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5-07] 来源:开放  作者:金鐘 [字体: ]

   

\"\"

                                          

 

鐘(開放雜誌總編輯)

 

自從北非茉莉花革命以來,我們看到,中共高層有三種傾向在互動,引起不少評論。一是胡錦濤主持的中央政權的主流派,控制龐大的官僚機器,遵循鄧小平、江澤民的既定方針辦事。無論政經外交,既無創意也無魄力打開新局面,不惜打造一個舉世無雙的警察國家,草木皆兵,維穩怕亂;二是薄熙來代表的企圖從左的方面尋找出路的回潮派。他們挾持中共原教旨主義和個人野心,利用幹部與群眾中的不滿情緒,企圖逐鹿中原,影響大局;三是總理溫家寶代表的務實派。儘管溫本人大話天下的言行往往為人嘲笑,但他的自我感覺很好,優而為之,給幻想中的聽眾帶來希望,贏得掌聲。和吳邦國、賈慶林的惡口黑面,動輒幾個不搞、幾個堅持,拉開了距離。

 

臨近中共十八大權力大改組,這三種傾向的實質,將會更為清晰,他們能夠走到哪一步,也將愈來愈有戲可看。但是他們都將受制於近三十年形成的中共政治體制的巨大慣性,尤其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以來被強化的兩個趨勢。

 

第一是高級官員的任期制。國家領導人任期五年後,只准連任一屆的規定,是一九八二年中共十二大提倡廢除終身制和其後中國八二憲法予以確定的。經過八十年代權力鬥爭大洗牌後,迄今這條規定已經制度化,無人敢於違背。即使軍委主席不在此列,由於強人不再,黨指揮槍,也無人敢於戀棧不退。現在,任期制已經廣延於各級權力班子,影響極大。這原是削減毛式權力獨霸的一項進步, 然而,在一黨專政的大框架下,這項規定的負面效應大大超過正面意義,中國官僚政治傳統的狹隘頑固,保守愚昧,定期下台使許多重大改革、攻堅項目無法推行,加劇了以權謀私、及時行樂的惡性氾濫。

 

第二是黨內派系被利益集團所取代。「黨外有黨、黨內有派」是民國以來的口頭禪,雖然不等於民主社會的多黨制。政治派別即使在極權的共產黨內也是客觀存在,中共一貫如此。只是派鬥的形態不同而已。八十年代是中共內部改革與保守兩派相對寬容的時期,但是「八九六四」一役,又回到毛時代趕盡殺絕的老路上來。胡耀邦、趙紫陽下台後雖未完全「人亡政息」,但政治上組織上的黨同伐異,毫不留情。胡趙體系的精英都受到排擠或清洗,特別在權力層面。完全放棄政治改革,「一心一意謀發展」,實際上,為人民服務已全面蛻化成「為人民幣服務」。十三億人口的巨大資源造成空前的財富積累,各級官員無不捲入形形色色的商業誘惑之中,人際關係衝破千年農耕傳統的藩籬,也掃蕩了共產說教的禁錮,變成赤裸裸的利益盤結,其捆綁之厲害,黨紀國法也形同虛設。

 

據悉,中共最高層政治局常委之間,已有一條不成文的互不侵犯的潛規則:你不鬥我,我不鬥你。相安無事,各謀其利。到時候大家任滿平安著陸——「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有很多學問值得研究、歸納,上述兩條,應該是可以綱舉目張的要領。2011-5-1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