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vietnam-protest
图片: 五月十八日,越南警方要求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附近举行游行的民众离开。 (法新社图片)

中国总统习近平前不久的东南亚之行,因为有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导致在新加坡的前一站越南之行倍受媒体冷落。本来习近平这次访越是受到越南方面异常高调的盛大欢迎的,但在大部分中国大陆人,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年轻人眼中,越南党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两人加起来的受关注程度,也还不及新加坡总理一个,更无法与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比肩。所以官方媒体对习近平访越的官式报道不但与对习近平访新的报道和“习马会”的报道相比,突显短、少,内容也是平淡无奇。比如习近平访越期间的一个重要插曲,对越南青年动情缅怀“胡伯伯”的生动内容,居然就没有在人民日报上的正式报道中出现,只是北京的几家网络媒体还是对此表示出一定的兴趣。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当时曾以《越南年轻人用“BaC”称呼习近平 与称呼胡志明相同》为题报道说:香港“文汇网”报道了一则花絮:越南年轻人用“BaC”(伯伯)称呼习近平。报道称,越南人对称呼很讲究,不同称呼体现出越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时至今日,胡志明主席一直被越南人民亲切地称为胡伯伯。因此,称习近平为“伯伯”体现出一种亲切感。

笔者仔细对照了各家媒体的相关报道,所谓“胡志明主席一直被越南人民亲切地称为胡伯伯”的说法不甚准确,应该把“一直”改为曾经。而“一直”对那位“胡伯伯”念念不忘的并不是普通的越南青年人,而是习近平本人。

新浪等网络媒体以《中国越南如唇齿,须知唇亡则齿寒》为题报道说:今年是中越建交65周年。习主席此次访越,行程虽短,但活动丰富多样。6日上午,习主席瞻仰了位于河内巴亭广场的胡志明陵,并同阮富仲共同会见参加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中越青年代表。习主席追忆起越南领袖胡志明与中国结下的深厚情谊。

习近平说:“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越南有一首流行民谣唱到‘中国越南如唇齿,须知唇亡则齿寒’,这首民谣的词作者就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心目中,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叫他‘胡伯伯’。他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时间加起来 长达12年,革命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同志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战斗情谊。”

这已经不是习近平在越南人面前第一次深情怀念他的胡伯伯了。

2011年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越南。甫抵河内,便径直前往市中心的巴亭广场,瞻仰胡志明陵墓并敬献花圈。从那以后,曾一度兵戎相见,相互视对方为“最危险的敌人”的中越两国关系又在毛泽东和胡志明时期的“同志加兄弟”的基础上,被习近平丰富为“四好”关系,即“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习近平在越南国会发表的演讲中说: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我们并肩战斗、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友谊。

中越传统友谊是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胡志明主席等双方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是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应该倍加珍惜、精心维护。胡志明主席说:“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我们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战略利益一致。中越两国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和革新事业,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两国人民的选择。

至于当年由邓小平主导那场惨烈无比的中越战争,则被习近平用一句“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轻描淡写。此后几天,习近平抵达新加坡,在与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的会谈中,居然也是只用一句“打断骨头连着筋”概括了国共两党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血海深仇。

有趣的是,习近平以及随他访越的夫人彭丽媛都是当年那场惨绝人的所谓“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亲历者。

故事还要从习近平当年出了清华门进了“三座门”(中央军委所在地)说起。

一九七八年三月,与习仲勋复出工作同时,在抓捕“四人帮”过程中立了大功的耿飚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并分管民航总局、旅游总局和军工部门的工作。接着,根据叶剑英的提议,耿飚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被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一月十日被宣布为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第二个月,中越战争爆发。

这一年七月中旬,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习近平穿上军装来到了耿飚的办公室,成为耿飚政治秘书。

关于习近平为何能够穿上军装之后即“一步登天”,成为军委秘书长的秘书,内部流传两种说法,一是说在此之前的耿飚不熟悉习近平,但与他的父亲习仲勛有深交。在习近平清华毕业之前的一九七九年四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心仲勋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在叶府向叶帅汇报请求中央批准广东省实行特殊政策时,谈到了自己的儿子习近平的出路问题,最喜欢送自己子女到军队锻鍊的叶剑英立即表示既然农村锻鍊经历了,大学也毕业了,就应该赶快补上部队锻鍊这一课,然后就自作主张,让耿飚具体安排习近平到部队后的去向,而耿飚一听是习仲勛的儿子马上大学毕业和他此前已经在农村劳动锻鍊时入党而且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立刻表示这正是自己的政治秘书的最得力人选。

另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习仲勋与耿飚有私交,两家子女也走得很近。是习近平的清华校友,也是清华毕业后从军的耿志远力劝父亲把习近平“收编”了。

一九七九年七月中旬左右习近平到耿飚的中央军委办公室报道,同年十一月四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设立“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制度,在中央军委常委领导下负责军委日常工作,会议主持人为耿飚。此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习近是当时的中共中央所有重大军事决策的见证人之一,陪同耿飚出席了所有的军委重要会议,陪同耿飚分别到叶剑英帅府和邓小平府上汇报工作和听取指示数十次之多.第一次带习近平进入邓府时,耿飚也还特别向邓小平报告自己的这个政治秘书是习仲勛同志的儿子,邓小平还颇为感兴趣地问了问习近平到耿飚处工作之平前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并把他介绍给也是刚刚穿上军装不久的邓三公主邓榕和三附马贺平.

习近平到耿飚身边时,一九七九年初的那场大规模中越战争已经结束,习近平在军委参与的工作之一是组织编撰各参战部队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

上报给邓小平和叶剑英的中方参战部队的牺牲人数是近七千人,伤近一万五千人,越方总死亡人数超过八万人。

该数字是否与事实相距甚远暂且不说,习近平是最早读者之一的《对越战争亲历记》中记载的内容,包括中国军队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回收了部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资,并对越南的村庄、公路、铁路施行破坏。越南某著作记录的损失包括了428家医院、735所学校、8万顷农田被毁和40万头牛被抢走或杀掉。“连越南的牛见了163师的官兵都跑得远远的”等,如今都被习近平一句“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淡化了,坚持要留在记忆里的只有“胡伯伯”。

至于习近平夫人与那场中越战争的关系,有兴趣的读者听众随便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作为军旅歌手,彭丽媛曾于80年代多次到老山前线慰问对越作战的解放军官兵。这是一组她当时在老山前线为作战官兵献唱的罕见老照片”之类的内容。

说到习近平夫妇到越南共同怀念他们的胡伯伯,就不能不说此二人的另一“怀旧经典”《白毛女》。

就在习近平夫妇在河内深情缅怀他们的胡伯伯的当天,国内党媒开始为“彭丽媛任艺术指导,《白毛女》70年后再度全国巡演”大作宣传,报道文章中直言文化部作出如此重大安排,完全是在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的重要指示。

更多的关于习近平如此“怀旧”的介绍的分析内容,留待本专栏的下篇文章继续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