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被“党的领导”执了牛鼻子,这是党的决绝之处。
 
 
 
浙江嘉兴日报评论员王垚烽,删除了他所有新浪微博的发言,试图要躲过掩杀而来的极左线民。他直抒胸臆,斥责了《辽宁日报》卧底高校、勒令全国教师“不要抹黑中国”的做法,引以为耻。这番话语很快招惹辽日的“护航”信众,连带翻出王过往的言论。
从那些被当做指控王垚烽的所谓证据可以看到,这位评论员在历史认知上已经完成了“吐羊奶”的过程。现在的问题是,当他以非常直白的方式宣告反洗脑教育的成果后,他供职的机构、言论阵营如何对待这一行动?尤其在当前意识形态化板结的舆论场域?
针对王垚烽的检举揭发式攻击,估计在微博24小时的热点消散后,还会持续一点时间。有人试图将王垚烽弄成辽日事件的“现实成果”,从而将意识形态的纸上谈兵固定为实实在在的“杀威棒”。如果遂了杀鸡儆猴的念想,等于将东北的意识形态号角引到浙江吹响,影响会很坏。
这个问题在根本上还是言论边界的问题,在没有宪法可堪护体的前提下,边界问题往往变成权力意志问题,很会按需裁量。四中全会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党的领导,这种破费思量的“法治”也在类似呼格吉勒图一案上显现出来。
呼格吉勒图的案子已被认为是冤案,在中国按照知名度排列的冤案录中仅次于聂树斌案。近日,呼格吉勒图案宣告重审,再次引发对依法治国的想像;旋即,有宣布不公开审理,能听到期待“依法治国”的人群发出哀叹,“法治”从未如此直接地影响人心起落。
冤案重审不只是要矫正司法扭曲,还要首先处理冤案制造至今涉及司法人员的职务变迁、地位影响、内部关系等。不夸张地说,对每一件影响巨大的冤案加以谤白辩冤,不亚于一次政治平反事件:缘于破案压力所带来的刑案冤案,最终都需要用讲政治的办法来求解。
但在另外的场景中,又会看到完全相反的操作,那就是将政治案件用刑案手法办理,比如近期被移送检察院的浦志强案。这个案件沉寂了许久,外界舆论也因应律师团队的要求沉默配合,不要打扰“当事人利益”。现今以四罪移送公诉,当初的噤声要求似乎发出钢铁碰撞般的喧哗。
依法治国被“党的领导”执了牛鼻子,这是党的决绝之处。但它高明的地方,将某种幻想植入了头脑中,一旦调入游戏的“无底洞”中,就被迫根据想像出来的“党的习性”来做出选择。很难说,这会有理性的选择。在法治一途,斥责光的撤退,很难。
这还仅仅是一周以来的法治曲线图,但见到各种人等沉浮,各种现实想法的沉沦与破灭,可到底有不灭的幻象,坚硬地支撑着什么。这真的是一场限定了规则的法治游戏,太凶险,过于不可预测。大的道理都讲了又讲,可那些牵涉身家性命的小小现实,犹如破阵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