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各地不斷傳出官員自殺的消息。上個月,又有兩名高級官員自殺,一個是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劉小華,在廣州的家中書房用布條自縊身亡;另一個是《求是》雜誌副總編、著名的雜文家朱鐵志,在單位地下車庫自縊身亡。
劉小華今年57歲,梅州興寧市人,1977年恢復高考,他成為家鄉高考狀元,考入中山大學。1983年至2002年,劉小華先後在廣東省國家安全廳、廣東省委辦公廳工作。2002年,43歲的劉小華調任河源市,擔任市委常委,分管政法工作。9年間,他先後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副書記。 2007年1月,他成為河源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1年調任湛江市擔任市委書記。今年3月被免職,去向遲遲沒有公佈,坊間傳言他曾經被紀委找去談話。
而朱鐵志今年56歲,是北大哲學系82級畢業生,一直在《求是》雜誌工作,官至副總編。他在文藝界的名氣似乎比官場大,是著名的雜文家,擔任北京市雜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他在公眾面前最後一次露面,是參加一個關於雜文創作的研討會,他在會上暢談雜文如何體現「黨性」。
這兩位官員自殺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和熱議。從大部分網友的評論看,他們的自殺並沒有引起民眾的同情。那麼,官員為甚麼會頻頻自殺呢?
對於一個正常人而言,選擇自殺是一個痛苦而艱難的選擇。官員頻頻自殺,官方的解釋基本都歸罪於抑鬱症,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托詞而已。官員自殺原因千差萬別,但可以主要歸結為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對權力失落的恐懼。很多官員在官場上曾經權傾一時、如日中天。一旦因為某些原因權力失落,其身份的落差和自信的消失,將會令其生不如死。權力失落的原因可能是自身貪腐被組織調查,也可能是跟錯人、站錯隊,不被組織信任失寵了。不管哪種原因,都會導致把權力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官員,被逼迫走途無路或者絕望;
第二,對將被清算的恐懼。18大以來,反腐大潮轟轟烈烈,官場人人自危。除了當權派,誰也不知道自己甚麼時被打掉,反正每個人都難保證自己屁股上沒有屎。有些貪心的官員,自認為做的壞事太多,早晚被清算,不如一死百了,選擇自殺來保全家人和朋友;
第三,理想信仰破滅、絕望,對官場醜態深惡痛絕,不願意同流合污。當下官場阿諛奉承之風又悄然興起,溜鬚拍馬成了當官的捷徑,一些不願隨波逐流的官員鬱鬱寡歡,寧願選擇離開這個世界,也不願意同流合污。
劉小華和朱鐵志自殺的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他們二人一個是地方封疆大吏,一個是書生,所追求的東西顯然也不一樣。劉小華自殺前夜,他在班級微信群裡發了最後一條微信:「羨慕冬松」。冬松是他的一位大學同學,目前不在官場。顯然劉小華對官場的醜陋心灰意冷。
而長年在黨刊工作的朱鐵志,一方面要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另一方面又要讓自己的雜文犀利,讓雜文體現出「黨性」,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他在雜文研討會上說過:寫文章有黨氣是理所當然,但不能把黨氣寫成官氣,寫成庸俗習氣,寫成居高臨下之氣。身處黨刊不代表是真理化身,還是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從人民群眾的視角來反應觀點,要把黨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從這段話裡,就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糾結。
官員自殺之後的網絡輿情反應,折射出當下官民矛盾的日益尖銳。有官員自殺並不可怕,而類似劉小華和朱鐵志這樣的官員自殺以後,得不到民眾的同情,甚至有的還幸災樂禍,這恐怕才是最可怕的,值得當政者深思。
老徐: 官員為甚麼頻頻自殺
有官員自殺並不可怕,得不到民眾的同情,甚至有的還幸災樂禍,這恐怕才是最可怕的,值得當政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