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危机的根源在旧秩序还是新状况?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两会”及它所影响的香港与台湾。
历史学者黎蜗藤在香港《明报》发表文章《改变现状是南海问题的症结》认为,从清末开始,中国在南海的势力是不断扩大的。中国的追求不是要回复到”以前的状态”,而是前所未有的”新现状”。现在东亚各国(及美国)正面临一个史上首次出现的局面:中国把势力插入到南海深处(从地理位置看是东南亚的心脏)。
黎蜗藤认为,中国从没打算就主权问题进行谈判,更直接拒绝菲律宾的谈判要求。中国宣传”领土问题不能谈判”,但中国与大部分邻国都通过谈判确定边界,何来”领土不能谈判”一说?种种事实说明,南海渐有变为火药桶的趋势,其根本矛盾是中国试图急速改变现状,管辖南海,把南海变成中国湖,与其他国家不接受这种行为之间的矛盾。
绑架才会让报案更危险
时评人李怡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 谁炒作李波事件?》说,中共连番出招,让李波接受多间亲共传媒访问,所透露的任何讯息,只能当是中共为李波事件编写的剧本,而不能认为就是李波的本意。说报案会把事情闹大,失踪者更不安全,这通常只有在被绑票的情形下,才会有报案导致不安全的考虑。说报案会更不安全,就只能证明这人是在绑匪的劫持下了。
李波在访问中说,有人炒作他的居英权,令事情变得复杂,决定放弃居英权,并已通知英方。李怡说,英国对自己国家的国民表示关注,不是甚么”炒作”。放弃一个国家的国籍,也不是公开说一句就可以的,仍须办许多手续。更重要的,必须确认当事人是在人身安全及自由意志下的选择。当前中国大陆权贵们纷纷想要取得外国国籍,而李波当年申请居英权也经过不少艰难手续,谁相信他会自愿放弃?
“两会”代表敢说什么话?
《纽约时报》记者狄雨霏发表观察《意识形态紧绷,两会代表委员噤若寒蝉》说,对于世界各地的很多人来说,中国政治可能有些捉摸不透,甚至暗藏危险。在中国人看来也没多少不同。文章引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的观点,”两会本身就是议论国家大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讨论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只不过,受某些事件的影响,现在公众也都有点迷茫,希望少讲些话,气氛是这样。”
狄雨霏认为,中国政治活动方式比较含蓄,蒋洪似乎暗示了任志强的处境带来的问题,以及媒体控制是否有可能扼杀政策讨论和思想交流的问题。紧绷的意识形态氛围令人不敢发言,两会代表和委员的观点未必能够充分通过媒体展现出来。
台湾新国会应该维护尊严
台湾《自由时报》发表社论《新国会要反映台湾新民意》认为,中国”两会”各有两、三千人参加,绝非有效会议之合理规模,其形式大于实质,事所必然。尽管如此,”两会”仍是观察中国政治的重要场合。习近平党政军大权在握,从政治强人到党核心的地位正逐步确立,以致原属总理场子的人大,今年将变成他的个人秀。
社论说,除了中国自己的家务事外,它并吞台湾的野心毫不掩饰,”两会”因此也是其宣示对台湾政策方向的场合。社论主张,台湾新国会反映新民意,”在中国政策不能贬抑自己国家的尊严与国格。国会如能坚定处理对中国关系,既忠实反映民意,维护国家尊严及利益,也可为新总统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提供更有利的回旋空间、弹性与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