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间 5:56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香港 — 中国大陆周一新增21,484起新型肺炎本土感染,主要来自上海。上海从周日开始连续第二天出现死亡个案。封控区继续进行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路透社4月17日报道,当局下令,4月20日前上海要实现社会面“清零”,截断隔离区域以外的病毒传播。有专家估计,要实现目标机会渺茫。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未来病毒变异和疫情发展方向非常复杂,要做好长期斗争准备。
4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84例(含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97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332例,实际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19,442例,并录得七起死亡病例,死者都没有接种疫苗。但官方表示,七人离世是本身的疾病所导致。上海累计感染个案已超过37万起。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4月17日表示,金山区和奉贤区连日来新增阳性患者持续下降,有望率先实现社区清零目标。路透社同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上海当局为防止疫情传播定下了目标,要在4月20日(周三)之前实现社会面清零,截断隔离区域以外的病毒传播,有关目标在近日已传达到上海市委干部和市内学校等组织。
台前卫生高官:全面清零不可能
台湾行政院前卫生署副署长李龙腾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以上海的情况,目前要达到全面清零几乎不可能。
李龙腾说:“局部当然有可能。某小部分它要做示范的单位,当局故意把所有人统统集中起来,没有接触(外界)的机会自然就不会散播出去。如果说增加的个案或死亡个案或重症个案清零,我认为不太可能。现在(新的个案)几乎都是没有症状的,那就会传染给别人。你怎么会说,社区里面绝对没有人会传染。一定会有,所以这样的清零是不太可能的。要是几个月后(清零)有可能,这个病毒已经突变到不太有‘力气’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算感染也不会有症状,自然就不会有人注意到它了。它自然就清零了。”
路透社引述宝山区委书记陈杰16日的讲话说,20日之前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是国务院工作组、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并把它形容为“军令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扭转疫情的最后一战,只能咬紧牙关,争取胜利。
詹长权:病毒无法接收“军令”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对美国之音表示,上海当局把抗疫和“军令状”相提并论使人无法理解。
詹长权说:“病毒并没有办法接收到所谓的‘军令’。我们有时必须从病毒的角度来看,它会怎样去求生存。病毒不一定能像人所期待那样去发展。我们也无法命令病毒不会再传播。这次会持续那么多天已经告诉我们,用史无前例的强力手段也只能做到这个。我不觉得他(上海当局)可以用天,甚至周来算,比较保险应该使用未来一个或者两个月来估计会比较准。”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9日在新闻发布会表示,动态清零不等于零感染,但对于每一起疫情都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消灭,重申动态清零仍是目前中国防控策略的最佳选择。他又提到,未来病毒的变异和疫情的发展方向非常复杂。
吴尊友表示:“它(病毒)既有可能向着人们期望的那样,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也有可能向着传染性和致病性都增强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思想上要作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
上海市政府19日说,自4月15日起全市累计完成核酸筛查超过3千7百万人次,目前全市每天最大的检测量接近5百万个样本。为应付疫情需要,当局把上海国际赛车场改建为当地首个“帐篷式方舱”,首批约8百个床位周一投入使用。整个方舱医院可提供1万4千个床位。
央视播上海超市丰衣足食遭质疑
上海的防疫政策朝令夕改使民间出现抵制情绪,加上持续封控管控,影响粮食运送,不少市民面对缺粮困境。互联网和社媒上充斥居民的埋怨之声。
官媒中央电视台在4月16日的新闻联播中播出上海超市开门迎客,超市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物资,如米面、蔬菜、水果、海鲜一应俱全。有受访者还说,“东西很齐全不用抢”,引起民众强烈反弹。
有网友质疑有关报道是“群演”、“摆拍”,还有人说央视在疫情期间“造谣生事”。官媒打造的“上海辟谣平台”则解释说,央视的画面是上海金山区超市的真实情况,没有造假,因为金山区已经接近清零,居民可适量活动。
有自媒体4月17日报道,就连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都面对断粮问题,向附近社区居民求救。
台湾前卫生署高官李龙腾认为,经过新一轮疫情,上海当局理应调整抗疫重点。
李龙腾说:“重点就不要放在谁有没有被感染,反而要关心到多少人出现了严重症状,甚至重症死掉。它(上海当局)应该像台湾一样,如果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的,你就让患者在家里自我观察,把医院的病床留给重症的人。这个病毒突变到最后本来就会消失掉。现在这种方法造成民众非常恐慌。吃也不稳,住也不稳,交通行动什么都不方便,经济一定会被搞垮。也许它有政治意图。这样子熬下去会让民众包括经济都会受不了。”
上海疫情导致生产活动停顿三个星期后,多家企业推动复工复产。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Tesla的上海厂房据报已复产。彭博社引述员工通告报道,特斯拉实施闭环管理和严格防疫,由于上海厂房没有宿舍,员工会获发睡袋和床垫,在指定区域睡觉和进食。特斯拉又要求员工在复工头3天须每日做核酸检测,量体温两次,洗手四次。员工获厂方安排一日三餐,每人每天可获400元人民币津贴。
4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84例(含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97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332例,实际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19,442例,并录得七起死亡病例,死者都没有接种疫苗。但官方表示,七人离世是本身的疾病所导致。上海累计感染个案已超过37万起。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4月17日表示,金山区和奉贤区连日来新增阳性患者持续下降,有望率先实现社区清零目标。路透社同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上海当局为防止疫情传播定下了目标,要在4月20日(周三)之前实现社会面清零,截断隔离区域以外的病毒传播,有关目标在近日已传达到上海市委干部和市内学校等组织。
台前卫生高官:全面清零不可能
台湾行政院前卫生署副署长李龙腾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以上海的情况,目前要达到全面清零几乎不可能。
李龙腾说:“局部当然有可能。某小部分它要做示范的单位,当局故意把所有人统统集中起来,没有接触(外界)的机会自然就不会散播出去。如果说增加的个案或死亡个案或重症个案清零,我认为不太可能。现在(新的个案)几乎都是没有症状的,那就会传染给别人。你怎么会说,社区里面绝对没有人会传染。一定会有,所以这样的清零是不太可能的。要是几个月后(清零)有可能,这个病毒已经突变到不太有‘力气’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算感染也不会有症状,自然就不会有人注意到它了。它自然就清零了。”
路透社引述宝山区委书记陈杰16日的讲话说,20日之前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是国务院工作组、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并把它形容为“军令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扭转疫情的最后一战,只能咬紧牙关,争取胜利。
詹长权:病毒无法接收“军令”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对美国之音表示,上海当局把抗疫和“军令状”相提并论使人无法理解。
詹长权说:“病毒并没有办法接收到所谓的‘军令’。我们有时必须从病毒的角度来看,它会怎样去求生存。病毒不一定能像人所期待那样去发展。我们也无法命令病毒不会再传播。这次会持续那么多天已经告诉我们,用史无前例的强力手段也只能做到这个。我不觉得他(上海当局)可以用天,甚至周来算,比较保险应该使用未来一个或者两个月来估计会比较准。”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9日在新闻发布会表示,动态清零不等于零感染,但对于每一起疫情都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消灭,重申动态清零仍是目前中国防控策略的最佳选择。他又提到,未来病毒的变异和疫情的发展方向非常复杂。
吴尊友表示:“它(病毒)既有可能向着人们期望的那样,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也有可能向着传染性和致病性都增强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思想上要作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
上海市政府19日说,自4月15日起全市累计完成核酸筛查超过3千7百万人次,目前全市每天最大的检测量接近5百万个样本。为应付疫情需要,当局把上海国际赛车场改建为当地首个“帐篷式方舱”,首批约8百个床位周一投入使用。整个方舱医院可提供1万4千个床位。
央视播上海超市丰衣足食遭质疑
上海的防疫政策朝令夕改使民间出现抵制情绪,加上持续封控管控,影响粮食运送,不少市民面对缺粮困境。互联网和社媒上充斥居民的埋怨之声。
官媒中央电视台在4月16日的新闻联播中播出上海超市开门迎客,超市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物资,如米面、蔬菜、水果、海鲜一应俱全。有受访者还说,“东西很齐全不用抢”,引起民众强烈反弹。
有网友质疑有关报道是“群演”、“摆拍”,还有人说央视在疫情期间“造谣生事”。官媒打造的“上海辟谣平台”则解释说,央视的画面是上海金山区超市的真实情况,没有造假,因为金山区已经接近清零,居民可适量活动。
有自媒体4月17日报道,就连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都面对断粮问题,向附近社区居民求救。
台湾前卫生署高官李龙腾认为,经过新一轮疫情,上海当局理应调整抗疫重点。
李龙腾说:“重点就不要放在谁有没有被感染,反而要关心到多少人出现了严重症状,甚至重症死掉。它(上海当局)应该像台湾一样,如果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的,你就让患者在家里自我观察,把医院的病床留给重症的人。这个病毒突变到最后本来就会消失掉。现在这种方法造成民众非常恐慌。吃也不稳,住也不稳,交通行动什么都不方便,经济一定会被搞垮。也许它有政治意图。这样子熬下去会让民众包括经济都会受不了。”
上海疫情导致生产活动停顿三个星期后,多家企业推动复工复产。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Tesla的上海厂房据报已复产。彭博社引述员工通告报道,特斯拉实施闭环管理和严格防疫,由于上海厂房没有宿舍,员工会获发睡袋和床垫,在指定区域睡觉和进食。特斯拉又要求员工在复工头3天须每日做核酸检测,量体温两次,洗手四次。员工获厂方安排一日三餐,每人每天可获400元人民币津贴。
脸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