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附儒谬论批判和仁道真谛揭示--东海微言小集
【九大谬】当代儒门流行九大谬论:一、天有人格论,包括全人格论、准人格论,皆性外拜天论;二、性非至善论,中道性善论之外的所有人性论,包括性恶论、无善无恶论、性不定论、内圣性善外王性恶论等等;三、内圣外王并列论,否定两者的体用关系;四、儒马融合论,包括以马融儒论、以儒融马论、马魂中体西用论;五、孟荀统合论,又称孟荀并重论;六、反主权在民论,包括主权在神论、主权在君论、主权在党论、否定主权在民之主权在天论等等;七、反儒家政治化论,反对儒家意识形态化,主张儒家负责道德而不干涉政治,道德儒主,政治民主或党主;八、反自由论,将自由与儒家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否定自由的道德意义和政治作用,主张剥夺错误反动思想的言论自由;九、民族主义论,将儒家爱民族等同于民族主义,将民本位原则歪曲为民族本位。上述谬论,各有后患。
东海已有大量文章陆续指出并予以批评,兹不详论。
【大道理】对于道理包括道德之理、政治之理和信仰之理,儒者特别唯心,凭自心良知对中华圣经贤传和古今名家大师的思想言论进行裁决,非者非之,绝不苟同乡愿;是者是之,绝不苟异和乡讪。论及道理,既要为读者负责,为天下后世负责,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道及高处,略有差池偏误,就会障碍性天的上达和王道的追求,故必须至真至实至正,来不得丝毫苟且。高僧大德有不拿佛法做人情之戒,儒者更应守死善道,守道如命,不拿仁法做人情,更不拿仁法图名谋利做交易。仁义挂帅,道理最大,此之谓也。
【孟与荀】近年来,儒学界时有孟荀并尊论和孟荀调和论。有学者认为,孟偏内圣,荀偏外王,两者并尊,正好互补。殊不知,荀子内圣既不明,外王又不正,而孟子本身就是内外并重的,无偏无倚,最为中正,最肖孔子,不需要补充。所谓调和孟荀,纯属自作多情。油加水,水加油,依然水是水,油是油,何足以言调和互补哉。正如在野厅友所言,孟荀之别是圣凡之别。调和孟荀,无异升荀为圣,或夷孟为凡,乌乎可。
【人性论】不明本性,说性恶说性善都是错,都停留在习性层面,说性恶固然不对,说性善更加肤浅。人类恶习深重,常常恶性泛滥,即使儒家社会,礼法并重,朝野间恶人恶事亦从未间断,“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盛世,唯成康时代一见而已。不明本性而持性善论,非傻子而何。
【人性论】荀子对人性恶的阐说,本是吾儒性善论题中应有之义,而吾儒对本性至善的认证,却非荀子所能知解。荀子以礼为伪,倡导化性起伪,就是因为不明性天真实相,不明礼制真精神。程朱对荀子的评论,皆的评也。注意,程朱对荀子并非一味否定。二程认为荀子才高,朱子认为荀子尽有好处,而且胜于扬子。
【人性论】撇开本性至善而论人性,无论性恶论、性善论、非善非恶论、善恶混杂论等等,都是错的,都不明性天之义,不通内圣之学,都不可能得圣王礼法之正。礼本于太一,太一即天道。不明天道,其礼无本。故荀学虽名王学和礼学,非正宗也,流于法家是逻辑的必然。不能养圣功,焉能守王道。而且,荀子即使自己有机会为君为相,也建设不起王道政治,学问无头、道德无本故。
【四句教】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第四句宜改为:为善去恶是诚意。前三句都极好,要特别注意无善无恶这四个字。阳明尝言:“无善无恶,是为至善。”朱熹说:“本然之性,固浑然至善不与恶对。”这个心之体和本然之性,即道心惟微的道心,本身无善无恶、超越善恶而可以生出一切善恶来。理解此义,方能正确理解性善论,也有助于理解天无人格论。
【思考题】蒋庆的王道构想中有“太学监国制”,明朝则规定学生不许议政,不许议论国家、社会大事。你认为何者为宜?或者皆非所宜,新中华如何取舍为宜?这是东海所发的一个思考题。关于明朝学生不许议政,出自《大明会典》之学规:“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果有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当,惟生员不许。”生员就是学生。明朝生员包括地方儒学生员和国子监贡生两大类。地方儒学生员又分为府州县的廪生、增广生、附学生。国子监贡生又分岁贡生、选贡生、恩贡生、拔贡生、纳贡生。对于此题,吾自答曰:“太学监国制”赋予大学太大的政治权力,流弊很大,不足为训。但是,明朝规定生员不许议政,剥夺了广大学生的言论权,同样不足为训。大学生礼当享有对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进行建言的权利。这个权利不能以学规剥夺之。大学生思想道德大多不成熟,不配监理国家、导向舆论和主导政治,但他们关心社会、议论政治的自由应该得到保障,这也有助于他们的思想成长和道德成熟。
【文化力】有厅友引蒋庆言:“对于一般人而言,只有制度性的善的力量,才能促使人性向善!”此言不错,但不准确,忽略了更加根本性的文化力量。即使政治和制度败坏,只要主体文化优良,能够为社会提供正确的三观和信仰,民德民智就不至于过度恶化。五四至今,人性恶化无底线,最根本的原因在文化,先则三民主义非正非良,后则蚂主义奇邪极恶,故一切不可收拾。
【东海律】促使人性向善的主要力量有二:一是良好的意识形态的力量,即好文化的力量;一是良好的制度形态的力量,即好制度的力量。其中文化的力量又更加根本。主体文化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一般民众的人性善恶,也决定着基本制度的品质优劣。这是东海百论之一文化决定论的要义。好制度从哪里来?一从好的意识形态来,二从好的领导团队来,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好的意识形态就没有好的领导团队,而好的领导团队必然信奉好的意识形态。
【宗教儒】宗教儒比反儒派更值得吾批评。绝大多数反儒派的思想错误太明显,随着儒家的复兴,它们就会销声匿迹,就像红卫兵的大字报会被风雨处理掉。而宗教儒的很多观点,似是而非,虽非而似,不仅一般学者,不少儒生也两眼昏花,难以辨别。弥近理而大乱真,此之谓也。若无东海法眼明辨和铁口力辩,不知多少儒生将误入人格神信仰的歧途,不知多少人会误认宗教化为儒家正途和王道正宗。那将很可能让儒家因为缺乏辟马的内力和自由的功能而丧失重建中华的历史性机会。当今天下,外辟极权之邪,内纠儒家之偏,舍我其谁。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宗教儒】從容厅友言:“有些儒生认为儒家在现代不行,是因为没有宗教化,只要儒家宗教化了,肯定大行。这种一教就灵的心态,其实没有搞清楚状况,以为只要打出宗教招牌,就信者盈谷了,这其实是一种工具化心态,与宗教之实不相应,沿董仲舒、康有为之路走下去,只能是死路。”此言不错,说明两点:一、董仲舒并未宗教化,康有为宗教化但未造人格神。造人格神是当代宗教儒的特色。
【宗教儒】东海与当代宗教儒之别远远大于朱陆之别。朱陆之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尊德性和道问学,先后次序和侧重点不同;二是太极之上有没有必要加一个无极作为对太极的解释。朱陆之别只是方法论之别,而非性天观之别。两家对易经的认同、对太极的理解完全一致。不仅朱陆,自孔孟至曾国藩康有为,从无将人格重新赋予天道的儒者。有之,自当代宗教儒始。
【董仲舒】说董仲舒造神,是当代某些学者的误会。董仲舒虽不够醇粹,不至于沦落到造神的地步。在汉儒中,二程评价较高者有三:“自汉以来,惟有三人近儒者气象:大毛公、董仲舒、杨雄。”(《二程集》)其中毛苌、董仲舒又高于杨雄:“汉儒如毛苌、董仲舒,最得圣贤之意,然见道不甚分明。下此即至杨雄,规模窄狭。道即性也。言性已错,更何所得?”(同上)说下此杨雄言性已错,可见毛董言性无错,只是不甚分明而已。如果董仲舒造神,那就更大错了,焉能获得二程赞肯?
【勿造神】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东海曰:不尽其心则不知其性,不知其性则内力不足,就有赖于外在的神支持,没有神也要造一个神出来,或为自己造神,或为人民造神。造者,假立也。立天为神,为创世造人的人格神,是原始人和西方宗教不约而同的共性。马家以天为物,宗教以天唯神,两者格格不入,但都不知天,同归于错。
【民之主】民主一词,最早应该出自《周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伪孔传:“天惟是桀恶,故更求民主以代之,大下明美之命於成汤,使王天下。”《书集传》注:“言天唯是为民求主耳,桀既不能为民之主,天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使为民主而伐夏,殄灭之也。”注意两点:一、这里的民主并非由民做主,而是为民做主,求民主是寻求可以作民之主的人;二、这里的天具有主宰性,《书集传》的作者朱子弟子蔡沉对此显然是肯定的。但如果因此认为蔡沉承认天有人格,那就成学术笑话了。
【天道观】厓山群友言:“别的学派是其世界观决定其属性的,而儒家却是以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属性的,作为奠基者的世界观变了几次。”东海曰:三观一以贯之,具有不可分割性,其中世界观即天道观又是决定性的。儒家的天道观以孔子为准,始终无变。变则偏,小偏则偏离孔子,大偏则违背孔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根源于天人合一论,并未“给孔子一个天人结构中的半神位置”。要说神,孔为圣,圣即神,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岂止半神而已。
【天命观】我命由我不由天。此言正确。虽然外在环境对命运具有很大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个人德性才是决定性因素。我命由天的观念则是错误的,可称为殷纣王的天命观。《尚书·西伯勘黎》记载,大臣祖伊得知黎国被周人占领后,立刻朝觐劝谏纣王。纣王回答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吾怀疑,纣王很可能误以为有一个人格神负责着他的命运,对他这个天子特别关照。性外无天之妙谛,非世俗所能知,遑论暴君。
【请蒋庆】多年来东海陆续对蒋庆先生多种观点提出批评异议,今年来更为集中。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此之谓也。所批观点皆有其原文为证,不敢误读更不敢强加也。如果今后蒋先生观点有变,欢迎知情者及时告知。非常期待蒋先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思想错误,过而改之,东海有厚望焉。天道有没有人格,内外是什么关系,本性善与不善,主权在不在民,如何看待耶伊两教,如何判断自由主义和西方文明等等,都是儒家重大问题,都需要明辨之。错误固当纠正,含糊也要不得。蒋庆先生当代真儒名儒前辈儒,不可不深思熟虑而明确取舍焉。这是对儒家、国家和天下学者负责,更是对自己的慧命负责,不可等闲视之也。
【善恶报】天确有惩治邪恶、褒奖善良的功能,但不能因此论断天有思想、思虑、知觉、情感、道德判断等等人格特征。因为天的奖善惩恶的功能,并非通过人格性的道德判断进行,而是通过因果律体现,具有无计划性、不负责任性和不确定性,其报应或明显或隐晦,或肉体或精神,或即时或滞后,或现世或后世,多种多样不一而足。这种报应与通过道德判断进行的奖善惩恶显然不同。
【形而上】欲分清形而上形而下,大不易也,非一般儒生所能。形而上形而下之别,即道器之别,亦体用之别、本末之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能够分得清形上形下,纵未明道,亦近道矣。某些儒生之所以信仰人格神,就是因为分不清形而上形而下,误以为天有人格,以为人格神就是形而上的存在。
【性天论】性天观是衡量一个学者造诣境界的重要标准。伯勤群友言:“至诚或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因此一个学者讨论至诚或仁的论断,基本上可以代表此学者对儒学的总体理解方法和层次。”此言甚是,孔子的仁,孟子和《中庸》的诚,是儒学的最核心,于人为性,于天为道。对诚或仁的理解论断,就属于性天论。
【性天论】无论是由西归儒、援西入儒、以儒论西还是以西阐儒,也无论性天观如何,只要信仰性天,立足于儒,就是儒生。佛道两家也信仰性天并有所得,但所得不同。儒家所得最为圆正,内外并重,可圣可王。儒家的性天观又以孔孟为标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董子程朱阳明子一脉相承,高度一致。认为历代圣贤于性天解证有异者,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董子之天有人格,孟子和程朱阳明子之天无人格,都是想当然的误解。
【性天论】尔雅厅友言:“天有多面相,有自然之天,荀子是也;有准人格之天,蒋先生是也。但这些讲法只是权宜,不是孔子整齐之天”云。荀子蒋庆皆不知天,然而有别。荀子自然之天是实存,真实存在;蒋庆准人格之天非实存,与西方宗教的人格神一样,都是人类意识的虚拟臆想。
【性天论】或说人有自由意志,天必有自由意志,因为“一个没有自由意志的东西不可能赋予出自由意志”云。答:禅宗有一句名言:叫说似一物即不中。用于天道,确实不错。天道具有超越宇宙生命一切现象的超越性。相对于天而言,意识和自由意志也是现象,可以超越,必须超越,不然不配为天也。
【性天论】天人合一。天人之所以能够合一,是因为天人同体,道体即性体。这是内圣学要义,也是儒佛道共识。正因为有此共识,儒佛道才能高度相通并成为中华文化三大统,相比天人割裂的西方宗教,都有资格称为圆教。西方宗教徒和当代宗教儒之所以认为天在性外,坚持性外拜天,皆因不明此理故。
【性天论】易经之天绝非人格天。易经讲神道设教,并非以人格神之道设教。对此吾有专文阐明之。惜乎不少儒生不得而闻或闻而不解。天无人格却至神至妙,神妙无穷,非任何人格神、准人格神所能望尘。天即仁也,仁最神也。易经所谓神道,就是仁道;神道设教,就是宗仁而教,实行儒家教育。
【天无心】论及天命时,王夫之指出,天有理而无心无喜怒。王夫之言:“天之命,有理而无心者也。有人于此而寿矣,有人于此而夭矣,天何所须其人之久存而寿之?何所患其人之妨已而夭之?其或寿或夭不可知者,所谓命也。而非天必欲寿之,必欲夭之,屑屑然以至高大明之真宰与人争蟪蛄之春秋也。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寒而病,暑而病,饥而病,饱而病,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见为不可知,信为莫之致,而束手以待之,曰天之命也。是诚天命之也。理不可违,与天之杀相当,与天之生相背,自然其不可移矣,天何心哉?故邺侯之言非大也,非与天争权,自知其藐然不足以当天之喜怒。而天固无喜怒,惟循理以畏天,则命在己矣。”此言极是。假设天有心有人格有喜怒,则命不在己而在天矣,难免堕入“我生不有命在天”的思想误区。
【智勇源】或问:怎样才能让仁智勇都高大起来并源源不绝?答以四个字:与天为徒。这四个字出自《庄子·人间世》,是借颜回之口所说。其言曰:“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与天为徒的作用有三:一、知道自己与天子一样是“天之所子”;二、别人对自己的话无善无不善,不予以赞美和批评;三、被人看成童子。这算得了什么呢?可见所得有限,并未真正与天为徒。真要与天为徒,非吾儒不可。只有儒家才能知性知天,与天为一,为仁智勇提供源源不绝的内驱。
【鬼神论】儒家于天道和鬼神皆敬,但同中有异。敬天如敬圣人,君子有三畏,敬畏,含有崇拜、信仰意。敬鬼神如敬正善之士或一般人,恭敬有礼而已。《礼记》云:“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东海曰:虽小神小鬼必有尊也,而况正神善鬼乎?至于邪神恶鬼,对不起,连恭敬礼貌都免了,给老子滚得远远的。胆敢靠近三百米,吾让你魂飞魄散,万劫不复!
【鬼神论】从小相信鬼神的存在。先是听闻农村老人讲鬼神故事,在县城补习和团县委工作期间,又饱览《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历代笔记小说,得出两个结论并相信之:一、君子豪杰死后可以成神;二、鬼神有正邪善恶之别,对于君子豪杰,正神善鬼会充当护法,邪神恶鬼不敢害或害不了。归儒之前,变坏的机会不少但终于没有变坏,每次都能守住底线,于这两点“迷信”不无关系。
【鬼神论】鬼神都是有人格的,鬼神都是被造物,无论怎样高级的神,都不是造物主,没有创世造人的功能。神本主义的错误在于假设了一个创世造人的人格神或人格天,然后以之为本,这就有违道德仁本、政治民本、世界人本之三本原则。仁者敬贤爱人,仁政敬天爱民,对鬼神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就是敬而远之。既不可失敬,又不可亲近。
【鬼神论】佛道两家与儒家一样,也是有神论而非神本论。蒋庆的宗教化是效仿耶伊两教,居高效下;康有为的宗教化则是效仿佛道两教,品质较优。不过,作为宗教儒,都有亲近鬼神之嫌,有违“敬鬼神而远之”之训。吾儒虽信仰天道、敬重鬼神,但坚定地立足于人道,道德上以圣贤为神之主,神所冯依在德故;政治上以人民为神之主,民主神辅,王道原则之一也。
【神本论】儒家是有神论,但不是神本论。承认鬼神的存在,但不以神为本,不承认有一个创世造人的人格神或准人格神存在。神本论有正邪之别,伊教和洪杨帮的拜上帝会为邪,耶教为正,蒋庆的儒家神本论更正,故既有批评,严批其妄测天道的错误;又有赞肯,肯定其王道思想的价值。
【非神学】说经学是神学,说理学否认了神学,都是谬论。理学即经学,理学经学皆非神学,而是仁学。神学以神为本,而仁学以仁为本。儒家的天人合一就合于仁。仁有神性而非神,既非人格神,也非准人格神。儒学从来不是神学,儒家从来没有神学。神学和马家物学一样,既不知人又不知天。比较而言,西方人学虽不知天,毕竟有所知人,初步立足人道,值得有所肯定。
【内外论】心性与政治的关系,不是一体两面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体一用的本末关系。如果将两者并列,内圣学就会失去外用,沦为空谈清谈无用之学;外王学就会丧失根本,变成无根花果无本生意。撇开心性而另外虚拟一个准人格神作为外王的根本,无效无效也。吾道一以贯之,是贯之于心性,不是贯之于天神,更不是贯之于人格神。
【内外论】内本外末,圣体王用,没有内圣就没有外王。没有一定的道德内存,别说王道政治,连自由民主也是追求不到、建设不起的。别小看美国那一批开国元勋。他们内功有限,非君子更非圣贤,但大都不失为正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其整体德智为二百多年来全球最高。列斯之流给他们洗脚都不配。
【内外论】程朱侧重内圣学及形而上学,并非轻视外王学,而是宋朝的主要问题在内不在外,在上不在下,不在制度;东海内外并重,又特别重视王道的建构和追求,是因为马邦的问题是全方位的,既在内在上,又在外在下,无所不在。说理学不重视外王,非政治之学,高度认同理学而又强烈追求王道的东海就是反面的例子。
【内外论】王学属于圣学,是圣人的政治学。换言之,王道亦圣人之道,是圣人的政治之道,圣德的政治之表。王制、礼制作为王道的制度形态,是王道之迹。圣学与王道是本末关系,王道与礼制也是本末关系,王道大义为本,礼乐制度为末。尔雅厅友称之为本迹关系,也没错。他说:“王道是本,礼制是迹。用今天的话,三代礼制是圣王治世之迹,是最佳实践。孔子学三代礼,皆文、献证成其礼意,求其迹而探其本也。孔子作春秋,缘律例以制义,礼以义起也。故宋儒学三代,深探其本而开新,故朱子制家礼,福泽千年。今天作为民俗仍保留着。清儒廖平搞大统、小统之说,以迹当本,滑向制度本体,其弊也深。不可不慎。”
【新三权】主权在民,治权在君,教权在儒,这是新三权分立。主权领域,以民为主,由民作主;治权领域,为民作主,爱民如子;教权领域,为民作师,导之以德。三权既各有侧重而又相辅相成,同归于王道,可称为王道三原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便非王道。马帮既剥夺人民主权,又剥夺儒家教权,当然悖王道;自由主义承认人民主权,但不承认儒家教权,大逊于王道;蒋派儒家主张儒家教权,但不承认人民主权,同样非王道。唯有新三权分立的政治,才得王道之正,才能对人民教之以仁、导之以礼、制之以法,发展经济科技,保障民生民权,使其安居乐业。
【答客难】有厅友言:“蒋子认为民意当合于天道,分而言之,民意当合于天道正义与历史传统,不然就是民意一重独大。”东海曰:严格地讲,人世间只有圣意才能合于天道正义,民意是不可能合于天道正义的,即使大同社会未必可能。无论一地一国还是天下之民意,都很容易出偏出错。故儒家在不同领域对民意态度不同。在治权教权领域,民意仅供参考;在主权领域,民意最大,一重独大,理所当然,政所必须。即使民意品质低劣,民意独大,也比霸王硬上弓地强作民之主好得多。
【圣贤序】有人将历代圣贤牌位如此排列: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制圣荀子、心圣阳明子、政圣董子、理圣朱子、文圣文中子。这个序列严重不当,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不宜将荀子、文中子列入,也不宜给他们制圣、文圣之称。尤其是荀子,性已不识,更说甚道,才高学陋,诬攻孟子和孔门贤者,悖圣人者也,何足以配享孔子。孟荀朱子相互思想扞格,共同配享孔子,圣前打架,有违吾道一以贯之圣训。其二、次序不当。從容厅友言,不宜把朱子排在阳明之后。朱子更得乎孔孟之正,排朱子于阳明子之后,不仅有违长幼之序而已。其三、漏了二程。
【大自由】很认同和喜欢一清厅友这句话:“儒學是給天下生民開自由的,歷史上是,現在也是,後世也是。”特补充曰:儒學既給生民開自由,也给自己開自由。无权位,可以给自己開道德自由;有机会,可以給生民開王道自由。在极权社会追求自由,为天下后世构建王道,也是成就道德自由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本论】儒生必然、也必须坚持三本原则。三本者,道德界以仁为本,政治界以民为本,宇宙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鬼神、人与自然万物之关系中以人为本。坚持三本可以作为儒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注意,三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一便非儒家,或非儒家正宗。
【三本论】儒佛道都是道德挂帅,不同在于,佛教归本于空寂,道家归本于虚静,都未能证入生生不息、至诚无息之仁道大光明境。自由主义政治以人为本,与儒家小异大同,但不重视道德。佛道只是未能允执厥中,自由主义则是完全不明道德真相。因此自由主义即使有德也无本,毫无根基。在人与鬼神、人与自然万物之关系中,其人本立场必然难以坚定,不少人就滑向了神本主义或物本主义。
【三本论】儒家是仁本主义之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万物皆有天性,人为万物之灵,为宇宙万物最尊贵者。《孝经》言“天地之性人为贵”,《礼运》言:“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言“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云。天地有人,如人腹内有心,人类就是天地的核心。《正义》说:“天地之心也者,天地高远在上,临下四方,人居其中央,动静应天地,天地有人,如人腹内有心,动静应人也。故云天地之心也。”王肃云:“人于天地之间,如五藏之有心矣。人乃生之最灵,其心,五藏之最圣者也。五行之端也者,端犹首也。万物悉由五行而生,而人最得其妙气,明仁、义、礼、智,信为五行之首也。”
【三本论】人类中心主义要义有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根本的目的,人类的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儒家对此既有认可又有超越,以仁为人类的最高尺度、目的和归宿,故可称为仁本主义之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仁者爱人,并不局限于爱人类。如果将来在其他星球上发现了高智商生命,无论其科技与文化是远远超越人类还是远远落后于人类,都可以成为我们仁爱的对象,绝不会发生将对方灭绝或捕为奴隶的恶行。如果对方心怀大恶,凌辱欺压人类,仁本主义势力自当直道相报。义刑义杀义战,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外星生命。
2022-7-2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