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楼街的风景

 

    
     这条街叫花楼街,是一条名符其实的脂粉街。据说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分为前花楼和后花楼。清朝末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花楼街紧邻租界,一时商业兴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洋行、银楼林立。《汉口竹枝词》写道:\"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花楼街曾经的繁华与堕落。这条街,外地人知之甚少,当地稍上年纪的人都知道,花楼街的老人还能说出这条街上的一两个故事来,大抵是风光无限、春光无限或风花雪月的故事。现在,从那些陈旧破败低矮的楼房上怎么也看不出曾经的灯红酒绿和声色犬马了。 

    
    花楼街一带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商业区,它的右边是有名的江汉路(原名歆生路),现已改为步行街,左边是六渡桥,是几度浮沉的商业中心,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就在这里。现在这条街被上世纪90年代建的商业广场——佳丽广场掐了头,高大的佳丽广场远在长江对面的武昌也看得清楚,象一枚废弃的永远也不能发射的火箭,却曾经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是有名的火炉,夏日里,地面温度很高,人在地面站久了,会感到脚板有火在燎烤,走在马路上的人显得特别匆忙,大概既怕头上的烈焰,也怕脚下的火烧。1999年夏天的某一天我汗如雨下地沿江汉路拐过花楼街,陡然看到佳丽广场门前一大群老人,有十几位,不!起码有几十位老头老太太分布在大门外,以大门为圆心围成一个半圆,挤挤挨挨坐在自带的小木椅小板凳小马扎上,自觉地让出一条约一米宽的人行走道,享受着从商场里呼呼溢出的空调冷气。
    
    这些无所事事的老人绝大多数是市井小民,陈旧低廉的衣着,透着股子捉襟见肘的寒酸,他们有的摇着蒲扇高声谈话,有的面无表情地看着顾客进进出出,有的交头接耳,聊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老太太们你握我的手,我抚你的肩窃窃私语促膝谈心,说些儿孙的琐事,或家里那本难念的经。
    
    他们中,还有一些瘦黑、身强力壮的民工,挨着商场橱窗的玻璃站着,与橱窗里衣着鲜艳的模特形成鲜明的比对。民工的手一律粗壮粗糙,脸色黎黑,或者拿着一根光溜的扁担,或者光着膀子把衣服搭在肩上,手叉在腰上,站成一幅无聊的样子。民工们神情木然,目光也木然,木然地看着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人,木然地盯着老人,木然地望着街面,木然地想着心事,木然地享受从商场里喷涌而出的凉气,木然地听老人们聊天,象是老人们忠实的听众,调动着老人们以更大的热情谈话。
    
    这些老人肯定是附近的居民,很多就是花楼街里的老住户,他们对这一带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是他们的地盘,佳丽广场没建之前他们就在这里吃喝拉撒生儿育女。他们在花楼街挤挤挨挨的老房子里出生,在花楼街的巷子里奔跑如飞,在花楼街的烟馆、茶楼、肆酒、杂货铺、澡堂里提火,拿烟,端茶,倒水,跑堂、搓背,侍候人,挣铜板、大洋,在花楼街看世道变迁,风起云涌,在花楼街老去。老得脸上爬满老年斑,老得嘴唇不停地嗫嚅着,老得孤独,老得喜欢聚在一起凑热闹。他们嗫嚅的嘴里装着花楼街的历史,他们的舌头上藏着这条街甚至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他们见惯了花楼街上熙熙攘攘,声色货料,目睹过痴嗔爱欲的种种表演。现在,他们聚集在这里纳凉,对进进出出的人流熟视无睹。穿过他们的顾客,走得很轻,走得很快,仿佛怕打扰了他们的气氛,又仿佛是害怕这种苍老的气息。
    
    这些老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聚集在这里,有没有管理人员驱赶他们?夏天过去的时候会不会四散而去,从此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面对一大片老人,我的心里充满恐慌,我不敢正视他们的脸,他们的眼睛。那一张张沟壑纵横木讷呆滞的脸,象是时间的脉络,浑浊的眼睛让人看见越走越远的历史,我心里生起人生的悲凉,心象玻璃的碎裂喀喀有声。
    
    这么多老人聚在一起,是为了乘凉吗?好象不是,他们中有的寒酸,有的也许并无衣食之虞,有的家里装有空调,至少有一台电扇,可是他们没有呆在家里,纷纷从家里走出来聚集在一起,我想也许是想驱逐内心的凄凉、孤独。他们渴望集合,渴望交流,愿意集体地接爱酷热的烤炙,愿意一起消磨着等待消磨的时光。
    
    白花花的太阳照在这片老人身上,竟然显得不是那么耀眼刺目,酷热在这小小的半圆里被吸走,留下荧荧的一股特别的凉意。燥热、臭汗、干渴、昏然,和夏天固有的使人心烦意乱的气息在这里变成一种宁静,一种呓语。
    
    我站在远处看这些老人,觉得这是一片令人感伤的风景,定定地看,风景慢慢地老去,最后模糊不见了,只有一股陈旧酸辣的气息扑鼻而来,一股悲伤之意如惊鸿掠过脑际。
    
    今天,花楼街已被拆迁蚕食得所剩无几了,新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万达商业广场开业了,华纳影院开业了,大洋百货开业了,沃尔玛开业了,某某娱乐城开业了,花楼街刚拆的老房子的断壁残垣触目惊心,在一派豪华的映衬下愈显衰老颓败。也许过不了多久,这里还有更大的拆迁,那些居住在这里的人将在旧城改造的鞭子驱赶下离开这里,那些老人也将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花楼街,到我们不知名的地方去,花楼街还是摆脱不了红男绿女时尚消费娱乐的场所身份,注定它脱不了商业气脂粉味。几十个老人聚在烈日下晒太阳、享受冷气的风景我再没有看见过,也许将永远不会在花楼街重现。

 (博讯记者:蔡楚)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花楼街的风景

 

    
     这条街叫花楼街,是一条名符其实的脂粉街。据说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分为前花楼和后花楼。清朝末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花楼街紧邻租界,一时商业兴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洋行、银楼林立。《汉口竹枝词》写道:\"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花楼街曾经的繁华与堕落。这条街,外地人知之甚少,当地稍上年纪的人都知道,花楼街的老人还能说出这条街上的一两个故事来,大抵是风光无限、春光无限或风花雪月的故事。现在,从那些陈旧破败低矮的楼房上怎么也看不出曾经的灯红酒绿和声色犬马了。 

    
    花楼街一带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商业区,它的右边是有名的江汉路(原名歆生路),现已改为步行街,左边是六渡桥,是几度浮沉的商业中心,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就在这里。现在这条街被上世纪90年代建的商业广场——佳丽广场掐了头,高大的佳丽广场远在长江对面的武昌也看得清楚,象一枚废弃的永远也不能发射的火箭,却曾经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是有名的火炉,夏日里,地面温度很高,人在地面站久了,会感到脚板有火在燎烤,走在马路上的人显得特别匆忙,大概既怕头上的烈焰,也怕脚下的火烧。1999年夏天的某一天我汗如雨下地沿江汉路拐过花楼街,陡然看到佳丽广场门前一大群老人,有十几位,不!起码有几十位老头老太太分布在大门外,以大门为圆心围成一个半圆,挤挤挨挨坐在自带的小木椅小板凳小马扎上,自觉地让出一条约一米宽的人行走道,享受着从商场里呼呼溢出的空调冷气。
    
    这些无所事事的老人绝大多数是市井小民,陈旧低廉的衣着,透着股子捉襟见肘的寒酸,他们有的摇着蒲扇高声谈话,有的面无表情地看着顾客进进出出,有的交头接耳,聊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老太太们你握我的手,我抚你的肩窃窃私语促膝谈心,说些儿孙的琐事,或家里那本难念的经。
    
    他们中,还有一些瘦黑、身强力壮的民工,挨着商场橱窗的玻璃站着,与橱窗里衣着鲜艳的模特形成鲜明的比对。民工的手一律粗壮粗糙,脸色黎黑,或者拿着一根光溜的扁担,或者光着膀子把衣服搭在肩上,手叉在腰上,站成一幅无聊的样子。民工们神情木然,目光也木然,木然地看着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人,木然地盯着老人,木然地望着街面,木然地想着心事,木然地享受从商场里喷涌而出的凉气,木然地听老人们聊天,象是老人们忠实的听众,调动着老人们以更大的热情谈话。
    
    这些老人肯定是附近的居民,很多就是花楼街里的老住户,他们对这一带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是他们的地盘,佳丽广场没建之前他们就在这里吃喝拉撒生儿育女。他们在花楼街挤挤挨挨的老房子里出生,在花楼街的巷子里奔跑如飞,在花楼街的烟馆、茶楼、肆酒、杂货铺、澡堂里提火,拿烟,端茶,倒水,跑堂、搓背,侍候人,挣铜板、大洋,在花楼街看世道变迁,风起云涌,在花楼街老去。老得脸上爬满老年斑,老得嘴唇不停地嗫嚅着,老得孤独,老得喜欢聚在一起凑热闹。他们嗫嚅的嘴里装着花楼街的历史,他们的舌头上藏着这条街甚至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他们见惯了花楼街上熙熙攘攘,声色货料,目睹过痴嗔爱欲的种种表演。现在,他们聚集在这里纳凉,对进进出出的人流熟视无睹。穿过他们的顾客,走得很轻,走得很快,仿佛怕打扰了他们的气氛,又仿佛是害怕这种苍老的气息。
    
    这些老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聚集在这里,有没有管理人员驱赶他们?夏天过去的时候会不会四散而去,从此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面对一大片老人,我的心里充满恐慌,我不敢正视他们的脸,他们的眼睛。那一张张沟壑纵横木讷呆滞的脸,象是时间的脉络,浑浊的眼睛让人看见越走越远的历史,我心里生起人生的悲凉,心象玻璃的碎裂喀喀有声。
    
    这么多老人聚在一起,是为了乘凉吗?好象不是,他们中有的寒酸,有的也许并无衣食之虞,有的家里装有空调,至少有一台电扇,可是他们没有呆在家里,纷纷从家里走出来聚集在一起,我想也许是想驱逐内心的凄凉、孤独。他们渴望集合,渴望交流,愿意集体地接爱酷热的烤炙,愿意一起消磨着等待消磨的时光。
    
    白花花的太阳照在这片老人身上,竟然显得不是那么耀眼刺目,酷热在这小小的半圆里被吸走,留下荧荧的一股特别的凉意。燥热、臭汗、干渴、昏然,和夏天固有的使人心烦意乱的气息在这里变成一种宁静,一种呓语。
    
    我站在远处看这些老人,觉得这是一片令人感伤的风景,定定地看,风景慢慢地老去,最后模糊不见了,只有一股陈旧酸辣的气息扑鼻而来,一股悲伤之意如惊鸿掠过脑际。
    
    今天,花楼街已被拆迁蚕食得所剩无几了,新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万达商业广场开业了,华纳影院开业了,大洋百货开业了,沃尔玛开业了,某某娱乐城开业了,花楼街刚拆的老房子的断壁残垣触目惊心,在一派豪华的映衬下愈显衰老颓败。也许过不了多久,这里还有更大的拆迁,那些居住在这里的人将在旧城改造的鞭子驱赶下离开这里,那些老人也将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花楼街,到我们不知名的地方去,花楼街还是摆脱不了红男绿女时尚消费娱乐的场所身份,注定它脱不了商业气脂粉味。几十个老人聚在烈日下晒太阳、享受冷气的风景我再没有看见过,也许将永远不会在花楼街重现。

 (博讯记者:蔡楚)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