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真谛除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行所未行和食所未食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所未思。─

7月17日早上4点起床洗漱之后喝了点水,吃了一点点心,刚到4点半,小任的车就到了门外,我拿上行李就上了车,车沿着开往机场的高速路开行,一路上车辆很少,只花了三、四十分钟就到达了集合酒店的大堂。此时这里已有先到达的游客在等候,小任要等把我送上旅游大巴再回去,我说不必了,这里已有几位同团的游客,大家可以彼此照应,要他先回去了。不久旅游团的导游刘先生到了,他开始点名核实人员、清点人数。这个团从多伦多参团的是11人,也就是说有11人已游完了七日游的全程,于昨晚入住该旅館,今日清早离团自行回家或回国。这个团在纽约还有一批人离团,并有同样多的人入团,总之各旅游公司通过网络互相调配各团的人数,尽可能使每个团的旅游车都处于坐无虚蓆的状态,这样各旅游公司都把每一个导游、每一辆旅游大巴的利用率都提高到差不多是100%的状态,网络的作用真是无所不在,也几乎是无所不能啊。

上午6点我们的旅游团在导游的带领之下准时出发,导游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内蒙小伙小刘,他首先作了自我介绍,并把他的手机号码告诉我们,要我们每一位游客都记在自己的手机上,以便在行程中走散时进行联系。为确保游客们的记录准确无误,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依次用自己记录下的他的手机号码给他打电话,只要他的手机铃响,就证明号码正确无误,他并不需接电话。还真的有几个人记错了他的手机号码,被纠正过来。我想如果不是刘导如此细心、耐烦,那么这几个人万一在旅途之中走散了,就无法与刘导联系上,那麻烦可就大了。

我们的旅游大巴沿东北方向在高速公路上疾驶,沿途极少见到村镇和民居,大约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就到达了千岛湖畔的游船码头,我们下船后,先排队进入趸船上的餐厅,这是一种带有自助餐性质的早餐,柜台里面有各种飲料和早点任由游客们选用,但都由柜台内的服务员拿给你,少了还可再取,吃饱为止。吃完早餐我们在刘导的引导之下依次进入游船,全车游客都进去后,游船便啓航了,朝着千岛湖的中心开去。此时气温较低,湖面上风又比较大,坐在舱内比较温暖,但不利于观看景色和拍照;坐在甲板上比较冷,但有利于欣赏千岛湖的湖光山色和拍照录像。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坐在甲板的长椅上,我选了一个坐位一侧有五、六十厘米档板的位置坐好,静候千岛湖美景的到来。



千岛湖上连接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跨国公路大桥

千岛湖位于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的交汇处,水面广阔,湖中分佈着大大小小的岛屿1865个其中约2/3属加拿大,约1/3属美国。千岛湖、安大略湖和圣劳伦斯河都以中心线为界,西北部属加拿大,东南部属美国。湖内所有的岛屿都卖给了私人,岛主根据岛的大小分别在上面建了独立小屋、带花国的别墅、公园和古色古香,大大小小的各种欧式城堡,将千岛湖点缀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水上公园,让人浏连忘返。



心岛古堡全貌



心岛古堡侧面

游船沿着预定的路线行进,环游千岛湖,沿途数不尽的大小岛屿星罗棋佈地散佈在千岛湖那如镜的水面上,大的有好几平方公里,最小的只有两三平方米,即使在这种小岛(实际上就是一块露出水面两三平方米的礁石)上,也会在礁石上立起四根桩(因隔得较远看不清是木桩还是混凝土桩),支撑着一间小房子,还有一座跨湖大桥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美国的纽约州连接起来。千岛胡上最著名、修得最漂亮的有两个岛,一个叫沙维岗岛,这个岛在美、加两国交界处,起先,美国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托人在千岛湖美、加交界线美国一侧购买了一个小岛,这位总裁后来登岛一看,嫌这个岛面积太小不能修建一座像样一点的休闲别墅,他見紧靠这小岛旁边,有一个较大的岛就是属加拿大的沙维岗岛,就花钱把沙维岗岛也买下来了,并在两个岛上修建了度假别墅,还在两座岛之间建了一座全长不到10米的小桥,这是世界上最短的跨国桥梁;另一个叫心岛,是纽约旅館业大亨乔治.博尔特于1900年购买送给其爱妻的礼物,又花了2500万美元(这在上世纪初要祘是一笔惊人的巨款)先将岛修砌成心形,又在岛上兴建了一座名叫罗宾兰德的欧式古堡,为讨得岳母的欢心,又在心岛的尾部买下另一小岛,也建了一座欧式小古堡,两座古堡之间也建有小桥相连接。



心岛古堡正面



心岛尾部有桥相连接的供博尔特岳母居住的小古堡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爱妻在1904年古堡快要建成之前就不幸去世了。悲痛欲绝的博尔特自她爱妻去世之后,为避免触景生情,引起他对爱妻的无限思念,他就再也没有踏上过这座令他伤心的古堡,而是将它捐献给美国政府供人们游览,由此可见博尔特对妻子的爱深沉到何种地步。



湖中的大小岛屿及岛上的休闲别墅白色桥梁连接的就是沙维岗岛

我们的游船开行不久,就到了沙维岗岛,只见一座属于美国的、上面建有一座两层楼房的小岛有一座白色的桥梁与另一大岛相连接这就是加拿大的沙维岗岛,周围的景色十分优美宜人,的确是休闲避暑的好处所。游船继续向前开,虽然湖面风很小,水面很平静,但由于船速很快所以站在甲板上观赏、仍然感觉风速很大,有点冷。很多原来站在甲板上的人,都被冷得躲到船舱里面去了,但我仍坚持站在甲板上观赏拍照。接着我们的游船就到了千岛湖最美丽的、因它上面曾经发生过的悽惋故事而令人神往的心岛,心岛的美丽是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准确表达的,所以我只好在此多刊发几张照片来弥补我文字表达能力的不足。

游船绕心岛一周后就开始返航,游船回到码头后,我们弃船登车,旅游车沿高速公路一路往西北方向的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开去。中午时分旅游车抵达渥太华市中心的国会山附近,导游让我们下车参观,并约好集合的时间。我们下车后环顾四周都是典型的欧洲古典哥特式建筑。我们站在下车马路的人行道上朝国会山的方向瞭望,只見正对面远处是国会大厦,国会大厦与人行道之间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广场左边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教堂,可惜正在维修,不能进去参观;广场的右边是一片欧式古典建筑。加拿大国会及其附属的建筑群都建在一座小山上。被人称作国会山,我与游客们穿过广场上的草坪一路往上走,来到议会大厦的前面,长长的议会大厦正中间是一座高达88.7米的和平塔,高塔左侧是众议院,右侧是参议院。



国会大厦前面广场左侧正在维修的大教堂



国会山上背面的景像

我们登上国会山来到议会大厦的背面,这里建有各种带纪念性质的建筑和塑像。站立在国会山上可以俯瞰前面远处水流湍急的渥太华河、里尔河、河上的大桥,以及河对岸魁北克省的加蒂诺市。往右边看可见山下远处银光闪闪的渥太华圣母院。此时已到了集合吃午餐的时候,导游己在催促我们下山自己解决午餐问题。我因早已备足了“干粮”和饮料,便找了一处靠椅坐下来吃完午餐,就率先登上了停在较僻静处的旅游车,眯着眼睛打了一会儿盹。其他游客才吃完午餐陆续登上旅游车,刘导清点人数之后,便发车开往蒙特利尔。渥太华与蒙特利尔相距不远,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蒙特利尔后,我便向刘导提出:下午四点以后我要离团自由活动,前去看望我高中时代年已九十六岁的班主李老师,刘导还祘通情达理,连说:应该!应该!



国会山上远眺银白色的渥太华圣母院

我请刘导把当晚住宿的旅館地址发到我的手机上,然后隨团前往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去参观。蒙特利尔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是法语区,它是该省第一大城市和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后来因魁北克省闹独立,引起加拿大政府和其他省的不满,加拿大政府把许多政治、文化、经济机构都陆续迁往其他地区,人口也随之外流,导致现在蒙特利尔已沦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多伦多成了加拿大第一大城市。由于许多工厂、公司、办公机构的迁走,蒙特利尔的经济也日渐萧条;经济的萧条,增加了就业的困难,这又迫使更多的人口迁往其他省市;人口的减少又导致蒙特利尔的房地产业的萧条。在加拿大除魁北克省之外,其他省市房价暴涨的情况之下,蒙特利尔的房价却在不断下降。刘导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大家说:“你们若想在蒙特利尔买房子,现在倒是个好机会,花十几二十万加元就可以在蒙特利尔买到一套十分像样的房子,同样的房子在多伦多已卖到六、七十万加元了”。



呈45度角倾斜的蒙特利尔奥运中心

旅游大巴首先带我们来到造型奇特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这里的比赛场馆除少部份仍然作为比赛场地在使用之外,有许多都已改为各种展厅、餐厅、咖啡厅和出售旅游记念品的商店。这里最引人注目;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体育中心,就是它那与地面呈45度角的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主厅。我们先在主厅参观之后,又到各个比赛场館参观。此期间,我与李老师的二女儿联系前去探望她母亲的事,她告诉我:因她和她的姐姐和妹妹三人一天卄四小都要轮班照顾她们重病中的母亲,只有她的丈夫黄先生可以开车前来接我,但黄先生要到下午5点才下班,她要我在5点前后找一处标志性的建筑附近等候,在那里再把具体位置和地址告诉黄先生,就在那里等,黄先生会开车前来接我,并再三叮嘱我不要在外面吃饭,一定要到他们那里去吃饭。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比赛场馆

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出来,穿过市区,只见街道两旁都是典型的法式建筑,街市上显得比较冷清,旅游大巴一直开到市政厅旁的贾卡提耶广场一带才显得比较热闹。下车后先在广场及其附近游览,我来到市政厅旁的贾卡提耶广场上,在纪念特拉法加海战击败法国艦队的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遜的纳尔遜纪念碑旁参观,纪念碑的下部是长立方体中部主体是园柱型的,园柱顶部有一方形平台,平台上有纳尔遜的塑像,整个纪念碑及上面的塑像都是由当地出产的一种石材建造的。只见纪念碑上的纳尔遜双腿分开,左手执单筒望远镜,微微抬起的头部,眼睛凝视着远方,似乎正在注视着前方海面上正在鏖战的英法舰队。我见这里就在市政厅旁边,又有一座高高的纪念碑远远地就可以看到,纪念碑旁又有许多供游人休息的木靠椅,我决定就把这里作为与黄先生会面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