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砚翁独有的人生故事,在他的笔下素朴、自然、生动地流淌出来,使我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70多年前他和哥哥的西射阳湖探荷之旅。“我们是趁父亲午睡的鼾声响起,悄悄溜出家门的,脚步比猫步还轻”。这不正是我儿时与弟弟偷着去常熟颜港河游泳时的一幕吗?在去野荷塘之前,“先到湖里洗个澡,凉快凉快。野孩子不用脱衣服,本来就是赤膊、光脚。嗬!湖水被毒太阳晒热了几寸,进入水中,上半身是暖的,下半身是凉的”。这不恰似我少年时,与玩伴们在常熟尚湖中的亲身体验吗?
四年多前,我还读过一砚翁另一个独有的人生故事。那是他在《月光如水的晚上》[3]一文中所记述的童年时与父亲一起守簖逮蟹的故事:夜,静谧而安祥。上蟹的时候到了。果然,不多时就有一只蟹爬进了带有倒湏的蟹笼里,接着两只、三只……不过顿饭之功,就进了十多只。静夜里,听着螃蟹吐沫的嗤嗤声,特别惬意。收获的感觉真好。
一砚翁童心盈盈的真切描述,唤起了我对插队时熬夜守簖、薄霜沁发的难忘记忆,也使我痛感自己着墨为文的短板所在——类似的经历,我可以写出与他一样的真,但实在写不出他笔下动静得宜、真幻相间、疏密有致的粹纯之美:说话间,天色渐渐暗下来。当西天收起最后一抹霞光,东方又早早捧出一轮明月。这时,芦荡无数生命的喧闹停歇下来,苇莺锁住了歌喉,爱吵闹的麻雀此时也哑默无声。没有风,水平如镜;芦苇静静地站在月光下,举着雪白的芦花涌向天际;远处有点点渔火闪烁,像跌落在湖上的星星。
在我眼里,《月光如水的晚上》和《野荷塘随想》,是读之怡人、饮之醉人的上好美文。因此我十分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情不自禁地把她们与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的《荷塘月色》和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的《大淖记事》和《受戒》关联起来。写到这里,我对自己的青春好友、文学评论家周政保[4]的惦念油然而生。倘若政保不是因可诅咒的、令人心痛的脑疾而不幸失能,我是一定会怀揣砚翁之文,去西三环六里桥北里找他的。在《苍老的屋脊——精英与百姓的审美》[5]一书中,政保对多位中国散文名家作了品评,其中有张中行、杨绛、黄宗江、宗璞、汪曾祺、史铁生、冯骥才、张抗抗……我多想当面听他说说,一砚翁的这两篇美文,是否像西射阳湖的野荷那样“难能,美得可贵”。
不过,与一砚翁文字之清丽、文笔之灵雅和文采之斐然相比——我实话实说啊——我更为在心的,乃是他对野荷本色的刻画与激赏:
那是一池野荷,长于芦荡深处,无人照料,却自成一番别样的美丽。
野荷性野。野,即所谓心向无界,肆意生长是也。大自然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立性,从不没置固定的生长模式。
见到一支荷,窜出荷塘外两丈多远,在芦苇丛中一柄高举,十分显眼。当年我把它想成与同伴捉迷藏的淘气鬼,在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冒出来,大喊一声:“我在这里!”惹得满园的荷笑得乐开了花。
今天我看它,是一个不想被体制化的特立独行者,一池之地,难以安放鸿鹄之志,“绝类离群”,才能奔向崭新的天地。
一砚翁对人所未写的旷野之荷为何情有独钟、不能忘怀?一砚翁为何对野荷本色心有独悟、三叹一唱?这,肯定是有缘由的。
一砚翁的笔端,不仅流出诗意盎然的美文,也铸就过掷地有声的雄文。2020年4月30日,一砚翁在《直笔记大疫,启蒙发新声》[6]一文中说:“幸有勇者方方,敢道实情,敢讲真话,写疫情不避惨烈,写官场不讳其昏,追其责毫不留情,批极左痛陈其害,忧国忧民,侠骨衷肠,良知昭然!”一砚翁还说:“今日方方唤起战友千百万,正与极左文艺思潮进行第二次交锋,前景如何,实难预料,但无论怎样她的贡献不会磨灭,这就是:发启蒙之声,开创作新路,弘扬批判反思精神,捍卫了文学的独立,维护了作家的尊严。”一砚翁的野荷之缘,还用我再多说一句吗?
诚如砚翁所言,野荷姓野,瘦也亭亭,精气神满满;园中之荷慵懒,自是与之无法比肩。进而我想说,汲取性制度下那些野性被阉、野趣全无的精神侏儒式 存在,更是成人间可怜可悲之物——
君可见,就在几天前,有人问及是否考虑取消对美国新任国务卿卢比奥的制裁;对这个本可爽脆答复、朗朗明说的问题,高台之上的答问者却只配垂首查本,以含混其词的官话糊弄了事?
君又可见,当有人问到如何回应特朗普就巴拿马运河对中国的指涉时,这位答问者竟作不知尴尬为何物状,经超长时段的低头翻本后,再以更为含混的说词应付了事?
无野荷本色、失灵魂真义的存在物,可怜乎?可悲乎?
2025年1月26日 于
北京家中
(自由亚洲电台1月27日播出)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一砚翁. 江苏盐城建湖人,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本科,丁子霖老师的学生。毕业后,曾任上海一家大报的编辑。
[2] 一砚翁. 野荷塘随想. 微信公众号:阿斗越墙. 2025年1月22日.
[3] 一砚翁. 月光如水的晚上. 微信公众号:一枚新园地. 2020年6月18日.
[4] 周政保. 江苏常熟人. 著有《小说与诗的艺术》、《泥泞的坦途》、《精神的 出场》、《苍老的屋脊》、《自尊的独语》等十多部作品。
[5] 周政保. 苍老的屋脊.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6]一砚翁. 方方日记接力之35:直笔记大疫,启蒙发新声. 微信公众号: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0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