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纪念日。一是辛亥革命百年,一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同时,今年的六月,也是1989年民主运动天安门惨案发生二十二周年的日子。

失去渐进改革的钥匙

从历史上看,辛亥革命同中共建党没有必然联系,但是这两大相隔十年的历史事件却同剧烈变动的中国近代社会演变逻辑不可分割。中国社会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激进,以温和改革为特征的洋务运动为激进改革——戊戌变法所取代,戊戌变法继而又为辛亥革命所取代。戊戌变法之后,辛亥革命之前,愚顽不化的慈禧主导的清廷意识到危机将至,在清廷即将被历史大潮埋葬之际,启动半吊子宪政改革,但是为时已晚。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扑倒了清廷的改革。近代的中国终于没有抓住渐进改革的历史钥匙。

然而,中国社会也没有给国民党的辛亥革命留下成功的机会。清朝后期慈禧治下的腐败与残忍,难以孕育出扭转乾坤,为民族、为社会弃旧开新之仁人志士。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民党主要建党领袖均有着西方文化背景正说明中国近代转型的大方向只能以西方为参照。然而,当年中国社会本土产生出的袁世凯这种不学无术,精于算计,专于权术的军阀、党阀,不仅不将民族大义作为为政准则,也鄙弃传统伦理,甚至不顾最基本道德底线。从某种意义上,从辛亥武昌首义到袁世凯宣布称帝的短暂历史,是中国本土官场流氓同西式精英较量的最为关键的几年。历史没有青睐中国。以西方民主宪政为模板的孙中山所代表的力量,没有获得足够的天时地利人和,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将中国推向了俄国式的共产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主义从此在中国扎下了根。

暴力浸淫的政权

中共的诞生,改变了中国近代演变的方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中国于1949年产生了以暴力建立并以暴力维持的共产政权。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从镇反、土改到反右、大跃进、四清运动均浸淫了暴力的乳汁。文革更是登峰造极,革命的噬子文化极度发酵,以致危及自身,于是有了文革后的所谓“拨乱反正”。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六四天安门惨案,再次将这一为暴力所浸透的政权本质大白于世。

89学运是由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所激发出的自发运动。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的出发点只不过是为了推动共产党的政治改革。89民运以悲剧结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当年的学生并不了解共产政权的历史及其嗜血本性。较之二十二年前,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育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和利益集团的成形,从而也在二十一世纪初年催生了如火如荼的中国公民维权运动。数以万计的非政府组织的破茧而出,互联网的普及,对外开放的深化,法律意识的觉醒,国家政权与民间社会二元对立的局面呼之欲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民维权运动是本世纪初年中国社会与政权与政府博弈过程中所勃发出的最为振奋人心的光亮。

然而,中国欲待展翅的公民社会虽可同政府博弈,但却无实力同极权决战。今年年初以来,以防范阿拉伯地区的茉莉花革命浪潮冲击中国为借口,现政权对公民社会发动了近几年来最为残酷的打压。一方面是滕彪、江天勇、李方平、黎雄兵、许志永等以及艾未未相继被失踪,另一方面是社会迅速向暴力滑行。一起比一起恶劣的行刺与爆炸案,日益频繁且规模日大的社会冲突、官民冲突、民族冲突,标志着目前中国社会面临重大抉择。面对膨胀的物价,变本加厉的腐败,全面告急的食品安全,空前恶化的生态环境,除了加剧打压,红歌高唱之外,中国社会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百年辛亥,九十年建党,中国又一次面对历史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