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2007年10月18日 |
中国官员表示,正在召开的中共17大在选举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方面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充分体现了中共党内民主正在不断完善。但是,中国国内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个举措并不具有推动政治改革的含义。
新华社报道,中共17大对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采取了差额选举的方式。报道说, 差额选举作为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1987年首次进入13大,并载入党章。
*分析:解决人事安排一种方式*
北京独立时事评论员王光泽指出,在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框架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中共现在扩大选举比例不具有政改的含义。
他说:“我个人认为,这次实行预选并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是因为人事安排越来越困难,这表明中共内部利益集团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威权领导人的权威不足以完全主导人事的安排,更不可能象邓小平或毛泽东那样,随意指定一些政治局的或者是中央委员会的候选人,更不可能指定或隔代指定党的继承人,这就逼着中共在它的体制内部实行一定的民主选举,甚至实行分权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讲,还不具有推动政改的含义。所以,外界对这个事件的评估不宜过高。”
王光泽指出,胡锦涛之所以获得权力,是因为享用了邓小平时代的思想资源和政治资源,在这两个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清理的情况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走得很远。
中国青年报记者、原《冰点》杂志主编李大同认为,虽然中共17大由党代会代表选举中央委员会成员的差额比例比过去有所扩大,但是整个选举程序还是过份保密。他认为,这次会议是否取得进步要看最后的选举结果。
他说:“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一级的领导人实际上在民间的评价是非常明确,哪些人比较好,哪些人不行,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有账。如果大家都认为不配担任某一职务的人这次照样被选上,
那就证明没有什么进步,还是中央的意志在控制这个东西。如果这次这样的人被选下去了,那么代表在某种程度上执行了独立的选举意志,那就应该说有了进步。”
针对17大上提出了中共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李大同表示,预选的投票方式是指,有关方面会首先调整代表们的意愿,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也会对原来的候选人做更改。
他说:“就是在各个代表团内部首先将拟定的人选进行预备性投票,这不是正式投票,因此不作数,实际上相当于一次民意测验。如果在第一次预选中对预定人选投票结果不理想,就会有某些方面出来做代表的工作,基本的意思是,还要投票支持这些人。他们会做代表的动员工作,他们会说,经过反复的衡量比较,这些人目前还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大同解释说,第一次预选后还会进行第二次预选。如果达到了动员的目的,基本上可以预计,正式选举中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但是,如果第二次预选当中,仍然有代表不能达到法定票数,有关方面就会请求他体面地退出,因为预选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
李大同指出,中共党章对于领导集团的产生,例如最高领导集团的人由谁来提名,通过什么样的程序进行选举,没有程序化的规定,而只是笼统地说由中央委员会选举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李大同估计,这个程序规定有可能在中共18大之前设计出来,希望届时会有更公开和细致的选举程序。
另外,北京独立时事评论员王光泽则指出,胡锦涛在17大上着重提出了民生,宏观经济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但是却有意回避了民权和人权保障问题。王光泽指出,中国目前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和政治腐败,从本质上讲是由中共专制和权力垄断造成的。因此,政治体制以及人权保障问题解决不好,民生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