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国企重新起草公司章程,强化党的领导。时评人长平认为,这些“做大做强”的企业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却能以霸凌的方式活跃于国际市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1月,位于天津的上市公司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简称”天房发展”),要在公司内部成立党委。该公司的小股东中,有91%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反对。这种在道理上自然而然的事,在现实中却石破天惊。5个月之后,同一份决议再次投票,99.9%的参与投票股东投了赞同票。从九成反对到近十成赞同,这几个月之间发生了什么?
《金融时报》在最近一则报道中引述了这个例子。报道说,习近平正在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些国际性的大公司正在重新起草公司章程,正式建立以前只在集团层面存在的党委。过去一年30多家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相应修改了公司章程。根据这些新章程,所有”重大公司事项”要先经党委讨论,然后才呈交董事会。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在一家工厂成立党小组或党委,意味着可能组织工人暴动,反对工厂主。今天,它仍然要在企业成立党委,则是要管理企业,包括控制工人,成为”工厂主”。如果说这是从社会主义变成了资本主义,也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减少和淡化党对企业的干扰,甚至对行政的干扰,是 “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其中不便明言或者不言而喻的道理是:给市场更多的自由,更像资本主义一点,经济才有活力。
当年改革主流话语:”党政分开”,”政企分开”
在八十年代,尤其是赵紫阳任中共总书记期间,”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是一个主流改革话语。赵紫阳有心推动改革,但是他并不能自己说了算,须得邓小平的首肯。就党政分开而言,这就是邓小平的想法。他认为”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事事都要由党委讨论,严重影响行政效率。
“六四”屠杀之后,赵紫阳被软禁,但是邓小平清楚,不继续改革中共将走投无路,不与国际接轨中国将孤立至死。因此,在”南巡”之前,他就信誓旦旦地说过:”十三大报告一个字不改。”不过,另一方面,他又看到真正的”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改革必将带来民主,威胁一党独裁统治,因此默许十三大后被撤销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中的党组全部被重新恢复。
2008年之后,中国发现可以趁西方经济危机和恐怖主义危机,将”中国与国际接轨”转变为”国际与中国接轨”。 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后,更是无视国际规则,终止了以”放权”为主题的改革,重新让党无所不在,无所不管,也让国企”做强做大”–实际上就是通过强行兼并做出一些巨无霸企业,这些企业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却能以霸凌的方式活跃于国际市场。
这一回中共真的”无所不能”?
企业姓党,依然无碍?难道邓小平的”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论述仅仅是为了反驳陈云的保守理论以巩固权力?赵紫阳的”十三大”报告力主改革,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让中共不会马上被扫尽历史垃圾筒。他在前述讲话中列举了”党政分开”对中共的四大好处,包括: 第一,党政不分不是提高或加强了党的领导,而是降低、削弱了党的领导;第二,党政不分使党顾不上抓党的建设,党政分开才能真正做到”党要管党”;第三,党政不分使党委处于行政工作第一线,甚至成为矛盾的一个方面;第四,党政不分使党委自己成了执行者,党政分开才能使党委真正具有监督的职能。
一句话,党管不了一切,也管不了企业,管多了企业要死,国家要死,党也要死。这是邓小平对”文革”教训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引发了”六四”民主运动。”六四”镇压之后,他继续强调”两个基本点”,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内在矛盾,导致了今天的权力怪胎。
问题是,这个”怪胎”真正解决了当年赵紫阳一代的困境吗?重新发现中共是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宇宙真理”?或者,按照赵紫阳的讲话逻辑,这实际上是在降低企业效率,同时削弱党的领导?难怪相信自由市场理论的西方人感到困惑:”中国梦”到底是在领导中国实现”伟大复兴”,还是在带领中国人”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