道、用与体、末与本、有限与无限、有涯与无涯之别。熊十力先生的海沤与大海喻,颇为形象。
【易传曰】易传曰神无方而易无体。这就是道体的特征,神妙而没有方位、方所,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简易而没有实体,无迹无象,无声无臭。道体在不同的经典、语境和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称谓。
【易传曰】《周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这句话既是本体论,也是功夫论。注意,作为本体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并无先后之别,而是寂感同时,动静合一,无思无为而无不为。但作为功夫论,则要先无思无为,才能寂然不动,然后感而遂通。從容厅友言:“返本还源,回到主客未起一体笼罩之本然,乃契终极真实,就是天人本一。但习于主客对待分别见者,对此境界非常陌生,不知人除感官摄取,理性运思外,另有一种更根本之精神活动,用《易经》的话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佛教就讲般若无分别智。通是内通,万物皆有内在同一性,不进行主客割裂,则通于万物之本然。与万物通为一体,就是仁者与万物为一体。”
【自性空】道体无象,所以才是最大的象;道无自性,这是道体最大的特性。炎平厅友言:“只有忽略了事物形形色色的个性特征之后,才能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一个东西的自身特性被忽略了,就叫做无“自性”了,也叫“自性空”了。”这段话有助于对性天的理解,值得持“人格天”者深长思。
【天性空】或问:“说天有人格,固然非正见。说天有隐性人格,似无伤大雅。万物皆备于天,人格当然也可以隐备于天。”答:非也非也。正因为万物皆备于天,故说似一物即不中,说隐一物亦不中。如果天性只隐有人格,其生生就只能生人类而生不了万物,那也就生不了人类。没有天地万物,人类焉能独生哉。务必牢记,天性不空,道体不空,不成其为天道。
【儒家化】反对儒家宗教化,欢迎宗教儒家化。这应该成为儒家的基本态度和共识。儒化意味着仁义化、文明化和中华化。宗教中,佛教儒化历史最久,程度最深,禅宗更是佛教儒化的伟大成果。其次,伊耶二教也曾有一定程度的儒化。连极端主义宗教都能够有所儒化,遑论其它。这也充分说明儒家的文化力量、道义力量之伟大。注意,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汉化,马家所谓的中国化,本质上都是儒化。儒化能否落实和成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可必。但任何学派宗派和人物势力只要有儒化的愿欲,就值得鼓励和欢迎。
【主宰性】说“否定天有人格就是否定天的主宰性”,说“宋明理学削弱天的主导地位,为的是让位给理。”说“为了彰显理,把天的主宰性给削弱了或者抛弃了。”诸如此类观点在公羊儒、宗教儒中颇为流行,择错固执,熟能生厌,蠢话连篇。其实,孔孟将天道去人格化,不仅没有否定天的主宰性,而是更加强化了。而程朱的天理就是孔孟的天道。程朱也没有削弱天的主导地位,而是通过对天的超越性和潜在性的系统精微的论述,进一步彰明了天的真理性和主宰性。
【天地心】從容厅友言:“天以圣人为其人格,佛道以觉悟者为佛道之人格。不虚设一个控制主宰一切的先天人格神,但通过圣人的生命体现天地之心。”此言不错,略嫌不中。特补充曰,天无人格,天道因为有人类而有人格,因为有圣人而圆满人格。天道通过人类生命体现天地之心,通过圣人圆现天地之心。
2022-4-14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