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指,中国正研究人民币“循序渐进”贬值,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不过,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表明,不会以货币贬值应对贸易争端。
有关贬值消息最先由彭博通讯社报道,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国高层官员正循两个方向分析人民币,一方面研究能否成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一方面则是平衡美国增设关税后,对中国出口构成的压力。但消息人士强调,官员们进行分析不代表中国会改变汇率政策,有关决定仍然要由最高领导层做决定。
专家表示,中国未必能百分百控制汇率,仍然存在货币贬值风险,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不低,伴随的风险十分高。
易纲:不会以货币贬值应对贸易争端
连串猜测下,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期间表示,中国不会以货币贬值应对贸易争端。
“我认为我们的货币政策是关注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它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中国哪怕关税上升也不会让自己的货币贬值。”他说:“汇率体系是一个市场决定的机制,是以一揽子货币为参照,加上管理的浮动汇率也是基于供求关系,目前为止运行良好。”
此前,央行参事盛松成接受人行旗下的《金融时报》访问时表示,会汲取日本的教训,中美”不能从贸易战打到金融战”。”我们既不应该引导汇率贬值,也不应放任汇率大幅升值。”他说:”汇率的变化也会通过价格直接影响两国的比较优势。对此,我国在宏观层面需要有审慎的应对。”
盛松成表示,汇率贬值短期内能获得价格优势,但不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倒头来可能会”得不偿失”,一是资本外流压力增大,更加容易使贸易摩擦升级;二是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已十分有限,没有必要透过贬值促进出口来拉动经济。
“循序渐进”贬值
大和资本的经济师赖志文对BBC中文表示,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关税,短期内是可以透过币值下降,对冲关税对出口构成的压力。但他认为中国能够以人民币贬值来成为中美贸易战谈判筹码,是市场“一厢情愿”的想法。
赖志文说,无论官方主动或被动下让人民币贬值,都是一件“坏事”,因为很快便会把整个情景带回到2015年时的环境,影响中国宏观的稳定性。2015年8月中国突然就人民币贬值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他强调,过去一年骤眼看,汇率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事实上当局无法百分百掌控汇率,视乎环球市场的风险情况,管理汇率或会更加困难。
中国经济学者温克坚对BBC中文表示,人民币贬值会带来很多其他的后果,可能激发资本外流,或是对国内其他泡沫资产带来很大压力。他相信未到“特别严峻的时刻”,中国官方也不一定用人民币贬值,现在中国应寻求世贸、或与美国两边化解冲突。
他认为两国在贸易摩擦上会作一定程度的妥协,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明了市场更加开放的姿态,如果这些妥协不能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双方会有进一步的冲突。
新加坡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楝铭对BBC中文表示,人民币轻微的贬值对中国经济有利,能够减轻贸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但如果贬值速度太快会引起资金外流的关注,特别是中国过去三年,已花了一万亿美元储备,以减低资金外流风险。
目前根据美国数据,中国持有逾1万亿美元美债,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一度引来猜测,这会否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最大的武器。
中国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中国大量抛售美债的可能性很小,他指出“贸易问题是贸易问题,金融问题是金融问题”,两者要分开看待。
而美国财长姆钦(Steven Mnuchin)接受美国媒体回应中国持有大量美债时表示“并不在乎”,因为美债在全球有很多买家。而分析亦认为,如果中国大幅抛售美债让美债收益率下跌,对中国也有损害。
结构性问题
易纲在论坛上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结构性、宏观经济的问题,不能只看货物贸易,亦要看服务贸易,他说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去年中国对美国的逆差超过了380亿美元,如果把货物贸易跟服务贸易两个放在一起看,就会平衡。
他认为,考虑美国企业在中国销售大量产品,如果把这些利润计算在内,贸易不平衡因素会有极大缓解,而事实上中国、日本、韩国等都对美国有贸易逆差,应从一个多边角度去看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经济学者温克坚也提出类似的说法,他认为美国不仅是对中国有贸易逆差,对其他国家也有同样情况,这是与美元的国际地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