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者:tt0459 加帖在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主持人钱钢:各位朋友早上好!我们的论坛现在就开始。
我是钱钢,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今天演讲嘉宾是香港的梁文道先生。
其实我们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他了,我在九年前,在南方周末工作时,看凤凰卫视就已经认识他了,虽然没有谋面,对他的风格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梁文道先生是香港一位非常活跃的知识分子,他自己更愿意称他是一个读书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活跃在电视、报纸、杂志的一个传媒人,他做过电台的台长,一直在电视上主持重要的节目,写了很多很多的文章。他还曾经被电台的老板炒了鱿鱼,我当时的印象很深,老板说因为他身心疲惫,所以要炒他鱿鱼,结果梁先生在电视上说我今天早上才知道我的身心疲惫。他自己说自己是读书人,梁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知识分子的本质不是看他有多少的知识,而是在于看他是否能够把他的知识作为反省社会、反省自己的一种工具,他说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懂得反省,那么他就不过是一个活字典,而这个活字典是很可怕的。
梁先生对于我们的社会、对于香港有非常独到的观察,今天的讲题正好是“香港荣归十年”,现在请出梁文道先生给我们做精采的演讲。
梁文道:谢谢大家。我今天非常…,我很少做活动演讲说客套话,但是今天非常高兴,为什么?首先有我非常敬重的钱钢老师来这里做主持,另外跟南方都市报、南方集团不同报刊的关系都非常好,我一直相信南方都市报跟他的姐妹机构,是中国最有希望、最认真、最理想的这么一批媒体人在工作,我非常非常的喜欢他们。
今天能够来这里,我真的很高兴,今天来当然是跟大家讲香港回归十年以来的种种情况,我向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从香港来,对香港还算是比较熟悉。
香港不变的东西,就是处理方式没有改变
我很有印象的一件事,昨天下午在凤凰卫视录制节目,然后录完节目搭直通车过来。在录节目时有同事聊天,全国媒体也在做这个新闻,凤凰卫视也不例外。有同事说起一点,香港现在有什么好东西呢,有人下了这么总结性的话,他说如果香港不变,这十年来没有变,那就是最大的好处了。我觉得他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我立刻想起另外一件事,什么事呢?这几天香港有另外一个新闻,我想广州的朋友未必很熟悉。香港有这么一个人,叫“罗范椒芬”,主管香港教育政策的,这个人前几天发布申明辞职了,有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说他的工作出现了错误,详细的情况我不多说了,简单就是这样,主要就是这位官员,他打电话到一家大专院校,那是一家教育学院,打给副校长,跟他们说你们学校有两个学者做研究,要把这个研究的结果跟自己的感想发表在报纸上,他们将讲什么呢?他们要批评政府这六年来的教育改革,这六年来香港教育政策的改革,基本上是这位官员在推动,他很不满,你们大学的学者怎么能够任意的批评教育政策呢?他就说把他们炒掉。
这件事后来被捅出来,香港就要处理这件事,大家很重视这件事,首先我认为香港不变的东西,就是处理方式没有改变,首先就是政府要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这是香港政府向来的工作方法,凡是遇到政府官员出现严重的问题,政府部门出现了错误,出现了很重大的社会争论,要查清真相,政府是尽量要避免自己去调查的。为什么呢?自己调查的话,会给人一个感觉官官相护。该怎么调查呢?两个渠道。第一,由香港立法会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除此之外,政府本身也会找人调查,他会找一个法官,通常至少是高等法院的法官,因为法官在香港的地位非常崇高、非常独特,香港讲司法独立,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法官当主席,然后请两三个社会上名望非常高的人,不论是品德或者是功绩,都让人非常佩服的,有可能是一些退休官员,请他们出来构成独立调查委员会,就象是一个小法庭一样,现任的被认为可能出问题的官员,比如说管教育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就要来应询,这些被告的官员要聘请律师,或者是政府出钱帮他们找律师。
比如说这位副校长说,就是这个官了,打电话给我,让我炒我学校的学者,不行。这些原告人也要找律师代表,大家来谈半天,谈了一个半月,结果结论出来了,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刚才我说的管教育的第二把手,他没有证据说明他真的曾经叫这个副校长去炒掉那两个批评政府的学者,可是即便如此,他是真的有打过电话给那位副校长,对他的学校两个学者做研究,发表文章批评政府感到不满。即便如此,这个委员会的报告如此写,这也是不能接受的事情。最后这位官员觉得很冤,觉得自己没有干过,但是最后还得辞职,这是香港第一个没有变的地方,处理这种事有独立调查委员会,一般在社会上的声望很高,出来的报告即便被批评的官员不满也没有办法,要接受只能辞职。
对学术自由的把持依然是高标准
另外一件事,香港回归十年,对于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标准,仍然是严格到一个地步,是一个政府官员打电话到一个大学,跟这个大学里讲说你们怎么有这种学者,写这种文章批评政府,这个委员会的意见是这个都不能做,因为官员是不能够打电话到学校去批评他们的学者为什么要批评政府,这么做就等于是干预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了,所以这个官员要辞职。
当然这件事在香港有一点轰动,但是很高兴一件事,我们对学术自由的把持是非常高标准的,以整个中国的情况来看是这样,这件事让我非常的高兴。这应了昨天我在凤凰卫视同事所说的,香港不变就是最大的好处,十年以来这个东西都没有变。但是我却有一个…,我昨天没有机会跟我的同事详细讲的,你能说香港十年不变就是最大的好处吗?这让我想起讲香港的问题,一直说它是一国两制,然后是五十年不变,什么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呢?这个概念非常特别了。
香港不变就是最大的好处,这句话很荒谬
我们知道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这个伟大的创意,针对的是香港回归的独特情况,而香港回归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今天想在这里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世界殖民地史上香港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殖民地结局去殖民地之后都是独立,加勒比海还有几个很奇怪的岛,英国很希望他们独立,但是他们偏偏不独立,他们那里已经很自治了,民选总督,每次英国说你们赶快独立吧,不不不,我们不独立,为什么呢?不独立的话,所有内政就自己搞,但是很麻烦的外交、国防都要靠英国,每回外交上出事、国防上出事,就是英国海军在那儿巡逻,所以英国烦透了。
但是香港是一个例外,是在殖民地史上的例外,从来人类历史上我们几乎没有见过这么一个殖民地,去殖不是独立,而是回归母国。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大家都是没有试过的,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解殖的问题,世界殖民地史上可供参考的解殖经验在香港很难发挥。这就好玩了,其他地方的解殖经验非常丰富,比如说解殖之后很多地方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独立之后所有的路名先改掉,要不然有的地方可能保留一些地方,但是总觉得要做很大的社会政治体制的变化,但是香港都没有经过这些。
香港这个地方,经过去殖,但是这个去殖是完全不同的去殖,别的地方殖民地去殖民地化,要经过几十年漫长的斗争、挣扎、批评、自省,甚至是留学革命,甚至独立之后还要继续的惨烈流血,而香港的去殖是很快乐的一夜之间完成,那天晚上香港维多利亚有无数的烟花和鞭炮,群众都是喊着欢呼声。那天香港也流过血,
但是为什么在整个回归历程,从中英开始谈判,一直到今天回归十年,去殖两个字从来不是话题,在香港的媒体上没有人谈这个问题,大家都是谈回归,为什么?其实回归就是去殖的独特形式,但是为什么大家不谈去殖呢?没有人说这个呢?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今天把握香港问题,或者是看香港必须要注意的最主要的切入点。为什么在香港我们不谈去殖呢?如果不谈去殖的话,回归是什么东西呢?
首先我们这么理解,如果回归指的就是彻底回归中国的话,那它就不应该是一国两制,应该是一国一制,为什么要一国两制呢?回归吊诡的地方就在于,今天大家都觉得回归了,但是很多的批评,认为香港和大陆还是有很多的隔阂,我常常跟人解释说回归仅是香港人对内地认知的隔阂,我们看新闻,内地的领导人说香港人往往会说香港同胞,为什么不说上海同胞,同胞是来形容自己的,但是这个字眼正好暗示其实你还不完全是自己人。
一国两制是一种很特别的设计,这个设计它第一个特别的地方在于它让香港的主权回归,但是不是整个体制的回归。97年回归我们特别关心的是主权回归,请注意这一点,于是这个去殖就变成了主权回归,主权回归意味着你的制度不变,那表示什么呢?容我大胆的说一句,就等于香港它原有的殖民地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逻辑、社会价值、文化习惯保持下来了。所以它是一个去殖了的殖民地社会,我这么说似乎政治非常不正确,但是请听我解释。全世界有很多的殖民地,他们在去殖几乎都是独立,象是非洲,独立完之后我们还可以说它是殖民地社会,为什么?因为它的体制没有改变,它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有一些地方仍然是庄园经济,那是一种殖民经济,这个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它的去殖尚未完成。殖民地从来不只是一种主权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强调这个殖民地这个地方、这个社会本身,为了应因这种从属关系,本身有一个独特的结构,殖民地是很独特的社会结构,有相应的文化心理,有很多的东西在里面,这是殖民地。
香港的回归,我们讲的就只有主权的回归,而没有碰下面这些东西。假如今天香港的体制,这回到今天说的香港不变就是最大的好处,这句话很荒谬,香港仍然保持殖民地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方式那就是好处,那不等于大家要承认殖民地是很不错的东西吗?我是不是因此反过来就主张今天我们马上推倒一国两制,让香港一国一制算了,不要等四五十年,直接有一个香港市的市委书记,是不是要这么搞呢?当然也不是。为什么当年不能这么搞呢?我们知道一国两制的出现,是为了处理香港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实际的问题,对中国来说,当年的环境挺需要香港这么一个在他体制外的独特结构,对中国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这等于一个很严重的历史问题,这个历史问题我觉得大家平时很少探讨,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在49年立刻收回香港?当年的解放军已经开到深圳,在罗湖那边遥望香港,中央台拍了一个《香港百年内幕》纪录片,解放军的将领在那边遥望香港,为什么不过去呢?当年英国人很紧张的。当时政府已经宣布所有过去不平等条约不承认了,绝对法理上、军事上都完全有能力收回香港,为什么不收呢?理由很简单,传说是周总理的八字真言,“长期利用、好好打算”。香港当年对中国被国际封锁的国家来说,创造外汇,或者在海外的各种技术、各种人员的流通渠道都要经过香港,香港很重要。
这里面有一个根本的矛盾,首先我们要承认保护领土的主权完整是很重要的,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必须承认,中国在当时的考虑下暂时妥协了这个领土完整的要求,这么一个,对我来说可能是最高无上的要求,这个地方继续让它是一个殖民地社会。这是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很重要的,香港市民跟国际社会的信心问题,这指的是什么呢?当时大家对于中国的政治社会体制,相比较起来,是比较没有信心的,特别是香港人,因此要告诉香港人你们不要怕,你们放心,你们仍然像过去那么生活,这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邓小平甚至还说过,如果五十年不够的话,一百年都可以,你们可以不变,保持那个样子,这是让香港人安心,香港人觉得不错,主权回归没有事,我们原来还跟过去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香港那么惧怕中国的这套体制?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香港基本上是一个移民社会,讲难听一点是难民社会,从来香港这个地方,在清末的时候就是一些逃离大陆的人去的地方,一直这么下去,49年去过一批,三反五反去了一批,文革的时候去了一批,大家想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子女在什么样的家庭回忆下长大。我记得以前在香港出现回归问题时,很多人跟我说,糟了糟了97年怎么办,之后再闹文革怎么办,我说不会再闹了,他们说难说啊。还有说97来了,李嘉诚怎么办,肯定都分了。
因此为了安稳信心,所以说一国两制,然后五十年不变。但是很吊诡的地方是什么呢?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用我的讲法,封存了主权之外的殖民地之外的所有条件、所有结构保存了,而且保存五十年不变。去殖之后五十年,这个社会原来的殖民地特色是没有改变的,这就是香港一个很独特、很独特的地方。今天要理解我们看到的很多香港社会、政治、经济的问题,都必须要从这一点来把握。一帮香港人,我开玩笑说很奴才的,让我们继续活在殖民地下吧,好好,你们放心,五十年不变。
香港向来是假装政治中立
我再问一个问题,很多人说香港人还有没有殖民地认同、殖民地心态,香港人难道从来不说去殖吗?难道从来没有反过殖民地吗?错,当然是错的,这绝对是有的。这牵涉到我们今天要说的认同问题,这个一会儿再说,我先说比较硬的东西。比如说政治,我说什么叫保持殖民地特色呢?香港的政治体制,它的政府结构的分配、行政主导,这种概念,都是原来殖民地特色的。而香港过去,大家常常说香港的公务员效率很高,行政效率很高,而且也很廉洁,而且政治中立。我以前跟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有一场辩论,我批评说你们都是谎话,都是假的,香港从来没有公务员政治中立过,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民选政府国家,像是英国,快要大选了,保守党可能要上台,这个国家可能大换班,连邮差都要换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在所有的公务人员里划一条线,邮差、警察、消防员,甚至一个政府部门里某些政策执行官员,这些人不能碰,谁上台他们都留着,维持政府稳定,这些人因此需要政治中立,我不管那一个党在我头上,那一个党上台我就听谁的,我就帮他打工,甚至我昨天还在执行的政策被今天的政党推翻了,今天的政党说这个事别干了,好的,这就是政治中立。这帮人不是政治中立,而是行政中立,重大的政策都是上面的民选官员负责的。
香港怎么可能公务员中立呢?香港过去除了港督之外都是公务员,你相信香港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港督搞出来的吗,那这个港督不是三头六臂不用睡了吗?香港其实大部分的政策决定都是公务员决定的,既然是这样,怎么可能政治中立呢?香港向来是假装政治中立,有什么好处呢?举一个例子,我右手边都是资本家,很有钱,左手边都是民工或者是无工。这帮民工就跑到政府来说要求立法保障工人权益,设立最低工资,资本家就说不行,设立最低工资就打击营商成本,我们就垮了。这种政治在任何国家都是政治争论,涉及到政治价值的选取。那我在香港是公务员,我没有意见、没有立场我政治中立,我怎么裁决呢?我按既定程序来处理。我先搞咨询,大家有什么样的意见,意见收回来,然后你看这个意见好象支持商界的意见比较多,也有一些地方你们听的也合理,可是我查过了,根据我们政府过去的一些档案、资料、法律文件,这个很难落实啊,可行性不高啊,订立最低工资有法律上的条文要修改,很麻烦,所以抱歉,这一回你们要求最低工资干不了。我现在依据程序理性的原则,告诉各位,你们这个要求是可以的。
大家懂我的意思吗?他是公务员,他在假装他是中立的,所以他是很超然的,他谁都不帮的,他处理所有的问题都是用一条官僚语言来处理,按照既定程序,原有法律条文是怎么做的。所以他用这样的方法,过去的港英政府很巧妙的凌驾于各种社会阶级矛盾之上,这些矛盾是你们自己社会在矛盾,而这个社会从来不愿意很集体的挑战殖民当局,因为殖民政府有一个很优秀的管制手法,叫“精英合作同盟”,我在这个社会上找一批各行各业的精英出来,这一批人延聘到政府行政委员会或者立法委员会等,按照功能区分。比如说这里是商界,那边是劳工界,前两行是法律界,然后还有教育界等,政府很仁慈,听各阶层的意见。这么一来,大家都不骂殖民政府,而是彼此吵架,比如说法律界就骂教育界的,教育界算老几,为什么他们两个代表,我们就一个,我们也要多一个代表。
社会彼此吵架,然后内部也吵架,比如说法律界,我也是有名有姓的,凭什么这个小子代表法律界,不是我呢?就变成各界之间彼此勾心斗角、界内部勾心斗角,政府很超然。底个老百姓一看这些精英都跟政府合作在一块,政府通过这样来打消反抗的意图,那么这个社会就管理起来了。比如说象是过去选刚度,当然是不能选的,是派过来的。港督一过来选人也是依据这样的原则,而这帮精英绝大多数都是商界,商界的声音很重要,重要到什么地步呢?大家都知道,香港号称是自由经济,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自由派的经济学家常常称赞香港,比如说贝聿铭说香港是他心中资本主义的典范,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收的税非常低,也不太管事,经济政策是民间弄。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过去港督或者英国人很有理念,资本主义我们也搞了几百年了,得迈向下一个阶段,把香港当做试验田,在那儿实验人类新理想吧。不是这样的,当年在香港,如果要发展工业该怎么办?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香港是不搞高科技工业、重工业的,因为凡是搞工业,不止四小龙,到今天的中国,凡是搞工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国家投入相当高的资本,如果香港当年要搞工业,香港政府就需要有高投入。而投入的钱是哪儿来的呢?就需要收税,税就需要高,这时候就有人反对了,谁在反对呢?当然不是搞工业的人,因为搞工业的人都希望政府支持多一些,搞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当时反对的是商人,地产商和搞金融的人,我是不需要什么政府投入的,我跟工业的情况不一样。香港从来是轻地产金融,压抑工业,才形成了政府,我收税收少一点,所以我的财政能力没有那么强,不能够搞工业。
在香港恰恰,其实不是恰恰,这就是殖民地。六七十年代搞工业的人全是华人,李嘉诚最初就是搞工业的,以前谁在搞地产、金融呢?都是英国人。香港今天经济的特色是一种殖民经济的遗留,这个东西它留下来了,到了今天还在轻商,香港在四小龙中最后推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地方,当年有港督曾经有想过其他三小龙都在搞九年义务教育,不然人力素质上不去,又是商界反对,政府搞义务教育政府财政要增加,当年商界的想法什么都可以市场搞定。
这整套原则,到今天香港还是没有改变。说一点难听的话,我们知道今天香港已经很好,港人治港,终于不再从伦敦派港督,而是选特首,由八百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这些八百人是哪些人呢?延续了过去的特色,精英管制同盟的概念。全世界都有贫富差距的问题,香港也有,大陆同样也有。贫富差距在香港同时反映在制度设计上的分别,最有钱有地位的八百人同时也是最有政治权利的人。我们想象一下,在中国最有钱的八百人选下一任谁当国家主席,我用这样的不伦不类的比喻,但是意思就是这样。
人心回归就是有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
这就是我描述的香港基本情况,其实是没有改变的。这个不变之后,问题就来了。如果香港不是保持殖民地体制,而彻底的回归中国,包括各种制度形式都回归中国,可以不可以呢?我刚才说了好象很难。但是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彻底的去殖,香港这几年一直在闹民主普选,如果搞这个又怎么样呢?搞这个也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很早的时候中英谈判,中方有一个说法,当年英国人想尽快的实施香港市民的普选,他们的特首和立法会,中方的意见认为这个不是还政于中,这叫还政于民,这是不一样的概念,没错你这样做政权是还给老百姓、人民了,这不行,这不是叫还政于中。这个话是香港问题资料集中有的,大陆可以购买到,当年有很多中方谈判组的人有这么一句话。还政于中,这是给中央政府,这是真正的回归,老百姓选市长暂时还不行,前提是人心要回归。
这牵涉到下一个问题,假如香港由于种种原因,制度上不能彻底的回归,跟内地完全一模一样,又不能进行普选,那么回归还能有什么内容呢?香港只有主权回归,主权回归之后,最近香港很流行的一句话,“人心回归”。由于实质制度上的东西动不了,我们动心理上的东西,那什么是人心回归呢?简单来讲就是有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说到认同感的问题,我想提出一点,有一本书在市面上还可以买到的香港史的书,是一位内地学者写的,他写的一段话,是很多关于香港的描述和香港过去历史的说法,那段说法在我看来很可惜是大谬特谬的,因此很抱歉的跟大家说,如果大家常常看这些书就被误导了。他这么说,英国人管制香港的时候,很刻意的要培养香港人对英国的认同感,要香港人认为自己是香港王室的子民,让香港人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诸如此类等等。为什么我说这种想法、说法是完全荒谬的呢,我觉得这些作者、学者恐怕基本的研究都没有做,随便各位,如果97年到过香港,随便找一本中学课本,或者随便走进一家中学,全香港没有一家中学在教英国历史,相反全香港绝大多数的中学都有专门的课在讲中国史。
英国政府从来没有在香港推行过所谓的对英国认同的运动,为什么?对殖民地国历史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英室的殖民跟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很不一样,别的殖民地国搞贸易是为了夺取殖民地,英国人夺取殖民地是为了搞贸易,英国人搞殖民,当年英国几个选择,可以要中山群岛,但是要了香港,签条约的查理回到英国还在国会被人骂,你这人怎么搞的,中山群岛这么大的地方,向来发展也不错,那种地方不要,要破烂的香港岛,当时香港给人的感觉很破烂、很边缘。最初清朝政府认为香港是香港岛上的一条村,后来英国人把整个岛拿下,怎么搞的,你们英国人把整个岛拿下了。为什么拿香港?其实英军早有计算,他发现香港海盗多,因为香港是良港,袭击来往船只、打劫来往商人,然后躲到这里清兵又找不到,又是很好的避风港,又有很好的补给。当时英国人的想法以这里作为一个军事据点,然后钳制珠江口,所以我常常说这里是海盗窝变成的国际大都市。
英国人也不想碰你的民族认同问题,香港人向来都是很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李小龙的电影里都是这么说的“我的中国人”、“你们鬼佬”等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跟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一样,他们都是自己是华人,而我们很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英国人也很明白这一点,如果硬要七百万人认同英国,一定会造反,统治的难度非常大,所以英国人从来不碰这一点,香港是两岸三地最后一个废除娶妾的地方,凡是华人知识分子、华人中产阶级不满,太落后,我们今天怎么还娶妾,所以最后才废除了。
比如说最近端午节,有龙舟水,广州人也有这样的概念,香港也保存的很好,端午那天年轻人都要游龙舟水,起码游泳池要去一下,这是吉祥。香港特别多这一点东西,香港人中国认同不应该有疑问,他们从来不认同英国,随便抓一个香港市民问英国的问题,英国大宪章那一年定的,他会问你什么是英国大宪章,再问现在英国是什么王室,他说不就是伊丽莎白吗。特别是到后期,他不让你感受到殖民主的存在,他让你觉得就是活在公务员的机器下,你们就是很自由、很自在,生活的多好,没有国家的约束,像天堂,是这样的一种管制手法。
我们的认同,是认同我们自己是中国人,但是香港的认同真正有问题的地方,就是他没有很实质的国家认同,他有很深厚的文化认同、血缘认同。问题就来了,今天说人心回归,又面临一个问题,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想在香港推行人心回归,就不应该是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因为这些方面没有问题,应该是政治的。可是问题是中央政府跟特区政府在香港又很难搞实质的政治认同,因为一搞这个香港又很怕,香港人政治上的感情是那样的,所以又很害怕,所以天天说你们要爱中国,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香港人又很怪异,我从来都觉得自己是炎黄子孙,怎么还天天说,就象我姓梁,我爸爸天天跟我说别忘了你姓梁啊,这种宣传在香港就变得很怪异。
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实质认同的产生更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我曾经记得有一个内地官员在香港跟我聊天,他觉得香港人的国家认同很有问题,这个问题在哪里呢?他翻香港的报纸,比如说开两会,全国媒体两会消息一定放头版,香港的报纸开着两会,你这什么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居然在讲着那一个富商的情妇从楼上跳楼自杀的,这不象话,不关心全国人民关心的话题。我跟他解释这个道理很简单,坦白说两会跟香港无关,就是我们都知道是头等大事,我们要关心,但是这个关心是抽象的关心,它不是实质的关心。为什么无关呢?比如说取消农业税,就算改变纳税人报税的方法,哦,是吗,你们改变了。所有国家重大决策都来不了香港的,香港人就象跟广州人,我们真的是同门同种,大家都是讲广东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休戚与共的政策上的现实感,原因就在于两制嘛,你们有什么样的政策跟我们没有关系啊,你们有什么变化跟我们也没有关系啊,有关系的很实际,比如说QDII、CEPA等等。
这就回到一个问题,既然是一国两制,你就不可能让香港人产生真正很现实的一个国民认同感。但是由于香港人没有很现实的国民认同感,所以某些政府部门又觉得香港人没有人心回归了。香港人由于没有人心回归了,所以香港人都是一帮很可疑的人,比如说我,我就觉得自己是有原罪的人。我常常在南方都市报写文章,很多意见,指手划脚,我曾经试过一回在南都写评论,结果有网友就到凤凰论坛骂我,就说我这个人在殖民地长大,满脑子英国人的坏种,老在侮辱中国人。我说了什么呢?我好像是说故宫星巴克的问题,我说这是故宫形象和旅游形象的问题,就看你整体的定位。我说这一番话,就给人骂是汉奸了。
我发现很多话,就象是钱老师讲,或者是很多同行,住在大陆的同行,或者你是大陆出来的同行,他们说大家说他忧国忧民,我说了,就是汉奸。为什么呢?同一番话,我说就是汉奸,就是因为我有原罪,我的原罪是什么呢?我是殖民地长大的,这是香港人的原罪。人心没有回归,你就很可疑吗,很可疑你就有原罪,有原罪怎么办,你就不能搞普选吗。想独啊,这些人都不爱国的,都没有现实认同,这一点点联系起来,是多大的矛盾。既然你是一国两制,制度上是分开的,它现实的那种认同感就自然很弱。既然现实的认同感很弱,它就还不算是彻底的中国人,还叫是香港同胞,还不是香港市民,所以不是百分之百的可以信得过,你们讲什么普选,都是有危险的,都要先缓一缓,一直卡在这里。
这几年香港的政治问题,或者是爱国问题,等等问题,我觉得就象是一对情侣,问对方你到底爱不爱我,爱,你怎么证明给我看,那我怎么证明你,你不证明我就不信。就象是天天香港和大陆,香港不知道怎么证明自己多爱你。由于人心回归坦白说很抽象,不是很实,在香港出现很怪异的现象,比如说找政治人物,香港特区现在很快就要公布特区的政府班子了,很强调一点,这个班子都必须要爱国爱港。各位,我们何时见过,比如说某地市委书记要换了,很强调新的市委书记很爱国,爱国在内地不需要讲的,没有人说他为什么能当市委书记呢,因为他爱国。但是在香港不一样,爱国怎么去证明呢,于是香港就出现有一种怪异的现象,一些商人、一些政治人物,用一种很特别的方法表现爱国。什么样的特别方法呢?比如说曾荫权,董建华下台之后就传出曾荫权要接任特首,消息刚刚传出来,香港记者拍到这么一组画面,很可笑,曾荫权上班的路上一边手插着口袋吹着口哨,媒体可能会想这是不是一朝得志呢,问特首为什么这么轻松,问吹什么口哨,说是吹国歌。还有有些商人,过去的港英合作精英,现在到了97年之后,突然出来跟大家说当年抗日的时候,我家偷偷捐钱给东江纵队等等。香港有一个名词叫“忽然爱国派”。
去殖是没有完成的去殖
由于我们很难再证明什么是爱国了,所以只好想办法各出奇谋显露我有多爱国。香港式的爱国,坦白说从各位的眼中来看可能有一点肉麻,吹口哨吹国歌,这种很离奇的现象在香港都会出现。这是香港的一个问题,去殖是没有完成的去殖,但是没有这个完成的去殖怎么办?很多人卡在这里。当然在经济各方面其他条件上都会出现问题,我们只能说主权回归,讲完主权回归就讲人心回归,但是这种人心回归,很难弄,不知道什么是人心回归,于是出现很多奇怪的东西,而且我觉得总是在一个循环中。怎么走出去,我觉得要开展真正的去殖运动,我觉得香港的民主运动要定位于去殖运动的角度,民主我们必须同意,香港有些人真的是有民主拒共,为什么要搞民主呢?就是害怕共产党的直接管理。香港本土的共产党,简称为“土共”,香港都是这么叫的,我一直觉得香港社会很对不起这一批人,比如说香港很著名的六七暴动,历史是被片面解释的,当年港英政府那么多不合理的事情,香港现在拥有言论自由等,不是天掉下来的,而是香港人争取回来的。我记得刚刚开始在香港做戏剧、小剧场、剧评的时候,香港搞话剧的剧本要审的,香港一二十人在街上聚集警察就可以说你犯法了,而现在五十万人可以上街,到现在可以随便的讽刺政府官员,这一切都是争取回来的,这都是反殖的特征。
过去香港的左派、土共为此付出很多的代价,如果没有他们,今天香港的工人生活比今天惨多了,当年为什么说是暴动,说是相应文革思潮,当时劳工条件非常惨,那是抗殖、反殖的斗争。今天说民主运动,我总觉得香港所有的民主派和左派,其实应该放在一个更大的脉络看,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去殖运动的先后关键时刻。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实际的困难,包括怎样处理两制的问题。我一向有一个感觉,我在香港一向鼓吹民论,我觉得香港在五十年内大概都不会出现普选特首,虽然我也在争取,但是我很悲观,因为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关键问题。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香港问题有一个看起来很矛盾的地方,香港基本法规定,这是基本法规定的,香港的特首和立法会是普选产生的,直选产生的,基本法这么规定的,基本法写明的,“最终”。但是一国两制又是什么呢?一国两制不是无限期的,一国两制是有时限的,这个时限就是五十年。当然邓小平说一百年都可以,那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再研究。问题在哪里呢?一国两制如果我们假设维持五十年,那么之后是不是要彻底回归、与内地的体制看齐,但是基本法又写明最终是双普选的。最终香港和内地的体制如果要统一,但是又如果达到立法会跟特首普选呢?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出来?为什么八十年代邓小平有这样有趣而且很了不起的创举呢?这里面有很多思考的空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我最后提这么一种,我总是很大胆的想象,难道五十年后,97年时的想法,从现在算起,四十年后,香港终于不再一国两制,终于彻底回归,彻底去殖了,跟中国完全融合为一体,是不是表示那一天中国省市长也是普选产生呢?人大代表是普选产生的?五十年的期限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