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后89」出生的一代,要认识六四真相,最大的挑战是在一大堆未曾亲眼目睹、似假还真的资料中,寻找自己的答案。重视国史、人文教育的风采中学,每年都会在校内举办六四纪念活动,校方和同学唯一坚守的原则,是不会堕入任何一方的立场,鼓励学生们多元思考,对六四保持客观、中立的分析。
在六四事件震动全球之那一年,今年读中五的李振辉还未出生。他今天对於六四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书本和网上消息,因为并非第一手资料,他自言对六四难有深刻感受。「对於六四事件,学生与政府都要负责任,政府用武力镇压是最差的手段,但学生在短时间内向政府施压,亦导致惨剧发生。」
要求以邓小平学生立场思考
就读中四的中史学会主席赵凯瑜强调,他们在向同学讲解六四事件时,会注重描述事件经过,以中立的角度分析,不会加入自己立场。例如风采中学今年向学生派发的分享资料,要求同学们分别站在「老革命家」邓小平、学生及香港市民的立场,思考如何处理学生大举到天安门示威的场面,以及行动所带来的正、负面后果。
学校副校长何汉权强调,历史不应由任何一个政党,包括民主党、民建联以至共产党来作解释,国家所扮演的角色,是把史料全面公开,让历史学家及坊间各自作出解释。不过,由於中国官方至今未有开放任何资料,校方向学生教授时,只有採用当年的报纸、电视新闻,至於政党的资料则尽量避免採用,以免引入对方的立场。
中史科教师王颖芝亦表示,在教授六四事件时,会尽量避免使用煽情或带有强烈色彩的形容词,并注重客观描述。「例如描述六四当晚有坦克入城,有学生死伤,军民冲突,至於死亡数字,则坊间各有说法,我们都难以考究。」
虽然六四事件并非历史科的重点课程,但何汉权强调,六四是中国历史重要的一环,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真象。「六四至今仍令人隐隐作痛,如果不开药方,不照X光,这个伤口永远不会复元,和谐社会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