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聚焦:默克尔直言不讳,独裁中共报复德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但中国当局的愤怒并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中国单方面取消了双方的“战略对话”(主要是人权与贸易),接着取消了德国财长12月对中国的访问,使得德国的联合政府内部就对华政策问题发生分歧,社会党主席、社会党副总理兼外长,都对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影响德中关系表示了不满,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前不久访问北京时,公开指责默克尔的对华政策。


平心而论,中国领导人对默克尔的印象中不佳,但在中国普通百姓中的口碑普遍的好。与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不同,默克尔敢于在中国谈人权,在国际和亚洲战略上敢于以民主制度和人权普世价值观作为结盟的标准,这些当然会惹怒一心维系专制制度的中共当局。


中德关系陷入低谷,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于默克尔高调会见了达赖喇嘛,但笔者认为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一是前面所说的默克尔关注中国人权和宗教自由状况,二是德国的亚洲战略改变,由原来的以中国为中心转变为“拉印制华”,也就是开始了重视与民主国家印度的关系德国的亚洲战略长期看,必将孤立中国,这使中国当局感到不安。中国一直希望欧洲成为制衡美国的重要力量,但默克尔显然亲近美国,与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不同,后者曾经希望解除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包括与当时的法国一样,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鼓励中国当局继续实行人权迫害。


德国毕竟是世界大国,在欧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与德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与欧盟的关系,中国竟然能持续“惩罚”德国,显然是有恃无恐,其所依赖的就是中德经贸关系。德国媒体虽然普遍赞同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但也同时担心影响中德经贸。虽然说中德经贸关系是双方互惠的,虽然许多人坚持认为政治分歧不应该影响两国经贸关系,但事实上,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对于游戏规则向来不遵守,可以为所欲为。这不,法国总统萨尔科齐访问中国,已经让德国企业惴惴不安。据说,萨尔科齐将与中国签署一批贸易订单,其中可能还有核项目的合作;有报道说,萨尔科齐来北京不谈人权问题。中德关系的冷却,让法国的趁虚而入,德国怎能不焦虑?


本周新闻聚焦,笔者搜集了许多德国媒体对中德关系的报道和分析,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有影响的西方媒体也在关注中德关系的发展。


●德语媒体的报道和分析


▲德国之声11月23日发表张丹红的评论:从“前进”到“冰点”:德中关系如何修复。


德国总理默克尔9月底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喇嘛,引起中国强烈不满。德中关系迅速降温,日趋紧张。北京中断了多项与德方的双边会谈,取消若干文化交流项目。中方认为,默克尔总理作法最欠妥的是,她在会见达赖喇嘛前不久才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但是只字未提她这一会见安排。默克尔总理此举对德中关系造成的影响比想象的严重得多。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部记者综合报导如下。


默克尔总理8月底访问中国时,受到了中方格外热情的礼待。中国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记者招待会时,给人甚至留下了双方相当有默契的印象。温家宝在评价默克尔的对华政策以及中德关系时这样说道:“我总的看法,变化是有的,这种变化是前进了,而不是后退了。”


这还是3个月前的情况。当然,后来有中国官员对德国之声记者说,温家宝提到“后退”,实际上是委婉地暗示有所后退,而默克尔总理没能理解。对比中国在以前施罗德、科尔访问中国时的调子,很明显,没有了以前那种热情洋溢。但不管怎么说,那还是一个中性的表示。然而,3个月后,中国媒体形容中德关系用的词汇就成了“30年来最低谷,接近冰点”。中国方面认为,一向以开诚布公著称的默克尔总理,竟然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只字未提她3周后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的计划,这种做法实在欠妥。


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表示默克尔的做法不明智:“默克尔没有通报会见达赖喇嘛的做法使她失去了北京的信任。让中国这样如此重要的伙伴国家从外界媒体报道得知这个消息,在策略上是非常欠佳的。”


之后联盟党制定了亚洲战略纲要,其中把中国看作成首要的竞争对手。接着默克尔总理出访印度,极力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关系。对中国政府来说,这一切都证明德国在彻底改变对华政策。桑德施耐德对此看法有所不同:“我不认为德国要彻底改变对华政策。但可以有一种更委婉的做法,联盟党在公布对亚洲的战略纲要时,应该说明,德国过去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中国一个国家,而且过于放在经济领域。亚洲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对德国来说也很重要。如果这样说的话,中国就不会很敏感地认为,德国要放弃中国,寻找新的伙伴。一项着眼未来的亚洲发展策略也能促进德中关系恢复正常化。”


目前德中两国媒体都不乏言辞过激的报道,而这只会激化两国关系。德国国内对此也观点各异。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公开指责默克尔奉行的人权政策是“橱窗政策”,他认为谈人权问题不必要在公开场合或是媒体面前,“关起门来单独谈”的方法更好。


大赦国际亚洲事务负责人哈尔佩女士对德国外长的建议持怀疑态度,“这种双方单独对话的方式,让外界很难得知,对话的结果究竟怎样。德中之间关于人权问题的对话,以及法制对话已经持续了多年了,但是从中国人权情况来看,这些对话效果甚微。”


双方对话虽然效果甚微,双边贸易却是硕果累累。2006年双边贸易额高达780亿美元。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而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第一大合作伙伴。德国担心,德中关系降温,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往来。而法国正在极力争取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本周末,法国总统萨科齐就要对中国进行他任总统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访问。至于德中关系在默克尔任期内还有没有缓和的可能,桑德施耐德认为,只有默克尔亲自努力,才有可能重新获得中国的信任。另外,德国外长的立场是受中国欢迎的,因此通过德国外长的努力,德中关系也有恢复正常化的希望。


▲德国之声11月21日报道:默克尔希望北京自己见达赖。


德中关系的倒退让德国政界感到不安,但是面对来自执政伙伴社民党的激烈批评,默克尔坚持认为她在总理府接见达赖是正确的,并呼吁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与她采取一致立场应对北京的外交压力。


默克尔周三(11月21日)在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上为自己接见达赖进行了辩护。她说:“作为总理,我自己来决定接见谁和在哪里见。”她还申明,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应该支持她的决定。她说,“联邦政府应该坚决一致地支持这一立场,否则中国肯定不会对我们更加尊敬”。她说,接见达赖并没有否定德国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也不意味着贬低中国作为正在上升的经济大国的意义。默克尔表示,她希望中国领导人最好能自己接见达赖喇嘛,因为达赖追求的只是文化上的自治和保障西藏人的人权。


基民盟籍的联邦内政部长朔伊布勒也对施泰因迈尔进行了反驳。他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为默克尔接见达赖进行了辩护,并指出联邦政府内部在如何对待俄罗斯和中国问题上的确存在意见分歧。他说:“每一位德国外长都接见过达赖喇嘛,只有施泰因迈尔不这样做,这才是荒诞的。”他还说,他并不奇怪中国方面在默克尔会见达赖后取消了一系列双边会谈,因为施泰因迈尔的行为“恰好是鼓励了北京这样做”。针对施泰因迈尔说默克尔搞的是“橱窗秀外交”,朔伊布勒说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并不是象征性的,而是有实质内容的”。他说,“联盟党也对与中国合作感兴趣,但是同时也应该直言不讳”。他还说,“同莫斯科的关系也是一样,联盟党认为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很重要,但是这不应该以损害与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的关系为代价”。


在野的自民党外交政策专家维尔纳。霍伊尔也对社民党提出了批评,指责其将与中国关系受损拿来炒作。他说,他对中国方面的激烈反应印象深刻,但是他认为德国总理不应该看北京的脸色行事。他说,也许默克尔在总理府之外的其它地方接见达赖喇嘛更好一点,但是无论如何,默克尔此举是赢得了尊敬。霍伊尔还对默克尔对莫斯科的政策表示支持。他说:“如果前总理施罗德攻击默克尔的人权政策,那么这正说明他在总理任上时忽视了这一话题。”他说,施罗德把普京赞美为“不折不扣的民主政治家”,等于是把德国外交引向了歧途。他还说,“如果因为经济利益而放弃原则,那么就会里外都得不到尊敬”。


另外,就在柏林为默克尔接见达赖的后果争吵之际,德国西藏援促协会(Tibet Initiative Deutschand e.V.)致信社民党主席团和联邦议会社民党党团,呼吁社民党在西藏问题上放弃党派利益而与默克尔保持一致。信中指出,达赖并没有挑战中国的领土完整,相反,达赖多次申明放弃西藏独立,因此不应该把接见达赖喇嘛看成是挑战中国的领土完整。


▲德国之声潇阳分析报道(11月19日):后果很严重:默克尔彻底失去北京信任。


无论是柏林政府还是德国媒体与中国问题观察家大都没料到,北京对默克尔“私会”达赖喇嘛的反应不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在默克尔访问印度和基民盟推出新“亚洲战略”后,北京在默克尔身后看到了一个企图阻止中国崛起的“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子。


近日,北京取消了对德国财政施泰因布吕克(社民党籍)对中国的访问和两国外交部的例行“战略对话”,引起了德国外交界、经济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德国媒体一致认为,北京的举动是对默克尔持续性的和升级的惩罚。“持续”指的是北京至今对默克尔今年九月在总理府以“私人名义”会晤达赖喇嘛依然耿耿于怀,“升级”指的是默克尔不久前访问印度流露制衡中国之意和基民盟议会党团新近推出疏离中国的新“亚洲战略”。


北京频频发出的对默克尔的愤怒信号,德国外交界、经济界以及媒体大体有两种典型反应:一种是认为默克尔对华政策矫枉过正,给本来是以实用主义为特征的德中友好关系带来没必要的后退,是一场外交策略上的灾难性失误,因此需要柏林立即采取“危机管理”,以避免德国在德国中经济往来上蒙受损失;一种是认为北京的被激怒恰恰说明了默克尔对华态度的转变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说明默克尔有政治远见和政治立场,不再像前任施罗德那样为了中国的市场而一味向中国“叩头”。


柏林大联合政府中社民党籍的外长施泰因迈尔对默克尔“私会”达赖喇嘛一事就感到不悦,因为默克尔在具有这么重大外交后果的问题上不与他事先沟通就擅自行事,使得柏林的外交部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柏林的与中国有关的外交人士原本认为,中国的抗议同以往一样只是走过场,不会有什么持续和严重的后果。社民党高层人士对德中关系的冷却感到担忧,例如社民党总干事长海尔周一(11月19日)就发出警告说,德国“对华政策不应该只想哗众取宠”。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前不久在中国做客时,对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更加强化了北京对默克尔的“仇华”印象。德国媒体也注意到,中国的媒体和网上舆论开始提出“中国还能信任德国吗”这样的问题。


德国经济界人士也原本认为,德中两国经济上是互相依赖和互惠的关系,外交上的一时风波不会波及经济,但现在看来,中国很可能对德国在华企业不再特殊照顾,一些大的订单很可能不会再给德国人。法国总统萨科齐马上就要到中国访问,德国人担心,法国人会乘虚而入,从德国人手里抢走一批中国人的订单。这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让中国人感到恼火的是,基民盟议会党团向媒体推介对中国充满怀疑与警戒的新“亚洲战略”时,一同出场助威的竟然有一些德国经济界的高层人士。


在中国方面看来,默克尔上台后抛弃了以往德中关系的实用主义基本立场,取而代之的是带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对中国的不信任和敌意。从中国网民的言论中可以看出,默克尔的一系列言行让中国人感到她正在向美国靠拢,把“和平崛起”的中国当成对西方工业国家的一种威胁,从而采取一种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试图“围堵”中国的战略。以往,德国无论是科尔还是施罗德当政,中国人认为德国人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德国对华政策就像“德国制造”的产品一样可靠。但自从“铁娘子”默克尔主政后,中国人突然发现德国人开始变难以捉摸了。自“私会达赖喇嘛”事件后,中国几乎断绝了同德国部长级别的来往,就连原本计划在柏林开张的中国文化中心项目都被无限期推迟,可见北京这一次是动了狠,非得要柏林明白这一次“中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才行。


▲德国之声潇阳综述(11月20日):对华政策分歧成柏林大联合政府“定时炸弹”?


德中两国关系因默克尔会见达赖迅速降温,联合执政的社民党与联盟党因对华政策的分歧产生的矛盾近日愈演愈烈,有人甚至说红黑两党已经为此开始了两年后才举行的大选搞选战。社民党甚至绿党中纷纷发出声音批评默克尔在外交政策上的失误,联盟党当然嘴上依然强硬。


社民党籍外长开始反击


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刚刚从明特菲林手中接过副总理一职,就找到了与顶头上司默克尔平起平坐来论道的机会。上周末在巴黎与法国同行会晤时,施泰因迈尔就暗示默克尔把德中关系给搞砸了。他说:“过去,我们同中国的关系比现在要好得多,很遗憾这是个事实。”他指出,过去与中国领导人的对话得之不易,现在他必须要想办法如何来修补德中关系的新近裂痕,与中国重新建立正常的政治友好关系。他为德中一系列高层会谈特别是财长访华计划被中方取消而感到遗憾,称“不能听任事态这样发展下去”。


在今年十月份的社民党大会上,施泰因迈尔就含沙射影对默克尔的外交策略表示了不满。他当时说,人权政策不是“橱窗政策”,真正的好的外交政策不需要把德国装扮一个道德超级大国。他进一步说,社民党希望人权政策不是为了在国内媒体上制造登上头版头条的捷径,而是能对人有具体的帮助。他还不点名地批评默克尔在人权问题上玩弄党派小伎俩,称社民党在这一问题上不需要联盟党和绿党来补课。


上周二,社民党的顶梁柱、大联合会政府副总理及劳动部长明特菲林因为与默克尔在最低工资政策上的分歧而撂挑不干了,施泰因迈尔接过大联合政府中社民党领头羊地位后立即进入角色。他在上周日对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说,“我肯定不会只是一个来自外交部的好好先生”。他警告说,大联合政府不应“给公民造成这样的印象,即现在开始就进行为期两年的选战了”。


伟业恐毁于一旦:施罗德狠批默克尔不懂外交


不只是社民党人士认为默克尔的外交政策越来越离谱。例如,一向在西藏问题上亲近达赖喇嘛的绿党中都有人不满默克尔接见达赖。曾任上届联邦议会副主席的绿党大员安切。沃尔默女士评论说,默克尔的对华政策“离真正的外交相差很远”。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不久前在北京演讲时表示,“我对我们的政府最近的一些举动不是很赞同”,称默克尔会见达赖“是一个错误”,是“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上周末,施罗德在出席一个活动时讲话,对默克尔的外交表现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他说,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听任感情的左右”,并暗示默克尔的感情用事来自她在“东德共产主义时代的经历”。


施罗德还认为默克尔破坏了他在任上与俄罗斯建立的信任友好关系,说“人们尽可以对能源政策背后的道德价值进行哲学思考,但是不要忘了天然气是要实实在在被人们使用的”。他指出,德国近来有关俄罗斯的一些讨论让他感觉,“有些人是在刻意疏远甚至故意与俄罗斯作对”,而“这是不聪明的”。


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社民党前政府部长抱怨说,“默克尔把她的前任辛苦建立的业绩毁于一旦”,“她正在把她的前任科尔和施罗德的外交遗产败坏掉”,“她的外交政策与其说是为了国家利益,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捞分”。


联盟党对批评不买账


当然,联盟党对施罗德的批评自然不买账。基民盟议会党团外交发言人冯-克莱登就施罗德任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监事会要职发挥讥讽说:“谁都知道,施罗德先生是拿的谁的钱。”基民盟议会党团副主席波茨巴赫也反驳说:“像施罗德这样彻底失败的人,最好免开尊口。幸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时候过去了。”


联盟党议会外交委员会的代表古藤贝格(基社盟)称施罗德的言论是“缺乏水准、让人尴尬”。古藤贝格还批评施泰因迈尔攻击默克尔的目的是“搞选战”。他说,“施泰因迈尔的角色就是搞持久的选战”,“他作为外长应该更坚决第支持默克尔”,因为“默克尔的外交政策符合德国的长远利益”。


联邦政府发言人托马斯。施德克周一声称,默克尔“不会听命任何外来意见来决定该见谁和在哪里接见客人”。他说,“在如何与达赖喇嘛交往上,柏林和北京有着原则上的分歧”。不过他最后也提道,“在双边关系上最后肯定是一致会战胜分歧”。与此相比,德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语调就十分缓和。外交部发言人耶格尔说,“德国政府会努力将与中国的关系带回正常的轨道”,“在解决国际问题上中国是德国必不可少的伙伴”。


也是在周一,中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表示,“目前德中关系的紧张责任完全在德国”。他呼吁德国政府“采取切实行动”改善被损害了的德中关系。他指出,“重拾那些暂被搁浅的对话需要一个合适的政治气氛”,“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德国人自己该知道”。


▲德语媒体(11月21日):北京发火证明默克尔正确


德语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政府收回对德国财政部长的访华邀请一事。南德意志报发表社论认为,北京发火证明默克尔总理实施了正确的对华政策:


“德国的政府首脑勇敢地谈人权、要求中国认真制止产品仿冒、终止欧洲片面面向中国的亚洲政策。北京的共产党当权者不喜欢看到这一切,这是意料中的事。过去几年,北京产生了一种误解。科尔和施罗德执政期间,中国把德国视为特殊朋友。中国以为可以践踏人权,而德国总是顶礼膜拜。


“现在中国人吃惊地发现,默克尔掌权后这一切都变了。她看望受迫害的主教,不再去参观中国军营。指责默克尔的这些做法,是本末倒置。德国的亚洲政策沉湎于\'十几亿人口大市场\'美梦的时间太长了,现在默克尔寄更大希望于印度和中国的其它民主邻国,这是正确的战略。中国热总有一天难以为继,纠正中国热早就应该进行。最迟等到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运转不灵时,大家就会称赞默克尔的远见。


“中国希望欧洲成为对抗美国的力量,德国应是中国最重要的助手。默克尔现在反其道而行之,这也符合跨大西洋联盟的利益。只要柏林坚持这条道路,就会象美国政府一样,收到同样的效果。长期来看,实力比阿谀奉承更能给中国留下印象。所以,德国无须过高评价北京的威胁。中国会有时取消几架空中客车或几架波音的订单,但从长远来说,就象需要美国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德国和欧洲。”


每日镜报认为,“中国的反应并不标志这个崛起大国的新实力。相反,北京的怒火外交的背后是一种不安全感。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深,外界压力就越大。在人权和法制问题上,它必须遵守全球准则。”该报最后写道:


“西方国家政府今天不惜冒与北京对立的风险,是因为贸易发生了变化。多年来,德国受益于不断增长的对华贸易,机械、汽车、基础设施,德国公司向中国的出口多于进口。为了不危及贸易发展,德国政界尽量不挑衅北京领导人。科尔和施罗德执政时,西藏、台湾和天安门血案都是禁忌话题。


“而现在贸易变得对北京有好处了,中国向德国的出口超过了进口。这带来了政治后果:今天无论对北京、还是对柏林来说,贸易都同样重要。现在还没有迹象表明,北京在一段时间内,会因为达赖喇嘛一事,减少向德国企业发出订单,即使这样做,也不会影响德中两国的根本经济关系。”


▲德国媒体(11月22日):德中关系争执-德国媒体支持默克尔。


德国大联合政府在德国外交政策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联盟党再次驳斥了前总理施罗德对现任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一事的批评,联邦内政部长、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朔伊布勒批评外交部长、社会民主党的施泰因迈尔说:“历届外交部长都会见了达赖喇嘛,只有施泰因迈尔先生没有这样做。”


与此同时,德国报纸继续就德中关系发表看法。柏林的日报写道:“以前,德国历届政府都向北京屈膝:当中国以战争威胁台湾时,施罗德甚至要向中国提供武器。默克尔刺激了热衷于经济、却遗忘了人权的中国人吗?那当然是!也许我们将来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和飞机会少一点,但在中国年轻一代中,默克尔得了分,增加了声誉。现在终于有人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把人权看作比与压迫者做生意更为重要了。”


德国金融日报写道:“过去,柏林的行为举止不合中国心意时,中国只用外交辞令进行抨击。这固然令人生气,但在国际关系中,这是正常合法的信号。但是,如果这种信号现在日益变成讨伐,而且是为了达到恐吓的目的,那么德国对此就应该充耳不闻,所有政党都应该这样做,其它做法只会鼓励北京不断加大压力。德国总理会见什么人、执行什么外交政策,只能由柏林决定,而不是其它什么地方。”


维茨拉尔新报写道:“通过民主国家与中国之间不断发展贸易关系,中国民主开放的必然性也在增长。这一变化过程只能在政治影响的范围之外、通过双方企业家的活动进行。德国和中国都不愿阻挡这一进程,施罗德的政策也好、默克尔的政策也罢,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日报的另一篇文章注意到,默克尔八月份访问北京时曾对温家宝说,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但她同时表示,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大多数德国人会把中国视为威胁。所以,中国领导人对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持怀疑态度:


“他们担心,默克尔在关系到中国生存的问题上采取模棱两可的立场,特别因为明年奥运前,台湾的独立风潮有可能上涨。中国的外交官预计,默克尔在向追求自治的达赖喇嘛献殷勤之后,可能不会对台湾独立的支持者提出批评。美国总统布什已三次严厉指责了台湾人的入联公投计划,而默克尔一次还没有。对此,北京感到如芒在背。”


▲德国之声谢菲采访报道:达赖驻欧盟代表谈德中关系与藏人运动。


中德关系因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喇嘛而迅速降温。德国很担心由此会对经济往来造成影响。德国国内对此看法也各有不同,德国外长公开批评总理在外交上犯了一个错误。默克尔总理则驳回指责,坚持自己的执政风格。这场中德关系风波对藏人运动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德国之声记者谢菲就此采访了达赖喇嘛驻欧盟代表卡桑坚赞。


德国之声: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府接见来访的西藏宗教及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已经过去2个月了。但是中德迅速降温的关系还没有升温的迹象。德国政客更关心的是中德政治关系会不会对两国经济往来造成负面影响。中国这一次看来是要让德国领教什么叫做:我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您认为中国这次这么强烈的反应是否适度?


卡桑坚赞:非常过激。中国政府向来对达赖喇嘛的出访活动做出过激反应。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因为无论达赖喇嘛出访何地,他都是首先作为一名佛教领袖强调做人最基本的精神,试图让全世界不同宗教派别可以和睦共处。作为藏人的宗教及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有责任向世人介绍西藏的情况,宣传西藏的文化,明确他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立场。这里没有任何反中国的元素在内,达赖喇嘛要求的不是西藏独立,而是完全自治,保存西藏文化及宗教的完整。这也是符合中国政府利益的。因此,中国这么过激的反应非常令人不解,也只能是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德国之声:对达赖喇嘛来说,在德国总理府受到默克尔总理接见是不是很重要?


卡桑坚赞:对达赖喇嘛来说,重要的是国家高层领导人关心西藏问题。至于会谈举行的地点,达赖喇嘛的一贯原则是,尽量不给邀请国增添太多麻烦。我们不提出额外要求。但是我们当然很高兴,默克尔总理在总理府接见了达赖喇嘛。


德国之声:西藏的人民对德国总理接见达赖喇嘛反响是怎样的?


卡桑坚赞:非常高兴。西藏人民生活状况很艰难,受压迫。因此有其他国家高层领导人关心西藏的问题对藏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种道义上的,精神上的支持告诉藏人,世界没有忘记他们。德国总理会见达赖喇嘛给与西藏的人民和流亡藏人巨大的精神力量。


德国之声:达赖喇嘛关于中德关系降温有没有发表看法?


卡桑坚赞:据我所知,达赖喇嘛没有被直接问到他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我肯定,达赖喇嘛对中德关系有所恶化是感到很遗憾的。我们认为,中德关系不会长期保持僵持状态的,因为两国正常友好关系对双方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希望,中德关系能尽快恢复正常。


德国之声:中德关系风波对藏人运动有什么影响?


卡桑坚赞:绝没有负面影响。默克尔总理实际上发出了一个政治信号,证明她很关注也很对西藏问题表示担忧。默克尔总理也表示会支持达赖喇嘛和平解决西藏问题,最终找到令西藏和中国政府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对我们藏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这次的反应是很生气。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对争取西藏自治的藏人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


卡桑坚赞:中国政府今天对西藏人实行的政策就已经非常强硬残酷了。我们不谈文革时期,就谈今天的藏人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西藏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我不认为,中国政府还能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因为已经是到了极限了。


德国之声:每一次西方某个国家邀请达赖喇嘛出访,或是为达赖喇嘛做媒体宣传等,中国都要表示强烈抗议。这实际上更是为达赖喇嘛做了宣传。您觉得中国的做法明智么?


卡桑坚赞:西方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过度敏感,甚至是神经质。这样一个世界大国,如此的小气,是很不搭配的。包括许多中国人也觉得自己的政府这么做很不得体。其实有很多中国人对西藏的宗教及文化很感兴趣。中国政府对西藏的政策没有变,但是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对西藏的看法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积极的改变。很多中国人也是不支持政府的做法的。


▲德国媒体(11月19日):德中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吗?


中国财政部宣布,因时间安排有困难,无法接待原订12月份访华的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施泰因布吕克不得不取消原先计划同时进行的日本和韩国之行。之后,中国又取消了与德国的战略对话。对此,德国媒体发表了不少评论。


日报周六写道:“这种冷落施泰因布吕克的做法等于收回了邀请,它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像柏林所希望的那样,很快就平静下来。中国显然想以此惩一儆百,它认为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并非单个现象,而是转变政策的标志。


“八月底,默克尔访华时对中国人权状况提出批评就已使北京不悦。她与前任施罗德不同,施罗德在德中法制对话的范围之外不谈人权问题。对默克尔批评中国人权问题,北京还可以用其前东德的出身做解释,把她的言论看作是说给德国公众听的话。而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在中国看来,则超越了底线。由于柏林的对华政策引发了总理和外交部长之间的意见分歧,北京想以此迫使默克尔回到由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为代表的老路线上来。”


实际上,在默克尔之后,会见达赖喇嘛的还有奥地利、加拿大的总理及美国总统布什。柏林日报说,“美国人的做法则不同。达赖喇嘛访问华盛顿之前,美国政府代表求见北京并通告中方,布什总统将会见达赖喇嘛。虽然中方同样表示了恼火,但有事先通知,中方的愤怒很快就过去了。而布什甚至亲自向达赖喇嘛授予了高级勋章。”


法兰克福汇报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及西藏问题的由来。文章指出,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为解决西藏问题增添了新的变数:


“为达到这一目标进行的谈判很艰难。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是否能对谈判起到推动作用,值得怀疑。批评人士认为,这样做使阵线变得更为僵硬,使活动余地、尤其德国的活动余地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小。看起来总理在中国问题上,把世界公众看得比外交协议更重要。联盟党新近向总理提出了\'制度冲突\'的观点,会见达赖喇嘛正是这一观点的象征。


“问题是,联盟党的分析正确吗?应以另一种制度对抗中国的制度吗?内部缓慢而持续发生变化不是更有利于接受外来影响吗?过去几十年中,人权和民主已使中国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中国的改革总在强调中国情况特殊和\'安定\'第一的条件下进行。这种安定通常等同于共产党的垄断统治,但是这一状况能否维持下去,就很难说了。 ”


●美国之音、BBC等其他海外媒体的报道分析


▲美国之音齐之丰11月22日报道:北京称德总理见达赖喇嘛损害关系。


德国总理默克尔早些时候会晤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北京方面表示强烈抗议,并要求德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德关系。


多年来,达赖喇嘛无论到哪个国家访问,北京总是提出抗议,要求有关国家不要给予接待,否则北京就认为是对中国不友好。今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不顾北京的不快会晤了到访的达赖喇嘛,北京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北京已经单方面冻结中德外长两国定期举行的有关贸易和人权问题的年度战略对话,并取消12月在北京举行的双方财政部长会谈。


与此同时,默克尔总理会晤达赖喇嘛在德国也引起争议。德国前总理以及现任的外交部长都对她提出批评,认为她会晤达赖喇嘛是损害德国利益的不智之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星期二再次表示:“中方重视中德关系。德国领导人会见达赖,严重损害了中德关系,也损害了中德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希望德方能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德国领导人的错误做法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外交接触*


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哈尼希说,跟中国一样,德国也重视德中关系,因此,他认为德国方面会努力改善跟中国的关系。他说:“我相信双方将进行外交接触,而这种接触不会是公开的。为了能够改善关系,双方会避免通过广播电台这样的渠道渲染分歧。”


北京方面要求德国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中德关系,但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说明。与此同时,默克尔总理面对来自国内的批评表示,她希望德国政府所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团结一致,“否则,中国对德国的尊重不会增加”。默克尔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还说,作为总理,她有权决定在什么地点会晤什么人。


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尽管已经流亡将近50年,依然受到受到中国境内藏民的普遍爱戴。观察人士认为,北京政府多年来竭尽全力试图消除达赖喇嘛的影响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北京政府反复说,达赖喇嘛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试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分裂分子。达赖喇嘛表示,他已经反复向北京表示,他寻求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框架之下藏族人民的真正自治,而不是西藏独立。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3日报道:德总理因会见达赖受到内部批评。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库特。贝克周四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中国政策及其对德中关系的伤害令他悲伤。


库特。贝克在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之后再次批评默克尔。贝克说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的做法损害了前总理施罗德时期形成的德中关系。


库特。贝克的批评再次突出了德国左右政治联盟中的紧张关系。周四正逢联合政府掌权2周年。


库特。贝克将在2009年的选举中领导社会民主党向默克尔发起挑战。


默克尔反驳了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此前的指责。施泰因迈尔说默克尔处理对中国和对俄罗斯关系时把注意力集中人权问题上,无异于在把公共关系放在外交关系之前。


默克尔说:“作为总理,我自己来决定接见谁和在哪里见。”


德国总理默克尔坚持认为她接见达赖是正确的,并呼吁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与她采取一致立场应对北京的外交压力。


她还申明,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应该支持她的决定。她说,“联邦政府应该坚决一致地支持这一立场,否则中国肯定不会对我们更加尊敬”。


她说,接见达赖并没有否定德国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也不意味着贬低中国作为正在上升的经济大国的意义。


默克尔表示,她希望中国领导人最好能自己接见达赖喇嘛,因为达赖追求的只是文化上的自治和保障西藏人的人权。


默克尔是德国第一位会见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激怒了中国,引发中国取消几个同德国的高级会谈。


▲联合早报11月25日报道:德国“重印轻华” 法国“乘虚而入”。


香港文汇报报道,这边厢德国与中国不合拍,那边厢法国主动投怀送抱。萨科齐显然是为实实在在的贸易订单而来,尤其是趁着中德交恶之际,法国有理由相信,擅走外交平衡木的中国将加倍拉拢法国,对德国“重印轻华”的亚洲政策作个反击。


签订贸易协定是萨科齐此行的重点之一。分析认为,核电项目的合作通常由政府间谈判达成,是一种政治举动,目的是维护良好的外交关系,但从技术角度说不一定符合中国核电站管理的最佳利益。


德各界抨总理见达赖


法国无疑将利用中德外交龃龉,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德国副总理兼外长施泰因迈尔近日出席某软件技术开发研究所的庆祝典礼时表示,早在默克尔接见达赖喇嘛之前,外交部与总理府的对华政策就出现分歧。施泰因迈尔称,默克尔对他的苦心劝阻置若罔闻,而北京后来的反应恰恰应验了他当初的警告。现在就连中国低层官员都给德国外交部吃闭门羹,却精心准备献给萨科齐的厚礼。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曼戈尔德也批评默克尔对华政策,说:“轻声细语往往比奋力疾呼更见实效。我们在敦促中俄等国家改善人权的同时,应该避免短视,那需要持续不断透过对话推动,而不是每几个月就公开向对方指手划脚。”曼戈尔德认为,德中关系恶化将令受政府掌控的经济领域,如基建、能源工业,造成负面影响。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2日报道:默克尔:她接见达赖喇嘛是正确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坚持认为她接见达赖是正确的,并呼吁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与她采取一致立场应对北京的外交压力。


默克尔周三(21日)在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上为自己接见达赖进行了辩护。


她说:“作为总理,我自己来决定接见谁和在哪里见。”


她还申明,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应该支持她的决定。她说,“联邦政府应该坚决一致地支持这一立场,否则中国肯定不会对我们更加尊敬”。


她说,接见达赖并没有否定德国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也不意味着贬低中国作为正在上升的经济大国的意义。


默克尔表示,她希望中国领导人最好能自己接见达赖喇嘛,因为达赖追求的只是文化上的自治和保障西藏人的人权。


中国报复措施


中国政府对德国总理的举动采取报复手段,已经决定冻结两国定期举行的战略对话。


最新一期《明镜周刊》报道,中国除了取消德国财政部长史坦布力克下个月在北京与新任财政部长谢旭人的会谈外,也决定冷冻两国外交部次长每年定期讨论经贸和人权议题的所谓“战略对话”。


报道还说,庆祝德中建交35周年举行的“德中同行”系列活动,也可能因为两国关系紧张而被连累,德国驻中国大使雪佛在向柏林汇报时指出,明年广东和成都相关活动的筹办都遇到瓶颈。


德国外交官员还担心,中国为惩罚德国刻意与法国加强交往,法国会填补德国留下来的政治真空,可能获得更多的订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则表示,希望德方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修补由于德方错误做法给中德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


刘建超说,中方对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重视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也重视德国在欧盟中促进中欧关系发展的作用。


▲美国之音(VOA)叶兵11月20日报道:北京促德国修补受到损害双边关系。


在北京这个月末将举办一次欧盟高峰会之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敦促德国尽快修补由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而受到损害的中德关系。


星期二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刘建超表示,中国重视德国在欧盟的地位以及德国在欧盟中促进中欧关系发展的作用,希望德国在处理中德关系时,要同时考虑双方共同利益和中国同欧盟的整体关系。


*默克尔调整以中国为中心亚洲政策*


另一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已经开始改变施罗德等前几届德国政府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正在把对中国的注意力转移到亚洲其他地方。这个立场保守的政党在一份亚洲政策文件中表示,崛起的中国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正在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作为应对策略,德国应该与美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加强合作。


据报道,默克尔不久前在出访印度前夕表示,多年来,德国的目光总是投向中国,现在她认为欧洲人在印度也有充份的机会。


▲星岛环球网11月23日报道:对华政策点燃导火索 德国内部分歧相继迸发。


德国左右翼两大政党组建的联合政府上台已过两年,22日该政府进入了四年任期的后半程。由于德国将于两年后举行大选,因而两党都开始注重各自的特色,特别是在对华外交上显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共同社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9月会见了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这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中国为此取消了多个与德国的会谈。但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却对中方的反应表示出一定的理解,这在联合政府内部点燃了导火索,使各种分歧相继迸发。


现任总理默克尔出身于共产主义政权下的前东德,她将尊重人权作为外交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会谈中,她就曾坦率地表达了对中国言论自由和侵犯人权的看法。


默克尔对前总理施罗德奉行的“商业至上、紧贴中俄”的战略进行了180度的大转弯,对发展德中关系不甚积极。但由于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产业界都对默克尔的做法感到不满。


另一方面,为保持联合政府的稳定,外长施泰因迈尔此前从未对默克尔的外交方针发表过意见。但在10月举行的社民党(SPD)全体会议上,施泰因迈尔却提及了默克尔会晤达赖喇嘛一事,首次对总理提出了批评。上周末他又表示默克尔的政策“有损国家利益”,摆出了彻底对立的姿态。


施泰因迈尔之所以出言批评,是因为21日他刚刚接替辞职的明特费林,正式出任政府副总理。虽然明特费林表面上以照顾患病的妻子为由提出辞呈,但有意见认为他是因为在外交路线上与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CDU)严重对立才辞职的。今后施泰因迈尔还将肩负作为社民党领袖的任务,因此其与默克尔在外交路线上的摩擦恐怕将进一步升级。


默克尔在22日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就与达赖喇嘛的会谈反驳说,“身为总理,我有权决定与谁进行会谈”。不过也有传言预测可能会解散联合政府、提前进行大选,对此默克尔坚决否定称,“从未考虑过提前解散政府”。


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库尔特。贝克(Kurt Beck)22日也表示,他对总理默克尔 (Angela Merkel)的对华政策以及她对中德关系造成的损害“深感悲哀”。贝克指出,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等举动已经对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努力经营的中德关系造成损害。贝克的举动凸显了目前德国左右翼执政联盟内部的紧张关系。在2009年的德国大选中,贝克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对默克尔构成挑战的主要候选人。


贝克说,“她当然可以想见谁就见谁,但这并不意味着外交部长就该来收拾她留下的烂摊子。”贝克表示,他所在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永远乐于看到中国的人权状况改善。“这就是我为何感到如此悲哀的原因。施罗德政府辛苦推进下的人权对话就这样被中止了,德国需要与中国在各个层面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商业。这有利于人民。”


▲路透柏林11月22日电: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攻击默克尔对华政策。


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库尔特?贝克(Kurt Beck)周四表示,他对总理默克尔 (Angela Merkel)的对华政策以及她对中德关系造成的损害“深感悲哀”。


贝克指出,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等举动已经对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努力经营的中德关系造成损害。此前,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Frank Walter Steinmeier)也对默克尔表示了谴责。


贝克的举动凸显了目前德国左右翼执政联盟内部的紧张关系。在2009年的德国大选中,贝克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对默克尔构成挑战的主要候选人。


施泰因迈尔谴责默克尔将公关事务列于外交关系之前,在处理同中国和俄国等国的关系上,她更为看重人权。默克尔对此予以反驳。她表示,没有人能对她见谁或不见谁下命令。


“她当然可以想见谁就见谁,”贝克对德国报纸《Lausitzer Rundschau》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外交部长就该来收拾她留下的烂摊子。”


贝克表示,他所在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永远乐于看到中国的人权状况改善。


“这就是我为何感到如此悲哀的原因。施罗德政府辛苦推进下的人权对话就这样被中止了,”他补充说。


“德国需要与中国在各个层面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商业。这有利于人民。”


默克尔是第一位会见达赖喇嘛的德国总理,这激怒了中国,北京已经因此取消了若干高层次的会晤。


“作为德国总理,我才是决定我能见谁以及在哪儿见他们的人。”默克尔周三说。


▲自由亚洲电台(RFA)11月21日报道:中德关系热变冷 德国拉印牵制中国。


香港亲北京的《文汇报》星期二刊载文章说,自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以来,一改过去几任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对华立场转趋强硬。德国执政党10月份推出了它的亚洲战略决议,表示要在能源和外贸等领域面对中国的竞争,建议政府加强与印度等民主国家的关系。文章分析认为,德国政府亚洲外交政策的转变既有历史和默克尔个人的因素,也有想藉拉拢印度,来制衡中国的因素。然而,中国和德国的长远稳定关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中德两国自1972年建交,历届德国政府都持对中国友好的态度,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更是亲中国派。他在任内大力推动德中贸易,但被指责漠视中国的人权状况。


文章说,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稳定,但随著中国的崛起,一些欧洲国家有些不安。中国今年取代了德国第3大经济体的地位,出生于前东德的总理默克尔不喜欢社会主义,因此她上台后仿效美国总统布什遏制中国,采取与前总统施罗德南辕北辙的对华政策。默克尔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政策以及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严重,两个月前更不理采中国的抗议,会晤了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默克尔10月29号访问印度时,强调要更重视与印度的关系,有报道指,这是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标志。


美国夏威夷州“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伊丽莎白-戴维斯女士,就中德关系的现状表示: “看来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正在处于一个低潮,这与好几个因素有关。最近的一个事件就是达赖喇嘛对德国的访问,中国觉得德国与中国存在相当巨大的贸易,因此它可以向德国施加压力。但是贸易杠杆目前似乎不太管用。近来,不仅中德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预示着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近期内不会解除。”


香港《文汇报》的文章说,在默克尔访问印度的前几天,德国执政基督教联盟党推出新的亚洲战略决议,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洲等民主国家的关系“,言外之意,是要改变前几年德国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


印度近年的经济起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8%,仅次于中国。印度的人口将来有可能超过中国,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印度价值5,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外国商家眼中的肥肉,因此,德国重视印度不无道理。


然而,文章说,从经济角度考虑,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中国至少10年,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只是德国在亚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德去年的贸易额是印德贸易额的7倍。有分析认为,德国的意图在于拉拢印度,制衡和防范中国。


德国政府发言人日前表示,德国相信德中关系将会改善,因为良好的联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分析认为,关注中国人权已经成为欧洲的一股潮流,只是跟英国和法国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较早调整政策。但只要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德国不跟中国冲突,中德关系基本还是稳定的。旅居美国的中国时事评论人士刘晓竹就中德关系的前景分析说:


“我觉得前景不是很乐观。特别是现在又有了奥运会。奥运会胡锦涛和北京当局要用非常强硬的手段,甚至提出来绝对不准示威。这样一种强悍地压制老百姓、破坏人权的做法会给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进一步蒙上阴影。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增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人权的弱化在制度上和西方自由民主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这种安全上的隐忧的加深。”


据路透社的报道,中国外交部星期二表示,中德两国恢复良好的关系将取决于德国方面,并指出,达赖喇嘛访问德国对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有负面影响,德国应慎重考虑欧盟和中国的整体关系。


▲联合早报11月20日报道:中德关系热变冷 默克尔拉印制华。


香港文汇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后,一改过去几任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对华立场转趋强硬,执政党上月推出亚洲战略决议,称在能源和外贸等领域面对中国竞争,建议加强与印度等民主国家的关系。分析认为,德国亚洲外交政策的转变除在于历史和默克尔的个人因素外,德国还希望藉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然而,两国长远的稳定关系不会受大影响。


中德两国自1972年建交,历届政府都采对华友好的态度,前总理施罗德更是亲华派,任内大力推动中德贸易,但却遭批评漠视中国的人权状况。


欧洲跟中国的关系一直较稳定,但随着中国冒起,西方国家显得惶恐不安,德国担心中国后来居上,今年就取代其第3大经济体的地位;而出生于前东德的总理默克尔自然不喜欢社会主义,故她上台后仿效布什遏制中国,采取与施罗德南辕北辙的对华政策。


批人权知识产权 会晤达赖


默克尔曾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政策以及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严重,两个月前更不理中国抗议,会晤达赖喇嘛。她上月29日访问印度时,强调要更重视印度,有报道指这是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标志。


在她访印前数天,执政基督教联盟党推出新亚洲战略决议,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洲等民主国家的关系”,言外之意是要改变前几任德国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


印度近年的经济起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8%,仅次于中国,印度的人口将来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价值5,000亿美元(约3.8万亿港元)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外商眼中的肥肉,德国重视印度也不无道理。


中德贸易额 乃印德七倍


奇怪的是印度早是民主国家,德国等西方国家却至近年才对印度民主大唱赞歌;从经济角度考虑,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中国至少10年,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夥伴,印度只是德国在亚洲的第四大贸易夥伴;中德去年的贸易额是印德贸易额的7倍,无怪有分析认为德国之意在于拉拢印度,制衡和防范中国。


即使伤害关系 仍坚持决定


德国政府发言人昨日表示,虽然中德关系受达赖到访影响,但总理默克尔仍坚持自己的决定。另外,发言人还说,德国相信德中关系将会改善,因为良好的联系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认为,关注中国人权已经成为欧洲的一股潮流,只是跟英法相比,默克尔较早调整政策。但只要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跟中国没有冲突,中德关系基本还是稳定的。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一周新闻聚焦:默克尔直言不讳,独裁中共报复德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但中国当局的愤怒并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中国单方面取消了双方的“战略对话”(主要是人权与贸易),接着取消了德国财长12月对中国的访问,使得德国的联合政府内部就对华政策问题发生分歧,社会党主席、社会党副总理兼外长,都对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影响德中关系表示了不满,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前不久访问北京时,公开指责默克尔的对华政策。


平心而论,中国领导人对默克尔的印象中不佳,但在中国普通百姓中的口碑普遍的好。与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不同,默克尔敢于在中国谈人权,在国际和亚洲战略上敢于以民主制度和人权普世价值观作为结盟的标准,这些当然会惹怒一心维系专制制度的中共当局。


中德关系陷入低谷,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于默克尔高调会见了达赖喇嘛,但笔者认为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一是前面所说的默克尔关注中国人权和宗教自由状况,二是德国的亚洲战略改变,由原来的以中国为中心转变为“拉印制华”,也就是开始了重视与民主国家印度的关系德国的亚洲战略长期看,必将孤立中国,这使中国当局感到不安。中国一直希望欧洲成为制衡美国的重要力量,但默克尔显然亲近美国,与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不同,后者曾经希望解除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包括与当时的法国一样,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鼓励中国当局继续实行人权迫害。


德国毕竟是世界大国,在欧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与德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与欧盟的关系,中国竟然能持续“惩罚”德国,显然是有恃无恐,其所依赖的就是中德经贸关系。德国媒体虽然普遍赞同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但也同时担心影响中德经贸。虽然说中德经贸关系是双方互惠的,虽然许多人坚持认为政治分歧不应该影响两国经贸关系,但事实上,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对于游戏规则向来不遵守,可以为所欲为。这不,法国总统萨尔科齐访问中国,已经让德国企业惴惴不安。据说,萨尔科齐将与中国签署一批贸易订单,其中可能还有核项目的合作;有报道说,萨尔科齐来北京不谈人权问题。中德关系的冷却,让法国的趁虚而入,德国怎能不焦虑?


本周新闻聚焦,笔者搜集了许多德国媒体对中德关系的报道和分析,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有影响的西方媒体也在关注中德关系的发展。


●德语媒体的报道和分析


▲德国之声11月23日发表张丹红的评论:从“前进”到“冰点”:德中关系如何修复。


德国总理默克尔9月底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喇嘛,引起中国强烈不满。德中关系迅速降温,日趋紧张。北京中断了多项与德方的双边会谈,取消若干文化交流项目。中方认为,默克尔总理作法最欠妥的是,她在会见达赖喇嘛前不久才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但是只字未提她这一会见安排。默克尔总理此举对德中关系造成的影响比想象的严重得多。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部记者综合报导如下。


默克尔总理8月底访问中国时,受到了中方格外热情的礼待。中国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记者招待会时,给人甚至留下了双方相当有默契的印象。温家宝在评价默克尔的对华政策以及中德关系时这样说道:“我总的看法,变化是有的,这种变化是前进了,而不是后退了。”


这还是3个月前的情况。当然,后来有中国官员对德国之声记者说,温家宝提到“后退”,实际上是委婉地暗示有所后退,而默克尔总理没能理解。对比中国在以前施罗德、科尔访问中国时的调子,很明显,没有了以前那种热情洋溢。但不管怎么说,那还是一个中性的表示。然而,3个月后,中国媒体形容中德关系用的词汇就成了“30年来最低谷,接近冰点”。中国方面认为,一向以开诚布公著称的默克尔总理,竟然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只字未提她3周后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的计划,这种做法实在欠妥。


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表示默克尔的做法不明智:“默克尔没有通报会见达赖喇嘛的做法使她失去了北京的信任。让中国这样如此重要的伙伴国家从外界媒体报道得知这个消息,在策略上是非常欠佳的。”


之后联盟党制定了亚洲战略纲要,其中把中国看作成首要的竞争对手。接着默克尔总理出访印度,极力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关系。对中国政府来说,这一切都证明德国在彻底改变对华政策。桑德施耐德对此看法有所不同:“我不认为德国要彻底改变对华政策。但可以有一种更委婉的做法,联盟党在公布对亚洲的战略纲要时,应该说明,德国过去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中国一个国家,而且过于放在经济领域。亚洲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对德国来说也很重要。如果这样说的话,中国就不会很敏感地认为,德国要放弃中国,寻找新的伙伴。一项着眼未来的亚洲发展策略也能促进德中关系恢复正常化。”


目前德中两国媒体都不乏言辞过激的报道,而这只会激化两国关系。德国国内对此也观点各异。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公开指责默克尔奉行的人权政策是“橱窗政策”,他认为谈人权问题不必要在公开场合或是媒体面前,“关起门来单独谈”的方法更好。


大赦国际亚洲事务负责人哈尔佩女士对德国外长的建议持怀疑态度,“这种双方单独对话的方式,让外界很难得知,对话的结果究竟怎样。德中之间关于人权问题的对话,以及法制对话已经持续了多年了,但是从中国人权情况来看,这些对话效果甚微。”


双方对话虽然效果甚微,双边贸易却是硕果累累。2006年双边贸易额高达780亿美元。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而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第一大合作伙伴。德国担心,德中关系降温,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往来。而法国正在极力争取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本周末,法国总统萨科齐就要对中国进行他任总统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访问。至于德中关系在默克尔任期内还有没有缓和的可能,桑德施耐德认为,只有默克尔亲自努力,才有可能重新获得中国的信任。另外,德国外长的立场是受中国欢迎的,因此通过德国外长的努力,德中关系也有恢复正常化的希望。


▲德国之声11月21日报道:默克尔希望北京自己见达赖。


德中关系的倒退让德国政界感到不安,但是面对来自执政伙伴社民党的激烈批评,默克尔坚持认为她在总理府接见达赖是正确的,并呼吁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与她采取一致立场应对北京的外交压力。


默克尔周三(11月21日)在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上为自己接见达赖进行了辩护。她说:“作为总理,我自己来决定接见谁和在哪里见。”她还申明,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应该支持她的决定。她说,“联邦政府应该坚决一致地支持这一立场,否则中国肯定不会对我们更加尊敬”。她说,接见达赖并没有否定德国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也不意味着贬低中国作为正在上升的经济大国的意义。默克尔表示,她希望中国领导人最好能自己接见达赖喇嘛,因为达赖追求的只是文化上的自治和保障西藏人的人权。


基民盟籍的联邦内政部长朔伊布勒也对施泰因迈尔进行了反驳。他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为默克尔接见达赖进行了辩护,并指出联邦政府内部在如何对待俄罗斯和中国问题上的确存在意见分歧。他说:“每一位德国外长都接见过达赖喇嘛,只有施泰因迈尔不这样做,这才是荒诞的。”他还说,他并不奇怪中国方面在默克尔会见达赖后取消了一系列双边会谈,因为施泰因迈尔的行为“恰好是鼓励了北京这样做”。针对施泰因迈尔说默克尔搞的是“橱窗秀外交”,朔伊布勒说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并不是象征性的,而是有实质内容的”。他说,“联盟党也对与中国合作感兴趣,但是同时也应该直言不讳”。他还说,“同莫斯科的关系也是一样,联盟党认为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很重要,但是这不应该以损害与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的关系为代价”。


在野的自民党外交政策专家维尔纳。霍伊尔也对社民党提出了批评,指责其将与中国关系受损拿来炒作。他说,他对中国方面的激烈反应印象深刻,但是他认为德国总理不应该看北京的脸色行事。他说,也许默克尔在总理府之外的其它地方接见达赖喇嘛更好一点,但是无论如何,默克尔此举是赢得了尊敬。霍伊尔还对默克尔对莫斯科的政策表示支持。他说:“如果前总理施罗德攻击默克尔的人权政策,那么这正说明他在总理任上时忽视了这一话题。”他说,施罗德把普京赞美为“不折不扣的民主政治家”,等于是把德国外交引向了歧途。他还说,“如果因为经济利益而放弃原则,那么就会里外都得不到尊敬”。


另外,就在柏林为默克尔接见达赖的后果争吵之际,德国西藏援促协会(Tibet Initiative Deutschand e.V.)致信社民党主席团和联邦议会社民党党团,呼吁社民党在西藏问题上放弃党派利益而与默克尔保持一致。信中指出,达赖并没有挑战中国的领土完整,相反,达赖多次申明放弃西藏独立,因此不应该把接见达赖喇嘛看成是挑战中国的领土完整。


▲德国之声潇阳分析报道(11月19日):后果很严重:默克尔彻底失去北京信任。


无论是柏林政府还是德国媒体与中国问题观察家大都没料到,北京对默克尔“私会”达赖喇嘛的反应不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在默克尔访问印度和基民盟推出新“亚洲战略”后,北京在默克尔身后看到了一个企图阻止中国崛起的“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子。


近日,北京取消了对德国财政施泰因布吕克(社民党籍)对中国的访问和两国外交部的例行“战略对话”,引起了德国外交界、经济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德国媒体一致认为,北京的举动是对默克尔持续性的和升级的惩罚。“持续”指的是北京至今对默克尔今年九月在总理府以“私人名义”会晤达赖喇嘛依然耿耿于怀,“升级”指的是默克尔不久前访问印度流露制衡中国之意和基民盟议会党团新近推出疏离中国的新“亚洲战略”。


北京频频发出的对默克尔的愤怒信号,德国外交界、经济界以及媒体大体有两种典型反应:一种是认为默克尔对华政策矫枉过正,给本来是以实用主义为特征的德中友好关系带来没必要的后退,是一场外交策略上的灾难性失误,因此需要柏林立即采取“危机管理”,以避免德国在德国中经济往来上蒙受损失;一种是认为北京的被激怒恰恰说明了默克尔对华态度的转变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说明默克尔有政治远见和政治立场,不再像前任施罗德那样为了中国的市场而一味向中国“叩头”。


柏林大联合政府中社民党籍的外长施泰因迈尔对默克尔“私会”达赖喇嘛一事就感到不悦,因为默克尔在具有这么重大外交后果的问题上不与他事先沟通就擅自行事,使得柏林的外交部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柏林的与中国有关的外交人士原本认为,中国的抗议同以往一样只是走过场,不会有什么持续和严重的后果。社民党高层人士对德中关系的冷却感到担忧,例如社民党总干事长海尔周一(11月19日)就发出警告说,德国“对华政策不应该只想哗众取宠”。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前不久在中国做客时,对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更加强化了北京对默克尔的“仇华”印象。德国媒体也注意到,中国的媒体和网上舆论开始提出“中国还能信任德国吗”这样的问题。


德国经济界人士也原本认为,德中两国经济上是互相依赖和互惠的关系,外交上的一时风波不会波及经济,但现在看来,中国很可能对德国在华企业不再特殊照顾,一些大的订单很可能不会再给德国人。法国总统萨科齐马上就要到中国访问,德国人担心,法国人会乘虚而入,从德国人手里抢走一批中国人的订单。这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让中国人感到恼火的是,基民盟议会党团向媒体推介对中国充满怀疑与警戒的新“亚洲战略”时,一同出场助威的竟然有一些德国经济界的高层人士。


在中国方面看来,默克尔上台后抛弃了以往德中关系的实用主义基本立场,取而代之的是带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对中国的不信任和敌意。从中国网民的言论中可以看出,默克尔的一系列言行让中国人感到她正在向美国靠拢,把“和平崛起”的中国当成对西方工业国家的一种威胁,从而采取一种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试图“围堵”中国的战略。以往,德国无论是科尔还是施罗德当政,中国人认为德国人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德国对华政策就像“德国制造”的产品一样可靠。但自从“铁娘子”默克尔主政后,中国人突然发现德国人开始变难以捉摸了。自“私会达赖喇嘛”事件后,中国几乎断绝了同德国部长级别的来往,就连原本计划在柏林开张的中国文化中心项目都被无限期推迟,可见北京这一次是动了狠,非得要柏林明白这一次“中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才行。


▲德国之声潇阳综述(11月20日):对华政策分歧成柏林大联合政府“定时炸弹”?


德中两国关系因默克尔会见达赖迅速降温,联合执政的社民党与联盟党因对华政策的分歧产生的矛盾近日愈演愈烈,有人甚至说红黑两党已经为此开始了两年后才举行的大选搞选战。社民党甚至绿党中纷纷发出声音批评默克尔在外交政策上的失误,联盟党当然嘴上依然强硬。


社民党籍外长开始反击


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刚刚从明特菲林手中接过副总理一职,就找到了与顶头上司默克尔平起平坐来论道的机会。上周末在巴黎与法国同行会晤时,施泰因迈尔就暗示默克尔把德中关系给搞砸了。他说:“过去,我们同中国的关系比现在要好得多,很遗憾这是个事实。”他指出,过去与中国领导人的对话得之不易,现在他必须要想办法如何来修补德中关系的新近裂痕,与中国重新建立正常的政治友好关系。他为德中一系列高层会谈特别是财长访华计划被中方取消而感到遗憾,称“不能听任事态这样发展下去”。


在今年十月份的社民党大会上,施泰因迈尔就含沙射影对默克尔的外交策略表示了不满。他当时说,人权政策不是“橱窗政策”,真正的好的外交政策不需要把德国装扮一个道德超级大国。他进一步说,社民党希望人权政策不是为了在国内媒体上制造登上头版头条的捷径,而是能对人有具体的帮助。他还不点名地批评默克尔在人权问题上玩弄党派小伎俩,称社民党在这一问题上不需要联盟党和绿党来补课。


上周二,社民党的顶梁柱、大联合会政府副总理及劳动部长明特菲林因为与默克尔在最低工资政策上的分歧而撂挑不干了,施泰因迈尔接过大联合政府中社民党领头羊地位后立即进入角色。他在上周日对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说,“我肯定不会只是一个来自外交部的好好先生”。他警告说,大联合政府不应“给公民造成这样的印象,即现在开始就进行为期两年的选战了”。


伟业恐毁于一旦:施罗德狠批默克尔不懂外交


不只是社民党人士认为默克尔的外交政策越来越离谱。例如,一向在西藏问题上亲近达赖喇嘛的绿党中都有人不满默克尔接见达赖。曾任上届联邦议会副主席的绿党大员安切。沃尔默女士评论说,默克尔的对华政策“离真正的外交相差很远”。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不久前在北京演讲时表示,“我对我们的政府最近的一些举动不是很赞同”,称默克尔会见达赖“是一个错误”,是“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上周末,施罗德在出席一个活动时讲话,对默克尔的外交表现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他说,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听任感情的左右”,并暗示默克尔的感情用事来自她在“东德共产主义时代的经历”。


施罗德还认为默克尔破坏了他在任上与俄罗斯建立的信任友好关系,说“人们尽可以对能源政策背后的道德价值进行哲学思考,但是不要忘了天然气是要实实在在被人们使用的”。他指出,德国近来有关俄罗斯的一些讨论让他感觉,“有些人是在刻意疏远甚至故意与俄罗斯作对”,而“这是不聪明的”。


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社民党前政府部长抱怨说,“默克尔把她的前任辛苦建立的业绩毁于一旦”,“她正在把她的前任科尔和施罗德的外交遗产败坏掉”,“她的外交政策与其说是为了国家利益,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捞分”。


联盟党对批评不买账


当然,联盟党对施罗德的批评自然不买账。基民盟议会党团外交发言人冯-克莱登就施罗德任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监事会要职发挥讥讽说:“谁都知道,施罗德先生是拿的谁的钱。”基民盟议会党团副主席波茨巴赫也反驳说:“像施罗德这样彻底失败的人,最好免开尊口。幸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时候过去了。”


联盟党议会外交委员会的代表古藤贝格(基社盟)称施罗德的言论是“缺乏水准、让人尴尬”。古藤贝格还批评施泰因迈尔攻击默克尔的目的是“搞选战”。他说,“施泰因迈尔的角色就是搞持久的选战”,“他作为外长应该更坚决第支持默克尔”,因为“默克尔的外交政策符合德国的长远利益”。


联邦政府发言人托马斯。施德克周一声称,默克尔“不会听命任何外来意见来决定该见谁和在哪里接见客人”。他说,“在如何与达赖喇嘛交往上,柏林和北京有着原则上的分歧”。不过他最后也提道,“在双边关系上最后肯定是一致会战胜分歧”。与此相比,德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语调就十分缓和。外交部发言人耶格尔说,“德国政府会努力将与中国的关系带回正常的轨道”,“在解决国际问题上中国是德国必不可少的伙伴”。


也是在周一,中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表示,“目前德中关系的紧张责任完全在德国”。他呼吁德国政府“采取切实行动”改善被损害了的德中关系。他指出,“重拾那些暂被搁浅的对话需要一个合适的政治气氛”,“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德国人自己该知道”。


▲德语媒体(11月21日):北京发火证明默克尔正确


德语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政府收回对德国财政部长的访华邀请一事。南德意志报发表社论认为,北京发火证明默克尔总理实施了正确的对华政策:


“德国的政府首脑勇敢地谈人权、要求中国认真制止产品仿冒、终止欧洲片面面向中国的亚洲政策。北京的共产党当权者不喜欢看到这一切,这是意料中的事。过去几年,北京产生了一种误解。科尔和施罗德执政期间,中国把德国视为特殊朋友。中国以为可以践踏人权,而德国总是顶礼膜拜。


“现在中国人吃惊地发现,默克尔掌权后这一切都变了。她看望受迫害的主教,不再去参观中国军营。指责默克尔的这些做法,是本末倒置。德国的亚洲政策沉湎于\'十几亿人口大市场\'美梦的时间太长了,现在默克尔寄更大希望于印度和中国的其它民主邻国,这是正确的战略。中国热总有一天难以为继,纠正中国热早就应该进行。最迟等到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运转不灵时,大家就会称赞默克尔的远见。


“中国希望欧洲成为对抗美国的力量,德国应是中国最重要的助手。默克尔现在反其道而行之,这也符合跨大西洋联盟的利益。只要柏林坚持这条道路,就会象美国政府一样,收到同样的效果。长期来看,实力比阿谀奉承更能给中国留下印象。所以,德国无须过高评价北京的威胁。中国会有时取消几架空中客车或几架波音的订单,但从长远来说,就象需要美国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德国和欧洲。”


每日镜报认为,“中国的反应并不标志这个崛起大国的新实力。相反,北京的怒火外交的背后是一种不安全感。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深,外界压力就越大。在人权和法制问题上,它必须遵守全球准则。”该报最后写道:


“西方国家政府今天不惜冒与北京对立的风险,是因为贸易发生了变化。多年来,德国受益于不断增长的对华贸易,机械、汽车、基础设施,德国公司向中国的出口多于进口。为了不危及贸易发展,德国政界尽量不挑衅北京领导人。科尔和施罗德执政时,西藏、台湾和天安门血案都是禁忌话题。


“而现在贸易变得对北京有好处了,中国向德国的出口超过了进口。这带来了政治后果:今天无论对北京、还是对柏林来说,贸易都同样重要。现在还没有迹象表明,北京在一段时间内,会因为达赖喇嘛一事,减少向德国企业发出订单,即使这样做,也不会影响德中两国的根本经济关系。”


▲德国媒体(11月22日):德中关系争执-德国媒体支持默克尔。


德国大联合政府在德国外交政策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联盟党再次驳斥了前总理施罗德对现任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一事的批评,联邦内政部长、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朔伊布勒批评外交部长、社会民主党的施泰因迈尔说:“历届外交部长都会见了达赖喇嘛,只有施泰因迈尔先生没有这样做。”


与此同时,德国报纸继续就德中关系发表看法。柏林的日报写道:“以前,德国历届政府都向北京屈膝:当中国以战争威胁台湾时,施罗德甚至要向中国提供武器。默克尔刺激了热衷于经济、却遗忘了人权的中国人吗?那当然是!也许我们将来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和飞机会少一点,但在中国年轻一代中,默克尔得了分,增加了声誉。现在终于有人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把人权看作比与压迫者做生意更为重要了。”


德国金融日报写道:“过去,柏林的行为举止不合中国心意时,中国只用外交辞令进行抨击。这固然令人生气,但在国际关系中,这是正常合法的信号。但是,如果这种信号现在日益变成讨伐,而且是为了达到恐吓的目的,那么德国对此就应该充耳不闻,所有政党都应该这样做,其它做法只会鼓励北京不断加大压力。德国总理会见什么人、执行什么外交政策,只能由柏林决定,而不是其它什么地方。”


维茨拉尔新报写道:“通过民主国家与中国之间不断发展贸易关系,中国民主开放的必然性也在增长。这一变化过程只能在政治影响的范围之外、通过双方企业家的活动进行。德国和中国都不愿阻挡这一进程,施罗德的政策也好、默克尔的政策也罢,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日报的另一篇文章注意到,默克尔八月份访问北京时曾对温家宝说,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但她同时表示,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大多数德国人会把中国视为威胁。所以,中国领导人对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持怀疑态度:


“他们担心,默克尔在关系到中国生存的问题上采取模棱两可的立场,特别因为明年奥运前,台湾的独立风潮有可能上涨。中国的外交官预计,默克尔在向追求自治的达赖喇嘛献殷勤之后,可能不会对台湾独立的支持者提出批评。美国总统布什已三次严厉指责了台湾人的入联公投计划,而默克尔一次还没有。对此,北京感到如芒在背。”


▲德国之声谢菲采访报道:达赖驻欧盟代表谈德中关系与藏人运动。


中德关系因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喇嘛而迅速降温。德国很担心由此会对经济往来造成影响。德国国内对此看法也各有不同,德国外长公开批评总理在外交上犯了一个错误。默克尔总理则驳回指责,坚持自己的执政风格。这场中德关系风波对藏人运动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德国之声记者谢菲就此采访了达赖喇嘛驻欧盟代表卡桑坚赞。


德国之声: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府接见来访的西藏宗教及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已经过去2个月了。但是中德迅速降温的关系还没有升温的迹象。德国政客更关心的是中德政治关系会不会对两国经济往来造成负面影响。中国这一次看来是要让德国领教什么叫做:我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您认为中国这次这么强烈的反应是否适度?


卡桑坚赞:非常过激。中国政府向来对达赖喇嘛的出访活动做出过激反应。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因为无论达赖喇嘛出访何地,他都是首先作为一名佛教领袖强调做人最基本的精神,试图让全世界不同宗教派别可以和睦共处。作为藏人的宗教及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有责任向世人介绍西藏的情况,宣传西藏的文化,明确他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立场。这里没有任何反中国的元素在内,达赖喇嘛要求的不是西藏独立,而是完全自治,保存西藏文化及宗教的完整。这也是符合中国政府利益的。因此,中国这么过激的反应非常令人不解,也只能是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德国之声:对达赖喇嘛来说,在德国总理府受到默克尔总理接见是不是很重要?


卡桑坚赞:对达赖喇嘛来说,重要的是国家高层领导人关心西藏问题。至于会谈举行的地点,达赖喇嘛的一贯原则是,尽量不给邀请国增添太多麻烦。我们不提出额外要求。但是我们当然很高兴,默克尔总理在总理府接见了达赖喇嘛。


德国之声:西藏的人民对德国总理接见达赖喇嘛反响是怎样的?


卡桑坚赞:非常高兴。西藏人民生活状况很艰难,受压迫。因此有其他国家高层领导人关心西藏的问题对藏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种道义上的,精神上的支持告诉藏人,世界没有忘记他们。德国总理会见达赖喇嘛给与西藏的人民和流亡藏人巨大的精神力量。


德国之声:达赖喇嘛关于中德关系降温有没有发表看法?


卡桑坚赞:据我所知,达赖喇嘛没有被直接问到他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我肯定,达赖喇嘛对中德关系有所恶化是感到很遗憾的。我们认为,中德关系不会长期保持僵持状态的,因为两国正常友好关系对双方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希望,中德关系能尽快恢复正常。


德国之声:中德关系风波对藏人运动有什么影响?


卡桑坚赞:绝没有负面影响。默克尔总理实际上发出了一个政治信号,证明她很关注也很对西藏问题表示担忧。默克尔总理也表示会支持达赖喇嘛和平解决西藏问题,最终找到令西藏和中国政府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对我们藏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这次的反应是很生气。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对争取西藏自治的藏人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


卡桑坚赞:中国政府今天对西藏人实行的政策就已经非常强硬残酷了。我们不谈文革时期,就谈今天的藏人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西藏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我不认为,中国政府还能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因为已经是到了极限了。


德国之声:每一次西方某个国家邀请达赖喇嘛出访,或是为达赖喇嘛做媒体宣传等,中国都要表示强烈抗议。这实际上更是为达赖喇嘛做了宣传。您觉得中国的做法明智么?


卡桑坚赞:西方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过度敏感,甚至是神经质。这样一个世界大国,如此的小气,是很不搭配的。包括许多中国人也觉得自己的政府这么做很不得体。其实有很多中国人对西藏的宗教及文化很感兴趣。中国政府对西藏的政策没有变,但是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对西藏的看法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积极的改变。很多中国人也是不支持政府的做法的。


▲德国媒体(11月19日):德中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吗?


中国财政部宣布,因时间安排有困难,无法接待原订12月份访华的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施泰因布吕克不得不取消原先计划同时进行的日本和韩国之行。之后,中国又取消了与德国的战略对话。对此,德国媒体发表了不少评论。


日报周六写道:“这种冷落施泰因布吕克的做法等于收回了邀请,它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像柏林所希望的那样,很快就平静下来。中国显然想以此惩一儆百,它认为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并非单个现象,而是转变政策的标志。


“八月底,默克尔访华时对中国人权状况提出批评就已使北京不悦。她与前任施罗德不同,施罗德在德中法制对话的范围之外不谈人权问题。对默克尔批评中国人权问题,北京还可以用其前东德的出身做解释,把她的言论看作是说给德国公众听的话。而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在中国看来,则超越了底线。由于柏林的对华政策引发了总理和外交部长之间的意见分歧,北京想以此迫使默克尔回到由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为代表的老路线上来。”


实际上,在默克尔之后,会见达赖喇嘛的还有奥地利、加拿大的总理及美国总统布什。柏林日报说,“美国人的做法则不同。达赖喇嘛访问华盛顿之前,美国政府代表求见北京并通告中方,布什总统将会见达赖喇嘛。虽然中方同样表示了恼火,但有事先通知,中方的愤怒很快就过去了。而布什甚至亲自向达赖喇嘛授予了高级勋章。”


法兰克福汇报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及西藏问题的由来。文章指出,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为解决西藏问题增添了新的变数:


“为达到这一目标进行的谈判很艰难。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是否能对谈判起到推动作用,值得怀疑。批评人士认为,这样做使阵线变得更为僵硬,使活动余地、尤其德国的活动余地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小。看起来总理在中国问题上,把世界公众看得比外交协议更重要。联盟党新近向总理提出了\'制度冲突\'的观点,会见达赖喇嘛正是这一观点的象征。


“问题是,联盟党的分析正确吗?应以另一种制度对抗中国的制度吗?内部缓慢而持续发生变化不是更有利于接受外来影响吗?过去几十年中,人权和民主已使中国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中国的改革总在强调中国情况特殊和\'安定\'第一的条件下进行。这种安定通常等同于共产党的垄断统治,但是这一状况能否维持下去,就很难说了。 ”


●美国之音、BBC等其他海外媒体的报道分析


▲美国之音齐之丰11月22日报道:北京称德总理见达赖喇嘛损害关系。


德国总理默克尔早些时候会晤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北京方面表示强烈抗议,并要求德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德关系。


多年来,达赖喇嘛无论到哪个国家访问,北京总是提出抗议,要求有关国家不要给予接待,否则北京就认为是对中国不友好。今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不顾北京的不快会晤了到访的达赖喇嘛,北京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北京已经单方面冻结中德外长两国定期举行的有关贸易和人权问题的年度战略对话,并取消12月在北京举行的双方财政部长会谈。


与此同时,默克尔总理会晤达赖喇嘛在德国也引起争议。德国前总理以及现任的外交部长都对她提出批评,认为她会晤达赖喇嘛是损害德国利益的不智之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星期二再次表示:“中方重视中德关系。德国领导人会见达赖,严重损害了中德关系,也损害了中德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希望德方能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德国领导人的错误做法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外交接触*


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哈尼希说,跟中国一样,德国也重视德中关系,因此,他认为德国方面会努力改善跟中国的关系。他说:“我相信双方将进行外交接触,而这种接触不会是公开的。为了能够改善关系,双方会避免通过广播电台这样的渠道渲染分歧。”


北京方面要求德国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中德关系,但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说明。与此同时,默克尔总理面对来自国内的批评表示,她希望德国政府所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团结一致,“否则,中国对德国的尊重不会增加”。默克尔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还说,作为总理,她有权决定在什么地点会晤什么人。


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尽管已经流亡将近50年,依然受到受到中国境内藏民的普遍爱戴。观察人士认为,北京政府多年来竭尽全力试图消除达赖喇嘛的影响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北京政府反复说,达赖喇嘛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试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分裂分子。达赖喇嘛表示,他已经反复向北京表示,他寻求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框架之下藏族人民的真正自治,而不是西藏独立。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3日报道:德总理因会见达赖受到内部批评。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库特。贝克周四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中国政策及其对德中关系的伤害令他悲伤。


库特。贝克在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之后再次批评默克尔。贝克说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的做法损害了前总理施罗德时期形成的德中关系。


库特。贝克的批评再次突出了德国左右政治联盟中的紧张关系。周四正逢联合政府掌权2周年。


库特。贝克将在2009年的选举中领导社会民主党向默克尔发起挑战。


默克尔反驳了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此前的指责。施泰因迈尔说默克尔处理对中国和对俄罗斯关系时把注意力集中人权问题上,无异于在把公共关系放在外交关系之前。


默克尔说:“作为总理,我自己来决定接见谁和在哪里见。”


德国总理默克尔坚持认为她接见达赖是正确的,并呼吁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与她采取一致立场应对北京的外交压力。


她还申明,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应该支持她的决定。她说,“联邦政府应该坚决一致地支持这一立场,否则中国肯定不会对我们更加尊敬”。


她说,接见达赖并没有否定德国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也不意味着贬低中国作为正在上升的经济大国的意义。


默克尔表示,她希望中国领导人最好能自己接见达赖喇嘛,因为达赖追求的只是文化上的自治和保障西藏人的人权。


默克尔是德国第一位会见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激怒了中国,引发中国取消几个同德国的高级会谈。


▲联合早报11月25日报道:德国“重印轻华” 法国“乘虚而入”。


香港文汇报报道,这边厢德国与中国不合拍,那边厢法国主动投怀送抱。萨科齐显然是为实实在在的贸易订单而来,尤其是趁着中德交恶之际,法国有理由相信,擅走外交平衡木的中国将加倍拉拢法国,对德国“重印轻华”的亚洲政策作个反击。


签订贸易协定是萨科齐此行的重点之一。分析认为,核电项目的合作通常由政府间谈判达成,是一种政治举动,目的是维护良好的外交关系,但从技术角度说不一定符合中国核电站管理的最佳利益。


德各界抨总理见达赖


法国无疑将利用中德外交龃龉,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德国副总理兼外长施泰因迈尔近日出席某软件技术开发研究所的庆祝典礼时表示,早在默克尔接见达赖喇嘛之前,外交部与总理府的对华政策就出现分歧。施泰因迈尔称,默克尔对他的苦心劝阻置若罔闻,而北京后来的反应恰恰应验了他当初的警告。现在就连中国低层官员都给德国外交部吃闭门羹,却精心准备献给萨科齐的厚礼。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曼戈尔德也批评默克尔对华政策,说:“轻声细语往往比奋力疾呼更见实效。我们在敦促中俄等国家改善人权的同时,应该避免短视,那需要持续不断透过对话推动,而不是每几个月就公开向对方指手划脚。”曼戈尔德认为,德中关系恶化将令受政府掌控的经济领域,如基建、能源工业,造成负面影响。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2日报道:默克尔:她接见达赖喇嘛是正确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坚持认为她接见达赖是正确的,并呼吁社民党籍外长施泰因迈尔与她采取一致立场应对北京的外交压力。


默克尔周三(21日)在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上为自己接见达赖进行了辩护。


她说:“作为总理,我自己来决定接见谁和在哪里见。”


她还申明,外长施泰因迈尔也应该支持她的决定。她说,“联邦政府应该坚决一致地支持这一立场,否则中国肯定不会对我们更加尊敬”。


她说,接见达赖并没有否定德国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也不意味着贬低中国作为正在上升的经济大国的意义。


默克尔表示,她希望中国领导人最好能自己接见达赖喇嘛,因为达赖追求的只是文化上的自治和保障西藏人的人权。


中国报复措施


中国政府对德国总理的举动采取报复手段,已经决定冻结两国定期举行的战略对话。


最新一期《明镜周刊》报道,中国除了取消德国财政部长史坦布力克下个月在北京与新任财政部长谢旭人的会谈外,也决定冷冻两国外交部次长每年定期讨论经贸和人权议题的所谓“战略对话”。


报道还说,庆祝德中建交35周年举行的“德中同行”系列活动,也可能因为两国关系紧张而被连累,德国驻中国大使雪佛在向柏林汇报时指出,明年广东和成都相关活动的筹办都遇到瓶颈。


德国外交官员还担心,中国为惩罚德国刻意与法国加强交往,法国会填补德国留下来的政治真空,可能获得更多的订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则表示,希望德方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修补由于德方错误做法给中德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


刘建超说,中方对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重视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也重视德国在欧盟中促进中欧关系发展的作用。


▲美国之音(VOA)叶兵11月20日报道:北京促德国修补受到损害双边关系。


在北京这个月末将举办一次欧盟高峰会之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敦促德国尽快修补由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而受到损害的中德关系。


星期二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刘建超表示,中国重视德国在欧盟的地位以及德国在欧盟中促进中欧关系发展的作用,希望德国在处理中德关系时,要同时考虑双方共同利益和中国同欧盟的整体关系。


*默克尔调整以中国为中心亚洲政策*


另一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已经开始改变施罗德等前几届德国政府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正在把对中国的注意力转移到亚洲其他地方。这个立场保守的政党在一份亚洲政策文件中表示,崛起的中国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正在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作为应对策略,德国应该与美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加强合作。


据报道,默克尔不久前在出访印度前夕表示,多年来,德国的目光总是投向中国,现在她认为欧洲人在印度也有充份的机会。


▲星岛环球网11月23日报道:对华政策点燃导火索 德国内部分歧相继迸发。


德国左右翼两大政党组建的联合政府上台已过两年,22日该政府进入了四年任期的后半程。由于德国将于两年后举行大选,因而两党都开始注重各自的特色,特别是在对华外交上显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共同社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9月会见了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这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中国为此取消了多个与德国的会谈。但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却对中方的反应表示出一定的理解,这在联合政府内部点燃了导火索,使各种分歧相继迸发。


现任总理默克尔出身于共产主义政权下的前东德,她将尊重人权作为外交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会谈中,她就曾坦率地表达了对中国言论自由和侵犯人权的看法。


默克尔对前总理施罗德奉行的“商业至上、紧贴中俄”的战略进行了180度的大转弯,对发展德中关系不甚积极。但由于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产业界都对默克尔的做法感到不满。


另一方面,为保持联合政府的稳定,外长施泰因迈尔此前从未对默克尔的外交方针发表过意见。但在10月举行的社民党(SPD)全体会议上,施泰因迈尔却提及了默克尔会晤达赖喇嘛一事,首次对总理提出了批评。上周末他又表示默克尔的政策“有损国家利益”,摆出了彻底对立的姿态。


施泰因迈尔之所以出言批评,是因为21日他刚刚接替辞职的明特费林,正式出任政府副总理。虽然明特费林表面上以照顾患病的妻子为由提出辞呈,但有意见认为他是因为在外交路线上与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CDU)严重对立才辞职的。今后施泰因迈尔还将肩负作为社民党领袖的任务,因此其与默克尔在外交路线上的摩擦恐怕将进一步升级。


默克尔在22日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就与达赖喇嘛的会谈反驳说,“身为总理,我有权决定与谁进行会谈”。不过也有传言预测可能会解散联合政府、提前进行大选,对此默克尔坚决否定称,“从未考虑过提前解散政府”。


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库尔特。贝克(Kurt Beck)22日也表示,他对总理默克尔 (Angela Merkel)的对华政策以及她对中德关系造成的损害“深感悲哀”。贝克指出,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等举动已经对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努力经营的中德关系造成损害。贝克的举动凸显了目前德国左右翼执政联盟内部的紧张关系。在2009年的德国大选中,贝克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对默克尔构成挑战的主要候选人。


贝克说,“她当然可以想见谁就见谁,但这并不意味着外交部长就该来收拾她留下的烂摊子。”贝克表示,他所在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永远乐于看到中国的人权状况改善。“这就是我为何感到如此悲哀的原因。施罗德政府辛苦推进下的人权对话就这样被中止了,德国需要与中国在各个层面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商业。这有利于人民。”


▲路透柏林11月22日电: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攻击默克尔对华政策。


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库尔特?贝克(Kurt Beck)周四表示,他对总理默克尔 (Angela Merkel)的对华政策以及她对中德关系造成的损害“深感悲哀”。


贝克指出,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等举动已经对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努力经营的中德关系造成损害。此前,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Frank Walter Steinmeier)也对默克尔表示了谴责。


贝克的举动凸显了目前德国左右翼执政联盟内部的紧张关系。在2009年的德国大选中,贝克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对默克尔构成挑战的主要候选人。


施泰因迈尔谴责默克尔将公关事务列于外交关系之前,在处理同中国和俄国等国的关系上,她更为看重人权。默克尔对此予以反驳。她表示,没有人能对她见谁或不见谁下命令。


“她当然可以想见谁就见谁,”贝克对德国报纸《Lausitzer Rundschau》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外交部长就该来收拾她留下的烂摊子。”


贝克表示,他所在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永远乐于看到中国的人权状况改善。


“这就是我为何感到如此悲哀的原因。施罗德政府辛苦推进下的人权对话就这样被中止了,”他补充说。


“德国需要与中国在各个层面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商业。这有利于人民。”


默克尔是第一位会见达赖喇嘛的德国总理,这激怒了中国,北京已经因此取消了若干高层次的会晤。


“作为德国总理,我才是决定我能见谁以及在哪儿见他们的人。”默克尔周三说。


▲自由亚洲电台(RFA)11月21日报道:中德关系热变冷 德国拉印牵制中国。


香港亲北京的《文汇报》星期二刊载文章说,自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以来,一改过去几任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对华立场转趋强硬。德国执政党10月份推出了它的亚洲战略决议,表示要在能源和外贸等领域面对中国的竞争,建议政府加强与印度等民主国家的关系。文章分析认为,德国政府亚洲外交政策的转变既有历史和默克尔个人的因素,也有想藉拉拢印度,来制衡中国的因素。然而,中国和德国的长远稳定关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中德两国自1972年建交,历届德国政府都持对中国友好的态度,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更是亲中国派。他在任内大力推动德中贸易,但被指责漠视中国的人权状况。


文章说,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稳定,但随著中国的崛起,一些欧洲国家有些不安。中国今年取代了德国第3大经济体的地位,出生于前东德的总理默克尔不喜欢社会主义,因此她上台后仿效美国总统布什遏制中国,采取与前总统施罗德南辕北辙的对华政策。默克尔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政策以及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严重,两个月前更不理采中国的抗议,会晤了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默克尔10月29号访问印度时,强调要更重视与印度的关系,有报道指,这是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标志。


美国夏威夷州“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伊丽莎白-戴维斯女士,就中德关系的现状表示: “看来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正在处于一个低潮,这与好几个因素有关。最近的一个事件就是达赖喇嘛对德国的访问,中国觉得德国与中国存在相当巨大的贸易,因此它可以向德国施加压力。但是贸易杠杆目前似乎不太管用。近来,不仅中德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预示着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近期内不会解除。”


香港《文汇报》的文章说,在默克尔访问印度的前几天,德国执政基督教联盟党推出新的亚洲战略决议,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洲等民主国家的关系“,言外之意,是要改变前几年德国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


印度近年的经济起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8%,仅次于中国。印度的人口将来有可能超过中国,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印度价值5,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外国商家眼中的肥肉,因此,德国重视印度不无道理。


然而,文章说,从经济角度考虑,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中国至少10年,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只是德国在亚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德去年的贸易额是印德贸易额的7倍。有分析认为,德国的意图在于拉拢印度,制衡和防范中国。


德国政府发言人日前表示,德国相信德中关系将会改善,因为良好的联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分析认为,关注中国人权已经成为欧洲的一股潮流,只是跟英国和法国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较早调整政策。但只要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德国不跟中国冲突,中德关系基本还是稳定的。旅居美国的中国时事评论人士刘晓竹就中德关系的前景分析说:


“我觉得前景不是很乐观。特别是现在又有了奥运会。奥运会胡锦涛和北京当局要用非常强硬的手段,甚至提出来绝对不准示威。这样一种强悍地压制老百姓、破坏人权的做法会给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进一步蒙上阴影。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增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人权的弱化在制度上和西方自由民主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这种安全上的隐忧的加深。”


据路透社的报道,中国外交部星期二表示,中德两国恢复良好的关系将取决于德国方面,并指出,达赖喇嘛访问德国对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有负面影响,德国应慎重考虑欧盟和中国的整体关系。


▲联合早报11月20日报道:中德关系热变冷 默克尔拉印制华。


香港文汇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后,一改过去几任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对华立场转趋强硬,执政党上月推出亚洲战略决议,称在能源和外贸等领域面对中国竞争,建议加强与印度等民主国家的关系。分析认为,德国亚洲外交政策的转变除在于历史和默克尔的个人因素外,德国还希望藉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然而,两国长远的稳定关系不会受大影响。


中德两国自1972年建交,历届政府都采对华友好的态度,前总理施罗德更是亲华派,任内大力推动中德贸易,但却遭批评漠视中国的人权状况。


欧洲跟中国的关系一直较稳定,但随着中国冒起,西方国家显得惶恐不安,德国担心中国后来居上,今年就取代其第3大经济体的地位;而出生于前东德的总理默克尔自然不喜欢社会主义,故她上台后仿效布什遏制中国,采取与施罗德南辕北辙的对华政策。


批人权知识产权 会晤达赖


默克尔曾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政策以及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严重,两个月前更不理中国抗议,会晤达赖喇嘛。她上月29日访问印度时,强调要更重视印度,有报道指这是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标志。


在她访印前数天,执政基督教联盟党推出新亚洲战略决议,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洲等民主国家的关系”,言外之意是要改变前几任德国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


印度近年的经济起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8%,仅次于中国,印度的人口将来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价值5,000亿美元(约3.8万亿港元)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外商眼中的肥肉,德国重视印度也不无道理。


中德贸易额 乃印德七倍


奇怪的是印度早是民主国家,德国等西方国家却至近年才对印度民主大唱赞歌;从经济角度考虑,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中国至少10年,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夥伴,印度只是德国在亚洲的第四大贸易夥伴;中德去年的贸易额是印德贸易额的7倍,无怪有分析认为德国之意在于拉拢印度,制衡和防范中国。


即使伤害关系 仍坚持决定


德国政府发言人昨日表示,虽然中德关系受达赖到访影响,但总理默克尔仍坚持自己的决定。另外,发言人还说,德国相信德中关系将会改善,因为良好的联系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认为,关注中国人权已经成为欧洲的一股潮流,只是跟英法相比,默克尔较早调整政策。但只要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跟中国没有冲突,中德关系基本还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