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VS“罪人”

 


4月23日,“新俄罗斯之父”、俄罗斯联邦前总统叶利钦逝世,俄罗斯民族连接戈尔巴乔夫(极权)时代和普京(民主)时代的政治桥梁,在2007年暮春骤然垮塌。作为一个极富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叶利钦虽然去世了,然而盖棺难以定论,他的是非功过,尚有待于时间去检校。但是,不管后人如何对他进行评价,但凡论及苏联的解体,论及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这样的话题,叶利钦都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人物。作为俄罗斯一段新的历史的开创者,无论毁誉,叶利钦都有可能与彼得大帝、列宁、斯大林一样,为俄罗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所记录。


叶利钦淡入俄罗斯的政治舞台,并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是以戈尔巴乔夫这颗政治巨星的黯淡和陨落为背景的。更大的历史背景,则是斯大林色彩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式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戈尔巴乔夫,就没有叶利钦。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失败,才孕育并陪衬了叶利钦的成功。尽管叶利钦两度执掌俄罗斯联邦总统大印长达八年时间,并没有将俄罗斯带入繁荣富强的新天地,恰恰相反,俄罗斯综合国力继续衰退,GDP 下降了50%,只相当于美国的1%、中国的1/5,1/3的居民继续生活在贫困线下,然而,他带给俄罗斯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新闻自由,将是俄罗斯民族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并且必将为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复兴提供强劲的制度原动力和精神原动力。


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总书记。是年54岁的他,踌躇满志,推出了一套旨在对苏联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实施改革的“新思维”。实事求是地评价,戈尔巴乔夫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的。然而,历史连一点儿成全戈尔巴乔夫雄才大略的打算也没有——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当年的戈尔巴乔夫:他是一个被时代所辜负的理想主义者;他在一个错误的历史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国度,萌生了一个错误的想法,采取了一个错误的行动,最终为自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酿下了苦果,埋下了祸根:


经济上——当时的苏联,由于其自建国以来的几十年来,一直图谋保持其“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片面注重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轻视民用工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加上国有体制的超低效率,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民怨沸腾。在一次国家进行的全苏联民意调查问卷中,对于“苏联给了人民什么?”这个问题,68%的民众的回答是:短缺、排长队和贫穷。广大苏联人民对高度集权、漠视民权民生的社会政治体制普遍心怀不满和愤怒。地火在运行,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其火山爆发式的喷薄已是不可避免。


政治上——党内的激进派和保守派一方面彼此势同水火,另一方面他们在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上,目标却又高度的一致,从左右两个方面对戈尔巴乔夫实施夹击。以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不仅对戈尔巴乔夫进行激烈的攻击,而且公开与戈尔巴乔夫的中央政权分庭抗礼,表示将致力于实现俄罗斯的主权,“保卫自己不受中央支配”。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规定在俄罗斯,俄罗斯法律高于苏联法律,俄罗斯享有包括自由退出苏联等条款在内的一系列自主权。叶利钦并且成立了“民主纲领派”组织,宣称代表了苏共三分之一的党员。另一方面,党内保守的强硬派也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行了强有力的抵制,他们在报纸上公开指责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正在把苏联带向死亡、破碎、黑暗和虚无的深渊。


民族关系和外交上——由于长期执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这一时期的苏联,民族关系空前恶化,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民族独立的呼声空前高涨。先是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公开宣布独立。接着,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分裂倾向也日益明显,希望脱离苏联而去。不久,黑海边的两个加盟共和国——摩尔达维亚和乔治亚,也宣布独立。在国际军备竞争上,美国此时抛出了费用浩大的“星球大战”计划,逼使苏联跟进。然而国力早已耗尽的苏联,再也没有经济力量同美国进行较量了。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可谓内忧外困,举步维艰;此时的苏联政权,已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为了维护中央权威,以保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继续推行,1990年3月15日,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新宪法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联第一任总统。同年7月2日,苏共28大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允诺一系列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改革措施。但是,一切为时已晚。7月12日,因为所提出的激进改革计划被否定,叶利钦在苏共大会上发表声明,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给了戈尔巴乔夫以沉重的一击。与此同时,党内的强硬派也在暗中行动,密谋推翻戈尔巴乔夫。


然而,戈尔巴乔夫对种种明显的迹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一如既往,于1991年8月初携家人离开莫斯科度假。他不知道,一场政变已在酝酿之中了。8月17日,在以金钱诱使克格勃军官们从休假地返回莫斯科掌控首都后,一个以原克格勃头子为首的、由共产党强硬派组成的“紧急委员会”发动政变,接管了苏联。他们于18日通知远离莫斯科毫不知情的戈尔巴乔夫,要求他发表声明“以健康的原因辞职”。政变者控制的电台和电视台宣布,戈尔巴乔夫生病,由国家紧急委员会接管政权。


叶利钦获知政变消息后,马上在俄罗斯议会大厦组成了自己的新的“白宫”以处理危机。当时,坦克与军车隆隆地开进莫斯科,包围了市政府与“白宫”。叶利钦与他的副手、阿富汗战争的英雄一起在白宫用广播谴责了政变。中午过后,叶利钦不顾危险、出其不意地跳上“白宫”之外的一辆坦克上,激昂地向公众演说:“公民们,我们合法选出的国家总统被剥夺了权力!我们一定要同保守派、反动派和反宪政主义的政变作斗争!……\"”“你们可以用刺刀撑起王冠,但你不能长久称王!”在公众欢呼下,坦克掉转了炮口。叶利钦的“白宫”被支持和欢呼的民众保卫起来,被围得水泄不通。空军也扬言要轰炸政变者的克里姆林宫。于是,政变在全苏联与全世界的反对下,终于在8月21日失败了。坦克车队在公众的欢呼声中撤出了莫斯科。


一夜之间,叶利钦成了拯救国家的英雄。戈尔巴乔夫回到了莫斯科。但是,他首先不是回到苏联总统办公室,而是到了俄罗斯总统叶尔钦的办公室表示感谢。虽然这时他仍然宣称要“更新”党和苏联,但在事实上,二者都名存实亡了。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党的总书记职务,解散了中央委员会。同年12月,叶利钦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苏联结束,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即“独联体”),由俄罗斯继承原苏联的大部分遗产。戈尔巴乔夫希望能由中央管理国防与外交,但遭到叶利钦的拒绝。在这种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于圣诞节次日辞职,离开了克里姆林宫,回家做了一介平民。


叶利钦的重拳出击,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叶利钦主宰俄罗斯后,经济方面,采取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提出的“振荡疗法”和“休眠疗法”,幻想以此为俄罗斯濒死的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未能奏效。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准继续下降,民怨继续沸腾。政治方面,叶利钦在任总统的头一年,处于与原苏联遗留下来的反对经济改革的“最高苏维埃”(即国会)的激烈冲突之中。1993年4月叶利钦虽然赢得了全民公决的胜利,但与国会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最后演变为武力冲突。1993年10月,忠于叶利钦的部队炮轰了“最高苏维埃”大楼,随后逮捕了反对派首领。在1994年12月新修订批准的宪法进一步强化了总统的权限,使叶利钦实际上处于不可挑战的地位。不过,他于1995年对车臣共和国的用兵及其导致的僵局,大大地削弱了他的政治权威。1996年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将普京推到了俄罗斯和国际社会政治舞台的前台。


作为将俄罗斯从极权政治带入民主政治、将俄罗斯从边缘社会带入世界主流社会的一位政治家,叶利钦在20世纪末的精彩表演显然可圈可点——从这一点上说,叶利钦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功臣”和时代英雄;然而,也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因为叶利钦对苏联和苏共的反戈一击,才导致了苏联的崩溃——从这一点上说,叶利钦无疑是不可饶恕的苏联“罪人”和政治叛徒。孰是?孰非?我想公道自在人心,历史会昭告未来。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功臣”VS“罪人”

 


4月23日,“新俄罗斯之父”、俄罗斯联邦前总统叶利钦逝世,俄罗斯民族连接戈尔巴乔夫(极权)时代和普京(民主)时代的政治桥梁,在2007年暮春骤然垮塌。作为一个极富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叶利钦虽然去世了,然而盖棺难以定论,他的是非功过,尚有待于时间去检校。但是,不管后人如何对他进行评价,但凡论及苏联的解体,论及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这样的话题,叶利钦都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人物。作为俄罗斯一段新的历史的开创者,无论毁誉,叶利钦都有可能与彼得大帝、列宁、斯大林一样,为俄罗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所记录。


叶利钦淡入俄罗斯的政治舞台,并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是以戈尔巴乔夫这颗政治巨星的黯淡和陨落为背景的。更大的历史背景,则是斯大林色彩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式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戈尔巴乔夫,就没有叶利钦。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失败,才孕育并陪衬了叶利钦的成功。尽管叶利钦两度执掌俄罗斯联邦总统大印长达八年时间,并没有将俄罗斯带入繁荣富强的新天地,恰恰相反,俄罗斯综合国力继续衰退,GDP 下降了50%,只相当于美国的1%、中国的1/5,1/3的居民继续生活在贫困线下,然而,他带给俄罗斯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新闻自由,将是俄罗斯民族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并且必将为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复兴提供强劲的制度原动力和精神原动力。


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总书记。是年54岁的他,踌躇满志,推出了一套旨在对苏联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实施改革的“新思维”。实事求是地评价,戈尔巴乔夫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的。然而,历史连一点儿成全戈尔巴乔夫雄才大略的打算也没有——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当年的戈尔巴乔夫:他是一个被时代所辜负的理想主义者;他在一个错误的历史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国度,萌生了一个错误的想法,采取了一个错误的行动,最终为自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酿下了苦果,埋下了祸根:


经济上——当时的苏联,由于其自建国以来的几十年来,一直图谋保持其“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片面注重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轻视民用工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加上国有体制的超低效率,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民怨沸腾。在一次国家进行的全苏联民意调查问卷中,对于“苏联给了人民什么?”这个问题,68%的民众的回答是:短缺、排长队和贫穷。广大苏联人民对高度集权、漠视民权民生的社会政治体制普遍心怀不满和愤怒。地火在运行,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其火山爆发式的喷薄已是不可避免。


政治上——党内的激进派和保守派一方面彼此势同水火,另一方面他们在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上,目标却又高度的一致,从左右两个方面对戈尔巴乔夫实施夹击。以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不仅对戈尔巴乔夫进行激烈的攻击,而且公开与戈尔巴乔夫的中央政权分庭抗礼,表示将致力于实现俄罗斯的主权,“保卫自己不受中央支配”。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规定在俄罗斯,俄罗斯法律高于苏联法律,俄罗斯享有包括自由退出苏联等条款在内的一系列自主权。叶利钦并且成立了“民主纲领派”组织,宣称代表了苏共三分之一的党员。另一方面,党内保守的强硬派也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行了强有力的抵制,他们在报纸上公开指责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正在把苏联带向死亡、破碎、黑暗和虚无的深渊。


民族关系和外交上——由于长期执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这一时期的苏联,民族关系空前恶化,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民族独立的呼声空前高涨。先是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公开宣布独立。接着,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分裂倾向也日益明显,希望脱离苏联而去。不久,黑海边的两个加盟共和国——摩尔达维亚和乔治亚,也宣布独立。在国际军备竞争上,美国此时抛出了费用浩大的“星球大战”计划,逼使苏联跟进。然而国力早已耗尽的苏联,再也没有经济力量同美国进行较量了。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可谓内忧外困,举步维艰;此时的苏联政权,已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为了维护中央权威,以保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继续推行,1990年3月15日,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新宪法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联第一任总统。同年7月2日,苏共28大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允诺一系列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改革措施。但是,一切为时已晚。7月12日,因为所提出的激进改革计划被否定,叶利钦在苏共大会上发表声明,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给了戈尔巴乔夫以沉重的一击。与此同时,党内的强硬派也在暗中行动,密谋推翻戈尔巴乔夫。


然而,戈尔巴乔夫对种种明显的迹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一如既往,于1991年8月初携家人离开莫斯科度假。他不知道,一场政变已在酝酿之中了。8月17日,在以金钱诱使克格勃军官们从休假地返回莫斯科掌控首都后,一个以原克格勃头子为首的、由共产党强硬派组成的“紧急委员会”发动政变,接管了苏联。他们于18日通知远离莫斯科毫不知情的戈尔巴乔夫,要求他发表声明“以健康的原因辞职”。政变者控制的电台和电视台宣布,戈尔巴乔夫生病,由国家紧急委员会接管政权。


叶利钦获知政变消息后,马上在俄罗斯议会大厦组成了自己的新的“白宫”以处理危机。当时,坦克与军车隆隆地开进莫斯科,包围了市政府与“白宫”。叶利钦与他的副手、阿富汗战争的英雄一起在白宫用广播谴责了政变。中午过后,叶利钦不顾危险、出其不意地跳上“白宫”之外的一辆坦克上,激昂地向公众演说:“公民们,我们合法选出的国家总统被剥夺了权力!我们一定要同保守派、反动派和反宪政主义的政变作斗争!……\"”“你们可以用刺刀撑起王冠,但你不能长久称王!”在公众欢呼下,坦克掉转了炮口。叶利钦的“白宫”被支持和欢呼的民众保卫起来,被围得水泄不通。空军也扬言要轰炸政变者的克里姆林宫。于是,政变在全苏联与全世界的反对下,终于在8月21日失败了。坦克车队在公众的欢呼声中撤出了莫斯科。


一夜之间,叶利钦成了拯救国家的英雄。戈尔巴乔夫回到了莫斯科。但是,他首先不是回到苏联总统办公室,而是到了俄罗斯总统叶尔钦的办公室表示感谢。虽然这时他仍然宣称要“更新”党和苏联,但在事实上,二者都名存实亡了。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党的总书记职务,解散了中央委员会。同年12月,叶利钦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苏联结束,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即“独联体”),由俄罗斯继承原苏联的大部分遗产。戈尔巴乔夫希望能由中央管理国防与外交,但遭到叶利钦的拒绝。在这种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于圣诞节次日辞职,离开了克里姆林宫,回家做了一介平民。


叶利钦的重拳出击,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叶利钦主宰俄罗斯后,经济方面,采取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提出的“振荡疗法”和“休眠疗法”,幻想以此为俄罗斯濒死的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未能奏效。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准继续下降,民怨继续沸腾。政治方面,叶利钦在任总统的头一年,处于与原苏联遗留下来的反对经济改革的“最高苏维埃”(即国会)的激烈冲突之中。1993年4月叶利钦虽然赢得了全民公决的胜利,但与国会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最后演变为武力冲突。1993年10月,忠于叶利钦的部队炮轰了“最高苏维埃”大楼,随后逮捕了反对派首领。在1994年12月新修订批准的宪法进一步强化了总统的权限,使叶利钦实际上处于不可挑战的地位。不过,他于1995年对车臣共和国的用兵及其导致的僵局,大大地削弱了他的政治权威。1996年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将普京推到了俄罗斯和国际社会政治舞台的前台。


作为将俄罗斯从极权政治带入民主政治、将俄罗斯从边缘社会带入世界主流社会的一位政治家,叶利钦在20世纪末的精彩表演显然可圈可点——从这一点上说,叶利钦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功臣”和时代英雄;然而,也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因为叶利钦对苏联和苏共的反戈一击,才导致了苏联的崩溃——从这一点上说,叶利钦无疑是不可饶恕的苏联“罪人”和政治叛徒。孰是?孰非?我想公道自在人心,历史会昭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