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庆,香港又一次迫和中国,令国家队进军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决赛周的梦想,近乎幻灭。

 

不过,隶属《人民日报》的《环球时报》马上发表评论,对国家队恨铁不成钢之馀,更指责部份香港球迷“嘘国歌”、高举表示嘘声的“BOO”牌。该报又要求国际足协就这些“恶劣表现”,惩罚香港足总。

 

《环球时报》的论调其实见怪不怪,不值一哂。奇怪是,香港一些主流媒体如《明报》的社评,竟然跟着音乐起舞,以谨小慎微的语气告诫球迷,不该向国歌报以嘘声,或以某些动作表示政治态度,因为这样做既无助于推动香港足球运动,政治上反而使北京误解。

 

这种言论除了可以讨好北京,只显示评论者对足球运动的无知,对香港政治的误读。足球运动是公平竞技,但球迷之为球迷,不是单看球技,或是以球技高低决定是否拥护某队球队。支持球队其实是身份认同,认同的便全程投入,全力支持球队。看看英国的职业甚至业馀球队,不仅鼎鼎大名的曼联和利物浦支持者众,其他大小球队,亦不乏拥趸,只因为某些球队陪伴他们成长,不论耳濡目染或情有独钟,球队的荣辱就代表他们个人的得失,所以特别上心。

 

既然有感情投入,比赛前后就难免同仇敌忾,特别当自己主场作赛,又怎能默不作声,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主场之利,就是赢在声势,嘘声掌声呐喊声都是表示情意的形式。斯文淡定、隔岸观火,不是球迷的典范,而是球迷的笑柄。关键在于,嘘声掌声以至其他表达形式,是否抵触了言论自由的底线,严重侵犯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和道德,又或者损害他人的名誉和权利呢?

 

显然,香港球迷的言行表现,不带种族歧视,不涉及暴力,更没有甚么国家安全问题。放眼世界,各地球迷拥护主队都不外以掌声支持自己,嘘声震撼对手。一些兄弟地区如苏格兰和英格兰、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历史上曾经誓不两立,两地人民当然各有所好,甚至势成水火,但足球比赛让大家公平较量,也让双方球迷尽情宣泄,其实是有助纾缓不安情绪的好办法。除非《明报》社评认定,“嘘”国歌等于搞独立,因此期期以为不可。但这种想法,又是否对“爱国”想得太多,变成不断制造假想敌的妄想呢?

 

无可否认,香港球迷狂嘘国歌,是表达对北京的不满。但更要细看的是,何以不满北京已成为香港身份认同的重要部份?香港人不满的,不仅是普选无望,衣食住行大受自由行所影响,更重要的,北京以恩主的姿态制订香港政策,大有君临天下之势,而香港大陆化,更让香港人特别是年青一代觉得核心价值受到挑战,由此衍生中港两地区隔的本土观念,及由此本土观念而形成要有别于中国的身份认同。

 

2003年至今,北京的新香港政策逐步推行,令港人忧虑命运身不由己,也由此兴起命运自主的想像和追求。港人身份认同,正是追求命运自主的立足点,而球队正是身份认同的投射对象。遇上世界杯外国赛对着中国,更是难得机会,让香港在比赛对决之中建立独特的身份认同。

 

《明报》不去追本溯源,厘清港人追求独特身份的来龙去脉,不去批判北京对原有香港政策的偏离,造成中港两地矛盾加深,却去怪责球迷“嘘”国歌、喝倒采,未免是舍本逐末,不辨是非,而且完全脱离群众。

 

其实香港球迷并不可怕,因为不满的情绪如何激烈,也只限于赛事前后。真正可怕的是,导致本地球迷对国家队同仇敌忾的北京对港政策,偏离香港高度自治的正轨,若不予以纠正,中港矛盾只会难解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