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北京不胜悲凉与感慨

 

  这次的北京之行在我感觉是悲凉的。我相信这与季节无关,与文人固有的多愁善感无关。

  7月29日,我夫妇俩要启程赴京,在广州火车站被南海方面的二三十名公职人员野蛮截回。协调小组帮我们把行李搬上楼,放下行李的同时,也把我夫妇俩“咚”地一声撂在那,就同丢下了两个垃圾箱,之后再无下文。

  8月8日,我夫妇俩又一次启程赴京,所幸没有遇到任何阻挡。我知道这里面有些玄机,但玄机不可说破。

  来京的路上,也并非就一路平坦。

  列车晚点了一个半小时才从广州站出发。快要剪票上车时,突有车站工作人员用话筒喊话,要原本在二楼候车的旅客全部到一楼上车,结果在广州站乘坐这趟火车的旅客,均未剪票,就上了火车,一路上无人补充剪票。

  空调车厢名不副实。我们所在的这个车厢,从广州站“一路狂奔”到韶关站,全无冷气,而车厢又是全封闭的,车窗无法打开。车上的工作人员说:空调坏了,没辙。

  于是在这段旅程中,一会儿这里晕倒一个旅客,一会儿那里晕倒一个旅客——从广州站到韶关站,前后有6个旅客因闷热难当而晕倒!有的旅客叫嚷着要砸开车窗,有的旅客强烈要求下车。



  车到韶关站,列车停了几分钟,空调修好了。其“修好”的速度,颇为神奇。

  这节车厢的旅客们不甘于被“蒸”了几个小时的“肉包子”,有的向列车长提出索赔,有的表示车到北京后,要去起诉承运方。但我想,这也只能是说说而已。这样的事,在中国实在算不得什么,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

  一路上,我少言寡语,内心不胜悲凉。

  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夫妇俩何曾想到而今会如此孤苦,走向远方?想到和梦君在南方有些城市一块旅游时的情景,想到现如今的天人相隔,更是胸间淌血,长吁短叹。

  问苍天,那些衣冠禽兽为何要害得我家破人亡?

  问长江,他们何忍杀害如此优秀的一个孩子?

  问黄河,他们为何到现在也还不肯还我孩子公道?为何至今不肯让一个蒙冤惨死的孩子安息?

  ……

  8月9日,列车驶入北京站。

  8月的北京,对来自南方的旅客而言,已是秋高气爽,没有了在广东时的闷热。

  见到久别的朋友,心头一热,不知从何说起,也有欲哭无泪之感。

  朋友几年前买下的房子,在价格上现在已翻了一番。看到老友事业蒸蒸日上,生活还算精致,家庭也和睦温馨,心头略觉安慰。

  谈起梦君这事,又叙及时下种种,各有各的感慨。

  朋友说,你的个人条件很好,有几个地方可去,现在担心的是梦君这事未了,接收你的单位可能会受到一些骚扰。于是,我又想到协调小组组长那夜说的话——你就是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也能把你的工作给搞没了。

  你信不?

  我信。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见识了神奇的种种,如果我仍然凡事均往好处想,那我也太不长记性了。

  丈夫“自己撞死”在佛山的罗双红,和她的家人在北京上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是日我夫妇俩收到她发来的短信,于是决定次日去看看罗双红一家。

  8月10日上午,我夫妇俩与罗双红一家在人民大会堂门前的树荫里见了面。罗国中老人的头发已白得差不多了,罗双红也添了许多的白发。说到在京城奔波的艰辛,他们的情绪颇为低落,罗双红的眼里泛着泪光。这情景,令我想到他们在广东省公安厅门前无奈的抗争,我只能一声叹息。



  他们说,在北京跑了不少部门,对方都不愿意接访,这里推那里,那里推这里,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被人当皮球踢的感觉。后来,终于有个部门接访了,说是一个月内给他们答复。目前他们正在等待答复,内心忐忑着,不知等来的将会是什么。

  看着人民大会堂,我陷入了沉思。在某种程度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外国的众议院有些类似。一次次“盛会”在这儿召开,几千名人大代表一次次从这幢建筑物里熙熙攘攘进出,可就是没能解决好百姓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的根本问题,我不知道那些“盛会”到底是怎么开的。

  罗双红要带我夫妇俩去看看访民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于是我们坐上了20路公交车,随之一同前往。

  这辆车上的访民甚多,车上乘客叽叽喳喳谈论的,尽是上访的艰难和不平之事。有些访民言语激愤,表示再不解决问题,就要“同归于尽”。这样的状况出现在首善之都,我为之深感忧虑。

  到了那个耳闻已久的上访村,但见其状况惨不忍睹。访民们有的几个人共同挤在斗室之内,床铺挨着床铺;有的露宿在小巷内的墙角;有的则把桥洞的两侧,当作了自己临时栖身的家园……如此生存态势,竟然反差强烈地并存于北京,这“和谐”二字,在我感觉就越发地难以解读。


 


  有些访民从穿着上、谈吐上能够看出,在家乡他们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跻身于访民的行列之后,久久讨不回一个公道,日久便也成了眼前的这副模样。免于露宿街头的访民,在上访村内一晚住宿的费用是5-10元。在物价并不便宜的北京,访民一晚的住宿费用是5-10元,其住宿条件之恶劣,由此可想而知。




  之后罗家人又自告奋勇领路,带我夫妇俩去看了多家接访单位。这些接访单位多设在一些偏僻的小巷中,在巷口并不设有任何标示。这些接访单位还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离它们的本部隔得甚远,而北京是一座大城市,没有人领路,访民一时半会,是很难找到这些接访单位的。

  巷子里或者小巷的路口,也多停着来自外地的截访车。有部截访车上,居然坐着多名特警!

  不少围墙上写着访民们的冤情和激愤之词,从覆盖痕迹上看,这些“乱写乱画”被油漆覆盖了也不知道有多少次,但还是有新的控告词冒出来,生生不息。

  在长时间的步行中,我的一双脚板走得生痛、发麻。但更痛的,是胸腔之内——这不是我想像当中的那个北京!

  我的为儿申冤之路在北京尚未展开,见此景象,便已能清晰感觉到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我用手机悄悄拍下了一些访民的生存状态,在此附上几张,希望党中央、国务院能看到。



  访民也是人啊,北京!

  心底暗问:北京,你拿什么来抚慰受伤的心灵?

  有人亲见2005年的某一天,有访民万念俱灰,从天安门附近的红旗宾馆跳楼,当场死亡。我无法解理,这样的事,怎么可以发生在北京?



  我已说过,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不愿意来北京,不愿意亲笔去叙述在北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但最后还是被当地“逼上梁山”。既然来了,我就不会忘记我作家的身份,就不会仅只是替我苦命的孩子申冤。为了国家的真正繁荣昌盛,稳定和谐,有些话我必须得说,我顾不了这些话是否中听——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在走访中我与访民们有过一些交流,知道他们的有些想法。数量如此之众的访民问题得不到实际的处理和解决,肯定会潜伏着某些危机。必须以人为本,还访民以公道,示诚信以天下!

  对经久不退的“上访潮”,北京方面应该拿出有效措施,大大方方对其进行一次认真的面对。只有把访民确实当作公民来看待,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久涨不退的“上访潮”,才会真正有所消退。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它在城市职能上承载着与地方城市不同的特有使命。北京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捍卫正义和公道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条防线一旦失守,那么给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访民带来的感觉,就只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因此,北京绝不能仅只是一个巨大的秀场!它在把中国经济腾飞、各种全新面貌向全世界坦然展示的同时,更应该坦然面向国人,肩负起一国之都本该肩负的使命!假使蒙冤负屈的访民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跟在地方上一样,也仍然是被愚弄,被不公平、不友善地一次次这么对待着,那么访民们奔走在中国境内,又能到哪里去追寻公道?

  为何接访单位要各自为政,在一些偏僻的小巷内遮遮掩掩接待访民?为何不能大大方方面对民众上访的问题?“上访潮”经久不退,不是哪一届政府一时之间造成的,而是在特有国情下,在缺乏民主监督体系、司法架构长期不独立的情况下,多年来渐渐累积而成的。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把访民当作真正的公民来看待,不能推己及人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对现有的接访模式进行彻底整改,各接访单位应该像有些地方的政务大厅那样,实行联合办公,为访民尽可能提供方便,尽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对一时半会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应该以人为本,从中寻找平衡点,对访民尽力做好说服和解释工作,让其心平气和离开北京。以某些冷硬的方式对待访民,甚至对访民滥施抓捕,非但无助于“上访潮”的消退,反而只会激化矛盾!

  与此同时,宜注重加强我国的民主建设,让司法架构早日真正独立起来,这样上访的人群才能少一些,再少一些!

  国家信访局前局长周占顺先生曾经说过,上访的人中有80%是有理的。有些课题小组在上访村的调查则表明,有理的访民应该不止80%,应该在90%以上。这些数据都表明上访者中胡搅蛮缠的毕竟是少数。即使从理性经济人角度来说,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牺牲健康、工作、金钱甚至自由和尊严来没事找事。当公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不该有的侵犯,在寻求公道的路上又满心疲惫,历尽艰辛也得不到一个起码的公正时,那么北京给访民直接带来的,就不会是某种心灵的慰藉,而只会是雪上加霜。“态度决定一切”!我认为北京目前对待访民的态度,还是不够友善的,北京有能力把信访工作做得更好!


  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意义之一,在于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得到普遍尊重和保护。当主持正义的力量在一个国家一旦形同虚设时,整个社会的和谐度也就必然会降低,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催生某些不该有的裂变,对于这一点,始终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治国安邦,谋求发展,追求和谐,最基本的道德和律法底线无论如何不可失守!赏罚分明、秉公处理新时期的各项纠纷,不以敷衍的态度对待访民,方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不胜悲凉,这是我这次来北京的一种初感。在未来的日子里,北京给我以及那如潮的访民,带来的又将会是什么呢?疲惫的心灵以及飘荡的冤魂,对首善之都无不期待着。当然,这对北京来说乃不堪承受之重。不禁要问:是谁,把北京推入了如此境地?

2007-08-11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初到北京不胜悲凉与感慨

 

  这次的北京之行在我感觉是悲凉的。我相信这与季节无关,与文人固有的多愁善感无关。

  7月29日,我夫妇俩要启程赴京,在广州火车站被南海方面的二三十名公职人员野蛮截回。协调小组帮我们把行李搬上楼,放下行李的同时,也把我夫妇俩“咚”地一声撂在那,就同丢下了两个垃圾箱,之后再无下文。

  8月8日,我夫妇俩又一次启程赴京,所幸没有遇到任何阻挡。我知道这里面有些玄机,但玄机不可说破。

  来京的路上,也并非就一路平坦。

  列车晚点了一个半小时才从广州站出发。快要剪票上车时,突有车站工作人员用话筒喊话,要原本在二楼候车的旅客全部到一楼上车,结果在广州站乘坐这趟火车的旅客,均未剪票,就上了火车,一路上无人补充剪票。

  空调车厢名不副实。我们所在的这个车厢,从广州站“一路狂奔”到韶关站,全无冷气,而车厢又是全封闭的,车窗无法打开。车上的工作人员说:空调坏了,没辙。

  于是在这段旅程中,一会儿这里晕倒一个旅客,一会儿那里晕倒一个旅客——从广州站到韶关站,前后有6个旅客因闷热难当而晕倒!有的旅客叫嚷着要砸开车窗,有的旅客强烈要求下车。



  车到韶关站,列车停了几分钟,空调修好了。其“修好”的速度,颇为神奇。

  这节车厢的旅客们不甘于被“蒸”了几个小时的“肉包子”,有的向列车长提出索赔,有的表示车到北京后,要去起诉承运方。但我想,这也只能是说说而已。这样的事,在中国实在算不得什么,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

  一路上,我少言寡语,内心不胜悲凉。

  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夫妇俩何曾想到而今会如此孤苦,走向远方?想到和梦君在南方有些城市一块旅游时的情景,想到现如今的天人相隔,更是胸间淌血,长吁短叹。

  问苍天,那些衣冠禽兽为何要害得我家破人亡?

  问长江,他们何忍杀害如此优秀的一个孩子?

  问黄河,他们为何到现在也还不肯还我孩子公道?为何至今不肯让一个蒙冤惨死的孩子安息?

  ……

  8月9日,列车驶入北京站。

  8月的北京,对来自南方的旅客而言,已是秋高气爽,没有了在广东时的闷热。

  见到久别的朋友,心头一热,不知从何说起,也有欲哭无泪之感。

  朋友几年前买下的房子,在价格上现在已翻了一番。看到老友事业蒸蒸日上,生活还算精致,家庭也和睦温馨,心头略觉安慰。

  谈起梦君这事,又叙及时下种种,各有各的感慨。

  朋友说,你的个人条件很好,有几个地方可去,现在担心的是梦君这事未了,接收你的单位可能会受到一些骚扰。于是,我又想到协调小组组长那夜说的话——你就是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也能把你的工作给搞没了。

  你信不?

  我信。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见识了神奇的种种,如果我仍然凡事均往好处想,那我也太不长记性了。

  丈夫“自己撞死”在佛山的罗双红,和她的家人在北京上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是日我夫妇俩收到她发来的短信,于是决定次日去看看罗双红一家。

  8月10日上午,我夫妇俩与罗双红一家在人民大会堂门前的树荫里见了面。罗国中老人的头发已白得差不多了,罗双红也添了许多的白发。说到在京城奔波的艰辛,他们的情绪颇为低落,罗双红的眼里泛着泪光。这情景,令我想到他们在广东省公安厅门前无奈的抗争,我只能一声叹息。



  他们说,在北京跑了不少部门,对方都不愿意接访,这里推那里,那里推这里,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被人当皮球踢的感觉。后来,终于有个部门接访了,说是一个月内给他们答复。目前他们正在等待答复,内心忐忑着,不知等来的将会是什么。

  看着人民大会堂,我陷入了沉思。在某种程度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外国的众议院有些类似。一次次“盛会”在这儿召开,几千名人大代表一次次从这幢建筑物里熙熙攘攘进出,可就是没能解决好百姓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的根本问题,我不知道那些“盛会”到底是怎么开的。

  罗双红要带我夫妇俩去看看访民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于是我们坐上了20路公交车,随之一同前往。

  这辆车上的访民甚多,车上乘客叽叽喳喳谈论的,尽是上访的艰难和不平之事。有些访民言语激愤,表示再不解决问题,就要“同归于尽”。这样的状况出现在首善之都,我为之深感忧虑。

  到了那个耳闻已久的上访村,但见其状况惨不忍睹。访民们有的几个人共同挤在斗室之内,床铺挨着床铺;有的露宿在小巷内的墙角;有的则把桥洞的两侧,当作了自己临时栖身的家园……如此生存态势,竟然反差强烈地并存于北京,这“和谐”二字,在我感觉就越发地难以解读。


 


  有些访民从穿着上、谈吐上能够看出,在家乡他们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跻身于访民的行列之后,久久讨不回一个公道,日久便也成了眼前的这副模样。免于露宿街头的访民,在上访村内一晚住宿的费用是5-10元。在物价并不便宜的北京,访民一晚的住宿费用是5-10元,其住宿条件之恶劣,由此可想而知。




  之后罗家人又自告奋勇领路,带我夫妇俩去看了多家接访单位。这些接访单位多设在一些偏僻的小巷中,在巷口并不设有任何标示。这些接访单位还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离它们的本部隔得甚远,而北京是一座大城市,没有人领路,访民一时半会,是很难找到这些接访单位的。

  巷子里或者小巷的路口,也多停着来自外地的截访车。有部截访车上,居然坐着多名特警!

  不少围墙上写着访民们的冤情和激愤之词,从覆盖痕迹上看,这些“乱写乱画”被油漆覆盖了也不知道有多少次,但还是有新的控告词冒出来,生生不息。

  在长时间的步行中,我的一双脚板走得生痛、发麻。但更痛的,是胸腔之内——这不是我想像当中的那个北京!

  我的为儿申冤之路在北京尚未展开,见此景象,便已能清晰感觉到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我用手机悄悄拍下了一些访民的生存状态,在此附上几张,希望党中央、国务院能看到。



  访民也是人啊,北京!

  心底暗问:北京,你拿什么来抚慰受伤的心灵?

  有人亲见2005年的某一天,有访民万念俱灰,从天安门附近的红旗宾馆跳楼,当场死亡。我无法解理,这样的事,怎么可以发生在北京?



  我已说过,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不愿意来北京,不愿意亲笔去叙述在北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但最后还是被当地“逼上梁山”。既然来了,我就不会忘记我作家的身份,就不会仅只是替我苦命的孩子申冤。为了国家的真正繁荣昌盛,稳定和谐,有些话我必须得说,我顾不了这些话是否中听——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在走访中我与访民们有过一些交流,知道他们的有些想法。数量如此之众的访民问题得不到实际的处理和解决,肯定会潜伏着某些危机。必须以人为本,还访民以公道,示诚信以天下!

  对经久不退的“上访潮”,北京方面应该拿出有效措施,大大方方对其进行一次认真的面对。只有把访民确实当作公民来看待,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久涨不退的“上访潮”,才会真正有所消退。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它在城市职能上承载着与地方城市不同的特有使命。北京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捍卫正义和公道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条防线一旦失守,那么给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访民带来的感觉,就只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因此,北京绝不能仅只是一个巨大的秀场!它在把中国经济腾飞、各种全新面貌向全世界坦然展示的同时,更应该坦然面向国人,肩负起一国之都本该肩负的使命!假使蒙冤负屈的访民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跟在地方上一样,也仍然是被愚弄,被不公平、不友善地一次次这么对待着,那么访民们奔走在中国境内,又能到哪里去追寻公道?

  为何接访单位要各自为政,在一些偏僻的小巷内遮遮掩掩接待访民?为何不能大大方方面对民众上访的问题?“上访潮”经久不退,不是哪一届政府一时之间造成的,而是在特有国情下,在缺乏民主监督体系、司法架构长期不独立的情况下,多年来渐渐累积而成的。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把访民当作真正的公民来看待,不能推己及人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对现有的接访模式进行彻底整改,各接访单位应该像有些地方的政务大厅那样,实行联合办公,为访民尽可能提供方便,尽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对一时半会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应该以人为本,从中寻找平衡点,对访民尽力做好说服和解释工作,让其心平气和离开北京。以某些冷硬的方式对待访民,甚至对访民滥施抓捕,非但无助于“上访潮”的消退,反而只会激化矛盾!

  与此同时,宜注重加强我国的民主建设,让司法架构早日真正独立起来,这样上访的人群才能少一些,再少一些!

  国家信访局前局长周占顺先生曾经说过,上访的人中有80%是有理的。有些课题小组在上访村的调查则表明,有理的访民应该不止80%,应该在90%以上。这些数据都表明上访者中胡搅蛮缠的毕竟是少数。即使从理性经济人角度来说,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牺牲健康、工作、金钱甚至自由和尊严来没事找事。当公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不该有的侵犯,在寻求公道的路上又满心疲惫,历尽艰辛也得不到一个起码的公正时,那么北京给访民直接带来的,就不会是某种心灵的慰藉,而只会是雪上加霜。“态度决定一切”!我认为北京目前对待访民的态度,还是不够友善的,北京有能力把信访工作做得更好!


  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意义之一,在于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得到普遍尊重和保护。当主持正义的力量在一个国家一旦形同虚设时,整个社会的和谐度也就必然会降低,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催生某些不该有的裂变,对于这一点,始终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治国安邦,谋求发展,追求和谐,最基本的道德和律法底线无论如何不可失守!赏罚分明、秉公处理新时期的各项纠纷,不以敷衍的态度对待访民,方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不胜悲凉,这是我这次来北京的一种初感。在未来的日子里,北京给我以及那如潮的访民,带来的又将会是什么呢?疲惫的心灵以及飘荡的冤魂,对首善之都无不期待着。当然,这对北京来说乃不堪承受之重。不禁要问:是谁,把北京推入了如此境地?

200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