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梓平:把真相还给阳光——《大劫难》——四川省荥经县1959—1961年大饥荒实录“序一”

简介新书《大劫难》——四川省荥经县1959-1962年大饥荒纪实




编辑童梓平(左),阿宁

 

我于1949年受中共重庆地下党派遣来到荥经,在这片土地上已生活了60多年。从一个20来岁风华正茂的青年成了86岁的白发老翁,有了儿子、孙子和重孙,我在荥经洒下的汗水和收获的感情远胜于我的老家浙江宁海。60多年来,我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亲历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全部“运动”。对生活在荥经的人来说,所有的极左运动中,最血腥、最残酷、最让人不堪回首的灾难,无过于59—61年的人为大饥荒,其程度之惨烈,即使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也望尘莫及。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尘埃基本落定,回首当年灾难的脉络非常清晰。荥经与全国步调一致,基本上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
大吹牛——高估产——高征购——刮尽余粮——反瞒产私分——遍地饿殍——抓替罪羊——掩盖真相。

面对这样一个惨绝人寰的大惨案,半个世纪以来,不仅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公开道歉,反而讳莫如深、掩盖真相,企图消除记忆。53年过去了,荥经人忘记了吗?忘记得了吗?

那无泪无声的死寂,无助绝望的眼睛,一个个生前死后根本没被当人处理的残暴场面……,当时刻骨铭心,至今不寒而栗!那些成千上万死不瞑目的童叟青壮的冤魂,常在我耳边哀嚎。

真相在民间,真相在人心,真相刻在口碑、心碑上传递。幸存者们父子相传、口耳相传、笔墨相传、网络相传。这些记录已经不只是他们个人的申冤诉苦,而是要把这场大劫难转变成教训昭示后人。否则,荥经县那一半冤魂就真正死得没有价值。

本书中的叙述者都是大饥荒的亲历者,有当时的县、区、公社领导;大队、生产队基层干部、社员;医务工作者、教师、学生、孤儿,和外来支援救灾的人员,可以说涵盖了当时各个阶层全方位的记忆。尽管出于多种因素,有的直露、有的委婉,有的微观、有的宏观,有的正面、有的侧面,但总的说来,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在一个仅有十来万人口的小县,几万本本分分的农民,在风调雨顺的年月,被活活饿死!而当时本地仓库里还堆着两千万斤粮食。

这样的罪行实在令人发指!

历史事件是一个客观事实,它像一块独立存在的化石,无论出于迂腐的好意还是无耻的推诿,是出于阳谋还是阴谋,都无权以任何“立场”为借口来掩盖、篡改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过,我绝对相信,一切掩盖和篡改都终归徒劳!

一位历史学家说:“对于人类历史,包括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我们各族群的历史,我们既要面对其积极方面,也要正视令人不快的一面,我们必须了解那些丑陋的事实,以保护我们不受某些关于事实的看法的干扰。”列宁也说过: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知道现在;只有了解过去和现在,才能预知未来。因此,我们了解的历史,必须是真实的历史,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成为前鉴、明镜,成为指路碑、警世钟,否则,历史的悲剧就可能重演。因此,我们必须把真相告诉后人:哪些光鲜的征兆是危险的开端,哪些狂热的口号是大规模犯罪的借口。

本着让历史自己展示,让读者自己判断的原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基本没有评论,也希望读者尽可能忽略叙述者情不自禁的议论与抒情而直面事实,不受“关于事实的看法的干扰”。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三十多年前神经脆弱的中国,今天的人民和领导者都比以往更具备开阔的胸襟和强健的体魄,能够面对过去的荣光与耻辱。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把真相还给阳光!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童梓平:把真相还给阳光——《大劫难》——四川省荥经县1959—1961年大饥荒实录“序一”

简介新书《大劫难》——四川省荥经县1959-1962年大饥荒纪实




编辑童梓平(左),阿宁

 

我于1949年受中共重庆地下党派遣来到荥经,在这片土地上已生活了60多年。从一个20来岁风华正茂的青年成了86岁的白发老翁,有了儿子、孙子和重孙,我在荥经洒下的汗水和收获的感情远胜于我的老家浙江宁海。60多年来,我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亲历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全部“运动”。对生活在荥经的人来说,所有的极左运动中,最血腥、最残酷、最让人不堪回首的灾难,无过于59—61年的人为大饥荒,其程度之惨烈,即使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也望尘莫及。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尘埃基本落定,回首当年灾难的脉络非常清晰。荥经与全国步调一致,基本上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
大吹牛——高估产——高征购——刮尽余粮——反瞒产私分——遍地饿殍——抓替罪羊——掩盖真相。

面对这样一个惨绝人寰的大惨案,半个世纪以来,不仅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公开道歉,反而讳莫如深、掩盖真相,企图消除记忆。53年过去了,荥经人忘记了吗?忘记得了吗?

那无泪无声的死寂,无助绝望的眼睛,一个个生前死后根本没被当人处理的残暴场面……,当时刻骨铭心,至今不寒而栗!那些成千上万死不瞑目的童叟青壮的冤魂,常在我耳边哀嚎。

真相在民间,真相在人心,真相刻在口碑、心碑上传递。幸存者们父子相传、口耳相传、笔墨相传、网络相传。这些记录已经不只是他们个人的申冤诉苦,而是要把这场大劫难转变成教训昭示后人。否则,荥经县那一半冤魂就真正死得没有价值。

本书中的叙述者都是大饥荒的亲历者,有当时的县、区、公社领导;大队、生产队基层干部、社员;医务工作者、教师、学生、孤儿,和外来支援救灾的人员,可以说涵盖了当时各个阶层全方位的记忆。尽管出于多种因素,有的直露、有的委婉,有的微观、有的宏观,有的正面、有的侧面,但总的说来,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在一个仅有十来万人口的小县,几万本本分分的农民,在风调雨顺的年月,被活活饿死!而当时本地仓库里还堆着两千万斤粮食。

这样的罪行实在令人发指!

历史事件是一个客观事实,它像一块独立存在的化石,无论出于迂腐的好意还是无耻的推诿,是出于阳谋还是阴谋,都无权以任何“立场”为借口来掩盖、篡改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过,我绝对相信,一切掩盖和篡改都终归徒劳!

一位历史学家说:“对于人类历史,包括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我们各族群的历史,我们既要面对其积极方面,也要正视令人不快的一面,我们必须了解那些丑陋的事实,以保护我们不受某些关于事实的看法的干扰。”列宁也说过: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知道现在;只有了解过去和现在,才能预知未来。因此,我们了解的历史,必须是真实的历史,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成为前鉴、明镜,成为指路碑、警世钟,否则,历史的悲剧就可能重演。因此,我们必须把真相告诉后人:哪些光鲜的征兆是危险的开端,哪些狂热的口号是大规模犯罪的借口。

本着让历史自己展示,让读者自己判断的原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基本没有评论,也希望读者尽可能忽略叙述者情不自禁的议论与抒情而直面事实,不受“关于事实的看法的干扰”。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三十多年前神经脆弱的中国,今天的人民和领导者都比以往更具备开阔的胸襟和强健的体魄,能够面对过去的荣光与耻辱。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把真相还给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