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纪念去年四川的大地震,决定建立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初步预算投资为23亿元人民币,引发争议。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

中国官方新华社星期五的报道说,据四川省北川县文化旅游局的负责人介绍,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面积在8平方公里左右,由博物馆区、县遗址保护区,以及“次生灾害展示和自然恢复区”三部分组成。初步估算的23亿元投资并不是最终的,因为博物馆的投资金额要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北川中学的苟义国老师认为,有必要在北川建立地震博物馆。不过,对投资23亿元人民币,他觉得太多了:

“是有一点多。”

在去年地震中遇难的学生叶小华的哥哥叶正兵则认为,有必要花这个钱:

“有必要。”

北京作家余杰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天的四川灾民最需要的不是建一座博物馆,而是艺术家艾未未正在做的收集地震遇难学生名单的工作:

“中国一位很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艺术家艾未未,他所做的是统计的死难学生,把每个死难学生的名字都查出来。我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应该由知识分子个人,然后通过他的博客、通过一些网友来做,而是应该由政府来做。地震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了,今年的两会上,四川省的高级官员居然说,他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死难者数字。我觉得这是非常荒谬的。这说明中国政府官员很不负责任。”

余杰表示,他很遗憾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官员或者是建筑商,为北川中学校舍等豆腐渣工程受到处罚,这非常荒谬:

“我觉得这是非常荒谬的一个情况,我觉得这比建立一个博物院要重要千百倍。如果这样的事情解决,那建立一个博物馆,我觉得只能沦为一个为政府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

本台记者致电发起收集汶川地震遇难学生名单活动的北京艺术家艾未未,询问他对国家初步预算总投资23亿在北川建立灾区博物馆的看法,艾未未说:

“我听到这个事儿,我觉得太可恶了,北川的那些学生家长,人家孩子手里面5块钱,他们都要从工资里给他们拿掉的。本来独生子女费是每个人5块钱,但这些独生子女都在地震死去了,他们就连这5块钱都从人家家长工资里扣掉了,这不是可恶吗?”

北京作家余杰认为,并不是没有必要建立地震博物馆,但无需耗费巨资。他去台湾访问时,对台湾的地震博物馆印象很好:

“台湾的地震博物馆非常简朴,把如何通过这个博物馆来教育大家如何来防灾的意识,这样的目的达到了。”

余杰认为,即使要建一个四川地震博物馆,也应该仿效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刻上地震死难者的名单。

据报道,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区计划以倒塌的北川中学遗址为中心,作为开展抗震纪念、防灾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