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 不要普世價值觀那要什麼?

2015年11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衛興華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掀開西方「普世價值」的面紗》。

作者是從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第一,西方宣揚和推行「普世價值」的實質是「要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否定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西方國家實踐「普世價值」的過程分為國內實踐和國際實踐,「從西方國家的國內實踐看,『普世價值』的口號長期被踐踏。一些西方國家長期存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勞資對立、貧富分化、人權無保障等背離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的嚴重社會問題。」「從西方國家的國際實踐看『普世價值』幌子下掩蓋的是侵略、掠奪和災難。」
第三,西方的「普世價值」不適用於中國:「我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因此,我國必須堅持自己的價值標準,不能搞西方化。」
衛興華的觀點,很顯然是自相矛盾,邏輯混亂,是非顛倒的。
第一,「普世價值」既然講的是民主、自由、平等,這些價值觀就是馬克思提倡的,馬克思又是共產黨強調以其為指導的,為什麼如何成為反對共產黨領導和反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了呢?
難道共產黨不講民主、自由、平等等普世價值觀?毛澤東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追求民主的承諾難道是政治上的謊言?難道改革開放後說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難道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只是騙人的口號?如果不是謊言和騙人的口號?衛興華這篇文章就有構陷中國共產黨之嫌了。
衛興華為了自圓其說,認為「社會主義有自己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價值原則,雖然在字面上自由、平等、民主等是相同的,但其內涵是不同的。」如果內涵不同,那麼請問,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是自由、平等、民主,那麼中國的自由、民主、平等是什麼內容?難道是用了人家的詞,販賣了自己的私貨?如果真的是販賣了自己的私貨,那麼請問到底販賣了什麼樣的私貨?是專制與獨裁的私貨?恐怕衛興華自己也不敢這麼說吧。如果民主不是民主,自由不是自由,平等不是平等,那還要這些沒有內容的詞有什麼意義呢?
人們都知道,如果講黑,都知道黑的意思,如果講白,都知道白的意思。如果把黑講成白,把白講成黑,那麼整個人類的語言系統和語意場都得發生根本性變化,否則變得無法交流。人們也都知道,講豬就是豬,講馬就是馬,否則把豬講成馬,把馬講成豬,詞不達意,吃肉也都亂了套。
同樣,只有把民主講成民主,把自由講成自由,把平等講成平等,人們才能取得共識。如果把民主講成專制,把自由講成奴役,把平等講成特權,使民主、自由、平等都失去了基本內涵,變成了與民主、自由、平等對立的東西,不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混淆是非、渾水摸魚、偷梁換柱、別有用心又是什麼呢?
第二,從「普世價值」的政治實踐來看,衛興華犯了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典型的衛興華自己站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所反對的形而上學的錯誤。
從比較方法來說,基本的比較方法是用事實比事實,用理論比理論,用口號比口號。如果用理論比事實,用口號比事實,那是比較方法的錯誤。如果用事實比事實,人們就會看到,西方的人權是由少數擴展到多數的過程,是由多數到所有人的過程,是由所有人的過程到憲法保障的過程。用馬克思的十九世紀狀況來衡量現實是返祖,用馬克思的十九世紀針對當時歷史時期的觀點來批判現實是削足適履。
這顯然沒有看到西方人權的發展變化進步過程。西方的民主問題是民主之後的問題,而不是民主之前的問題,把民主之後的問題混同於民主之前的問題,把有民主和有多少民主的問題與無民主和無民主的問題混同起來,顯然是混淆是非。同時也就無法解釋,既然存在著種族歧視,奧巴馬卻能當選美國第一個黑人總統的問題。
從西方國家的國際實踐來看,如果西方的「普世價值」沒有普世性,為什麼民主經歷若干波之後,走向民主的國家為什麼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為什麼解體後的蘇聯各個國家都走向了民主?為什麼東歐巨變之後的各個國家都走向了民主?為什麼緬甸和越南也都走向了民主?難道這些國家對西方的所謂陰謀沒有任何認識?
那些搞了民主之後就亂的論調的現實依據在哪?到底是民主之亂還是專制之亂?退一步講,民主之亂和專制之亂哪一個更可取?經歷過民主之亂的人們為什麼不再退回到專制社會當中去?為什麼人們寧願選擇民主之亂而不願意退回到專制之亂?因為人們知道,民主之亂是亂一時,是民主陣痛,過了陣痛就會好。專制之亂是亂一世,是專制性長痛,痛了還會繼續痛,痛了不會好。
西方國家通過推行「普世價值」不是侵略、掠奪和災難。如果說侵略,也只存在過去的歷史中,而不是存在現在和未來中。現在有聯合國、聯合國人權憲章、有國際法、有對經濟、文化、社會、公民權利的保障條約,哪個國家還敢侵略別的國家呢?如果說真有侵略,也只是ISIS這樣的極端恐怖主義勢力。西方已經不是敵人,普世價值更不是敵人,普世價值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人類所共同享有的。如果我們把普世價值還給西方,那麼中國還有什麼呢?
第三,作者的第三個觀點與第一個觀點相同,只不過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說而已。人們仍然不禁要問,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堅持不要民主、自由、平等?中國共產黨一直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在幾乎全中國大陸都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如果不要民主、自由、平等,那恰恰是從價值觀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如果堅持公有制為基礎為由否定「普世價值」,難道公有制是從經濟上否定民主、自由、平等?馬克思當時主張公有制經濟,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民主、自由、平等落到實處,而不是讓民主、自由、平等坐空,流於形式。按著馬克思的理解,真正的公有制不但為民主、自由、平等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物質條件,而且還要通過公有制支撐起民主、自由、平等的大廈。通過公有制否定民主、自由、平等或者通過民主、自由、平等來否定公有制,都不符合馬克思的內在邏輯要求。
西方的「普世價值」並沒有否定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必然要求自由、平等、競爭,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如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需要這些「普世價值」,那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然淪為權貴經濟、官員經濟、變相的計劃經濟。事實上不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嗎?
就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來說,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是發展的動態的開放的馬克思主義。惟其如此,馬克思主義才會有活力,有生命力,才會產生新觀念,才會進入新視野、新境界。否則,把馬克思主義當成固定不變的僵死的教條,會嚴重阻礙中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作為一個學人,應有自己的風骨,應遵守基本的論證邏輯,應遵守基本的道德、學術底線,還是少幹自相矛盾事為好。
中國的問題發展的好與壞,不但取決於經濟發展本身,更取決於對於「普世價值」實踐的程度。「普世價值」是好詞,那就把「普世價值」的引號去掉,成為中國的普世價值吧。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木然: 不要普世價值觀那要什麼?

2015年11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衛興華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掀開西方「普世價值」的面紗》。

作者是從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第一,西方宣揚和推行「普世價值」的實質是「要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否定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西方國家實踐「普世價值」的過程分為國內實踐和國際實踐,「從西方國家的國內實踐看,『普世價值』的口號長期被踐踏。一些西方國家長期存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勞資對立、貧富分化、人權無保障等背離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的嚴重社會問題。」「從西方國家的國際實踐看『普世價值』幌子下掩蓋的是侵略、掠奪和災難。」
第三,西方的「普世價值」不適用於中國:「我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因此,我國必須堅持自己的價值標準,不能搞西方化。」
衛興華的觀點,很顯然是自相矛盾,邏輯混亂,是非顛倒的。
第一,「普世價值」既然講的是民主、自由、平等,這些價值觀就是馬克思提倡的,馬克思又是共產黨強調以其為指導的,為什麼如何成為反對共產黨領導和反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了呢?
難道共產黨不講民主、自由、平等等普世價值觀?毛澤東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追求民主的承諾難道是政治上的謊言?難道改革開放後說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難道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只是騙人的口號?如果不是謊言和騙人的口號?衛興華這篇文章就有構陷中國共產黨之嫌了。
衛興華為了自圓其說,認為「社會主義有自己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價值原則,雖然在字面上自由、平等、民主等是相同的,但其內涵是不同的。」如果內涵不同,那麼請問,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是自由、平等、民主,那麼中國的自由、民主、平等是什麼內容?難道是用了人家的詞,販賣了自己的私貨?如果真的是販賣了自己的私貨,那麼請問到底販賣了什麼樣的私貨?是專制與獨裁的私貨?恐怕衛興華自己也不敢這麼說吧。如果民主不是民主,自由不是自由,平等不是平等,那還要這些沒有內容的詞有什麼意義呢?
人們都知道,如果講黑,都知道黑的意思,如果講白,都知道白的意思。如果把黑講成白,把白講成黑,那麼整個人類的語言系統和語意場都得發生根本性變化,否則變得無法交流。人們也都知道,講豬就是豬,講馬就是馬,否則把豬講成馬,把馬講成豬,詞不達意,吃肉也都亂了套。
同樣,只有把民主講成民主,把自由講成自由,把平等講成平等,人們才能取得共識。如果把民主講成專制,把自由講成奴役,把平等講成特權,使民主、自由、平等都失去了基本內涵,變成了與民主、自由、平等對立的東西,不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混淆是非、渾水摸魚、偷梁換柱、別有用心又是什麼呢?
第二,從「普世價值」的政治實踐來看,衛興華犯了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典型的衛興華自己站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所反對的形而上學的錯誤。
從比較方法來說,基本的比較方法是用事實比事實,用理論比理論,用口號比口號。如果用理論比事實,用口號比事實,那是比較方法的錯誤。如果用事實比事實,人們就會看到,西方的人權是由少數擴展到多數的過程,是由多數到所有人的過程,是由所有人的過程到憲法保障的過程。用馬克思的十九世紀狀況來衡量現實是返祖,用馬克思的十九世紀針對當時歷史時期的觀點來批判現實是削足適履。
這顯然沒有看到西方人權的發展變化進步過程。西方的民主問題是民主之後的問題,而不是民主之前的問題,把民主之後的問題混同於民主之前的問題,把有民主和有多少民主的問題與無民主和無民主的問題混同起來,顯然是混淆是非。同時也就無法解釋,既然存在著種族歧視,奧巴馬卻能當選美國第一個黑人總統的問題。
從西方國家的國際實踐來看,如果西方的「普世價值」沒有普世性,為什麼民主經歷若干波之後,走向民主的國家為什麼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為什麼解體後的蘇聯各個國家都走向了民主?為什麼東歐巨變之後的各個國家都走向了民主?為什麼緬甸和越南也都走向了民主?難道這些國家對西方的所謂陰謀沒有任何認識?
那些搞了民主之後就亂的論調的現實依據在哪?到底是民主之亂還是專制之亂?退一步講,民主之亂和專制之亂哪一個更可取?經歷過民主之亂的人們為什麼不再退回到專制社會當中去?為什麼人們寧願選擇民主之亂而不願意退回到專制之亂?因為人們知道,民主之亂是亂一時,是民主陣痛,過了陣痛就會好。專制之亂是亂一世,是專制性長痛,痛了還會繼續痛,痛了不會好。
西方國家通過推行「普世價值」不是侵略、掠奪和災難。如果說侵略,也只存在過去的歷史中,而不是存在現在和未來中。現在有聯合國、聯合國人權憲章、有國際法、有對經濟、文化、社會、公民權利的保障條約,哪個國家還敢侵略別的國家呢?如果說真有侵略,也只是ISIS這樣的極端恐怖主義勢力。西方已經不是敵人,普世價值更不是敵人,普世價值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人類所共同享有的。如果我們把普世價值還給西方,那麼中國還有什麼呢?
第三,作者的第三個觀點與第一個觀點相同,只不過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說而已。人們仍然不禁要問,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堅持不要民主、自由、平等?中國共產黨一直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在幾乎全中國大陸都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如果不要民主、自由、平等,那恰恰是從價值觀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如果堅持公有制為基礎為由否定「普世價值」,難道公有制是從經濟上否定民主、自由、平等?馬克思當時主張公有制經濟,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民主、自由、平等落到實處,而不是讓民主、自由、平等坐空,流於形式。按著馬克思的理解,真正的公有制不但為民主、自由、平等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物質條件,而且還要通過公有制支撐起民主、自由、平等的大廈。通過公有制否定民主、自由、平等或者通過民主、自由、平等來否定公有制,都不符合馬克思的內在邏輯要求。
西方的「普世價值」並沒有否定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必然要求自由、平等、競爭,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如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需要這些「普世價值」,那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然淪為權貴經濟、官員經濟、變相的計劃經濟。事實上不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嗎?
就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來說,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是發展的動態的開放的馬克思主義。惟其如此,馬克思主義才會有活力,有生命力,才會產生新觀念,才會進入新視野、新境界。否則,把馬克思主義當成固定不變的僵死的教條,會嚴重阻礙中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作為一個學人,應有自己的風骨,應遵守基本的論證邏輯,應遵守基本的道德、學術底線,還是少幹自相矛盾事為好。
中國的問題發展的好與壞,不但取決於經濟發展本身,更取決於對於「普世價值」實踐的程度。「普世價值」是好詞,那就把「普世價值」的引號去掉,成為中國的普世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