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8月29日上午举行了第三次全体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听取中国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马凯提到了当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五大矛盾和问题:第一,“三过”问题,投资增幅还在高位,货币信贷增长依然偏快,外贸顺差仍在扩大。第二,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高耗能行业增长仍迅速。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达到3.5%,其中7月份当月同比上涨5.6%。第四,影响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第五,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房价涨幅仍较高,就业、看病、上学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非法用工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还不少。
中共传媒已经高调宣传下半年中国政府要着力于“民生牌”了。北京专家狂吹十七大将是一场“民生的盛宴”。这恰恰说明通货膨胀已经是影响到十七大和十七大之后的严重问题了。
▲胡温政权难以控制的通胀之忧
“什么都涨,猪肉都14块一斤了!房子工薪阶层就别指望了!不是说人民币升值了吗?怎么越来越不值钱了呢?”这就是中国国民2007年感受到的通货膨胀。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9月11日公布:8月份通胀率为6.5%,比7月份上涨了0.9个百分点。 8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更上涨了49%,鲜蛋和鲜菜价格也分别上涨了23.6%和22.5%。 此外,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了2.7%、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4.8%、租房价格上涨3.9%,中药材与中成药价格也上涨了10.5%。 最新公布的通胀率又成为中国自1996年12月以来最高的。
2007年随着中国CPI数值的一次一次上扬,通货膨胀问题早已变成了各种会议的热门话题。
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胀风险值得关注。报告认为,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马凯用统计数据说明,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今年前7个月食品价格的涨幅达到8.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个百分点。食品类中的粮价是2006年10月份开始上涨的,今年年初继续上行,当时评论认为更多的是翘尾因素。而价格上涨的情况传导到肉禽蛋价格上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肉禽及制品价格从2007年4月份以来就屡创新高。如今“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这样,还能乐观地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上升只是暂时现象,核心通货膨胀(Core Inflation,是指剔除暂时性因素影响的潜在通货膨胀)还比较平稳,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很温和吗?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近日发表了关于通胀、货币政策和出口的研究报告,其中调高了今年CPI通货膨胀的预测至4.0%-4.5%,并认为通胀水平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为50%,高于或低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各为25%。调高预测主要的主要原因是近期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猪肉价格据高不下。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东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而政府对通胀的判断以及措施落后于形势。他估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2006年6月时,中国通胀为1.5%,而一年后颷升至4.4%。食品涨价是拉升通胀的最大动力,在过去一年通货膨胀中的70%来自食品。这个趋势不仅会继续,而且会进一步恶化。』
中国央行的报告也认为通胀风险正在加大,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二是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四是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
尽管中金公司的报告还分析说:『种种因素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不会失控,包括劳动生产率增速快于工资增速使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下降、PPI增速仍在放缓、近期农牧产品价格上涨中的一次性因素、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中国政府具有抵御通胀的决心和能力。』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当物价上涨预期植入人心时,消费者会希望提前购买一些商品,零售商希望当前少卖一些,虽然实际的供给和需求都没有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人为制造的短缺局面出现了,市场的均衡就发生变化,价格也就会上升,通胀预期也就变成通胀的现实。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美国次级债风波使得各国大规模地注资以救市,但国际范围内的大规模注入的流动性,会不会对中国造成外汇快速流入的压力?中国专家认为,引起近期中国通胀水平变化的原因,有总供给方面,也有流动性过剩推动的总需求上升的作用。
▲房价不计入CPI不符合中国国情
还有一个重大的疑问,中国的官方数据是否低估了实际通货膨胀水平?瑞银集团亚太区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最近10年来中国的实际通货膨胀水平一直高于政府公布的数据,他们计算出的数据是3.6%,远高于政府公布的1.4%。因此,他们认为至少在过去7年里,政府数据都低估了实际通货膨胀水平。
近期,对于中国CPI构成缺陷的讨论又如火如荼。CPI是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8月25日,北京市统计局首次对外公布CPI的计算细节,属于压在国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的房价,一以贯之没有出现在CPI构成中。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05年就引起了经济学界热烈的讨论。中国统计局的表示是:『按照国际统计惯例,房价属于投资』。
住房在中国到底应该算投资还是消费?负责CPI编制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刘文华解释说:『商品房购买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在短期内集中支付,却用于今后几十年的消费行为,其购买和消费行为是不同步的。如果直接把短期内的买房支出纳入当前的CPI统计中,就会使编制出来的CPI因商品房市场的周期性而出现剧烈波动,无法真实反映与当前居民实际消费内容相对应的全部消费支出的价格变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所持观点相反:『欧美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了几百年,一手房市场占的比重很低,只有15%-20%,中国房地产情况则相反,一手房市场85%以上,二手房市场交易不足15%。此外,这几年房地产投资炒作盛行,但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买房有多少人是投资,大部分还是自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与他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差异,用所谓的国际惯例来套中国,很容易把通货膨胀的实事掩盖起来。』他认为:『通货膨胀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为什么CPI数据现在看起来还这么低,关键是CPI的统计数据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权重第一的居住价格。』(chinesenewsnet.com (他认为chinesenewsnet.com)
到底是把房价计入CPI中『无法真实反映与当前居民实际消费内容相对应的全部消费支出的价格变动”』还是『不把房价计入CPI无法真实反映通胀的事实』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探讨。在8月30日,新华社又专门刊文解释商品房价格为何不计入CPI,大致内容是住房在折旧期间还有增值的可能性,故算投资。CPI中计算的住房价格主要是租房价格。其中,还有这样一段:『假设把商品房作为消费品纳入CPI,今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价格同比上涨5.9%,CPI上涨3.2%,如果把两者合成在一起,其指数将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中等通胀状态。如果把股票价格也纳入到CPI统计范围,那么上半年我国CPI的涨幅会超过百分之一百。』
新华社的透露,有破题的作用。从中可以找到中国的房价坚挺,中央政府越调控房价越涨得火热的原因。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大城市房价照旧不断上涨。从北京的情况就可窥一斑:北京的楼市虽然供应相对增加,需求相对萎缩,但是价格仍持续上涨。2007年7月,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1380元/平方米,比上月增长2.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1.4%。据逐步公布的中国房地产公司的中报显示,房地产企业半年净利润猛增,涨幅在24%-164%之间。
消费性居住购房是中国住房市场交易的主体。不计入CPI对国民是不公正的 ,如果住房不计入,那么同样是一次性消费的汽车、家电为何要计入呢?古董车也是有增值的可能性的么。
▲ 低估CPI,在于无视最广大低收入者的利益
除『三座大山』的一山——住房之外,中国的CPI不能完全反映真实通货膨胀程度还包括另外两座山——教育和医疗。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魏贵祥曾有以下解释:『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大部分是物价指数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动辄数万元、十几万元的‘择校费’,名目繁多的钢琴班、芭蕾班、奥赛班、英语口语班,肯定会给普通家庭带来巨大的支出压力。而这些名目是非正常的、不合法的,不能通过正常采价渠道取得价格,不能同质可比,因此不能纳入物价指数的计算。』医疗方面问题更大。当前中国物价指数反映出的药品价格是下降的,特别是西药,因为政府一直在降低药品的价格。但是病人看病体验不出来。因为医院不停在增加用药种类,提高用药档次,开大处方、用进口设施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有些降价药品从医生处方上消失等等因素,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这些都是物价指数统计之外的问题,在物价统计中是看不出来的。国家统计局将『非正常』、『不合法』视为『物价指数统计之外的问题』来搞统计,不仅是保护腐败,根本是欺骗国民。
这样看来,中国通胀的压力之大,远远超过低估的CPI数值。温家宝已经被证明是十分糟糕的货币政策根本难以有效地控制住通胀。虽然胡温政权已经许愿,今年下半年要主打的“民生牌”,要为老百姓解决两大难题——吃和住的价格飞涨问题,这对十七大的新旧人物都将会是个莫大的难题,因为他们的理念并没有转变到保障低收入者和为公众服务上来。
经济风险越聚越多,自然会演变为政治风险,这是执政者最清楚不过的,但是能不能化解却不是他们说了算的。比如居高不下的房价,有人早开了药方:『如果政府敢下这个决心把没付清土地出让金的土地全部收回来,或者让房产商把钱全部付清,贷款利息再加上去,谁还敢囤地?房价马上会降下来。』胡温敢照方抓药吗?