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助双边项目到支持地区银行,中国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及其对能源和原料需求的巨大胃口,促使中国在国际及地区金融机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了非洲开发银行年会,主持本届年会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他提到中国向非洲发展基金捐资3.14亿美元。
可是这个数字与中国在双边范畴内对非洲国家的承诺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2006年11月北京中非合作论坛第一次中非峰会召开之际,中国推出了自己的中非发展基金,三年内筹资50亿美元,同时还承诺三年内再提供50亿美元的贴息贷款。
在上海、双边关系的火热甚至使非行隆重的官方活动都显得黯然失色。非行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帮助中国密口企业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他表示,他们打算在三到五年内提供200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非洲发展。卡贝鲁卡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传统的捐资国面临怎样的处境由此可见。”
这种情况的确对非行构成激烈竞争,该行的发展基金来自几十个捐资国,2004年共发放援款18亿美元;这种局面甚至也对世界银行构成竞争,该行2006年承诺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是23亿美元。而中国进出口银行宣布2005年底它在非洲的贷款总额大约是65亿美元,世界银行怀疑实际数目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至于被指定负责中非发展基金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它向非洲大陆提供的贷款2006年底已经达到10亿美元。
这两家国营机构是中国在非洲进行双边投资的支柱,主要支持运输、电信、用水和建筑领域的基本建设项目,还包括帮助石油和矿产公司获得能源或其他自然资源领域的资产。
中国彻底推翻了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渠道,因而招致一些人的白眼: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外交官指责北京对国际金融机构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利用取消穷国债务的机会,转而向它们提供新贷款,当然附加一些优惠条件,却不遵守任何环保标准,也不在乎国际金融机构对这些国家的政府提出的“良政”要求。
非政府组织国际河流联络网的彼得·博斯哈德指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原则是至少50%的设备要用中国的。如果是出口贷款,这样规定很正常,可是作为发展援助就不能这样!”他认为,照目前的速度,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贷款数目到2010年将会超过世界银行。而相关受援国则认为,多边金融机构提出的标准有时很不现实,而中国能够帮助它们迅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缓和批评的声音,中国现在也注意与国际重要机构保持一致,从而加强自己在这些机构中的地位。
3月份,周小川在危地马拉城签署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的谅解备忘录。财政部长金人庆4月份赴京都出席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自己的地盘上也与之竞争:最近中国向菲律宾和柬埔寨提供了无附加条件的贷款,可是其他捐资国以前在向这两个国家提供贷款时都提出保障人权或反腐败等附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