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神”存在道德亏欠

 



 
                   引言:东德教训与个人的“奥运态度”


 


不管奥运政治化问题被各种力量赋予何种解释,大规模体育活动始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就中国经验看,从古代贵族射礼的集会与礼让之风(最初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到毛泽东时代的乒乓外交(有歌曰“小小银球连四海,乒坛友谊花盛开”),乃至于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不伦不类的中国版门罗主义表现,无不是之。


极权主义国家或半开放国家对奥运的政治期望更多:一方面,利用有效的资源动员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外示国威;另一方面,尽管力求政治封闭(或有控制的次序开放),但是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仍是有必要的,至少来说能够满足“塔顶精英”的政治表现欲。东德时代奥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如龙应台女士《这个动荡的世界》一书(文集)记录了她的一个采访:一位与大哲学家同姓的尼采先生(某机械厂的管理人员,知识分子),对前东德的体育设施的匮乏状况进行严厉批判,他说:“我们东德不是老得奥林匹克各种冠军吗?可是呀,全民性的运动设施却少得可怜。这里(指接受采访地点,西德),我们注意到每个小村小镇都有游泳池、网球场等等;我(在东德)住的村子有将近一万人口,什么都没有。”尼采的批判实质上涉及到了大规模体育活动作为国家的形象工程,与开放性体育(设施)的矛盾。


开放性体育,至少应具有两大特征:其一,由公共支出提供的固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其特征是恒定性不受外界(如经济形势)的影响;其二,这样的设施是完全免费的,不允许私人资本介入,或许允许辅助商业存在——如泳衣的销售、饮料的有偿供给,等。依个人经验而论,开放性体育的匮乏一直是作为一个“制度特征”而存在的,不得不采取一些个人补偿措施,如将足球爱好转变为单人跳绳或骑自行车的无固定路线的锻炼。因为小城市的学校足球场是排他性的,而本来就破败不堪的唯一公共足球又成了工程存料场。


其他更具体的描述,将在正文中涉及。


顺便一说的是,我个人对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是持有积极性政治态度的,比如:由于国际采访的放宽,进而带来国内新闻业的大幅度开放,甚至允许私人资本开办媒体,特别是进入传统的报纸行业;为了表示政治上的渐序开放,应当在奥运会前释放全部在押异见者;还有,借奥运成功之机,全面解决开放性体育匮乏的现状。


第三项即开放性体育匮乏是本报告的关注之所在。


一、实证对象选择:以小城市为例


我所生活的小城市泊头市(县级),约有总人口60万,城区(规划内)居民约为12万。北距天津16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东距正在开发的黄骅港100公里;由于历史上是运河码头之一,商业传统较重(至今尚能辐射临近的南皮与东光、吴桥三县),并成为华北地区少有的与华南大城市(如广州)有密切、固定商业联系的小城市,此盖因盛产鸭梨之故。小城市文化氛围较为浓重,著名的民国期间省主九师(现称师范学校)仍在,市内还有十余家书店与书画店。


相对于小城的商业繁华与文化氛围,开放性体育却匮乏得可怜。市内开放性体育供给只有一个叫“体育场”的地方。长期以来,只有一个足球场地(没有球门、网配置),兼作田径赛场;体育场内有三个相连的篮球场地(水泥地面);室内运动只有一项,即“国球”乒乓球室。


以上三项运动场地所需要的辅助活动工具,如足球、篮球、乒乓球及拍子均须活动者自备。


另有一处健身型公共活动场所是由一家赢利可观的酒厂提供的,以其商标命名为“三井广场”。其设施相当于大城市(如北京)居民小区的健身配套水平。但在白天兼有汽车停放功能,且由于地处闹市,空气质量很差;在晚间,则成为商业(地摊)场所,有儿童游乐项目(如充气包式的城堡)。


该城市有一处半开放性游泳馆,曾中断过三年之久的营业。现由私人承包,门票5元。由于是露天场馆,无法提供冬季服务。


二、体育场扩建,公共开放体育停摆


目前,小城市的唯一体育场正在扩建,工程的名字叫“泊头市文体艺术中心”。项目进行已近一年的时间,足球场地堆满了沙石材料,篮球场则被占为工程配电区并放置了相当数量建筑辅件,乒乓球室驻进了建筑工程人员。到目前绝大多数市民不知道这个工程完成后,是纯粹开放性的,还是如半开放性游泳馆那样,要收取不算低的费用。


以篮球场为例,在未被占用以前,每天均有10至30人来此进行“个体锻炼”或随机的比赛活动。虽然说,篮球架子已很破旧,如篮版的板条缺断、栏圈水平位置破坏,甚至没有栏网,但每年总能为四千至一万人(次)提供服务。当然,面对开放性体育的缺乏,一些本该由它提供的服务逐渐个人化,其表现有三:


一是,相对富裕阶层,自购室内器材,如跑步机。初步调查,能够享受私人室内自备体育的人数不足三百人,即不到城区居民的1 /400。


二是,转向休闲式健康维护,如按摩、洗脚(足疗)、桑拿,其中不乏性服务。在把性服务“中性化”之后,观察者仍不难看到开放性体育的匮乏实际上促进了性产业(地下化)的繁荣。


三是,在“全民搓麻”的不良文化传统复兴之后,大量的中老年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在笔者走访的10家“中老年娱乐活动室”(即私人麻将馆),有156位参与(星期六下午3点至6点)麻将活动的人中年龄约在45以上、60以下者占到1/3。麻将馆空气质量非常差,除人体排出气味外,被动吸烟成了“小环境公害”。并且,长时间搓麻不仅全失体育运动的本质,而且还会诱发严重的颈椎病、心脏病等。


初步估计,每天参与搓麻活动的中老年人(次)应在1000以上,占到城市人口1/120,是拥有私人健身室人数的3.3倍。


与中老年专用的开放性体育的缺乏相关,使用商业方面提供开放体育(设施)的中老年人多半为“有病之身”,换言之,坚持活动的多数是在“康复压力”下进行的。在高污染的环境中,一位年过60的老人抵抗了脑栓塞病的复发,但是其代价之一就是要牺牲肺健康。


三、农村,“体育”让人很陌生


农村也是中国式休闲(搓麻)的“繁荣昌盛”广阔天地。公平地说,农村遍有麻将之乐而不再受治安机关的处罚,也是中国人权进步的表现之一。但是,在另一方面,随着毛的“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口号的彻底失效,农村在邓的小康意识指导下,已经没有人再对“体育”一词感兴趣。为此,我走访了自己老家——距市区60华里的自然村集合体——徐屯。就不用说1970年代的公共篮球场(唯一的开放性体育设施)早已为私人住宅所占,就是民国初期建成的小学里也没有专用的体育场地。除了一块凸凹不平的篮球场地外,没有乒乓球室,也没有本该有的足球场地,以及单双杠之类的设施。


赢利性的体育设施有之,那就是数家台球厅。年轻人们台球厅里边消闲也赌钱(小额),比如15个美式花球按随机方法分成三组(每组5个),先打完的一组为胜,桌面上余下另两方的球数则计算成该输掉的现金。一个球计筹最低一元,最高五元。这种活动通俗地叫做“宰球”。农村的台球厅也如城市麻将馆一样,空气极为污浊,人体排出气味与吸烟者吐出的残雾充斥着房间。


在没有开放性体育的农村,除了带有赌博性质的“宰球”外,年轻人的自发体育活动就是“追兔子”——带上自养的并不名贵的猎狗(或许叫“串子”),去田野奔驰。但是,这种运动不但参与者少,而且也受到季节限制,即在秋末冬初时间,到第二年初春。以样本统计而论,“宰球”与“追兔子”的人群几乎没有中老年人,也就是说农村的中老年人全部被排斥在了体育运动之外。搓麻,仍是他们的被动选择。


我们不能想象这个状况的后果,但以国家形象工程出现的“奥运精神”实在是与众多的农村人口无关。既便我们把那些“宰球”运动者与“追兔子”的运动者当作必要的统计对象,他们占到农村人口的数量仍难达到1%的水平。


在徐屯,有4000多农村居民,省级公路从村边穿过,路边上的两家农家饭店火爆异常。路边地皮到了两万块钱一亩的样子。在村中央,包括被出卖给私人的供销社分店在内的各式商店,已有六家之多,从一般副食到电扇、液化气炉子,大都包罗。但是,你要是想买一只篮球,店主会告知你:“等半天,有往市里进货的车,给你捎回来。”我问过一位经营有方的店主,为什么羽毛球拍的外包装上满是尘土,他说:“前五六年时,过年(春节),有从大城市回来人的人家,兴许买上一副。这两年,过年也没人买了。”情况确乎如此,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原来,在农村还和家人们打打羽毛,而后麻将盛行之后,没人再愿从事这项最简单的运动——它不需要乒乓球的桌面、篮球的架子、足球的平坦场地。回乡过年的人们,我成了唯一还保留传统运动习惯的人——骑赛车(自行车之一种)成了“村里的风景线”。


结语:道德化比政治化更重要


中国的“奥运精神”是缺乏道德基础的,开放性体育的匮乏就是其真实的写照。与我们称为“人民公仆”的那个群体每年4000多亿的额外挥霍相比,小城市及农村的开放体育的匮乏,不仅让政治蒙羞,也让道德蒙羞。我们尚不能先入为主地说“奥运精神”不会转化为开放性体育的大发展,但是,至少来说,今日的“奥运精神”还停留在满足“塔顶精英”表现欲的水平上。当王歧山们与罗格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全球注目”倒计时仪式时,他们算过这样的一笔帐吗:1.全国生活在小城市(镇)的人口应不少于两亿,这两亿人口还要忍受开放性体育匮乏以多长时间?2.全国按14亿实际人口计,至少70%长期生活在农村,即近十亿的人早已与“体育”相别他路。一个与多数人无关的活动在这个国家举行,其道德基础何在?


如果说奥运一定去政治化的话,那么首先它得完成道德化,即补上开放性体育匮乏的旧帐。问题就这么简单!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奥运精神”存在道德亏欠

 



 
                   引言:东德教训与个人的“奥运态度”


 


不管奥运政治化问题被各种力量赋予何种解释,大规模体育活动始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就中国经验看,从古代贵族射礼的集会与礼让之风(最初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到毛泽东时代的乒乓外交(有歌曰“小小银球连四海,乒坛友谊花盛开”),乃至于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不伦不类的中国版门罗主义表现,无不是之。


极权主义国家或半开放国家对奥运的政治期望更多:一方面,利用有效的资源动员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外示国威;另一方面,尽管力求政治封闭(或有控制的次序开放),但是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仍是有必要的,至少来说能够满足“塔顶精英”的政治表现欲。东德时代奥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如龙应台女士《这个动荡的世界》一书(文集)记录了她的一个采访:一位与大哲学家同姓的尼采先生(某机械厂的管理人员,知识分子),对前东德的体育设施的匮乏状况进行严厉批判,他说:“我们东德不是老得奥林匹克各种冠军吗?可是呀,全民性的运动设施却少得可怜。这里(指接受采访地点,西德),我们注意到每个小村小镇都有游泳池、网球场等等;我(在东德)住的村子有将近一万人口,什么都没有。”尼采的批判实质上涉及到了大规模体育活动作为国家的形象工程,与开放性体育(设施)的矛盾。


开放性体育,至少应具有两大特征:其一,由公共支出提供的固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其特征是恒定性不受外界(如经济形势)的影响;其二,这样的设施是完全免费的,不允许私人资本介入,或许允许辅助商业存在——如泳衣的销售、饮料的有偿供给,等。依个人经验而论,开放性体育的匮乏一直是作为一个“制度特征”而存在的,不得不采取一些个人补偿措施,如将足球爱好转变为单人跳绳或骑自行车的无固定路线的锻炼。因为小城市的学校足球场是排他性的,而本来就破败不堪的唯一公共足球又成了工程存料场。


其他更具体的描述,将在正文中涉及。


顺便一说的是,我个人对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是持有积极性政治态度的,比如:由于国际采访的放宽,进而带来国内新闻业的大幅度开放,甚至允许私人资本开办媒体,特别是进入传统的报纸行业;为了表示政治上的渐序开放,应当在奥运会前释放全部在押异见者;还有,借奥运成功之机,全面解决开放性体育匮乏的现状。


第三项即开放性体育匮乏是本报告的关注之所在。


一、实证对象选择:以小城市为例


我所生活的小城市泊头市(县级),约有总人口60万,城区(规划内)居民约为12万。北距天津16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东距正在开发的黄骅港100公里;由于历史上是运河码头之一,商业传统较重(至今尚能辐射临近的南皮与东光、吴桥三县),并成为华北地区少有的与华南大城市(如广州)有密切、固定商业联系的小城市,此盖因盛产鸭梨之故。小城市文化氛围较为浓重,著名的民国期间省主九师(现称师范学校)仍在,市内还有十余家书店与书画店。


相对于小城的商业繁华与文化氛围,开放性体育却匮乏得可怜。市内开放性体育供给只有一个叫“体育场”的地方。长期以来,只有一个足球场地(没有球门、网配置),兼作田径赛场;体育场内有三个相连的篮球场地(水泥地面);室内运动只有一项,即“国球”乒乓球室。


以上三项运动场地所需要的辅助活动工具,如足球、篮球、乒乓球及拍子均须活动者自备。


另有一处健身型公共活动场所是由一家赢利可观的酒厂提供的,以其商标命名为“三井广场”。其设施相当于大城市(如北京)居民小区的健身配套水平。但在白天兼有汽车停放功能,且由于地处闹市,空气质量很差;在晚间,则成为商业(地摊)场所,有儿童游乐项目(如充气包式的城堡)。


该城市有一处半开放性游泳馆,曾中断过三年之久的营业。现由私人承包,门票5元。由于是露天场馆,无法提供冬季服务。


二、体育场扩建,公共开放体育停摆


目前,小城市的唯一体育场正在扩建,工程的名字叫“泊头市文体艺术中心”。项目进行已近一年的时间,足球场地堆满了沙石材料,篮球场则被占为工程配电区并放置了相当数量建筑辅件,乒乓球室驻进了建筑工程人员。到目前绝大多数市民不知道这个工程完成后,是纯粹开放性的,还是如半开放性游泳馆那样,要收取不算低的费用。


以篮球场为例,在未被占用以前,每天均有10至30人来此进行“个体锻炼”或随机的比赛活动。虽然说,篮球架子已很破旧,如篮版的板条缺断、栏圈水平位置破坏,甚至没有栏网,但每年总能为四千至一万人(次)提供服务。当然,面对开放性体育的缺乏,一些本该由它提供的服务逐渐个人化,其表现有三:


一是,相对富裕阶层,自购室内器材,如跑步机。初步调查,能够享受私人室内自备体育的人数不足三百人,即不到城区居民的1 /400。


二是,转向休闲式健康维护,如按摩、洗脚(足疗)、桑拿,其中不乏性服务。在把性服务“中性化”之后,观察者仍不难看到开放性体育的匮乏实际上促进了性产业(地下化)的繁荣。


三是,在“全民搓麻”的不良文化传统复兴之后,大量的中老年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在笔者走访的10家“中老年娱乐活动室”(即私人麻将馆),有156位参与(星期六下午3点至6点)麻将活动的人中年龄约在45以上、60以下者占到1/3。麻将馆空气质量非常差,除人体排出气味外,被动吸烟成了“小环境公害”。并且,长时间搓麻不仅全失体育运动的本质,而且还会诱发严重的颈椎病、心脏病等。


初步估计,每天参与搓麻活动的中老年人(次)应在1000以上,占到城市人口1/120,是拥有私人健身室人数的3.3倍。


与中老年专用的开放性体育的缺乏相关,使用商业方面提供开放体育(设施)的中老年人多半为“有病之身”,换言之,坚持活动的多数是在“康复压力”下进行的。在高污染的环境中,一位年过60的老人抵抗了脑栓塞病的复发,但是其代价之一就是要牺牲肺健康。


三、农村,“体育”让人很陌生


农村也是中国式休闲(搓麻)的“繁荣昌盛”广阔天地。公平地说,农村遍有麻将之乐而不再受治安机关的处罚,也是中国人权进步的表现之一。但是,在另一方面,随着毛的“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口号的彻底失效,农村在邓的小康意识指导下,已经没有人再对“体育”一词感兴趣。为此,我走访了自己老家——距市区60华里的自然村集合体——徐屯。就不用说1970年代的公共篮球场(唯一的开放性体育设施)早已为私人住宅所占,就是民国初期建成的小学里也没有专用的体育场地。除了一块凸凹不平的篮球场地外,没有乒乓球室,也没有本该有的足球场地,以及单双杠之类的设施。


赢利性的体育设施有之,那就是数家台球厅。年轻人们台球厅里边消闲也赌钱(小额),比如15个美式花球按随机方法分成三组(每组5个),先打完的一组为胜,桌面上余下另两方的球数则计算成该输掉的现金。一个球计筹最低一元,最高五元。这种活动通俗地叫做“宰球”。农村的台球厅也如城市麻将馆一样,空气极为污浊,人体排出气味与吸烟者吐出的残雾充斥着房间。


在没有开放性体育的农村,除了带有赌博性质的“宰球”外,年轻人的自发体育活动就是“追兔子”——带上自养的并不名贵的猎狗(或许叫“串子”),去田野奔驰。但是,这种运动不但参与者少,而且也受到季节限制,即在秋末冬初时间,到第二年初春。以样本统计而论,“宰球”与“追兔子”的人群几乎没有中老年人,也就是说农村的中老年人全部被排斥在了体育运动之外。搓麻,仍是他们的被动选择。


我们不能想象这个状况的后果,但以国家形象工程出现的“奥运精神”实在是与众多的农村人口无关。既便我们把那些“宰球”运动者与“追兔子”的运动者当作必要的统计对象,他们占到农村人口的数量仍难达到1%的水平。


在徐屯,有4000多农村居民,省级公路从村边穿过,路边上的两家农家饭店火爆异常。路边地皮到了两万块钱一亩的样子。在村中央,包括被出卖给私人的供销社分店在内的各式商店,已有六家之多,从一般副食到电扇、液化气炉子,大都包罗。但是,你要是想买一只篮球,店主会告知你:“等半天,有往市里进货的车,给你捎回来。”我问过一位经营有方的店主,为什么羽毛球拍的外包装上满是尘土,他说:“前五六年时,过年(春节),有从大城市回来人的人家,兴许买上一副。这两年,过年也没人买了。”情况确乎如此,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原来,在农村还和家人们打打羽毛,而后麻将盛行之后,没人再愿从事这项最简单的运动——它不需要乒乓球的桌面、篮球的架子、足球的平坦场地。回乡过年的人们,我成了唯一还保留传统运动习惯的人——骑赛车(自行车之一种)成了“村里的风景线”。


结语:道德化比政治化更重要


中国的“奥运精神”是缺乏道德基础的,开放性体育的匮乏就是其真实的写照。与我们称为“人民公仆”的那个群体每年4000多亿的额外挥霍相比,小城市及农村的开放体育的匮乏,不仅让政治蒙羞,也让道德蒙羞。我们尚不能先入为主地说“奥运精神”不会转化为开放性体育的大发展,但是,至少来说,今日的“奥运精神”还停留在满足“塔顶精英”表现欲的水平上。当王歧山们与罗格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全球注目”倒计时仪式时,他们算过这样的一笔帐吗:1.全国生活在小城市(镇)的人口应不少于两亿,这两亿人口还要忍受开放性体育匮乏以多长时间?2.全国按14亿实际人口计,至少70%长期生活在农村,即近十亿的人早已与“体育”相别他路。一个与多数人无关的活动在这个国家举行,其道德基础何在?


如果说奥运一定去政治化的话,那么首先它得完成道德化,即补上开放性体育匮乏的旧帐。问题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