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上任后的首次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本周落下帷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认为,本次对话的首要目标得以实现,即双方高级官员相互认识,并就战略性问题交换意见。黎安友认为,奥巴马执政半年来对中国给予了适当的重视,而中国也认识到目前是与美国发展合作性关系的良好时机。在人权问题上,有评论认为美国出于经济考虑而调整了就中国人权问题表态的方式。黎安友认同这种观点。他用中文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
德国之声: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刚刚结束了,首先能不能请您从总体上评价一下这一次对话?
黎安友:这次对话是奥巴马执政之后,中美第一次这种高层的对话,主要的目标是两方面的高级官员互相认识,而不是要商量具体的问题。–虽然也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在商量,但是他们不是追求能够做一些具体的措施,而主要是要谈一些战略性的问题。所以我自己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话进行得并不错。
德国之声:这次对话媒体报道的引用最多的就是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将塑造21世纪\”。奥巴马刚刚当选美国总统时,我们采访了您,您表示,由于美国面临着诸如伊拉克、阿富汗问题,以及国内的经济危机,所以美国跟中国的关系不会是其外交关系的重点。那么奥巴马现在的这种表态,是否意味着美中关系变得更为重要?
黎安友:奥巴马总统面临很多很大的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包括全球经济危机,包括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和朝鲜问题。所以他不可避免同时处理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发现,没有中国就很难解决大多数的问题,中国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你不跟中国商量的话,就没有办法解决任何全球性质的问题。所以他们把中美关系放在一个相当高的地位,
德国之声:这一次奥巴马总统在开幕式致辞的时候说,坦率地讲,一些中国人认为美国试图压制中国的雄心,一些美国人认为,一个崛起的中国是应当畏惧的,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奥巴马的这样一个表态,是否反映美国国内有关比如说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这样问题的争论,有一些变化?
黎安友:这个争论像过去一样依然存在。有两方面的意见,一方面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威胁美国的利益,我们应该来找方法抵制;另一方面,有人说,中国的崛起并不危险,美国可以跟一个崛起的中国合作,共同处理全球的一些问题。这两方面的看法,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两方面都对,就是说,中国的崛起威胁不威胁美国,关键看美国如何反应,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中国走上一条合作性的道路。奥巴马也好,布什也好,他们都比较偏向于跟中国合作的那个方面,一个理由是,坦率地来讲,你没有办法来抵制中国的崛起。–怎么抵制呢?跟中国不打经济的交道也不行,压制中国的军事方面的崛起也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所以实际上,我自己认为战略上美国并没有选择。而中国也表示愿意合作,表示要和平崛起,和平发展。
德国之声:不少媒体批评美国在这次对话上就人权问题谈得太少。《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说,中国是美国的债主,因此以前美国政治家发表长篇人权演说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美中双方约定争取明年底举行人权对话,并恢复法律专家对话。您如何评价美国政府在这次对话上就人权问题的表现?
黎安友:我比较赞成您刚才提到的那个社论,认为中国是债主,所以美国不是说要少谈人权、宗教自由,但是得采取一些所谓的\”建设性\”的方法来进行与中国处在平等地位的这种对话。所以奥巴马也没有像过去那样提出,人权是一个绝对的、国际法的一个标准,而是说,人权是美国人的一个价值观。所以这个多少是他也承认,中国有自己的价值观,–虽然我自己并不希望中国人有一个不要人权的价值观,那是错误的。至于美中人权对话,它的结果不多。所谓的对话是技术上的一种对话,只不过是中国派一些官员过来听一听而已。
德国之声:这次美中双方都表示将恢复军事交流。去年布什任期内签署了一项对台湾军售案,因此双方中断了军事交流。未来美中军事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
黎安友:军事的关系当然有合作,也有冲突的方面。从很抽象的角度来看,两国的利益当然差不多,都要和平。但是更具体的方面,比方说台湾问题,他们两方面都得保持一种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施行战争的一种姿态。所以他们一方面要追求一些对话的机会,互相了解,避免一些误会,但是同时也要天天做起准备,以防发生战争。这个方向是往合作的方向走,还是往冲突的方向走,要看多方面情况的发展。在台湾问题上也包括台海两方面交流的成果。
德国之声:奥巴马就任总统半年,其外交政策应当已经基本成型。您现在能评价一下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好不好吗?
黎安友:我一般是支持奥巴马的,我喜欢他,所以我可能有一定的偏见,但是我认为他对中国的政策是对的。中国是一个大国,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中国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中国现在的权力很大,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现在不合作不行。奥巴马对中国给予了适当的重视,已经多次派了他的高官、各个部长到北京谈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能源和气候问题。这是对的,你没有别的选择,你得在跟北京天天商量各个方面的问题。而且我自己的印象是,北京也欣赏奥巴马的政策,他们也了解到奥巴马重视中国的角色。北京也理解,现在是一个时机,来发展中美合作性的关系,或者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的关系。
关于作者
相关文章
最近的帖子
-
白宫指新冠病毒由武汉实验室外泄 分析:关税战持续对中施压4 月 21, 2025 | 时政
-
黄琉:白鹤未飞先撒屎的反动叫嚣——抉隐发微,精准解读,重审毛泽东诗词重审系列之22(4,完)4 月 21, 2025 | 思想
-
对抗美关税战 中国商家“曲线出海”策略求生4 月 21, 2025 | 时政
-
張成覺:張藝謀的“五七右派”情結背後之“終極關懷”4 月 21, 2025 | 本站首发
-
黄琉:白鹤未飞先撒屎的反动叫嚣——抉隐发微,精准解读,重审毛泽东诗词重审系列之22(3)4 月 20, 2025 | 思想
-
黄琉:白鹤未飞先撒屎的反动叫嚣——抉隐发微,精准解读,重审毛泽东诗词重审系列之22(2)4 月 19, 2025 | 思想
-
中国趁机填补美国国际宣传真空 美国人对中国坏印象5年来首跌4 月 19, 2025 | 时政
-
黄琉:白鹤未飞先撒屎的反动叫嚣——抉隐发微,精准解读,重审毛泽东诗词重审系列之22(1)4 月 18, 2025 | 思想
-
美中关税战 中国学者向松祚:这是国运之争4 月 18, 2025 | 时政
-
转型译丛
《零八宪章》十周年
民主转型与十字方针
作者专栏
北 明 | 毕康 | 蔡咏梅 | 曹雅学 |
陈树庆 | 陈卫 | 陈永苗 | 程映虹 |
丁子霖 | 杜 光 | 朱健国 | 樊百华 |
傅国涌 | 付勇 | 高洪明 | 高智晟 |
巩磊 | 巩胜利 | 顾乃忠 | 郭宝胜 |
何清涟 | 胡显中 | 黄钰凯 | 江棋生 |
焦国标 | 康正果 | 李大立 | 李对龙 |
李海 | 黎建军 | 李 劼 | 李金芳 |
李昕艾 | 黎学文 | 李元龙 | 廖亦武 |
林傲霜 | 林欣薇 | 刘 荻 | 刘京生 |
刘军宁 | 刘柠 | 刘贤斌 | 刘晓波 |
刘在中 | 刘正清 | 吕耿松 | 马萧 |
茆家升 | 孟泳新 | 闵良臣 | 莫之许 |
牟传珩 | 欧小戎 | 欧阳懿 | 裴毅然 |
綦彦臣 | 秦伟平 | 秦永敏 | 任天堂 |
桑杰嘉 | 邵文峰 | 邵江 | 沈良庆 |
施 英 | 孙德胜 | 田奇庄 | 铁 流 |
王德邦 | 王 康 | 王力雄 | 王天成 |
王维洛 | 王怡 | 唯色 | 卫子游 |
温克坚 | 武宜三 | 吴 庸 | 吴祚来 |
肖雪慧 | 小乔 | 徐琳 | 徐友渔 |
杨 光 | 杨宽兴 | 杨子立 | 杨支柱 |
野 火 | 一 平 | 依 娃 | 应克复 |
余 杰 | 余世存 | 昝爱宗 | 曾伯炎 |
曾建元 | 张博树 | 张大军 | 张 辉 |
张铭山 | 张千帆 | 张善光 | 张圣雨 |
张耀杰 | 张镇强 | 张祖桦 | 张裕 |
赵常青 | 赵思乐 | 郑 义 | 郑贻春 |
顿珠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