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缅甸和平示威者是在缅甸军政府,但军政权主要资助者之一的中国,某程度上也被视为缅甸暴力镇压的共犯。虽说中国对缅甸军政府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北京在仰光确拥有相当的外交影响力。北京是否支持国际社会对缅甸军政府的新制裁,很可能成为国际社会是否能够左右影响当地局势的关键。

中国当前对缅甸的立场,是由於它误判了军政权统治下的缅甸局势,也误判了它自身的国际角色。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承认缅甸存在问题,但同时表示,中国相信这些问题并未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而在当前局势下,西方即使对缅甸政权作出新一轮制裁,也不会起作用。

王光亚的声明并不奇怪。此前,中国也曾在1月反对安理会按美国提议,在会上讨论缅甸人权问题。上周,美国和欧盟起草了一份联合声明,敦促中国、印度和东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支持缅甸人民提出的要求,即要求军政权与被拘押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举行政治对话。然而,这一呼籲迄今仍未得到回应。

当下中国正努力塑造自身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但缅甸问题正日益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由於苏丹爆发达富尔人道灾难,中国已经因为与苏丹政府走得太近而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如今,北京又一次与制造人道危机的残暴政权(缅甸)拉上关系。

虽说中国不是唯一与缅甸军政权亲近的国家,而且也不应为缅甸正在出现的危机承担全部责任,但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要为任何已经採取或未能採取的行动,承担间接责任。缅甸军政权凌虐国民之举令人发指,也蔑视一切文明标准,北京应该尽快认识到问题的迫切性。

早在缅甸示者在五月走上街头之前,仰光大街小巷就盛传一场人民起义在酝酿中。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逐渐改变对缅甸的立场。例如,中国大使馆网站在五月刊登一份声明,批评缅甸军政府在内比都(Naypyidaw)建立新首都,是铺张浪费的行为。中国还提议美国和缅甸代表举行幕后会谈,以讨论双方紧张关系的发展新方向。

然而,面对缅甸当前的危机,中国又回到“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一传统立场上。北京这么做,可以说不仅有损其国际形象,而且也浪费了一次影响缅甸领导人、树立自己道义形象的宝贵机会。从全球层面来看,中国本来可以藉此机会,显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大大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且,中国还可与地区竞争对手印度形成对比,因为印度迄今同样是无视缅甸危机。

联合国特使甘巴里(Ibrahim Gambari)往缅甸会晤军政府和民主反对派,只是国际社会努力促使军政府改弦易辙的第一步。

北京的决策者很清楚,由於中国与缅甸军政权的经济关系,这些年来由美国领导的制裁行动,一直效果不彰。经济制裁的确没有对缅甸军政府产生重大影响,遭受严重打击的,是那些本已贫穷的穷人和大众。

在当前形势下,外界只能旨望缅甸军政府内部产出变化。中国可以利用其管道、联系和影响力,让缅甸军政权相信:现在是要改变的时候了。

面对缅甸问题,中国一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只是强调说,政府和反对派都要保持克制,以确保稳定。然而,中国干涉缅甸内政,其实至少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在冷战期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公开支持缅甸共产党与政府作对。缅甸前军事领导人奈温(Ne Win)将军1980年与中国和解,北京此后一直是缅甸历届军政府的战略盟友。

目前,中国在缅甸基础设施、商业和自然资源领域有大量投资,也默许大量中国公民向缅甸移民。北京还向缅甸提供大量武器,因而扰乱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导致该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向军方转移。中国的这种干涉政策,与西方在前殖民地维持影响力的方法并无不同。只要中国不改变政策,别人就会继续指责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冷战期间,“干涉”意味着破坏发展中世界小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但这种狭隘的意思,在今天已经过时。今天,西方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相信,社会权利是政治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事实上,如果不干涉流氓政权的内部事务,国际社会有可能会面临人道灾难和发展问题。坚持人权与发展并举的政策,不仅是向残暴政府施压的一种方式,而且因其溢出效应,对维持全球安全也日益重要。

尽管如此,北京一直反对外界对缅甸的干涉,包括联合国牵头的多边反应。北京之所以採取这种立场,是担心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先例。观察家指出,北京担心要是有一天它无法应对内部日益增多的挑战,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然而,尽管中国的人权记录也不光彩,但中共领导人採取务实的外交政策,因此没有在国际社会沦落到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Robert Mugabe)、缅甸军阀丹瑞(han Shwe)以及其他北京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流氓政权领导人的地步。在中国以外,没有人认真提出过,要促进中国的政权更替,因此不管国际社会对缅甸军阀採取什么行动,都不可能成为未来对北京採取行动的先例。

中国最近表示,缅甸的近邻,都没有把缅甸最近的反政府示威看作是对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威胁。但早在缅甸军阀镇压示威者之前,东盟一些成员已把缅甸看作是影响该组织国际地位提升的累赘而不是资产。

缅甸政权虽作出了一些外交姿态,但对东盟要求它改善人权、走向民主化的呼籲充耳不闻。东盟最近对缅甸政权的谴责说明,东盟成员国已对缅甸军政权日益失去信心,并越来越担心,在东盟日益重视规则之际,缅甸会破坏该组织追求规范化的努力。

如果中国要想证明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超越单纯与东盟地区政府维持良好的商业关系,那么处理缅甸危机将是一块试金石。然而,迄今的所有迹象显示,中国的目标是维持缅甸的现状,同时也再次证实了国际社会的看法:北京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为了追求狭隘的经济利益。北京显然担心,国际社会对缅甸领导人施压或该国政权更迭,都会伤害中国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中国在缅甸能源等自然资源领域的利益。

冷战结束后,缅甸领导人学会了打中国和印度这两张战略牌维持生存。缅甸领导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这两个邻居在争夺缅甸的资源。如今的理想情景是,中印与西方一道,要求缅甸进行政治变革。如果中国现在在缅甸的政治变革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日后缅甸民主政府把中国排除在贸易夥伴名单之外的可能性,也会低一些。

中国是缅甸的最大邻居,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国前途发挥重大影响。一旦发生政权更替、军政权被推翻,新政府在过渡期间,将会很好地利用中国的金融资源和技术知识。但如果缅甸新建立的是民主政府,相信它会欧美倾斜,而与此同时,中国将会遭受损失。

中国一直习惯上阻挠安理会通过制裁或干涉各种残暴政权的决议,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未必代表发展中世界的心声。今天包括富国和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信奉民主、人权和良好政府等价值观,因此随时会谴责像缅甸这类时常践踏这些理想的政权。这就是全球的现实情况,中国领导人没有接受它,中国将会自食其果。

本文作者Bernt Berger是汉堡“和平与安全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学院”亚洲研究部的研究员。

译者: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