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少杰:《赵紫阳在软禁中的谈话》作者访谈

 




 宗凤呜和赵紫阳夫妇合影。



2005年12月23日访谈宗老


【2005年12月23日(星期五)15:30-17:30访谈宗凤鸣先生】



一、谈《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书稿若干问题
(2006年12月13日、12月15日、2007年1月5日、6月13日—7月5日核)



单少杰:宗先生,您老那部书稿(《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宗凤鸣记述》)送出去征求意见的结果怎么样?


宗凤鸣:李锐看了三个月,看得很仔细,连标点符号都改了不少。杜润生看了,安志文看了,紫阳家属也看了。另外,还请蔡德诚(原科技导报副主编)从编辑的角度为稿子把把文字关。蔡德诚说看了三遍。


单:您又对稿子作了修改吧?
宗:10月后,我将他们提出的意见作了一些协调,又对稿子作了一次修订,现在已修订好了。这是最后一次修订了,算是定稿了。我不想再动它了。


单:关于这本书什么时候出版问题,老先生们的意见一致了吗?
宗:李锐的意见是一定要出,要早出。XX的意见是缓一缓出,过五年后再出。


单:XX的意见呢?
宗:开始不同意出,后来态度有点变化,说缓一缓再出。


单:您本人打算怎么办?
宗:我已想好了,只要对传播紫阳思想有益,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打算近年内出这本书。现在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出这本书。紫阳去世周年忌日(2006年1月17日)是赶不上了,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下面还有这样一些时间点:一是“六•四”(2006年6月4日);二是紫阳生日(2006年10月17日);三是紫阳去世二周年忌日(2007年1月17日),要等一年多时间,有点晚了;四是在这期间突发某个相关事件时,具体时间就不好说了。


小单,以前我已说过,现在我还要再说一下:这本书的稿费,我分文不要,都捐出去。至于捐出去的用途,我想,一是捐给紫阳,看能不能为他立个像;二是捐给六•四流亡学生,看能不能帮他们一点。不知这稿费能有多少,能不能办这些事?


原先我还想用这本书稿费中的一部分钱,来补偿我家的阿姨(付梅竹)。她为这本书出了不少力,一是帮我打印稿子,二是帮我跑腿送信 [1] 。不过,我已想其他办法补偿她,就不用这稿费了。


单:您不给自己儿女留一点稿费吗?
宗:不留。他们都已成年,都已进入社会,是社会上的人了,完全可以靠自己劳动生活。


单:晚辈明白宗先生的意思,就是要把这捐献同中国民主事业联系起来,同“六•四”联系起来。赵紫阳和那些学生都赞成中国要走民主的路。他们都是“六•四”受害者:那些学生流亡海外,有家不能回。赵紫阳则成了“第二个张学良”。
宗:事实上,赵紫阳的处境还赶不上张学良的处境。张学良在软禁期间还可以会见许多老朋友,更重要的是,张学良最终获得了自由,没有被软禁至死。


单:宗老,我有一个建议:您将稿费与其捐给“六•四”流亡学生,不如捐给“六•四”死难者家属。因为,“六•四”流亡学生在海外打拼已有十六、七年了,大都站住脚了;“六•四”死难者家属则一直生活在失去亲人的阴影中,大都处境不好。听丁子霖老师说,她们现在日子过得很艰难。另外,国内生活水平与国外生活水平的差距很大,有限的稿费用在国内比用在国外更起作用些。


宗:那好,就这么说了,这本书的稿费一是捐给紫阳立像,二是捐给“六•四”死难者家属。
……
宗:小单,告诉你一个情况,有人在《明报月刊》杂志上登了几篇有关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的文章。


单:这几篇文章与您那本书稿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从您那本书稿中截下来的?
宗:《明报月刊》的人还打电话来,向我介绍了这几篇文章中的一些内容,要我确认真伪。我听了后就觉得这些内容是从我那本书稿中摘录下来的。我就对打电话的人说,“这些内容是剽窃的,是从我的书稿中剽窃的!”


宗:他们告诉我,发文章的人还要和他们谈出版《赵紫阳在软禁中的谈话》一书事宜,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又说暂时不出版这本书了。


单:这件事有点严重,说明您的那部书稿已经被人偷出去了,已经被他们拿出去招摇撞骗了。不过,这件事也有点奇怪:您允许看这部书稿的人也就是那么几个人,都是您比较信得过的人,不会去做这种不讲信义的事;何况他们大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去做这种盗卖文章的事。
宗:这些老人我都很了解,都不可能做这种事。


单:那么,会是谁呢?
……
宗:小单,你看过紫阳的那些谈话,知道紫阳的最可贵之处,就是他的思想,就是他的精神。


紫阳把这个党、这个国家看得很透。他曾说过,我们现在搞的这套体制从本质上看,就是一党专政,就是集权统治,带有很多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


紫阳认为,中国如果要真正改革,就必须在国家生活中限制这个党的权力,真正做到党政分开:工矿、企业、学校等基层机构不设党的专职队伍,国务院各部委不设党组,党委不设对口部门;同时还要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不设总书记以防止走上个人专政的道路,保障人民所应享有的公民权利,给人民以言论自由。


紫阳还说,邓小平改革路线的最大失误,就是只搞经济改革而不搞政治改革,从而导致愈演愈烈的体制性腐败:越来越多的执政官员大搞权钱交易,大肆侵吞人民用血汗积累起来的公共财产,结果是经济越发展,腐败越猖獗,如今这个党已基本上烂了。


另外,紫阳在“六•四”问题上,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硬是不做违心的检讨。小单,我告诉你,当时紫阳已做好了要坐牢的准备的。就这一点而言,耀邦不及紫阳。


非常不容易的是,紫阳在这十几年被软禁期间,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我在这些年里,与他有过上百次接触,看不到他对自己所受到的冤屈有什么激愤的反应。谈到那些待他不公的人和事,他都很理智,很冷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使用那些情绪化的过激言辞。


宗:小单,我从广播里听到,一本书可以同时由五、六家出版社出版。你看《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这本书能不能以这种方式出版?如果能以这种方式出版,就有可能将紫阳思想传播得更快更广。这也是我出版这本书的最大愿望。你觉得这种方式行吗?


单:我也不太清楚出版方面的事。不过,我觉得一本书同时由五、六家出版社出版是不是多了点?这样做有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五、六家出版社之间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好的话,就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把事情弄糟。
宗:有这种可能。


单:我想,如果这本书一定要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话,那么,这多家出版社最好不要超过两家;并且,这两家出版社最好不要集中一地,比如,一家在香港,一家在台湾。在香港的出版社可以在本地卖书,但不能到台湾去卖书。同理,在台湾的出版社可以在本地卖书,但不能到香港去卖书。至于香港和台湾以外的市场,都向两家开放,由它们去竞争去打拼。当然,我这个想法也是一相情愿,不知能不能行得通。


宗:我们都不大了解出版方面的事。小单,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顺顺当当地出版这本书,能最大限度地传播紫阳的思想,让更多的人理解紫阳。
……



二、谈有关部门为赵谈话书稿事找宗先生谈话
(2006年1月27日、12月13日、2007年1月17日、6月13日—7月5日核)


单少杰:宗先生,向您老核实一件事。听李锐先生说,因为您写书的事,有关部门除了找您谈话外,还找您的家属谈话。有这回事吗?


宗凤鸣:不错,他们在找了我谈话后,又找了我的老伴和我的孩子谈话。
……
单:他们是怎么谈的?
宗:他们威胁我的家属。他们对我的孩子说:你父亲写的书,是同中央关于“六•四”问题的决定对着干。这件事如果搁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就是“反革命”。当然啰,我们现在不会这么做。你父亲毕竟是老干部。我们希望你们家属能劝劝他,劝他不要那么做。如果他硬是要那么做的话,就会对他不利,对你们家属也不利。 [2] 他们这是在搞威胁,威胁我的家属,也威胁我本人,警告我如果不听劝告就会连累家属。


单:您老的态度呢?
宗:我不怕,不怕他们搞这一套!我早在六十多年前参加革命时,就过了家庭关、亲情关,就做了有可能会连累家庭的心理准备。


我父亲当时就说过:“没有杀父之心,就不能干八路军、干共产党!”我父亲这样说,虽说是气话,但还是有一些根据的。当时我们家乡有一个人参加了“八路”。敌人抓不着他,就把他父亲给杀了 [3]。


再说紫阳为了中国民主事业,长期失去自由,被软禁至死,付出很大代价。与他相比,我已经很好了。想到这一点,我就更不在乎什么了。


我曾与李锐谈过这件事。他说,株连家属确实是个问题,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考虑一下的。我说,紫阳已经为中国民主事业失去了自由,被软禁至死,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顾虑什么?李锐又说:你就尽量保护家属吧。


我想李锐是深受株连家属之害的,被整得妻离子散,所以有这个体验。我比他幸运,我的家庭还是完整的。我没有他那个经历,也就没有他那个体验了。


宗(以下为2006年12月13日、2007年1月17日、23日核补、再核补内容):后来我对找我谈话的人说,上次X书记对我的家属谈的那些话,是“文化大革命”的语言,是“极左”的语言:只要是不同意见,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就是“敌我矛盾”。他这样说话,就是在威胁我的家属,也是在威胁我本人。我很不满意,我也不怕!


我还对他们说:我的心脏病很严重,一旦给搞“爆发”了,我就会出名了,他X书记也会出名了。我是一个已死过好几次的人,无所谓了。他和我不同,他还年轻。



三、赵紫阳谈邓小平性格
(2006年1月27日、12月13日、2007年6月13日—7月5日复核)


单少杰:宗先生,上次我在电话里问您:赵紫阳对邓小平的为人有什么评价?您谈了几点。今天我还想请您老谈一下,好吗?


宗凤鸣:紫阳说过,邓这个人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的。八四年,北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标语。他看到后很高兴。可以看出来,不是一般高兴,而是非常高兴。八九年,示威学生又说他是“老朽”,是“慈禧太后”,搞“垂帘听政”。他听到后又很恼火,非常恼火。


紫阳还说过,邓这个人固执得很。他自己决定下来的问题是不会改的,即使错了也不会改。他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比如说,五七年“反右”,百分之九十九反错了。他还说“反右”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这话怎么能说得过去?百分之九十九搞错了还不算错?不像话。(他为什么要这么讲,还不是因为他本人就与这场运动有很大关系?他是搞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说这场运动搞错了,也就等于说他搞错了。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4])


又比如说,像“六•四”军队朝学生开枪这件事,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事后有人希望小平同志能够自己转弯子,自己给这个事件平反,不要把这个问题留到身后去解决。社会上也有这方面的传言。这个想法是善意的,但只是一相情愿的。这个想法实际上是要邓小平承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搞错了。这怎么可能呢?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他邓小平只要活着,“六•四”就不可能平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据宗凤鸣先生回忆,付梅竹曾为他送信去过杜润生家两、三次,去过安志文家一、两次,去过朱厚泽家一、两次,去过鲍彤家四、五次,去过赵紫阳家六、七次。
 [2] 2007年1月17日,宗先生告诉访谈者,说上述话的人是时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分管老干部处的校党委书记X某某,只记得姓,不记得名。2007年1月23日,宗先生又告诉访谈者,此人全名叫XXX。
 [3] 参见宗凤鸣:《理想。信念。追求》,香港:新风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67页。
 [4] 2005年12月23日,笔者记下此括号中的话,2006年12月13日笔者向宗先生复核时,宗先生说他记不清讲过这几句话了。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单少杰:《赵紫阳在软禁中的谈话》作者访谈

 




 宗凤呜和赵紫阳夫妇合影。



2005年12月23日访谈宗老


【2005年12月23日(星期五)15:30-17:30访谈宗凤鸣先生】



一、谈《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书稿若干问题
(2006年12月13日、12月15日、2007年1月5日、6月13日—7月5日核)



单少杰:宗先生,您老那部书稿(《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宗凤鸣记述》)送出去征求意见的结果怎么样?


宗凤鸣:李锐看了三个月,看得很仔细,连标点符号都改了不少。杜润生看了,安志文看了,紫阳家属也看了。另外,还请蔡德诚(原科技导报副主编)从编辑的角度为稿子把把文字关。蔡德诚说看了三遍。


单:您又对稿子作了修改吧?
宗:10月后,我将他们提出的意见作了一些协调,又对稿子作了一次修订,现在已修订好了。这是最后一次修订了,算是定稿了。我不想再动它了。


单:关于这本书什么时候出版问题,老先生们的意见一致了吗?
宗:李锐的意见是一定要出,要早出。XX的意见是缓一缓出,过五年后再出。


单:XX的意见呢?
宗:开始不同意出,后来态度有点变化,说缓一缓再出。


单:您本人打算怎么办?
宗:我已想好了,只要对传播紫阳思想有益,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打算近年内出这本书。现在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出这本书。紫阳去世周年忌日(2006年1月17日)是赶不上了,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下面还有这样一些时间点:一是“六•四”(2006年6月4日);二是紫阳生日(2006年10月17日);三是紫阳去世二周年忌日(2007年1月17日),要等一年多时间,有点晚了;四是在这期间突发某个相关事件时,具体时间就不好说了。


小单,以前我已说过,现在我还要再说一下:这本书的稿费,我分文不要,都捐出去。至于捐出去的用途,我想,一是捐给紫阳,看能不能为他立个像;二是捐给六•四流亡学生,看能不能帮他们一点。不知这稿费能有多少,能不能办这些事?


原先我还想用这本书稿费中的一部分钱,来补偿我家的阿姨(付梅竹)。她为这本书出了不少力,一是帮我打印稿子,二是帮我跑腿送信 [1] 。不过,我已想其他办法补偿她,就不用这稿费了。


单:您不给自己儿女留一点稿费吗?
宗:不留。他们都已成年,都已进入社会,是社会上的人了,完全可以靠自己劳动生活。


单:晚辈明白宗先生的意思,就是要把这捐献同中国民主事业联系起来,同“六•四”联系起来。赵紫阳和那些学生都赞成中国要走民主的路。他们都是“六•四”受害者:那些学生流亡海外,有家不能回。赵紫阳则成了“第二个张学良”。
宗:事实上,赵紫阳的处境还赶不上张学良的处境。张学良在软禁期间还可以会见许多老朋友,更重要的是,张学良最终获得了自由,没有被软禁至死。


单:宗老,我有一个建议:您将稿费与其捐给“六•四”流亡学生,不如捐给“六•四”死难者家属。因为,“六•四”流亡学生在海外打拼已有十六、七年了,大都站住脚了;“六•四”死难者家属则一直生活在失去亲人的阴影中,大都处境不好。听丁子霖老师说,她们现在日子过得很艰难。另外,国内生活水平与国外生活水平的差距很大,有限的稿费用在国内比用在国外更起作用些。


宗:那好,就这么说了,这本书的稿费一是捐给紫阳立像,二是捐给“六•四”死难者家属。
……
宗:小单,告诉你一个情况,有人在《明报月刊》杂志上登了几篇有关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的文章。


单:这几篇文章与您那本书稿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从您那本书稿中截下来的?
宗:《明报月刊》的人还打电话来,向我介绍了这几篇文章中的一些内容,要我确认真伪。我听了后就觉得这些内容是从我那本书稿中摘录下来的。我就对打电话的人说,“这些内容是剽窃的,是从我的书稿中剽窃的!”


宗:他们告诉我,发文章的人还要和他们谈出版《赵紫阳在软禁中的谈话》一书事宜,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又说暂时不出版这本书了。


单:这件事有点严重,说明您的那部书稿已经被人偷出去了,已经被他们拿出去招摇撞骗了。不过,这件事也有点奇怪:您允许看这部书稿的人也就是那么几个人,都是您比较信得过的人,不会去做这种不讲信义的事;何况他们大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去做这种盗卖文章的事。
宗:这些老人我都很了解,都不可能做这种事。


单:那么,会是谁呢?
……
宗:小单,你看过紫阳的那些谈话,知道紫阳的最可贵之处,就是他的思想,就是他的精神。


紫阳把这个党、这个国家看得很透。他曾说过,我们现在搞的这套体制从本质上看,就是一党专政,就是集权统治,带有很多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


紫阳认为,中国如果要真正改革,就必须在国家生活中限制这个党的权力,真正做到党政分开:工矿、企业、学校等基层机构不设党的专职队伍,国务院各部委不设党组,党委不设对口部门;同时还要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不设总书记以防止走上个人专政的道路,保障人民所应享有的公民权利,给人民以言论自由。


紫阳还说,邓小平改革路线的最大失误,就是只搞经济改革而不搞政治改革,从而导致愈演愈烈的体制性腐败:越来越多的执政官员大搞权钱交易,大肆侵吞人民用血汗积累起来的公共财产,结果是经济越发展,腐败越猖獗,如今这个党已基本上烂了。


另外,紫阳在“六•四”问题上,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硬是不做违心的检讨。小单,我告诉你,当时紫阳已做好了要坐牢的准备的。就这一点而言,耀邦不及紫阳。


非常不容易的是,紫阳在这十几年被软禁期间,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我在这些年里,与他有过上百次接触,看不到他对自己所受到的冤屈有什么激愤的反应。谈到那些待他不公的人和事,他都很理智,很冷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使用那些情绪化的过激言辞。


宗:小单,我从广播里听到,一本书可以同时由五、六家出版社出版。你看《赵紫阳在软禁中谈话》这本书能不能以这种方式出版?如果能以这种方式出版,就有可能将紫阳思想传播得更快更广。这也是我出版这本书的最大愿望。你觉得这种方式行吗?


单:我也不太清楚出版方面的事。不过,我觉得一本书同时由五、六家出版社出版是不是多了点?这样做有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五、六家出版社之间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好的话,就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把事情弄糟。
宗:有这种可能。


单:我想,如果这本书一定要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话,那么,这多家出版社最好不要超过两家;并且,这两家出版社最好不要集中一地,比如,一家在香港,一家在台湾。在香港的出版社可以在本地卖书,但不能到台湾去卖书。同理,在台湾的出版社可以在本地卖书,但不能到香港去卖书。至于香港和台湾以外的市场,都向两家开放,由它们去竞争去打拼。当然,我这个想法也是一相情愿,不知能不能行得通。


宗:我们都不大了解出版方面的事。小单,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顺顺当当地出版这本书,能最大限度地传播紫阳的思想,让更多的人理解紫阳。
……



二、谈有关部门为赵谈话书稿事找宗先生谈话
(2006年1月27日、12月13日、2007年1月17日、6月13日—7月5日核)


单少杰:宗先生,向您老核实一件事。听李锐先生说,因为您写书的事,有关部门除了找您谈话外,还找您的家属谈话。有这回事吗?


宗凤鸣:不错,他们在找了我谈话后,又找了我的老伴和我的孩子谈话。
……
单:他们是怎么谈的?
宗:他们威胁我的家属。他们对我的孩子说:你父亲写的书,是同中央关于“六•四”问题的决定对着干。这件事如果搁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就是“反革命”。当然啰,我们现在不会这么做。你父亲毕竟是老干部。我们希望你们家属能劝劝他,劝他不要那么做。如果他硬是要那么做的话,就会对他不利,对你们家属也不利。 [2] 他们这是在搞威胁,威胁我的家属,也威胁我本人,警告我如果不听劝告就会连累家属。


单:您老的态度呢?
宗:我不怕,不怕他们搞这一套!我早在六十多年前参加革命时,就过了家庭关、亲情关,就做了有可能会连累家庭的心理准备。


我父亲当时就说过:“没有杀父之心,就不能干八路军、干共产党!”我父亲这样说,虽说是气话,但还是有一些根据的。当时我们家乡有一个人参加了“八路”。敌人抓不着他,就把他父亲给杀了 [3]。


再说紫阳为了中国民主事业,长期失去自由,被软禁至死,付出很大代价。与他相比,我已经很好了。想到这一点,我就更不在乎什么了。


我曾与李锐谈过这件事。他说,株连家属确实是个问题,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考虑一下的。我说,紫阳已经为中国民主事业失去了自由,被软禁至死,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顾虑什么?李锐又说:你就尽量保护家属吧。


我想李锐是深受株连家属之害的,被整得妻离子散,所以有这个体验。我比他幸运,我的家庭还是完整的。我没有他那个经历,也就没有他那个体验了。


宗(以下为2006年12月13日、2007年1月17日、23日核补、再核补内容):后来我对找我谈话的人说,上次X书记对我的家属谈的那些话,是“文化大革命”的语言,是“极左”的语言:只要是不同意见,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就是“敌我矛盾”。他这样说话,就是在威胁我的家属,也是在威胁我本人。我很不满意,我也不怕!


我还对他们说:我的心脏病很严重,一旦给搞“爆发”了,我就会出名了,他X书记也会出名了。我是一个已死过好几次的人,无所谓了。他和我不同,他还年轻。



三、赵紫阳谈邓小平性格
(2006年1月27日、12月13日、2007年6月13日—7月5日复核)


单少杰:宗先生,上次我在电话里问您:赵紫阳对邓小平的为人有什么评价?您谈了几点。今天我还想请您老谈一下,好吗?


宗凤鸣:紫阳说过,邓这个人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的。八四年,北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标语。他看到后很高兴。可以看出来,不是一般高兴,而是非常高兴。八九年,示威学生又说他是“老朽”,是“慈禧太后”,搞“垂帘听政”。他听到后又很恼火,非常恼火。


紫阳还说过,邓这个人固执得很。他自己决定下来的问题是不会改的,即使错了也不会改。他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比如说,五七年“反右”,百分之九十九反错了。他还说“反右”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这话怎么能说得过去?百分之九十九搞错了还不算错?不像话。(他为什么要这么讲,还不是因为他本人就与这场运动有很大关系?他是搞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说这场运动搞错了,也就等于说他搞错了。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4])


又比如说,像“六•四”军队朝学生开枪这件事,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事后有人希望小平同志能够自己转弯子,自己给这个事件平反,不要把这个问题留到身后去解决。社会上也有这方面的传言。这个想法是善意的,但只是一相情愿的。这个想法实际上是要邓小平承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搞错了。这怎么可能呢?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他邓小平只要活着,“六•四”就不可能平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据宗凤鸣先生回忆,付梅竹曾为他送信去过杜润生家两、三次,去过安志文家一、两次,去过朱厚泽家一、两次,去过鲍彤家四、五次,去过赵紫阳家六、七次。
 [2] 2007年1月17日,宗先生告诉访谈者,说上述话的人是时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分管老干部处的校党委书记X某某,只记得姓,不记得名。2007年1月23日,宗先生又告诉访谈者,此人全名叫XXX。
 [3] 参见宗凤鸣:《理想。信念。追求》,香港:新风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67页。
 [4] 2005年12月23日,笔者记下此括号中的话,2006年12月13日笔者向宗先生复核时,宗先生说他记不清讲过这几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