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改变出访安排,提前回国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三晚间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会议,商讨稳定新疆局势的措施。会议继续强调,流血冲突为境外势力策划与组织,重申将依法严厉打击事件的策划者、组织者、骨干分子,及严重暴力犯罪分子。

严重流血冲突四天以后,新疆乌鲁木齐气氛依然紧张,但已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生活。7月5日之后,当地企事业单位响应政府命令停业三天。周四,已逐步重新开门。本台上海特约记者发自乌鲁木齐的报道,称乌鲁木齐虽然解除了戒严,但街头遍布荷枪实弹的军警,骚乱留下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法新社派往当地的记者则注意到,大部分商店周四重新开门营业,但很多人对暴力冲突依然心有余悸。满载全副武装防暴警察的军车不断从街头开过,队列长达数公里,军车上挂满宣传标语,直升机向街区散发呼吁民族团结的传单。法新社记者还注意到,军车开过时,当地汉族居民脸上露出微笑,表示欢迎,而维族居民则表现出某种忧虑与恐惧。

7月5日晚,乌鲁木齐维族与汉族居民间爆发严重流血冲突,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156人在冲突中丧生,千余人受伤。而目前流亡美国的现任世界维吾尔人大会主席热比亚周三则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有400维族人在那场冲突中死亡。

冲突之后,国际社会纷纷表达关注,呼吁有关各方抱持克制。不过,根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利周三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继续对此深感关切,但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中国政府在新疆镇压民众的消息。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三临时中断外访行程,提前回国的在中国舆论中引起广泛评论,请听本台北京特约记者周西发来的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临时改变外访行程,紧急从意大利飞返北京,而他原定昨天出席的八国集团峰会也改由国务委员戴秉国代为参加。对此,有评论写道,国家元首为处理国内紧急事务而中断外访,甚至取消参加国际峰会,这在中国几乎没有先例,罕见的动作再次表明当前新疆局势的严重性。据《联合早报》今天的报道,有接受采访的学者分析说,胡锦涛急忙回国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它对外展示了中国领导人关心民生,对内也有安抚人心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负面解读,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学教授高敬文对媒体表示,国家主席匆忙返国是一种“惊慌的信号”,说明在中国目前的体制内没有胡锦涛的同意,任何重要决定都做不了,他是政府与军队之间沟通的唯一桥梁。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盛力军则认为,尽管中国最高领导人中断外访的情况确实不多见,但他不同意这与“惊慌”有关。他说,中国现在的领导人与时俱进,而不是死抱着过去的那种传统思维,总想要表现出强硬,好像不管你怎么折腾,我都很有信心似的岿然不动。实际上,中国偌大的地方,新疆只是其中的一个地区,“只要最高层没有发生政变,又怎么会惊慌地要跑回去呢?”

新疆局势近日来吸引了日本媒体的特别关注,请听本台东京特约记者费丽文的报道:

大部分的日本传媒、舆论都形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前回国,是感到新疆暴动令内政危机、急于处理恶化局势。周三日本电视画面上不断重复着在新疆的汉族人手持刀、棍上街的图像,报道说,这次轮到汉族人暴动,并议论说,中国政府连日谴责维族人,结果是给了汉族人殴斗理由,中国政府谴责少数民族的做法,不但加深民族矛盾,而且也给了范围更广的汉族人发泄不满的借口,实属统治无谋。

新疆的局势连日成为日本关注的国际新闻焦点,日本驻华使馆已发出了停止或延期到新疆旅游的劝告。十几名在日本的维族人周三到中国驻日使馆前抗议镇压和逮捕维族人的活动,也上了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日本官方电视台NHK的新闻,也似乎因此在中国被中断。日本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周四的社论标题是《用强压政策处理维族人暴动不能解决问题》,内容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是经济开发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同时让沿海地区的汉族人迁入居住,结果在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新疆,经济开发的硕果却被汉族人优先分配,而且在职场和学校等,贫富悬殊引导民族歧视,维族人的语言、文化、宗教遭轻视的不满积蓄已久。社论说,如果提升维族人生活水准,参与这次暴动的维族人至少会少一点,但中共领导层对此认识有限。社论说,胡锦涛政权迎来建国60周年时,确保国内安定的神经紧张,新疆暴动是继西藏问题后暴露的必须修订的少数民族政策。《产经新闻》社论也类似《读卖》的观点,呼吁中国解决问题不是用强压,而是缩小汉维之间的贫富悬殊。

不过对胡锦涛缺席8国峰会后的扩大会议,日本周四也开始出现怀疑中国是故意让国际社会感受没中国参与的苦恼的看法,《产经新闻》周四发表的文章说,没中国参与,令发达8国扩大峰会无论是讨论经济还是环保都缺乏约束力,可能达到了胡锦涛缺席的预期效果。《产经新闻》还有一篇文章分析说,胡锦涛提前回国是中国外交史上首次,可能是为了统一政治局常委对新疆暴动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