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代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之比较

前言


中国当代的历史学家,把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划分成为以领导人为核心的四代历史,第一代是毛泽东,第二代是邓小平,第三代是江泽民,第四代该是胡锦涛。其实这种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按中共中央的最主要领导人在位划分,应该是六代∶第一代毛泽东,第二代华国峰,第三代胡耀邦,第四代赵紫阳,第五代江泽民,第六代胡锦涛,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邓小平时代。如果按政策来分,可能只有两代,毛泽东为一代,邓小平为一代,江泽民、胡锦涛都只是邓小平政策的延续。但是历史学家把历史划成了四代,也就只好跟随大流。本文比较中国这四代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


既然涉及第一次国内出访,就必须有确切的改朝换代时间。没有改朝换代的时间,也就没有“第一次”。何时是毛泽东时代的结束?什么时候是又邓小平时代的开始?邓小平时代何时结束?什么时候又是江泽民时代的开始?江泽民时代何时结束?什么时候才是胡锦涛时代的开始?历史学家并没有给出回答。


本文所写的四位中共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是毛泽东1952年视察黄河,邓小平1980年视察长江及三峡地区,江泽民1989年视察长江及三峡地区,胡锦涛2003年访问河北西柏坡。令人十分惊奇的是,中共四代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都和水库大坝工程有关。


一、毛泽东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


1949年毛泽东入主紫禁城后,三年多没有出北京城。1952年10月最后的几天,毛泽东在杨尚昆(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罗瑞卿(公安部部长)、滕代远(铁道部部长)、黄敬(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等人陪同,乘专列南下徐州,然后溯河而上,经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对黄河下游地区进行了考察。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内出访。


在视察黄河的过程中,毛泽东听取了当时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的汇报。毛泽东问王化云:“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王化云提出了在黄河流域建设40多座大坝,用来控制黄河洪水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第一要建造的就是黄河三门峡大坝。王化云的建议,正中毛泽东的下怀。在离开开封北上的时候,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王化云说:“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在接到毛泽东的圣旨之后,王化云就制定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这个报告草案亲自呈送毛泽东,经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修改成为一篇“翻江倒海”的文章。1955年,这个规划被列入全国人大的会议议程,1957年全国人大批准了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的议案。至于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命运,在这里就不再多述。


现在批评黄河三门峡大坝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指出,毛泽东的“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的命题是错误的。第一,黄河绝对不可能涨上天。第二,如果黄河涨上天,王化云提出的40多座大坝,也将无能为力。


当年河南省科委副主任杜省吾曾说过∶“黄河本无事,庸人自忧之”。杜省吾当然不敢说毛泽东是庸人,而是说王化云和他领导下的黄委会是庸人。清华大学水利系的黄万里教授则认为,把黄河当作“害河”来治理,是最大的错误。但是,他们的意见一直未被中央决策层所接受。


其实,毛泽东建造黄河三门峡大坝的最主要目的,不在什么防洪,而在发电。什么是共产主义?苏维埃加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计划的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发电能力,超过1949年全中国的发电能力。毛泽东一直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项目,绝大多数项目是涉及军事能力的重工业,很多项目布置在黄河三门峡大坝周围地区,希望能够得到三门峡大坝的强大电力的支持。当毛泽东得知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失败、三门峡大坝的发电机组被迫拆除、换功率小的发电机组的消息之后,气得他大骂,说要把大坝给炸了。从此之后,毛泽东不再提起∶“黄河涨上天怎么办”这个问题了。


二、邓小平问∶“建了大坝以后水就变冷了,下游地区的水稻和棉花都不长了,鱼也少了。有没有这回事?”


1980年6月底,邓小平在女儿等的陪同下,经西安、成都,回四川老家省亲。7月11日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东方红32号”轮船,沿水陆出川,陪同的有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四川省省长鲁大东、长江流域办公室副主任魏廷铮、宜昌地委书记马杰、葛洲坝工程局局长廉荣禄等。


文化大革命中,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水利部向毛泽东提出建设三峡工程,但被毛泽东拒绝。毛泽东去世之后,华国峰提出要搞四个现代化,提出要建设十个大庆、十个鞍钢的宏大计划。此时,湖北省和水利部又将三峡工程提出来,使用的还是1958年的三个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200米,195米和190米。当时四川省坚决反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华国峰下台后,邓小平重新回到权力中心。邓小平此次出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亲自到长江三峡地区去看一看,为三峡工程决策拍板做个“调查研究”。据说邓小平此次是有备而来,就是说带着问题来的。那么邓小平带着什么问题来的呢?在轮船上,邓小平主要听取了魏廷铮三峡工程的汇报。


邓小平问魏廷铮∶“反对建三峡大坝的人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说是建了大坝以后水就变冷了,下游地区的水稻和棉花都不长了,鱼也少了。有没有这回事?”魏廷铮以丹江口大坝工程为例子,说∶“丹江口水库修起来以后,汉江中下游解除了水患,粮食、棉花连年丰收,汉江的鱼产量也没有减少。”“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邓小平认为魏廷铮说得有理。


船到武汉之后,邓小平立即把胡耀邦、赵紫阳、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召到他下榻的东湖宾馆,开会讨论三峡工程。邓小平说∶“生态发生变化问题,听起来问题不大。”


和毛泽东的“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问题一样,邓小平的关于三峡大坝的问题,并没有击中要害。笔者查找了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意见,并没有人提出,三峡建坝之后,下游地区的水稻和棉花都不长了问题。但是大坝下泄水温降低,大坝建造,清水下泄将影响鱼类产卵地,影响稀有鱼类的生存,如白鳍豚可能会灭绝的问题,是三峡工程反对派多次提及的。邓小平所问的“鱼少了”,可以有两个理解,一是指长江鱼类总产量是否会减少,或者是指长江鱼的种类是否会减少。从魏廷铮的回答来和邓小平的符合来看,是前者,长江鱼类总产量是否会减少,而没有涉及稀有鱼类种类减少的问题。所以邓小平在听完汇报后,就得出生态发生变化问题,听起来问题不大的结论。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时对三峡工程表态说∶“我赞成搞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邓小平为三峡工程开了绿灯。


邓小平所提问题的幼稚,表现了邓小平在视察之前的准备,主要是听人汇报而得到的。长江流域办公室副主任魏廷铮的回答,更是有意作错误引导,丹江口大坝建造之后,在水库中人口养鱼,才使得汉江的总鱼产量没有减少。但是汉江中的自然鱼的生长,则受到很大负面影响。


2006年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六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队,经过二十五天长程调查后,在长江中没有找到白鳍豚。科学家认为,长江中的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而1980年代初,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尚有约四百头。从数量上来说,白鳍豚的灭种,只是少了四百头白鳍豚,正如邓小平所说的,生态发生变化,但问题不大,从总量来看,只是少了四百头。但是这四百头白鳍豚的消失,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物种。三峡大坝的建设,加速了白鳍豚的消失。


同样,魏廷铮也没有向邓小平反映大坝建设之后,会加重大坝上游地区洪水灾害的问题。就在邓小平视察三峡地区后的第三年,1983年丹江口大坝上游的安康县发生水淹县城的大洪水。7月31日18时洪水破城进水,20时淹没全城,有居民逃到四层楼顶上,还是被洪水淹没。黄万里先生查询当地人民,或谓淹死数千人,或谓数万人,惨绝人伦。


三、江泽民到了三峡就给李鹏打电话


1989年六四事件前,江泽民被八位老人选定为总书记,从上海赶到北京。位置还未坐热,便于7月21日至24日在水利部部长杨振怀和农业部部长何康的陪同下,匆匆赶往湖北省。7月22日晚江泽民到了宜昌,便给在北京医院里“养病”的李鹏打了电话,向他通报了视察的日程。江泽民在湖北视察了三峡坝址,葛洲坝工程,荆江大堤,还专程到长江科学院九万方三峡水库模型试验厅,并做了重要讲话。可惜2006年出版的“江泽民文选”中并没有收录这篇重要讲话。


在考察期间,江泽民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铮(原长江流域办公室)大谈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但是江泽民缺乏最基本的地理常识∶长江本是一条十分平和的大河,在西汉之前,鲜有洪水灾害的记录。只是到了明清之后,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灾害程度也加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洪水灾害的发展趋势是∶更加频率,更加严重。如果江泽民能对历史洪水做一个科学的分析,就会发现,即使这些洪水再现,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不是无能为力就是雪上加霜。


1860年(清咸丰十年)长江洪峰流量(枝城)近11万秒立米。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宜昌、宜都、公安等城市大水入城,城恒坍塌,人畜漂没无计。上荆江虽未溃口,但冲开了藕池口,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湖南遭灾严重。1860年的洪水,是长江历史上最大的洪水。在被洪水淹没的城市中,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在三峡大坝以上,宜昌、宜都、公安在三峡大坝以下。如果说,三峡水库通过蓄水,能够减轻下游宜昌、宜都、公安的洪水威胁,那么水库壅水,则增加上游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的洪水灾害。这就是黄万里先生指出的,三峡水库没有防洪功能,只有转移洪水灾害的功能。


1870年(清同治九年),(枝城)洪峰流量又高达11万秒立米,江汉平源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仅两湖便有50多个州县被淹没。这年6月下旬以后,暴雨成灾。地处嘉陵江下游之合川县,“雨如悬绳连三昼夜,6日大水入城,深四丈余”。重庆磁器口“大雨十天,江上漂流人、物七日之久”。万县志云:“6月15日江水汛,16日没河岸,17日啮城根,18日没县署照墙,19日子夜,大雨彻宵,骤涨平明,县地陆沉”。鬼城丰都,亦“全城淹没无存”奉节鲍超阁的墙上至今仍有石刻,令人怵目惊心:“同治九年季夏洪水至此”。云阳张飞庙前也有石刻:“同治九年”秭归县,“江水暴溢,归州河一带巨涨,沿江水势几有越岭之虞”。位于三斗坪镇的黄陵庙,大殿内楠木擎柱顶端,遗留着“同治九年”的洪水痕迹。合川县、重庆磁器口、万县、丰都、奉节、云阳、秭归、黄陵庙都在三峡大坝之上,三峡工程的建设只会增加这些地区的洪水灾害。


1931年,长江水患殃及川、鄂、湘、赣、皖、苏、豫、七省,共计205个县,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灾民达2800多万,其中淹死者竟达14.5万人之多。武汉,市区“大船若蛙丰浮水面,小船如蚁漂流四周”,洪水浸泡时间长达四个月。洪水泛滥时,“幸免者或攀树巅,或骑屋顶,或站高阜,均鹄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皆悉死于饥,竟见有剖人而食者”。1931年洪水灾害主要是由长江支流汉江和澧水、沅水的洪水引起的,死亡的14.5万人,其中汉江堤溃,淹死了八万多人,澧水决口淹死了三万多人。既使当年有三峡水库的话,也无法挽救死于汉江和澧水洪水的人的性命。


1935年,洪水发生之时,致使“荆沙被水围困,形如岛屿。四乡人畜漂没,四舍荡然,并波及荆、潜、监、沔一带,为状之惨,目不忍睹。”。这一年,长江上游并未发生洪水。7月3日至7日在长江支流清江、澧水上游、香溪河(三峡坝址以上)、黄柏河(三峡坝址以下宜昌以上)、沮河(宜昌以下)河源地区发生了历史记录上最大的暴雨,暴雨中心和外围地区包括澧水、清江、三峡部分地区以及汉水中下游地区,其中澧水和汉水的洪水均为历史最大洪水。三峡工程根本无法控制长江支流澧水和汉水的洪水,也无法控制支流黄柏河和和沮河的洪水。


7月25日江泽民从三峡视察回来,兴冲冲地医院看望李鹏,并对李鹏说,他认为上三峡工程是必要的,并大力赞扬陪同视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铮等人。这些都让李鹏非常感动,不久便“病愈”出院,重新主持国务院工作。江泽民上任后对三峡地区的出访和对三峡工程的表态,是对于三峡工程独有钟情的李鹏的政治支持,作为政治回报,李鹏和江泽民结成了政治上的联盟。


四、胡锦涛参观的是一个假的西柏坡旧址


胡锦涛被邓小平指定为江泽民的接班人。胡锦涛当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出访便来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学习考察,重温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值2003年12月。


西柏坡坐落在位于太行山中的平山县。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的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都到达了西柏坡,这里就成了中共中央驻地。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告诫大家,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天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于3月25日进驻北京。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胡锦涛参观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面临岗南水库,背依柏坡岭。在绿树之间的白色的民房,是中共中央机关大院,建筑面积1.644万平方米。中北部有一山,中设防空洞,五位书记旧居和其他机关用房沿山周围而建。毛泽东旧居紧靠小山南端。分为前后两个大院。前院设有警卫室,后院是毛和家属的住房,以及办公室和会客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在大院西侧,原为机关大食堂。


让共产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骗人的假话。毛泽东一进北京就象当年的皇帝一样,住进了中南海,后来又让各地为其建造行宫。其实胡锦涛所参观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也是假的,是后来再造的。真正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早已经被岗南水库所淹没。


岗南水库是1958年大跃进年代中开工建设的一座大型水库。由于水库将要淹没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当时河北省和水利部的几个负责人认为∶修岗南水库要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谁能担当得起这个罪名?所以一直没敢做决策。钱正英是当时最年轻的女副部长,深得毛泽民的器重,她自告奋勇地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了建设岗南水库的好处。钱正英认为,为了保留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而不修岗南水库,影响不好。毛泽东同意的钱正英提议,将该信批给邓小平,并说∶中央纪念地点,越少越好。邓小平给河北省做出批示∶岗南照修。后来在周恩来的干预下,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异地重建。所以,胡锦涛参观的是一个假的西柏坡旧址,真的西柏坡旧址早在水库的库水之下,在缺氧的环境下,变质、腐烂。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中共四代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之比较

前言


中国当代的历史学家,把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划分成为以领导人为核心的四代历史,第一代是毛泽东,第二代是邓小平,第三代是江泽民,第四代该是胡锦涛。其实这种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按中共中央的最主要领导人在位划分,应该是六代∶第一代毛泽东,第二代华国峰,第三代胡耀邦,第四代赵紫阳,第五代江泽民,第六代胡锦涛,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邓小平时代。如果按政策来分,可能只有两代,毛泽东为一代,邓小平为一代,江泽民、胡锦涛都只是邓小平政策的延续。但是历史学家把历史划成了四代,也就只好跟随大流。本文比较中国这四代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


既然涉及第一次国内出访,就必须有确切的改朝换代时间。没有改朝换代的时间,也就没有“第一次”。何时是毛泽东时代的结束?什么时候是又邓小平时代的开始?邓小平时代何时结束?什么时候又是江泽民时代的开始?江泽民时代何时结束?什么时候才是胡锦涛时代的开始?历史学家并没有给出回答。


本文所写的四位中共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是毛泽东1952年视察黄河,邓小平1980年视察长江及三峡地区,江泽民1989年视察长江及三峡地区,胡锦涛2003年访问河北西柏坡。令人十分惊奇的是,中共四代领导人的第一次国内出访都和水库大坝工程有关。


一、毛泽东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


1949年毛泽东入主紫禁城后,三年多没有出北京城。1952年10月最后的几天,毛泽东在杨尚昆(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罗瑞卿(公安部部长)、滕代远(铁道部部长)、黄敬(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等人陪同,乘专列南下徐州,然后溯河而上,经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对黄河下游地区进行了考察。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内出访。


在视察黄河的过程中,毛泽东听取了当时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的汇报。毛泽东问王化云:“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王化云提出了在黄河流域建设40多座大坝,用来控制黄河洪水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第一要建造的就是黄河三门峡大坝。王化云的建议,正中毛泽东的下怀。在离开开封北上的时候,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王化云说:“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在接到毛泽东的圣旨之后,王化云就制定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这个报告草案亲自呈送毛泽东,经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修改成为一篇“翻江倒海”的文章。1955年,这个规划被列入全国人大的会议议程,1957年全国人大批准了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的议案。至于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命运,在这里就不再多述。


现在批评黄河三门峡大坝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指出,毛泽东的“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的命题是错误的。第一,黄河绝对不可能涨上天。第二,如果黄河涨上天,王化云提出的40多座大坝,也将无能为力。


当年河南省科委副主任杜省吾曾说过∶“黄河本无事,庸人自忧之”。杜省吾当然不敢说毛泽东是庸人,而是说王化云和他领导下的黄委会是庸人。清华大学水利系的黄万里教授则认为,把黄河当作“害河”来治理,是最大的错误。但是,他们的意见一直未被中央决策层所接受。


其实,毛泽东建造黄河三门峡大坝的最主要目的,不在什么防洪,而在发电。什么是共产主义?苏维埃加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计划的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发电能力,超过1949年全中国的发电能力。毛泽东一直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项目,绝大多数项目是涉及军事能力的重工业,很多项目布置在黄河三门峡大坝周围地区,希望能够得到三门峡大坝的强大电力的支持。当毛泽东得知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失败、三门峡大坝的发电机组被迫拆除、换功率小的发电机组的消息之后,气得他大骂,说要把大坝给炸了。从此之后,毛泽东不再提起∶“黄河涨上天怎么办”这个问题了。


二、邓小平问∶“建了大坝以后水就变冷了,下游地区的水稻和棉花都不长了,鱼也少了。有没有这回事?”


1980年6月底,邓小平在女儿等的陪同下,经西安、成都,回四川老家省亲。7月11日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东方红32号”轮船,沿水陆出川,陪同的有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四川省省长鲁大东、长江流域办公室副主任魏廷铮、宜昌地委书记马杰、葛洲坝工程局局长廉荣禄等。


文化大革命中,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水利部向毛泽东提出建设三峡工程,但被毛泽东拒绝。毛泽东去世之后,华国峰提出要搞四个现代化,提出要建设十个大庆、十个鞍钢的宏大计划。此时,湖北省和水利部又将三峡工程提出来,使用的还是1958年的三个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200米,195米和190米。当时四川省坚决反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华国峰下台后,邓小平重新回到权力中心。邓小平此次出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亲自到长江三峡地区去看一看,为三峡工程决策拍板做个“调查研究”。据说邓小平此次是有备而来,就是说带着问题来的。那么邓小平带着什么问题来的呢?在轮船上,邓小平主要听取了魏廷铮三峡工程的汇报。


邓小平问魏廷铮∶“反对建三峡大坝的人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说是建了大坝以后水就变冷了,下游地区的水稻和棉花都不长了,鱼也少了。有没有这回事?”魏廷铮以丹江口大坝工程为例子,说∶“丹江口水库修起来以后,汉江中下游解除了水患,粮食、棉花连年丰收,汉江的鱼产量也没有减少。”“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邓小平认为魏廷铮说得有理。


船到武汉之后,邓小平立即把胡耀邦、赵紫阳、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召到他下榻的东湖宾馆,开会讨论三峡工程。邓小平说∶“生态发生变化问题,听起来问题不大。”


和毛泽东的“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问题一样,邓小平的关于三峡大坝的问题,并没有击中要害。笔者查找了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意见,并没有人提出,三峡建坝之后,下游地区的水稻和棉花都不长了问题。但是大坝下泄水温降低,大坝建造,清水下泄将影响鱼类产卵地,影响稀有鱼类的生存,如白鳍豚可能会灭绝的问题,是三峡工程反对派多次提及的。邓小平所问的“鱼少了”,可以有两个理解,一是指长江鱼类总产量是否会减少,或者是指长江鱼的种类是否会减少。从魏廷铮的回答来和邓小平的符合来看,是前者,长江鱼类总产量是否会减少,而没有涉及稀有鱼类种类减少的问题。所以邓小平在听完汇报后,就得出生态发生变化问题,听起来问题不大的结论。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时对三峡工程表态说∶“我赞成搞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邓小平为三峡工程开了绿灯。


邓小平所提问题的幼稚,表现了邓小平在视察之前的准备,主要是听人汇报而得到的。长江流域办公室副主任魏廷铮的回答,更是有意作错误引导,丹江口大坝建造之后,在水库中人口养鱼,才使得汉江的总鱼产量没有减少。但是汉江中的自然鱼的生长,则受到很大负面影响。


2006年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六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队,经过二十五天长程调查后,在长江中没有找到白鳍豚。科学家认为,长江中的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而1980年代初,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尚有约四百头。从数量上来说,白鳍豚的灭种,只是少了四百头白鳍豚,正如邓小平所说的,生态发生变化,但问题不大,从总量来看,只是少了四百头。但是这四百头白鳍豚的消失,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物种。三峡大坝的建设,加速了白鳍豚的消失。


同样,魏廷铮也没有向邓小平反映大坝建设之后,会加重大坝上游地区洪水灾害的问题。就在邓小平视察三峡地区后的第三年,1983年丹江口大坝上游的安康县发生水淹县城的大洪水。7月31日18时洪水破城进水,20时淹没全城,有居民逃到四层楼顶上,还是被洪水淹没。黄万里先生查询当地人民,或谓淹死数千人,或谓数万人,惨绝人伦。


三、江泽民到了三峡就给李鹏打电话


1989年六四事件前,江泽民被八位老人选定为总书记,从上海赶到北京。位置还未坐热,便于7月21日至24日在水利部部长杨振怀和农业部部长何康的陪同下,匆匆赶往湖北省。7月22日晚江泽民到了宜昌,便给在北京医院里“养病”的李鹏打了电话,向他通报了视察的日程。江泽民在湖北视察了三峡坝址,葛洲坝工程,荆江大堤,还专程到长江科学院九万方三峡水库模型试验厅,并做了重要讲话。可惜2006年出版的“江泽民文选”中并没有收录这篇重要讲话。


在考察期间,江泽民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铮(原长江流域办公室)大谈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但是江泽民缺乏最基本的地理常识∶长江本是一条十分平和的大河,在西汉之前,鲜有洪水灾害的记录。只是到了明清之后,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灾害程度也加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洪水灾害的发展趋势是∶更加频率,更加严重。如果江泽民能对历史洪水做一个科学的分析,就会发现,即使这些洪水再现,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不是无能为力就是雪上加霜。


1860年(清咸丰十年)长江洪峰流量(枝城)近11万秒立米。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宜昌、宜都、公安等城市大水入城,城恒坍塌,人畜漂没无计。上荆江虽未溃口,但冲开了藕池口,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湖南遭灾严重。1860年的洪水,是长江历史上最大的洪水。在被洪水淹没的城市中,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在三峡大坝以上,宜昌、宜都、公安在三峡大坝以下。如果说,三峡水库通过蓄水,能够减轻下游宜昌、宜都、公安的洪水威胁,那么水库壅水,则增加上游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的洪水灾害。这就是黄万里先生指出的,三峡水库没有防洪功能,只有转移洪水灾害的功能。


1870年(清同治九年),(枝城)洪峰流量又高达11万秒立米,江汉平源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仅两湖便有50多个州县被淹没。这年6月下旬以后,暴雨成灾。地处嘉陵江下游之合川县,“雨如悬绳连三昼夜,6日大水入城,深四丈余”。重庆磁器口“大雨十天,江上漂流人、物七日之久”。万县志云:“6月15日江水汛,16日没河岸,17日啮城根,18日没县署照墙,19日子夜,大雨彻宵,骤涨平明,县地陆沉”。鬼城丰都,亦“全城淹没无存”奉节鲍超阁的墙上至今仍有石刻,令人怵目惊心:“同治九年季夏洪水至此”。云阳张飞庙前也有石刻:“同治九年”秭归县,“江水暴溢,归州河一带巨涨,沿江水势几有越岭之虞”。位于三斗坪镇的黄陵庙,大殿内楠木擎柱顶端,遗留着“同治九年”的洪水痕迹。合川县、重庆磁器口、万县、丰都、奉节、云阳、秭归、黄陵庙都在三峡大坝之上,三峡工程的建设只会增加这些地区的洪水灾害。


1931年,长江水患殃及川、鄂、湘、赣、皖、苏、豫、七省,共计205个县,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灾民达2800多万,其中淹死者竟达14.5万人之多。武汉,市区“大船若蛙丰浮水面,小船如蚁漂流四周”,洪水浸泡时间长达四个月。洪水泛滥时,“幸免者或攀树巅,或骑屋顶,或站高阜,均鹄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皆悉死于饥,竟见有剖人而食者”。1931年洪水灾害主要是由长江支流汉江和澧水、沅水的洪水引起的,死亡的14.5万人,其中汉江堤溃,淹死了八万多人,澧水决口淹死了三万多人。既使当年有三峡水库的话,也无法挽救死于汉江和澧水洪水的人的性命。


1935年,洪水发生之时,致使“荆沙被水围困,形如岛屿。四乡人畜漂没,四舍荡然,并波及荆、潜、监、沔一带,为状之惨,目不忍睹。”。这一年,长江上游并未发生洪水。7月3日至7日在长江支流清江、澧水上游、香溪河(三峡坝址以上)、黄柏河(三峡坝址以下宜昌以上)、沮河(宜昌以下)河源地区发生了历史记录上最大的暴雨,暴雨中心和外围地区包括澧水、清江、三峡部分地区以及汉水中下游地区,其中澧水和汉水的洪水均为历史最大洪水。三峡工程根本无法控制长江支流澧水和汉水的洪水,也无法控制支流黄柏河和和沮河的洪水。


7月25日江泽民从三峡视察回来,兴冲冲地医院看望李鹏,并对李鹏说,他认为上三峡工程是必要的,并大力赞扬陪同视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铮等人。这些都让李鹏非常感动,不久便“病愈”出院,重新主持国务院工作。江泽民上任后对三峡地区的出访和对三峡工程的表态,是对于三峡工程独有钟情的李鹏的政治支持,作为政治回报,李鹏和江泽民结成了政治上的联盟。


四、胡锦涛参观的是一个假的西柏坡旧址


胡锦涛被邓小平指定为江泽民的接班人。胡锦涛当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出访便来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学习考察,重温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值2003年12月。


西柏坡坐落在位于太行山中的平山县。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的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都到达了西柏坡,这里就成了中共中央驻地。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告诫大家,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天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于3月25日进驻北京。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胡锦涛参观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面临岗南水库,背依柏坡岭。在绿树之间的白色的民房,是中共中央机关大院,建筑面积1.644万平方米。中北部有一山,中设防空洞,五位书记旧居和其他机关用房沿山周围而建。毛泽东旧居紧靠小山南端。分为前后两个大院。前院设有警卫室,后院是毛和家属的住房,以及办公室和会客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在大院西侧,原为机关大食堂。


让共产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骗人的假话。毛泽东一进北京就象当年的皇帝一样,住进了中南海,后来又让各地为其建造行宫。其实胡锦涛所参观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也是假的,是后来再造的。真正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早已经被岗南水库所淹没。


岗南水库是1958年大跃进年代中开工建设的一座大型水库。由于水库将要淹没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当时河北省和水利部的几个负责人认为∶修岗南水库要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谁能担当得起这个罪名?所以一直没敢做决策。钱正英是当时最年轻的女副部长,深得毛泽民的器重,她自告奋勇地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了建设岗南水库的好处。钱正英认为,为了保留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而不修岗南水库,影响不好。毛泽东同意的钱正英提议,将该信批给邓小平,并说∶中央纪念地点,越少越好。邓小平给河北省做出批示∶岗南照修。后来在周恩来的干预下,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异地重建。所以,胡锦涛参观的是一个假的西柏坡旧址,真的西柏坡旧址早在水库的库水之下,在缺氧的环境下,变质、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