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奧巴马5月1日深夜于白宫宣布,“9•11”恐怖袭击事件总策划者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在美军的一次突袭军事行动中被击毙,随后其遗体投入大海进行海葬,以防这位恐怖大亨的墓地成为其他恐怖分子的朝圣与纪念之圣地,他表示“正义已得到伸张”,但同时也警告恐怖组织不会就此罢手,美国仍应保持警觉。在白宫的消息传出后数分钟内,许多的美国民众聚集在白宫、世贸中心遗址、五角大楼和纽约的时代广场举行庆祝活动。世界各国迅速作出对此表示欢迎和感到兴奋的声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说,本拉登被击毙是全球反恐努力的转折点,联合国将继续开展并领导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

十年前的9月11日,本•拉登在美国一手策划了人类史上空前惨烈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给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并且让原本令世人充满憧憬的21世纪,在第一个十年里充满了不安和忧郁,“反击恐怖主义”成了21时机初国际社会的主要议题。自此以后,恐怖活动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平民,是公然践踏人类良知、向人类文明挑战的犯罪行为,在国际社会遭到普遍的反对和谴责。此次击毙本•拉登,是国际社会长年的反恐战争、打击恐怖主义、美国的抓捕本拉登行动的可喜结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血债累累的本拉登死有余辜,也表明全球唾弃恐怖主义、厌恶恐怖主义活动的共识,及不同种族、民族和文明程度的人民对伸张正义的共同愿望。

“9•11”事件是继二战期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历史上外来势力对美国本土造成最重大伤亡的袭击,被认为是美国的“国殇”,同时加深了全球经济的萧条。如今时隔十年,被认定为事件元凶的本拉登在美军的打击之下伏法,可以告慰“9•11”事件死难者的在天之灵,对美国人民的心理创伤亦具有疗伤止痛的作用,美国人可以再次在“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下重新凝聚人心、振奋力量。这是奧巴马及其国家安全团队的成就,也证明了奥巴马区别于其前任小布什的反恐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对于奥巴马明年的竞选连任无异于打了一支强心针,甚至对于他的历史地位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对本•拉登斩首行动的成功,展示出奥巴马治下的情报收集工作和特种部队特别行动的战绩辉煌,这必将鼓舞美国乃至北约国家日后在反恐战争及其他战事、行动中,多多采取这种简单省事、速战速决、端赖于精确情报的斩首特别行动,以迅速革除掉恐怖头目、及利比亚卡扎菲式的暴政狂人。对于美国来说,是“9 •11”后的十年来最大的国家安全胜利,对于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战争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因为在美国多年的反恐战争及各种反恐行动的打击下,“9 •11”后本•拉登再也无法发动针对美国及大规模全球性质的恐怖袭击,各地的激进组织只能在地苟延残喘,不再具有大规模破坏的能力,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形势稍有好转。

尤值得注意的是,本•拉登今次伏诛的时间,是在去年底蔓延至今的北非中东地区民主运动的浪潮之中,这对国际社会有着很大的意义和特别的启发。乃因为恐怖主义的组织近几年来没有获得大部分阿拉伯人的认同,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通畅、民智渐开的形势下,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理念对阿拉伯世纪的年轻一代不再具有吸引力,中东地区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与宗教保持一份距离的世俗化、及政治的民主化。中东地区的民主化浪潮,反映出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政教分离等西方文明的内在质素已经被伊斯兰文明汲取,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力量在崛起,有可能朝向与西方文明相融合而非对抗的势头发展。

本•拉登的毙命标志着伊斯兰极端激进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因此,美国应致力于清除滋生恐怖激进势力的源头;从长远来看,应当帮助伊斯兰国家走上经济现代化道路,走上自由民主、包容开放的现代文明之路,以彻底清除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遗毒的生存土壤。

在宣布已经干掉本拉登的同时,奥巴马特别强调这并不代表恐怖主义已死,也不意味着恐怖袭击的威胁已经解除,甚至恐怖主义分子有可能发动报复行动。确实,本拉登的死讯不会让全球恐怖主义组织就此土崩瓦解,基地组织也不会立刻崩溃,被认为是本•拉登的大脑的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瑞仍活跃着,况且一些激进恐怖组织在全球不时有所活动,美国以至全世界尚未能完全摆脱恐怖主义这一梦魇,全球的反恐形势仍不容乐观。并且,与恐怖主义组织同样令国际社会头痛的,是国家恐怖主义的存在甚至进一步铤而走险,譬如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逞威的北韩、伊朗,及其他实行国家暴力恐怖统治的国家,使地球笼罩在核威胁、生化武器威胁和暴政的阴霾之中。对此,需要国际社会继续的警惕,施加压力,以压制国家恐怖主义的非理性趋向。

从深层次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有着历史、民族、种族、宗教等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极端选择,既有现实的宗教、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也有着与西方基督教文明、西方价值观的“文明冲突”的缘由。故此欲清除这种极端激进的势力,一味的军事手段恐怕难以达成功效,而需要致力于从根本上化解仇恨,降低敌意,最终走向和平,具体而言譬如可以对阿拉伯地区底层民众提供人道方面的援助、进行对话交流、尊重异质文化,等等,特别是近些年来阿拉伯世界公民社会的成长,表明中东地区内部也在发生朝向文明、进步的变化,这就更需要美国及西方世界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及长远开阔的思维,安抚阿拉伯世界的敌对情绪,推动西方社会与阿拉伯世界的和解对话,逐步地让仇恨得到消融,让善意的种子萌芽,让人类远离恐怖,让世界走向和平。

写于二零一一年五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