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仰望斯大林的媚态


\"\"


两大臭名昭彰的独裁者在一起


六四后,中共政权陷於内忧外困之中,邓小平不能不选择「韬光养晦」的外交。直到邓小平死了十年后,中国的御用学者还在讚美邓的「韬光养晦」是多么英明的外交决策。然而,对於一个信奉实力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独裁政权而言,「韬光养晦」绝非基於人类道义和长远利益的外交战略,而不过是实力不济时的缓兵之计。在民族主义狂热愈演愈烈的今日中国,韬光养晦的低调孕育着大国外交的高调,怨妇式的民族仇恨喂养着报仇雪恨的种籽。韬光养晦与遍佈网络的好战爱国主义的区别,只是表面的,即官方的外交辞令和民间的流氓俚语之间的区别,其内在的民族心理皆是下流而阴暗的。


一个独裁政权做出「决不当头」的外交承诺,在道义上是下流的,因为这种实用主义外交战略,没有任何道义诉求而只着眼於既得利益,仍然奉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无赖道德,骨子里的称霸心态或天下心态并没有改变,相信「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轮流坐庄乃霸权转移的必然规律。在实力不足时就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而一旦中华之振兴成为现实,强大的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重演「报仇雪恨」的吴越春秋,再次成为「天下中心」。


中共「韬光养晦」的渊源


现在,一提起「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似乎已经变成邓小平的专利,而事实上,「韬光养晦」之策并非邓小平的首创,毛泽东才是「韬光养晦」的鼻祖。前苏联外交官A.M.列多夫斯基所着《斯大林与中国》(陈春华等译,新华出版社二○○一年版),收录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政要会谈的档案。透过这些历史文献,毛泽东在面对斯大林的韬光养晦姿态跃然纸上。


任何独裁者都是狂妄的,自以为总是处在「一览众山小」的峰巅.与此同时,所有的独裁者也都是机会主义的,特别是面对更强大的独裁者之时,其低三下四的姿态如同奴仆.


中国极权者毛泽东非常狂妄,看不起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枭雄,也对斯大林对中共内部事务的指手画脚颇多不满,但在中共弱小而苏共强大的力量对比之下,毛在斯大林面前也只能韬光养晦,甚至不惜自我贬损.中共的诞生是苏共扶持的结果,早年的中共仅仅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只能唯斯大林的马首是瞻;抗日战争时期,割据陕北的中共得到苏共大量资助,所以,中共一面高调反对领导抗日的蒋介石政府,另一面高举捍卫「红色苏维埃」的旗子;毛泽东一面对斯大林心怀怨恨,另一面在中共七大上宣佈「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极尽向斯大林献媚姿态


中共掌权之初,毛特别需要斯大林的全方位支持,所以更是极尽向斯大林献媚姿态,公开承认中苏关系是老大哥与小老弟的关系.虽然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大国,但中苏之间从来没有过基於共同道义的盟友关系,即便五十年代初的中苏蜜月,也不过是两个野心勃勃的极权者之间的相互利用而已。斯大林需要中国充当他称霸世界的东方炮灰,毛泽东需要苏联的帮助摆脱孤立、巩固权力和重建废墟。力量对比的悬殊,苏中的所谓盟友关系,不过是共产帝国内部的「主奴关系」,斯大林是「老大哥」,毛泽东是「小老弟」,前者恩赐给后者,后者听命於前者,乃主奴关系的天经地义.


早在一九四七年初,毛泽东就想访问莫斯科,意在争取斯大林对中共的支持,但鉴於当时国共内战的前景并不明朗,斯大林拒绝了毛。一九四八年一一月,毛再次提出访问莫斯科,仍然遭到拒绝.为了安抚毛,斯大林派米高杨於一九四九年一月三○日秘密访问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一九四九年六月——八月中共派刘少奇率领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中共掌权后,毛马上提出以元首的身份访问苏联,为了在十二月亲自祝贺斯大林七十岁寿辰。斯大林这才同意毛泽东访问莫斯科。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毛到达莫斯科,仅仅六个小时后就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斯大林想保留一九四五年与国民党政府签署的条约,而不愿意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所以第一次会谈无果而终,使毛泽东整日闷闷不乐。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第二次会谈,尽管此前毛为斯大林祝寿,说了许多肉麻的奉承话,但在会谈中斯大林仍然闭口不提新条约,令毛泽东极为沮丧。之后,斯大林避而不见,把毛泽东凉起来,整日无所事事,索性提出到苏联其他地方走走。直到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斯大林与毛泽东才举行第三次会谈,敲定新条约的内容。其中,除了在归还旅顺港和中长铁路的时间上作出限定之外(一九五二年年底),其他条款大都採纳苏联的意见,基本保持了旧条约的内容。


在正式协议之外,还有三个秘密协议,完全是苏联强加给中国的霸王条款,甚至「不准许第三国资本或者第三国公民」在苏联控制的远东地区活动。可以说,中苏友好条约的签订,基本是毛泽东向斯大林让步的结果。


紧接着,中国卷入朝鲜战争,更是毛讨好斯大林的结果,而且是极为恶劣的讨好:不惜让百废待兴的国家为斯大林的全球野心充当炮灰,不仅让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而且付出了从此与美国隔绝的政治代价.


毛仰视斯大林的例证


最能说明毛仰视斯大林的例证,我还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历史专题片中看到的。在这个记载朝鲜战争历史的专题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断:中共举行抗美援朝的盛大游行,抬着斯大林和毛泽东握手的巨幅画像,画像上的斯大林以高大魁梧的形象俯身倾顾着身材矮小向上仰视的毛泽东.而众所周知,现实中两人的身高恰恰相反,应该是身材高大的毛泽东俯视身材矮小的斯大林,而斯大林只能屈居向上仰视的窘境。


斯大林和毛泽东皆是狂妄的极权者,但当毛泽东自认实力不济时,为了换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他就韬光养晦,竟不惜公然用画像上的颠倒黑白献媚於斯大林,以自我贬低突出斯大林的高大,以小兄弟的仰视把「老大哥」捧上云霄。中苏决裂之前,在毛泽东治下的中国,反苏就是反革命,多少人因被扣上反苏的帽子而惨遭迫害。而当压在毛头上的共产世界太上皇斯大林一死,老大哥的位置出现空缺,毛便开始公开觊觎共产领袖的地位,由「决不当头」变成「争当霸主」,由仰视斯大林变成俯视赫鲁晓夫,「小兄弟」肃然变成了「老大哥」。於是,两个独裁政权之间的冲突必然爆发且不可调和,亲密盟友变成你死我活,从六十年代开始,中苏冲突的剧烈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中美冲突。中苏双方恶语相向,中方大骂苏修及其霸权主义,拥苏就是反革命,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而一旦前苏联的核物威胁近在眼前,中国内忧外困的孤立窘境顿时凸现,毛泽东不得不收敛起两面出击的外交锋芒和充当世界革命领袖的野心,放下身段联美抗苏.


改革以来的中共政权,在对外关系上仍然继承毛的衣钵,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到江泽民的大国外交再到胡锦涛的大国崛起,不过是在重复从毛泽东仰望斯大林的媚态到毛泽东俯视赫鲁晓夫的傲慢而已。


二○○七年九月七日於北京家中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毛泽东仰望斯大林的媚态


\"\"


两大臭名昭彰的独裁者在一起


六四后,中共政权陷於内忧外困之中,邓小平不能不选择「韬光养晦」的外交。直到邓小平死了十年后,中国的御用学者还在讚美邓的「韬光养晦」是多么英明的外交决策。然而,对於一个信奉实力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独裁政权而言,「韬光养晦」绝非基於人类道义和长远利益的外交战略,而不过是实力不济时的缓兵之计。在民族主义狂热愈演愈烈的今日中国,韬光养晦的低调孕育着大国外交的高调,怨妇式的民族仇恨喂养着报仇雪恨的种籽。韬光养晦与遍佈网络的好战爱国主义的区别,只是表面的,即官方的外交辞令和民间的流氓俚语之间的区别,其内在的民族心理皆是下流而阴暗的。


一个独裁政权做出「决不当头」的外交承诺,在道义上是下流的,因为这种实用主义外交战略,没有任何道义诉求而只着眼於既得利益,仍然奉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无赖道德,骨子里的称霸心态或天下心态并没有改变,相信「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轮流坐庄乃霸权转移的必然规律。在实力不足时就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而一旦中华之振兴成为现实,强大的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重演「报仇雪恨」的吴越春秋,再次成为「天下中心」。


中共「韬光养晦」的渊源


现在,一提起「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似乎已经变成邓小平的专利,而事实上,「韬光养晦」之策并非邓小平的首创,毛泽东才是「韬光养晦」的鼻祖。前苏联外交官A.M.列多夫斯基所着《斯大林与中国》(陈春华等译,新华出版社二○○一年版),收录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政要会谈的档案。透过这些历史文献,毛泽东在面对斯大林的韬光养晦姿态跃然纸上。


任何独裁者都是狂妄的,自以为总是处在「一览众山小」的峰巅.与此同时,所有的独裁者也都是机会主义的,特别是面对更强大的独裁者之时,其低三下四的姿态如同奴仆.


中国极权者毛泽东非常狂妄,看不起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枭雄,也对斯大林对中共内部事务的指手画脚颇多不满,但在中共弱小而苏共强大的力量对比之下,毛在斯大林面前也只能韬光养晦,甚至不惜自我贬损.中共的诞生是苏共扶持的结果,早年的中共仅仅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只能唯斯大林的马首是瞻;抗日战争时期,割据陕北的中共得到苏共大量资助,所以,中共一面高调反对领导抗日的蒋介石政府,另一面高举捍卫「红色苏维埃」的旗子;毛泽东一面对斯大林心怀怨恨,另一面在中共七大上宣佈「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极尽向斯大林献媚姿态


中共掌权之初,毛特别需要斯大林的全方位支持,所以更是极尽向斯大林献媚姿态,公开承认中苏关系是老大哥与小老弟的关系.虽然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大国,但中苏之间从来没有过基於共同道义的盟友关系,即便五十年代初的中苏蜜月,也不过是两个野心勃勃的极权者之间的相互利用而已。斯大林需要中国充当他称霸世界的东方炮灰,毛泽东需要苏联的帮助摆脱孤立、巩固权力和重建废墟。力量对比的悬殊,苏中的所谓盟友关系,不过是共产帝国内部的「主奴关系」,斯大林是「老大哥」,毛泽东是「小老弟」,前者恩赐给后者,后者听命於前者,乃主奴关系的天经地义.


早在一九四七年初,毛泽东就想访问莫斯科,意在争取斯大林对中共的支持,但鉴於当时国共内战的前景并不明朗,斯大林拒绝了毛。一九四八年一一月,毛再次提出访问莫斯科,仍然遭到拒绝.为了安抚毛,斯大林派米高杨於一九四九年一月三○日秘密访问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一九四九年六月——八月中共派刘少奇率领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中共掌权后,毛马上提出以元首的身份访问苏联,为了在十二月亲自祝贺斯大林七十岁寿辰。斯大林这才同意毛泽东访问莫斯科。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毛到达莫斯科,仅仅六个小时后就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斯大林想保留一九四五年与国民党政府签署的条约,而不愿意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所以第一次会谈无果而终,使毛泽东整日闷闷不乐。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第二次会谈,尽管此前毛为斯大林祝寿,说了许多肉麻的奉承话,但在会谈中斯大林仍然闭口不提新条约,令毛泽东极为沮丧。之后,斯大林避而不见,把毛泽东凉起来,整日无所事事,索性提出到苏联其他地方走走。直到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斯大林与毛泽东才举行第三次会谈,敲定新条约的内容。其中,除了在归还旅顺港和中长铁路的时间上作出限定之外(一九五二年年底),其他条款大都採纳苏联的意见,基本保持了旧条约的内容。


在正式协议之外,还有三个秘密协议,完全是苏联强加给中国的霸王条款,甚至「不准许第三国资本或者第三国公民」在苏联控制的远东地区活动。可以说,中苏友好条约的签订,基本是毛泽东向斯大林让步的结果。


紧接着,中国卷入朝鲜战争,更是毛讨好斯大林的结果,而且是极为恶劣的讨好:不惜让百废待兴的国家为斯大林的全球野心充当炮灰,不仅让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而且付出了从此与美国隔绝的政治代价.


毛仰视斯大林的例证


最能说明毛仰视斯大林的例证,我还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历史专题片中看到的。在这个记载朝鲜战争历史的专题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断:中共举行抗美援朝的盛大游行,抬着斯大林和毛泽东握手的巨幅画像,画像上的斯大林以高大魁梧的形象俯身倾顾着身材矮小向上仰视的毛泽东.而众所周知,现实中两人的身高恰恰相反,应该是身材高大的毛泽东俯视身材矮小的斯大林,而斯大林只能屈居向上仰视的窘境。


斯大林和毛泽东皆是狂妄的极权者,但当毛泽东自认实力不济时,为了换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他就韬光养晦,竟不惜公然用画像上的颠倒黑白献媚於斯大林,以自我贬低突出斯大林的高大,以小兄弟的仰视把「老大哥」捧上云霄。中苏决裂之前,在毛泽东治下的中国,反苏就是反革命,多少人因被扣上反苏的帽子而惨遭迫害。而当压在毛头上的共产世界太上皇斯大林一死,老大哥的位置出现空缺,毛便开始公开觊觎共产领袖的地位,由「决不当头」变成「争当霸主」,由仰视斯大林变成俯视赫鲁晓夫,「小兄弟」肃然变成了「老大哥」。於是,两个独裁政权之间的冲突必然爆发且不可调和,亲密盟友变成你死我活,从六十年代开始,中苏冲突的剧烈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中美冲突。中苏双方恶语相向,中方大骂苏修及其霸权主义,拥苏就是反革命,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而一旦前苏联的核物威胁近在眼前,中国内忧外困的孤立窘境顿时凸现,毛泽东不得不收敛起两面出击的外交锋芒和充当世界革命领袖的野心,放下身段联美抗苏.


改革以来的中共政权,在对外关系上仍然继承毛的衣钵,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到江泽民的大国外交再到胡锦涛的大国崛起,不过是在重复从毛泽东仰望斯大林的媚态到毛泽东俯视赫鲁晓夫的傲慢而已。


二○○七年九月七日於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