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在明年1月16日举行总统和立委选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赢得总统选举几无悬念,令人意外的是国民党竟在距选举百日之际启动「换柱拱朱」行动,即准备撤销洪秀柱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的资格,改由党主席朱立伦参选。国民党内讧的阴谋诡计、政治得失,对港人来说或许只当看场戏就足矣,但是,如果观察国民党加速衰败的过程、了解其中的影响因子,对香港、对香港的一些政党来说,又足引以为戒。
 
2008年总统选举,国民党马英九大胜民进党谢长廷120万票,得票率达58.44%,高过对手17个百分点;4年后,即2012年总统选举,竞逐连任的马英九对民进党蔡英文,优势缩小至80万票、6个百分点。至去年11月举行县市长选举时,国民党全线溃败,在22个县市中只赢了6席,总得票数反落后民进党84万票。
 
国民党未顺应主流民意
 
点燃炸溃国民党引火索的,就是去年3月、4月间的太阳花学运,青年学子为主、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23天抗争,宣告国民党主导的亲近大陆、讨好共产党的两岸政策已破产。马英九主政后,与北京快速达成两岸三通协议、快速推进两岸ECFA、快速开放陆客赴台,虽有助台湾经济发展,但对台湾本土经济、居民生活、价值理念的冲击日渐浮现,「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成了最好的警示,也成为太阳花学运期间最鲜明的口号。
 
国民党决定换柱的理由是洪秀柱提出的两岸终极统一说不符合国民党一贯政策、不符合台湾主流民意。问题是,国民党真的了解主流民意、愿意顺从主流民意吗?深蓝立场鲜明的洪秀柱获党代会通过为党籍总统候选人,前主席连战不理舆论反对到北京出席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大阅兵,在在说明国民党并未放弃亲共的两岸政策,这是洪秀柱民望低企的最大影响因子。
 
国民党如今摆出一副台湾优先以讨好选民的嘴脸,但一来势必激怒洪秀柱的支持者,二来两岸政策要取信于民谈何容易,三来强行推翻党内程序换马,又有违程序正义,加重选民对国民党无法无天的印象,最终能否以朱立伦的民望去带动国民党的立委选举行情不无疑问。事实上,在去年县市长选举中,朱立伦虽然为国民党在六都中保住了唯一的新北市,但只以得票率高1.28个百分点险胜民进党对手,显示其政绩、政见、选战能力都没有宣传中强。
 
抗争改变政策亲共因子
 
对于国民党换柱拱朱行动,有台湾政治学者表示:「你们有换柱的权利,我们有换党的权利。」相比之下,成为台湾反面教材的香港越显得悲哀。港人不只没有换特首的权利,连换特首候选人的权利也没有,而梁振英就可以以加速中港融合换取中共支持,城中政商名人就可以以讨好中共换取政治、经济资源,港大的校委会成员就可以以否决副校长物色委员会遴选的人选换取中共的欢心。
 
台湾的民主制度虽有其有待完善之处,但政党轮替成为常态,选民意志能得到体现,无疑令人欣羡。但如果没有选民的热情参与,就不会促成政党的改变,就不能有效维护本土价值和理念。因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加快国民党衰败与加快香港衰败的最大影响因子,都是亲共的政策,既然台湾民众可以透过抗争,改变政策中的亲共因子,促使国民党摆出改弦易辙的姿态,那么,港人为什么不可以透过校园、街头、网络的抗争,透过区议会、立法会选举的选票,阻止亲共政团、人士,在损害香港核心价值以换取其利益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况且,对梁振英和亲共人士而言,如今再如何得意忘形,别忘了国民党的闹剧和悲剧,终有一日也会在他们身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