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个案例显现出大陆愤青的愤怒,薛义用宝特瓶砸向李登辉前总统、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呼吁停止“反日宣仇”反遭“千夫所指”,甚至被斥为汉奸。其实,这几年来大陆反日愤青早就不只是一两次有所行动,而这种民粹式的愤青行动,虽从某些层面看“道德”高于“法律”,但很难摆脱政治力量的掌控。
尽管犯法,但薛义在日本的行为被视为“英雄”;相较于几年前老荣民向李登辉泼洒红墨水,遭到台湾朝野一致的谴责,两人分在两岸所受待遇有如天壤之别。期间差别在于,在台湾就算是“义”愤,仍必须以法律、甚至更高层次的道德规约。但是,在大陆,愤青的反日行为几乎与法律没有任何连结,只要愤得“有理”,即使犯法也是“英雄”。
葛红兵的遭遇,令这个现象更容易凸显。葛红兵的主张是对还是不对,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另有公断。在台湾,我必须尊重你的发言权,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可以发言反击,如果涉及人身诽谤,那就是法庭上见的问题。
可是,葛红兵面对如排山倒海而来的辱骂,他选择的是道歉、撤文。换在台湾,他可以告的对象可多了;在大陆,法律虽也保护他不应受到诽谤,但是,面对的是民粹式的愤青,如果他提出诉讼保护自己不受诽谤的权利,即使胜诉,他可能反而营造了更多的“英雄”。
尽管大陆愤青只要不杀人放火,可以视法律于无物;但是,政治的力量却仍给这些愤青带上紧箍咒。当局考虑大环境可以放宽时,愤青可以愤一点;当局考虑大环境不能放宽时,愤青的愤就有限了。
曾经有位在北京待了几年的老外观察这几年在北京上演的反日、反美游行。他的看法是,公安通常先让一批人进去示威,砸完石块之后再换一批人。场面始终在公安的控制当中。
去年8月15日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三四十个人前往日本驻北京使馆抗议,场面较以往冷清,因为北京当局担心又把事情给闹大了,所以和抗议团体事先达成默契,小打小闹就好。
日前,因为李登辉访日,愤青也到日本驻北京大使馆抗议,但抗议人数比媒体还少。原因就是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后,中日双边关系趋向和缓,从大陆当局来看,小打小闹可也,但是不要破坏大局。
法律固然对愤青有约束作用,但中国大陆人治化的政治体制,还是决定愤青行动程度的最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